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及水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PCB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及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PCB作為電子產品的載體,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而快步前行。數據表明,中國的PCB產值產量已經位居世界首位,但要想使行業可持續發展,環保治理、節能減排成為目前整個PCB行業急需解決的課題。PCB磨板機用于對PCB線路板鉆孔后的工序處理,自動打磨鉆孔披鋒毛刺,使得打磨后的PCB板面平滑光亮。為PCB板孔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是PCB加工必備生產設
備之一。請參閱圖1,其為現有技術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包括第一階段清洗10和第二階段清洗20。其中,所述第一階段清洗進一步依次包括第一 DI水11 (即去離子水)洗、第二 DI水洗12、水柱沖洗13、超聲波水洗14和第三DI水洗15,其第一階段清洗用水由第一 DI水洗11處接入(從其進水口111處),然后在第三DI水洗15后,將清洗用的水直接排入污水管16,送到污水處理廠;而第二階段清洗20依次包括第一加壓水洗21、第二加壓水洗22、溢流水洗23 ;其中,第二階段清洗用水由第一加壓水洗21時(即進水口 211)和溢流水洗23時接入(即進水口 231 ),然后在溢流水洗23后,通過溢流口 232排出。由現有技術的水清洗系統可以看出,其第一階段用水和第二階段用水都必須重新接入,用水量較大;且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廢水排出量也大,污染嚴重。有鑒于此,現有的PCB磨板機清洗水循環利用技術有待于進一步開發。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及水處理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中存在的用水量較大,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包括第一清洗系統和第二清洗系統,其中,第一清洗系統和第二清洗系統;
所述第一清洗系統包括第一進水口和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清洗系統包括第二進水口和第二排水口 ;所述第一排水口連接第二進水口。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排水口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水口連接。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中,所述管道的直徑為5毫米,材質為PVC。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中,所述管道上設置有水泵。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排水口連接污水處理設備,第一進水口連接DI進水管道。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進水口設置在第一 DI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二進水口設置在第一加壓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一排水口設置在第三DI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二排水口設置在溢流水洗設備處。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清洗系統還包括第三進水口,所述第三進水口設置在溢流水洗設備處。一種上述的水清洗系統的水處理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51、DI水通過DI進水管道進入第一DI水洗設備處,并依次經過第二 DI水洗設備、水柱沖洗設備、超聲波水洗設備和第三DI水洗設備;
52、經過第三DI水洗設備后的水通過第一排水口流入第二進水口,進入第二清洗系
統;
53、進入第二清洗系統后的水依次通過第一加壓水洗設備、第二加壓水洗設備和溢流水洗設備后,通過溢流水洗設備處的第二排水口排出。本發明提供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及水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水清洗系統包括第一清洗系統和第二清洗系統,所述第一清洗系統包括第一進水口和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清洗系統包括第二進水口和第二排水口 ;所述第一排水口連接第二進水口。通過本發明的水清洗系統實現了清洗水的循環利用,減少了清洗水的消耗和污水的排放,滿足了環保治理、節能減排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性。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的水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及水處理方法。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請參閱圖2,圖2為本發明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水清洗系統包括第一清洗系統100和第二清洗系統200,所述第一清洗系統100包括第一進水口 110和第一排水口 120,所述第二清洗系統包括第二進水口 210和第二排水口 220 ;所述第一排水口 120連接第二進水口 210。具體來說,所述第一清洗系統100的第一進水口 110用于將第一清洗系統所需的水引入第一清洗系統100,所述第一排水口 120用于將第一清洗系統使用后的水排出;同樣地,所述第二清洗系統200的第二進水口 210用于將第二清洗系統200所需的水引入第二清洗系統200,所述第二排水口 220用于將第二清洗系統200使用后的水排出。而本發明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通過所述第一排水口 120連接第二進水口 210,使第一清洗系統使用后的水流入到第二清洗系統中,作為第二清洗系統的水的來源,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另外,所述第二排水口可以連接污水處理設備,第一進水口可以連接DI進水管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口 120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水口 210連接,其管道的樣式、長度、規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設定。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綜合考慮PCB磨板機的用水量、管道的成本和整個清洗的效率后,所述管道的直徑為5毫米,材質為PVC,其長度為4. 5米。更進一步地,還可以在所述管道上設置一水泵,通過水泵的壓力將第一清洗系統使用后的水壓入到第二清洗系統中。另外,所述第一清洗系統進一步依次包括第一 DI水(即去離子水)洗設備、第二DI水洗設備、水柱沖洗設備、超聲波水洗設備和第三DI水洗設備。所述第二清洗系統進一步依次包括第一加壓水洗設備、第二加壓水洗設備和溢流水洗設備,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進水口設置在第一 DI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二進水口設置在第一加壓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一排水口設置在第三DI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二排水口設置在溢流水洗設備處。進一步地,為了保證第二清洗系統的用水,還可以在在溢流水洗設備處設置第三進水口,所述第三進水口為最后溢流水洗設備提供水的來源。與上述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對應,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水處理方法,如圖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DI水通過DI進水管道進入第一DI水洗設備處,并依次經過第二 DI水洗設備、水柱沖洗設備、超聲波水洗設備和第三DI水洗設備;
52、經過第三DI水洗設備后的水通過第一排水口流入第二進水口,進入第二清洗系
統;
53、進入第二清洗系統后的水依次通過第一加壓水洗設備、第二加壓水洗設備和溢流水洗設備后,通過溢流水洗設備處的第二排水口排出。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及水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水清洗系統包括第一清洗系統和第二清洗系統,所述第一清洗系統包括第一進水口和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清洗系統包括第二進水口和第二排水口 ;所述第一排水口連接第二進水口。通過本發明的水清洗系統實現了清洗水的循環利用,減少了清洗水的消耗和污水的排放,滿足了環保治理、節能減排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性。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包括第一清洗系統和第二清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系統包括第一進水口和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清洗系統包括第二進水口和第二排水口 ;所述第一排水口連接第二進水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水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直徑為5毫米,材質為PVC。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設置有水泵。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口連接污水處理設備,第一進水口連接DI進水管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水口設置在第一 DI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二進水口設置在第一加壓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一排水口設置在第三DI水洗設備處;所述第二排水口設置在溢流水洗設備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洗系統還包括第三進水口,所述第三進水口設置在溢流水洗設備處。
8.—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清洗系統的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s1、DI水通過DI進水管道進入第一DI水洗設備處,并依次經過第二 DI水洗設備、水柱沖洗設備、超聲波水洗設備和第三DI水洗設備;s2、經過第三DI水洗設備后的水通過第一排水口流入第二進水口,進入第二清洗系統;s3、進入第二清洗系統后的水依次通過第一加壓水洗設備、第二加壓水洗設備和溢流水洗設備后,通過溢流水洗設備處的第二排水口排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PCB磨板機的水清洗系統及水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水清洗系統包括第一清洗系統和第二清洗系統,所述第一清洗系統包括第一進水口和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清洗系統包括第二進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連接第二進水口。通過本發明的水清洗系統實現了清洗水的循環利用,減少了清洗水的消耗和污水的排放,滿足了環保治理、節能減排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性。
文檔編號B08B3/04GK102389878SQ20111029713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柯勇, 范偉明, 黃賢權 申請人: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