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杯體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杯體改良,尤指一種藉由各凹凸圖形增加杯體的立體感,不 僅使杯體強度增加,且增加接觸的摩擦力讓使用者拿持時不易滑落的杯體改良。
技術背景 按,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紙杯產品為大眾所熟知,大致分為杯體可套疊呈筒狀的形 式以及袋狀可以紙張狀態疊置的型態,上述兩種紙杯產品目前被廣泛地使用于公共或商業 場所中,達到拋棄式且環保低污染的使用效益;然而,人們需使用到這種紙杯的情況,有時 并非用完即丟,而是必須長時間重復使用時(如戶外露營活動、會議、教學課程等等),上述 的習知杯體結構則因存在下述缺弊而不適用。1、結構強度柔軟而容易損壞,不耐重復使用。2、杯體壁厚過于輕薄,長時間容置熱溫液體會軟化裂開,且隔溫效果不佳,熱溫狀 態下手持時會有熱燙感。3、該杯體的周環一般都是光滑面,所以使用者拿起飲用時,因沒有凹凸弧面,較不 具摩擦力,且杯體皆未設置把手,稍一大意或不小心即容易滑掉。使以,針對上述習知杯體結構存在的缺弊及問題,如何研發一種更加實用耐用的 杯體結構,以符合特定消費者的所需,實為業界所需改良研發者。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藉由各凹凸圖形增加杯體的立體 感,不僅使杯體強度增加,且增加接觸的摩擦力讓使用者拿持時不易滑落的杯體改良。為達上揭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杯體改良,該杯體設有朝下方漸縮 的斜錐部,該斜錐部表面上并設有復數凹凸圖形。其中,該凹凸圖形為六角型。該凹凸圖形為圓型。該凹凸圖形為規則排列。該凹凸圖形為接續排列。該杯體底部設有一透空部。該凹凸圖形為不規則排列。該杯體底部設有一透空部。該杯體靠近底部處設有朝內部彎折的卡掣部。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習有具有下列優點1、各凹凸圖形使杯體強度、厚度增加,不僅可重復使用耐用性提升,更能長時間容 置熱溫液體。2、各凹凸圖形增加杯體的立體感,當使用者拿起飲用時,可增加接觸的摩擦力而 不易滑落。[0020]3、該杯體在進行多數套合疊置后,各杯體間皆具有卡掣限位功能,可防止相鄰杯 體間過于緊迫套合不易取出的窘態。
圖1為本實用新型杯體的結構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杯體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杯體部分的放大結構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二杯體相互疊置的結構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二杯體相互疊置的放大結構剖視圖。。圖號說明
杯體1斜錐部11凹凸圖形12卡掣部13透空部1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杯體1可以為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PET)、聚苯乙烯(PS)或聚乳酸酯(PLA)等材質,該杯體1設有朝下方漸縮的斜錐部11, 該斜錐部11表面上并設有復數凹凸圖形12,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該凹凸圖形12可以為規 則接續排列的六角型,當然亦可以為不規則排列或者可以為圓型或其它幾何圖形。本實用新型藉由各凹凸圖形12增加杯體1的立體感,不僅使杯體1強度增加,且 增加接觸的摩擦力讓使用者拿持時不易滑落。再者,該杯體1靠近底部處設有朝內部彎折的卡掣部13,如圖4及圖5所示,且該 杯體1底部設有一透空部14,而當復數杯體1相互疊置時,由上方杯體1斜錐部11放置于 下方杯體的斜錐部11中,藉由上方杯體1底部疊置于下方杯體的卡掣部13上,并利用各透 空部14,使各杯體1底部不會相互接觸,以防止相鄰杯體過于緊迫不易取出。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習有具有下列優點1、各凹凸圖形使杯體強度、厚度增加,不僅可重復使用耐用性提升,更能長時間容 置熱溫液體。2、各凹凸圖形增加杯體的立體感,當使用者拿起飲用時,可增加接觸的摩擦力而 不易滑落。3、該杯體在進行多數套合疊置后,各杯體間皆具有卡掣限位功能,可防止相鄰杯 體間過于緊迫套合不易取出的窘態。
權利要求一種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杯體設有朝下方漸縮的斜錐部,該斜錐部表面上并設有復數凹凸圖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凹凸圖形為六角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凹凸圖形為圓型。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凹凸圖形為規則排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凹凸圖形為接續排列。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杯體底部設有一透空部。
7.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凹凸圖形為不規則排列。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杯體底部設有一透空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杯體改良,其特征在于,該杯體靠近底部處設有朝內部彎折的 卡掣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杯體改良,杯體設有朝下方漸縮的斜錐部,該斜錐部表面上并設有復數凹凸圖形,藉由各凹凸圖形增加杯體的立體感,不僅使杯體強度增加,且增加接觸的摩擦力讓使用者拿持時不易滑落。
文檔編號A47G19/22GK201609273SQ20102000078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4日
發明者潘威志 申請人:潘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