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咖啡壺的杯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咖啡壺,特別是一種咖啡壺的杯蓋結構。
背景技術:
常見的咖啡杯杯蓋為向上凸起,周圈有許多孔進咖啡,從咖啡機漏斗中流出來的咖啡經過杯蓋凸臺散開后經杯蓋的多個孔注入咖啡杯中。并且倒咖啡時需要將杯蓋擰開 后才能倒出,在進咖啡與倒咖啡過程中會損失大量咖啡的熱量。影響咖啡機煮咖啡的初始 溫度及保溫溫度。因此,這種咖啡機的能性較差。中國專利文獻號CN2532783于2003年1 月29日公開了一種保溫咖啡壺單穩態倒水裝置,主要包括壺肩、把手、塞蓋,所述把手上部 與壺肩相連,在把手與壺肩的連接處,設有一滑槽,該滑槽中設有一按鈕開關、一頂桿、一頂 桿簧,在所述塞蓋上亦設有一滑槽,該滑槽中設有一帶斜面的滑塊,該斜面滑塊的斜面與一 帶閥芯簧的閥芯滑桿末端相抵接,所述閥芯滑桿下端設有一閥片。據稱,其具有的優點是 1.單手即可倒水,使用方便;2.大拇指用力的大小可以調節出水量的大小;3.結構簡單,故 障少。但是該裝配工序繁瑣,制作成本偏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連接可靠、密封性能好、制 作成本低的咖啡壺的杯蓋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包括杯體,杯體上端設有環狀開口,開口 一端設置有手柄,與手柄相對的另外一端設置有出水嘴,開口上還設置有杯蓋組件,其結構 特征是杯蓋組件內部設置有進水流道,下端設置有出水流道,進水流道上設置有單向閥,出 水流道上設置有開關機構。所述杯蓋組件包括盆狀的杯內蓋及設置在杯內蓋開口上方的杯蓋;進水流道豎向 設置在杯內蓋上,其位于杯內蓋上靠近手柄的一側;出水流道橫向設置在杯內蓋的底部,其 一端貫通杯內蓋所對應杯體上的出水嘴的側部,另外一端與設置在杯內蓋底部的出水孔相 通,出水孔位于杯內蓋上靠近杯體的出水嘴的一側。所述杯蓋對應進水流道設置有進水口,杯蓋上還設置有向進水口方向傾斜的凹 面,進水口底部與進水流道的頂部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單向閥呈$形,其上部設置有倒鉤,下部設置有球體閥塊;單向閥的上部掛在 杯蓋的進水口內,下部伸入杯內蓋的進水流道內;進水流道的上端開口對應單向閥的倒鉤 和球體閥塊設置有內徑比前兩者外徑小的閥嘴。所述開關機構包括設置在杯內蓋內的杯蓋杠桿及對應杯內蓋底部的出水孔的位 置設置在杯蓋杠桿上的密封柱。所述杯蓋杠桿呈之字形,其由橫向設置在上方的受力部、橫向設置在下方的反饋 部及連接兩者的連接部構成;受力部伸出杯內蓋靠手柄一側的外面;反饋部設置在杯內蓋 的內部,反饋部的末端對應密封柱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上設置有扣位,密封柱的上端對應安裝孔上的扣位設置有凹槽,兩者扣合連接,密封柱的下端設置有凸緣遮擋杯內蓋上的出 水孔;反饋部上對應進水流道的位置設置有避讓環,避讓環的兩側縱向設置有轉軸;反饋 部與連接部的拐角處的底部設置有彈簧柱。 所述杯內蓋的側壁對應杯蓋杠桿的受力部和連接部設置有缺口 ;杯內蓋內對應杯蓋杠桿的轉軸設置有鉸接支座,杯蓋杠桿的反饋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鉸接支座上;杯內 蓋對應杯蓋杠桿的彈簧柱設置有彈簧定位柱,兩者之間連接有彈簧。
所述手柄上對應杯蓋杠桿的受力部設置有避讓口,杯蓋上對應受力部和避讓口設
置有封蓋。所述杯體的開口與杯內蓋的底部之間還設置有杯內蓋密封圈。通過采取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杯蓋杠桿在使用過程中相當順暢,當沒有按壓 杯蓋杠桿的受力部時,在彈簧的作用力下杯蓋杠桿復位,密封柱因此與杯內蓋的出水孔緊 密壓接,密封性能好,此時傾斜咖啡壺,無法把咖啡倒出;當按杯壓蓋杠桿的受力部并傾斜 倒咖啡時,杯蓋杠桿在杠桿原理下把密封柱向上提起,此時密封柱不再與杯內蓋的出水孔 密封,咖啡可以通過杯內蓋的出水孔流出;本發明在咖啡壺的進水口上還設置有單向閥,使 咖啡壺即使傾側時,也可保障咖啡不會流出,其密封性能好。本發明具還有結構簡單合理、 操作靈活、連接可靠、密封性能好、使用壽命長、制作成本低的特點。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杯蓋組件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總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為咖啡壺上的杯蓋杠桿在復位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咖啡壺上的杯蓋杠桿在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杯蓋,1. 1為進水口,1.2為封蓋,2為杯蓋杠桿,2. 1為安裝孔,2. 2為轉 軸,2. 3為彈簧柱,2. 4為受力部,2. 5為反饋部,2. 51為避讓環,2. 6為連接部,3為密封柱, 3. 1為凹槽,4為密封圈,5為彈簧,6為杯內蓋,6. 1為鉸接支座,6. 2彈簧定位柱,6. 3為進水 流道,6. 31為閥嘴,6. 4為出水流道,6. 5為缺口,7為單向閥,8為杯內蓋密封圈,9為手柄, 10為出水孔,11為杯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圖5,本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包括杯體11,杯體上端設有環狀開口,開口 一端設置有手柄9,與手柄相對的另外一端設置有出水嘴,開口上還設置有杯蓋組件,杯蓋 組件內部設置有進水流道6. 3,下端設置有出水流道6. 4,其進水流道6. 3上設置有單向閥 7,出水流道6. 4上設置有開關機構。杯蓋組件包括盆狀的杯內蓋6及設置在杯內蓋開口上方的杯蓋1 ;進水流道6. 3 豎向設置在杯內蓋6上,其位于杯內蓋上靠近手柄9的一側;出水流道6. 4橫向設置在杯內 蓋6的底部,其一端貫通杯內蓋所對應杯體11上的出水嘴的側部,另外一端與設置在杯內 蓋6底部的出水孔10相通,出水孔位于杯內蓋6上靠近杯體11的出水嘴的一側。
杯蓋1對應進水流道6. 3設置有進水口 1. 1,杯蓋1上還設置有向進水口 1. 1方向 傾斜的凹面,使咖啡壺在咖啡機上接咖啡時,咖啡能完全流進杯體內部,如圖2所示,其進 水口 1. 1底部與進水流道6. 3的頂部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圈4。單向閥7呈$形,其上部設置有倒鉤,下部設置有球體閥塊;單向閥的上部掛在杯 蓋1的進水口 1. 1內,下部伸入杯內蓋6的進水流道6. 3內;進水流道的上端開口對應單向 閥 的倒鉤和球體閥塊設置有內徑比前兩者外徑小的閥嘴6. 31。
開關機構包括設置在杯內蓋6內的杯蓋杠桿2及對應杯內蓋6底部的出水孔10 的位置設置在杯蓋杠桿上的密封柱3。杯蓋杠桿2呈之字形,其由橫向設置在上方的受力部2. 4、橫向設置在下方的反饋 部2. 5及連接兩者的連接部2. 6構成;受力部2. 4伸出杯內蓋6靠手柄9 一側的外面;反饋 部2. 5設置在杯內蓋6的內部,反饋部2. 5的末端對應密封柱3設置有安裝孔2. 1,安裝孔 上設置有扣位,密封柱3的上端對應安裝孔2. 1上的扣位設置有凹槽3. 1,兩者扣合連接,密 封柱3的下端設置有凸緣遮擋杯內蓋6上的出水孔10 ;反饋部2. 5上對應進水流道6. 3的 位置設置有避讓環2. 51,避讓環的兩側縱向設置有轉軸2. 2 ;反饋部2. 6與連接部2. 6的拐 角處的底部設置有彈簧柱2. 3。杯內蓋6的側壁對應杯蓋杠桿2的受力部2. 4和連接部2. 6設置有缺口 6. 5 ;杯 內蓋6內對應杯蓋杠桿2的轉軸2. 2設置有鉸接支座6. 1,杯蓋杠桿2的反饋部2. 5通過轉 軸2. 2轉動連接在鉸接支座6. 1上;杯內蓋6對應杯蓋杠桿2的彈簧柱2. 3設置有彈簧定 位柱6. 2,兩者之間連接有彈簧5。手柄9上對應杯蓋杠桿2的受力部2. 4設置有避讓口,杯蓋1上對應受力部2. 4 和避讓口設置有封蓋1.2。杯體11的開口與杯內蓋6的底部之間還設置有杯內蓋密封圈8。本咖啡壺的杯體11為一般的保溫杯,在咖啡壺不使用時,杯蓋杠桿2受彈簧力B 的作用下復位,密封柱在密封杯內蓋6上的出水孔10的同時還起到保溫的作用,使咖啡在 密封狀態下熱量散失小,如圖4所示。當沿箭頭C的方向按下杯蓋杠桿2的受力部2. 4并傾斜杯倒咖啡時,杯蓋杠桿2 在受外力的作用下通過杠桿原理將密封柱3向上提起,此時咖啡從杯體11經過杯內蓋6的 出水孔10流出來,如圖5所示。本發明的杯蓋結構也可以應用到其他保溫壺或水壺中,以獲得與上述相同的技術 效果。
權利要求
一種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包括杯體(11),杯體上端設有環狀開口,開口一端設置有手柄(9),與手柄相對的另外一端設置有出水嘴,開口上還設置有杯蓋組件,其特征是杯蓋組件內部設置有進水流道(6.3),下端設置有出水流道(6.4),進水流道上設置有單向閥(7),出水流道上設置有開關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杯蓋組件包括盆狀的杯內蓋 (6)及設置在杯內蓋開口上方的杯蓋⑴;進水流道(6.3)豎向設置在杯內蓋上,其位于杯 內蓋上靠近手柄(9)的一側;出水流道(6. 4)橫向設置在杯內蓋的底部,其一端貫通杯內蓋 所對應杯體(11)上的出水嘴的側部,另外一端與設置在杯內蓋底部的出水孔(10)相通,出 水孔位于杯內蓋上靠近杯體(11)的出水嘴的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杯蓋(1)對應進水流道 (6.3)設置有進水口(1.1),杯蓋上還設置有向進水口方向傾斜的凹面,進水口底部與進水 流道的頂部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圈(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單向閥(7)呈$形,其上部設 置有倒鉤,下部設置有球體閥塊;單向閥的上部掛在杯蓋(1)的進水口(1.1)內,下部伸入 杯內蓋(6)的進水流道(6.3)內;進水流道的上端開口對應單向閥的倒鉤和球體閥塊設置 有內徑比前兩者外徑小的閥嘴(6.3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開關機構包括設置在杯內蓋(6)內的杯蓋杠桿(2)及對應杯內蓋底部的出水孔(10)的位置設置在杯蓋杠桿上的密封柱 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杯蓋杠桿(2)呈之字形,其 由橫向設置在上方的受力部(2. 4)、橫向設置在下方的反饋部(2. 5)及連接兩者的連接部 (2. 6)構成;受力部伸出杯內蓋(6)靠手柄(9) 一側的外面;反饋部設置在杯內蓋(6)的內 部,反饋部的末端對應密封柱(3)設置有安裝孔(2. 1),安裝孔上設置有扣位,密封柱的上 端對應安裝孔上的扣位設置有凹槽(3. 1),兩者扣合連接,密封柱的下端設置有凸緣遮擋杯 內蓋上的出水孔(10);反饋部上對應進水流道(6.3)的位置設置有避讓環(2. 51),避讓環 的兩側縱向設置有轉軸(2.2);反饋部與連接部的拐角處的底部設置有彈簧柱(2.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杯內蓋(6)的側壁對應杯蓋 杠桿(2)的受力部(2.4)和連接部(2.6)設置有缺口(6.5);杯內蓋內對應杯蓋杠桿的轉 軸(2. 2)設置有鉸接支座(6. 1),杯蓋杠桿的反饋部(2. 5)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鉸接支座 (6. 1)上;杯內蓋對應杯蓋杠桿的彈簧柱(2. 3)設置有彈簧定位柱(6. 2),兩者之間連接有 彈簧(5)。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手柄(9)上對應杯蓋杠桿 (2)的受力部(2.4)設置有避讓口,杯蓋(1)上對應受力部和避讓口設置有封蓋(1.2)。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杯體(11)的開口與杯內蓋 (6)的底部之間還設置有杯內蓋密封圈(8)。
全文摘要
一種咖啡壺的杯蓋結構,包括杯體,杯體上端設有環狀開口,開口一端設置有手柄,另外一端設置有出水嘴,開口上設置有杯蓋組件,杯蓋組件內部設置有進水流道,下端設置有出水流道,其進水流道上設置有單向閥,出水流道上設置有開關機構。杯蓋組件包括杯內蓋及杯蓋。單向閥掛在杯蓋的進水口內,并伸入杯內蓋的進水流道。開關機構包括杯蓋杠桿及位于其上的密封柱。杯蓋杠桿轉動連接在杯內蓋上,杯蓋杠桿與杯內蓋之間還設置有彈簧,密封柱遮擋杯內蓋的出水孔。密封柱在彈簧的作用下與杯內蓋出水孔密封,當按下杯蓋杠桿時,密封柱上移,此時傾斜杯體倒咖啡時,咖啡就可從杯內蓋的出水孔流出。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連接可靠、密封性能好、制作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A47G19/14GK101822476SQ20101016591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30日
發明者郭建剛, 郭開春, 陳仲林 申請人: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