專利名稱:新型垃圾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鏟,尤其是一種便于垃圾倒出的垃圾鏟。
背景技術:
目前,日常生活中人們打掃衛生時用垃圾鏟鏟完垃圾后會倒在家里的垃圾筒中, 一般的垃圾鏟在倒垃圾時因垃圾鏟不能完全進入垃圾筒中容易使垃圾散落在垃圾桶外,其 情況如圖l所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便于垃圾倒出,而且不易散落的新型垃圾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它包括一底板及由一底板兩側邊緣向上部延伸形成的拱形上蓋本體,所述底板前 部與上蓋本體之間設有一開口作為垃圾入口 ,所述底板后部與上蓋本體之間設有一活動蓋 體,所述活動蓋體與上蓋本體之間為可開合的活動連接結構,活動蓋體打開形成一垃圾出 □。 優選地,所述垃圾出口為平直出口 。 優選地,所述垃圾出口設有二導向板,所述二導向板之間的空余開口為導向出口。 優選地,所述垃圾出口為弧形出口 。 優選地,所述垃圾出口方向的上蓋本體與底板之間的連接拐角處設有用于導向的 二側板。 優選地,所述活動連接結構為鉸鏈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垃圾鏟把垃圾鏟后部增加一個出口,讓垃圾從出口倒出。出口 部位設計成尖狀可深入垃圾筒,從而有效地避免垃圾散落在垃圾筒外。
圖1是現有的垃圾鏟使用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功能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包括它包括一方形底板1及由一底板兩側 邊緣向上部延伸形成的方拱形上蓋本體2,所述底板1前部與上蓋本體2之間設有一開口作 為垃圾入口,所述底板1后部與上蓋本體2之間設有一活動蓋體3,所述活動蓋體3與上蓋 1本體之間設有鉸鏈4,活動蓋體打開形成一垃圾出口 。 為了更好的為垃圾到處做出引導,所述垃圾出口設有二導向板ll,所述二導向板ll之間的空余開口為導向出口。 由于方形底板的寬度通常還是要寬于垃圾桶的寬度,所以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出 第二實施例,如圖3所示,在本第二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包括它包括一半橢 圓形底板5及由一底板5兩側邊緣向上部延伸形成的弧形拱狀上蓋本體6,所述底板5的平 直邊與上蓋本體6之間設有一開口作為前部垃圾入口,所述底板5后部與上蓋本體6之間 設有一活動蓋體7,所述活動蓋體7與上蓋5本體之間設有鉸鏈8,活動蓋體打開形成一垃 圾出口。 本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垃圾出口方向的上蓋本體6與底板5之間的連接拐角處設 有用于導向的二側板61。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 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 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垃圾鏟,它包括一底板及由一底板兩側邊緣向上部延伸形成的拱形上蓋本體,所述底板前部與上蓋本體之間設有一開口作為垃圾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后部與上蓋本體之間設有一活動蓋體,所述活動蓋體與上蓋本體之間為可開合的活動連接結構,活動蓋體打開形成一垃圾出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垃圾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出口為平直出口 。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垃圾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出口設有二導向板,所述二導向板之間的空余開口為導向出口。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垃圾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出口為弧形出口 。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垃圾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出口方向的上蓋本體與底板之間的連接拐角處設有用于導向的二側板。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垃圾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結構為鉸鏈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鏟,尤其是一種便于垃圾倒出的垃圾鏟。它包括一底板及由一底板兩側邊緣向上部延伸形成的拱形上蓋本體,所述底板前部與上蓋本體之間設有一開口作為垃圾入口,所述底板后部與上蓋本體之間設有一活動蓋體,所述活動蓋體與上蓋本體之間為可開合的活動連接結構,活動蓋體打開形成一垃圾出口。本實用新型的新型垃圾鏟把垃圾鏟后部增加一個出口,讓垃圾從出口倒出。出口部位設計成尖狀可深入垃圾筒,從而有效地避免垃圾散落在垃圾筒外。
文檔編號A47L13/52GK201445496SQ200920054029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7日
發明者魯博 申請人: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