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攪拌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攪拌杯,具體涉及一種榨汁用到的攪拌杯。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對家庭成員營養供給的重視,促使 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各種便捷的營養自制設備,最立竿見影的現象就是家家戶戶購買瓜果 蔬菜榨汁機,親自制作美味可口的鮮汁飲品來滿足家庭成員對的維生素的需求。目前,許 多廠家生產的榨汁機,其結構包括攪拌杯和榨汁裝置,其中攪拌杯的結構包括攪拌杯杯 體、手柄、杯口、杯嘴,其中杯口即杯體的上端面,杯嘴與杯口處在同一平面上且與杯體為一 個整體。在完成榨汁后,果汁需要從攪拌杯中傾倒到別的容器(碗、茶杯等)內,在這個傾 倒過程中,由于目前的杯嘴的設計是與杯口處于一個平面內,若傾倒角度過大,果汁流出速 度過快,果汁將會從杯嘴附近的杯口處流出,弄臟攪拌杯杯體和桌面或其他器物,同時也會 造成果汁的浪費,操作人員必須小心翼翼完成這簡單的工作過程,而且結果也不盡人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攪拌杯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攪拌杯,操作者在 使用時,能夠更快、更輕松的完成傾倒果汁的過程,同時保持攪拌杯和桌面或其他器物的清潔。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攪拌杯包括杯體、手柄、 杯口、杯嘴,杯嘴和手柄對稱設在杯體上,杯嘴設在杯口處,手柄設在杯體的中外部,杯體底 部開設有通孔,沿通孔外徑設有帶外螺紋的圓環支座,其中在杯嘴兩側沿杯口向手柄方向 設有在豎直方向呈半弧形的導流板,導流板沿杯體方向延伸,所述杯嘴、杯口和導流板為一 整體。在所述杯體的內壁以杯體軸線為對稱中心設有3-4個窄長凸棱,凸棱從杯體底部 沿杯壁延伸到杯體中上部,在攪拌裝置來回攪拌時凸棱對物料的阻擋,能夠使物料均勻的 分布在攪拌杯內,從而使攪拌裝置更有效的工作。所述杯體的通孔與帶有外螺紋的圓環支座接觸處的外部還對稱固設限位塊,限位 塊能夠使攪拌杯與攪拌裝置更穩固的鏈接。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在杯嘴處設導流板的技術方案,由于導流板高出原有的杯 口,傾倒角度隨之增大,杯嘴流量增加,導流板與杯嘴為一整體,過量果汁會在導流板的阻 擋下從杯嘴流出,不易灑出,保持清潔,從而操作者在使用時,能夠更快、更輕松的完成傾倒 果汁的過程,同時保持攪拌杯和桌面或其他器物的清潔。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圖5為本使用新型的俯視圖;圖6為本使用新型的仰視圖。附圖中,1.杯體,2.手柄,3.杯口,4.杯嘴,5.通孔,6.圓環支座,7.導流板,8.凸 棱,9.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所述攪拌杯包括杯體1、手柄2、杯口 3、杯嘴4,杯嘴4和手 柄2對稱設在杯體1上,杯嘴4設在杯口 3處,手柄2設在杯體1的中外部,杯體1底部開 設有通孔5,沿通孔外徑設有帶外螺紋的圓環支座6,圓環支座6與攪拌裝置(圖中未示出) 相連接,其中在杯嘴4兩側沿杯口向手柄2方向設有在豎直方向呈半弧形的導流板7,導流 板7沿杯體1方向延伸,所述杯嘴4、杯口 3和導流板7為一整體。上述杯體1的內壁以杯體1軸線為對稱中心設有4個窄長凸棱8,凸棱8從杯體1 底部沿杯壁延伸到杯體1中上部,在攪拌裝置來回攪拌時凸棱8對物料的阻擋,能夠使物料 均勻的分布在攪拌杯內,從而使攪拌裝置更有效的工作。上述杯體的通孔5與帶有外螺紋的圓環支座6接觸處的外部還對稱固設限位塊9, 限位塊9能夠使攪拌杯與攪拌裝置更穩固的鏈接。
權利要求一種攪拌杯,包括杯體、手柄、杯口、杯嘴,杯嘴和手柄對稱設在杯體上,杯嘴設在杯口處,手柄設在杯體的中外部,杯體底部開設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沿通孔外徑設有帶外螺紋的圓環支座,在杯嘴兩側沿杯口向手柄方向設有在豎直方向呈半弧形的導流板,導流板沿杯體方向延伸,所述杯嘴、杯口和導流板為一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體的內壁以杯體軸線為中心對 稱設有3-4個窄長凸棱,凸棱從杯體底部沿杯壁延伸到杯體中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攪拌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體的通孔與帶有外螺紋的 圓環支座接觸處的外部還對稱固設限位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榨汁用到的攪拌杯。其主要特征是該攪拌杯包括杯體、手柄、杯口、杯嘴,杯嘴和手柄對稱設在杯體上,杯嘴設在杯口處,手柄設在杯體的中外部,杯體底部開設有通孔,沿通孔外徑設有帶外螺紋的圓環支座,在杯嘴兩側沿杯口向手柄方向設有在豎直方向呈半弧形的導流板,導流板沿杯體方向延伸,所述杯嘴、杯口和導流板為一整體。操作者在使用時,能夠更快、更輕松的完成傾倒果汁的過程,同時保持攪拌杯和桌面或其他器物的清潔。
文檔編號A47J19/06GK201675696SQ201020104110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1日
發明者胡清義, 胡青宇 申請人:胡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