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小火鍋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具,具體來說是一種小火鍋的改良結構。
背景技術:
利用火鍋進行飲食的形式在我國上具有悠久的歷史,己演變成一種美食文化,這種美食文化如今己逐漸成為普通老百姓日常用餐的一種方式,它的流行和推廣也使得人們對火鍋的提出更高的要求。現有的火鍋由于需長時的煮沸以對各種肉材、蔬菜涮熟,這就容易對火鍋的鍋底部造成燒焦老化,影響了火鍋的正常使用,同時鑒于現代商務活動的發展以及對飲食衛生的高要求,多人共用火鍋的衛生弊端逐漸凸顯,單人火鍋成為目前市場上高端商務餐飲的一種流行,為了更好滿足這一時代需求,本申請針對上述缺陷對火鍋進行改良創新并提出本方案。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公開一種耐用、不易燒焦粘底且適用于單人使用的火鍋,使用方便,立蓋設計,節能衛生,大大的延長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即本實用新型包括口大底小的鍋體和蓋合在鍋體上的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為橢圓梭形,鍋體的壁部設有內凹,該內凹形成一個向中心的臺階狀,所述蓋體上設有由片狀金屬一體沖壓彎折而成的手柄,手柄末端開叉形成兩個支腳和支腳間的夾角。為了方便手柄的握持,上述蓋體中間部分設有一內凹結構,手柄握持部分懸空設在內凹結構上方。為方便使用,上述的鍋體的上端鍋壁向外延伸形成可便于提攜鍋體的鍋沿。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口大底小的橢圓梭形鍋體,當湯液在翻滾時,可以防止湯液濺出,加上在鍋體壁部做了一個內凹,形成一個向中心的臺階,當在煮食物時,食物從邊上放入,在重力的作用下食物會自動沿著內凹斜坡滑向中心加熱區,快速加熱煮熟,重量偏輕或浮力大的食物,在湯液翻滾的作用下,煮熟后會自動向周邊靠攏,實現熟食和生食分開,能快速食用。2、由片狀金屬沖壓一體折彎而成的蓋體手柄,使用時由于導熱面積大而散熱快使在提攜蓋體時不會燙手,且手柄末端開叉形成兩個支腳和支腳間的夾角,使得蓋體可豎立擺放且立放更穩定,省卻了以往煮食火鍋常見的火鍋蓋體不知如何放的煩惱,衛生和不占空間。3、鍋體上端鍋壁向外延伸的寬邊設計的鍋沿,其兼具有手柄功能,可任何角度移動鍋體,從而省卻了鍋體的把柄,且便于安放鍋體及鍋體的提攜。4、橢圓梭形鍋體,整體形狀高貴典雅,象一艘浮在海上的船,給食者以浪漫溫馨的感受且能夠合理利用餐臺面積空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圖2是圖1俯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口大底小的橢圓梭形鍋體6和蓋合在鍋體上的蓋體2,所述鍋體的壁部設有內凹5,該內凹5形成一個向中心的臺階狀,鍋體的上端鍋壁向外延伸形成可便于提攜鍋體的鍋沿I。所述蓋體2中間部分設有一內凹結構3,蓋體2上設有由片狀金屬一體沖壓彎折而成的手柄4,手柄4握持部分懸空設在內凹結構3上方,而手柄4的末端開叉形成兩個支腳7和支腳間的夾角8。
權利要求1.一種小火鍋的改良結構,包括口大底小的鍋體和蓋合在鍋體上的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為橢圓梭形,鍋體的壁部設有內凹,該內凹形成一個向中心的臺階狀,所述蓋體上設有由片狀金屬一體沖壓彎折而成的手柄,手柄末端開叉形成兩個支腳和支腳間的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火鍋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中間部分設有一內凹結構,手柄握持部分懸空設在內凹結構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火鍋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的上端鍋壁向外延伸形成可便于提攜鍋體的鍋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具,具體來說是一種單人迷你小火鍋的改良結構,包括口大底小的鍋體和蓋合在鍋體上的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為橢圓梭形,鍋體的壁部設有內凹,該內凹形成一個向中心的臺階狀,所述蓋體上設有由片狀金屬一體沖壓彎折而成的手柄,手柄末端開叉形成兩個支腳和支腳間的夾角。具有耐用、節能、衛生且可立蓋設置等特點,使用方便,大大的延長使用壽命,達到低碳節能的目的,且鍋體為橢圓梭形,外觀新穎,整體形狀高貴典雅,象一艘浮在海上的船,給食者以浪漫溫馨的感受且能夠合理利用餐臺面積空間。
文檔編號A47J36/06GK202932706SQ20122055501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7日
發明者吳君哲 申請人:廣東聯和不銹鋼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