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研磨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研磨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研磨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研磨胡椒、花椒、小茴、八角和食鹽等調料的小型研磨器。
背景技術:
人們在制作菜肴或食物時,喜歡添加調料來使其具備不同的口味,而這些調料天然情況下通常是呈粗粒狀的,粗粒狀的調料在調味的時候不好把握放量的多少,這時就需要使用到研磨器具了,將粗粒狀的胡椒、花椒、小茴、八角和食鹽等調料放在研磨器中,再將研磨器的出料口對準食物,通過研磨器將調料磨成粉末狀灑入食物中,從而達到比較精確放調料的多少,而不會使食物的口味過重或過輕;但是,現有的手動研磨器通常是需要使用雙手來操作,控制手動研磨器內的研磨裝置相對轉動來達到研磨的目的,這樣雙手控制就導致了做菜時的不方便;而電動的研磨器雖然只需要單手就可以控制,但是電動的研磨器內的結構較復雜,且由于廚房的地方油煙較多,容易對研磨器內的電路造成影響而導致損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小心的手動研磨器,其結構簡單,且單手就可以控制。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一具有出料口的底座、一放置調料的容器瓶、一手柄和一用于研磨調料的研磨裝置,所述容器瓶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并與出料口連通,上端與所述手柄可拆卸連接;所述研磨裝置設置在底座上,包括固定設置在底座出料口上端的磨盤套、活動的設置于磨盤套內的活動磨盤、以及傾斜的設置在出料口內的固定磨盤,所述活動磨盤的下端穿入到出料口內的底端并與固定磨盤相對,所述活動磨盤的上端穿出磨盤套的頂端 ,并與設置在手柄上的動力裝置連接;所述固定磨盤的底端靠近活動磨盤,并與活動磨盤之間形成有一出料的間隙;所述磨盤套與活動磨盤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裝置。上述結構中,所述研磨裝置還包括有一設置在磨盤套內的活動磨盤支架,所述彈性復位裝置設置于磨盤套與活動磨盤支架之間,所述活動磨盤嵌入到活動磨盤支架的下端,所述活動磨盤支架的上部為一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上端穿過磨盤套的頂端,位于容器瓶的瓶口處。上述結構中,所述活動磨盤支架的底端朝固定磨盤方向凸設有一水平檔片,在靜止狀態時封住活動磨盤與固定磨盤之間的出料間隙。上述結構中,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為一彈簧,該彈簧的軸心與傳動桿的軸心位于同
一直線上。上述結構中,所述活動磨盤支架與傳動桿為分體式結構。上述結構中,所述手柄由一基座及一與基座連接的手柄主體組成,所述動力裝置為一手把,該手把具有相互連接的壓柄部和壓塊部,所述壓柄部與壓塊部之間的連接處與基座相鉸接,所述傳動桿的頂端抵觸在壓塊部的末端底面上;所述壓柄部位于手柄主體的外側,所述手柄主體上與該壓柄部相對應位置處開設有一長條形凹槽。上述結構中,所述手柄的基座與容器瓶之間為螺紋連接,在將基座旋在容器瓶上至極致時,所述手把的壓塊部末端剛好位于傳動桿的頂端上方。上述結構中,所述底座包括環狀檔料板、固定磨盤支架、粗細調校圏、底盤和底座外殼,所述環狀檔料板的內緣固定套設在磨盤套外壁,外緣固定在容器瓶的底部,底盤固定設置在磨盤套的底部,固定磨盤支架可滑動的設置在底盤上,所述粗細調校圏套設在磨盤套及固定磨盤支架外,位于環狀檔料板和底盤之間,并嵌入在底座外殼的內壁上,其可相對底盤轉動設置,內部設置有一豎直的調校桿,所述固定磨盤支架上與此調校桿相應位置處開有一圓弧形槽,該圓弧形槽的軸心與粗細調校圏的軸心不在同一直線上。上述結構中,所述活動磨盤和固定磨盤表面上均設有傾斜的研磨齒,活動磨盤上的研磨齒的齒口方向是向下的。上述結構中,所述容器瓶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合理,單手即可控制研磨器對調料進行研磨成粉末狀,方便于邊灑調料邊翻轉食物,使調料均勻的灑在食物上;手動控制活動磨盤與固定磨盤的相對運動,不需要電力,不受廚房油煙及水分的影響,使用壽命長;容器瓶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以很方便直接的觀察到容器瓶內調料的多少。
圖1為本實用新型研磨器的側視圖;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3為本實用新型底座及研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控制下料粗細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研磨器,包括一具有出料口 40的底座1、一放置調料的容器瓶2、一手柄3和一用于研磨調料的研磨裝置4,所述容器瓶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I上并與出料口 40連通,上端與所述手柄3可拆卸連接。所述研磨裝置4設置在底座I上,包括固定設置在底座出料口 40上端的磨盤套41、活動的設置于磨盤套41內的活動磨盤支架42、嵌入到活動磨盤支架42下端的活動磨盤43、以及傾斜設置在出料口 40內的固定磨盤44,所述活動磨盤支架42的下端穿入到出料口40內的底端,其上的活動磨盤43與固定磨盤44相對,所述活動磨盤支架42的上端連接一傳動桿45的下端,所述傳動桿45的上端穿過磨盤套41的頂部,位于容器瓶2的瓶口處,并與設置在手柄3上的動力裝置連接;所述固定磨盤44的底端靠近活動磨盤43,并與活動磨盤43之間形成有一用于粉末狀調料灑出的間隙46 ;所述磨盤套41與活動磨盤支架42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裝置,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為一彈簧47,該彈簧47的上端頂壓在活動磨盤支架43的上端部,并套在傳動桿45上,下端抵壓在磨盤套41的下端部,彈簧47的軸心與傳動桿45的軸心位于同一直線上,使活動磨盤支架42在向下運動或受彈力的作用而復位時不偏移。所述手柄3由一基座31及一與基座31連接的手柄主體32組成,所述動力裝置為一手把5,該手把5具有相互連接的壓柄部51和壓塊部52,所述壓柄部51與壓塊部52之間的連接處53通過一鉸鏈54與基座31相鉸接,轉動時,壓塊部52可向下轉動凸出于基座31底部,所述傳動桿45的頂端抵觸在壓塊部52的末端底面上;所述壓柄部51位于手柄主體32的外側,所述手柄主體32上與該壓柄部51相對應位置處開設有一長條形凹槽321,研磨器工作時,壓合手柄主體32和壓柄部51,使壓柄部51容納于該長條形凹槽321內。所述手柄3的基座31與容器瓶2之間為螺紋連接,在將基座31旋在容器瓶2上至極致時,所述手把的壓塊部52末端剛好位于傳動桿45的頂端上方。所述底座I包括環狀檔料板11、固定磨盤支架12、粗細調校圏13、底盤14和底座外殼15,所述環狀檔料板11的內緣固定套設在磨盤套41的外壁,外緣固定在容器瓶2的底部,用于使容器瓶2內的調料不掉落在底座外殼15內;底盤14固定設置在磨盤套41的底部,固定磨盤支架12可滑動的設置在底盤14上,所述粗細調校圏13套設在磨盤套41及固定磨盤支架12外,位于環狀檔料板11和底盤14之間,并嵌入在底座外殼15的內壁上,其可相對底盤14轉動設置,內部固定設置有一豎直的調校桿131,所述固定磨盤支架12上與此調校桿131相應位置處開有一圓弧形槽121,該圓弧形槽121的軸心與粗細調校圏13的軸心不在同一直線上,所述調校桿131由圓弧形槽121中伸出,當底座外殼15帶動粗細調校圏12相對于底盤14旋轉轉動時,調校桿131在圓弧形槽121內移動,帶動固定磨盤支架12相對活動磨盤43作靠近或遠離的運動,以達到控制研磨后的粉末狀顆粒的大小。所述活動磨盤43和固定磨盤表44面上均設有傾斜的研磨齒,活動磨盤43上的研磨齒的齒口方向是向下的,當將手把5的壓柄部51壓合進手柄主體32內的長條形凹槽321內時,壓塊部52的末端向下轉動,將轉動桿45向下壓,帶動活動磨盤支架42向下運動,此時活動磨盤43相對固定磨盤44移動,實現研磨調料的目的,活動磨盤43上傾斜向下的研磨齒有利于帶動粗粒狀調料向下運動,使粗粒狀調料受到活動磨盤43和固定磨盤44的作用下研磨形成粉末狀;所述活動磨盤支架42的底端朝固定磨盤44方向凸設有一水平檔片421,在靜止狀態時封住活動磨盤與固定磨盤之間的出料間隙46 ;所述容器瓶2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可以使人們很方便直接的觀察到容器瓶內調料的多少。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研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出料口的底座、一放置調料的容器瓶、一手柄和一用于研磨調料的研磨裝置,所述容器瓶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并與出料口連通,上端與所述手柄可拆卸連接;所述研磨裝置設置在底座上,包括固定設置在底座出料口上端的磨盤套、活動的設置于磨盤套內的活動磨盤、以及傾斜的設置在出料口內的固定磨盤,所述活動磨盤的下端穿入到出料口內的底端并與固定磨盤相對,所述活動磨盤的上端穿出磨盤套的頂端,并與設置在手柄上的動力裝置連接;所述固定磨盤的底端靠近活動磨盤,并與活動磨盤之間形成有一出料的間隙;所述磨盤套與活動磨盤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裝置還包括有一設置在磨盤套內的活動磨盤支架,所述彈性復位裝置設置于磨盤套與活動磨盤支架之間,所述活動磨盤嵌入到活動磨盤支架的下端,所述活動磨盤支架的上部為一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上端穿過磨盤套的頂端,位于容器瓶的瓶口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磨盤支架的底端朝固定磨盤方向凸設有一水平檔片,在靜止狀態時封住活動磨盤與固定磨盤之間的出料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為一彈簧,該彈簧的軸心與傳動桿的軸心位于同一直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磨盤支架與傳動桿為分體式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由一基座及一與基座連接的手柄主體組成,所述動力裝置為一手把,該手把具有相互連接的壓柄部和壓塊部,所述壓柄部與壓塊部之間的連接處與基座相鉸接,所述傳動桿的頂端抵觸在壓塊部的末端底面上;所述壓柄部位于手柄主體的外側,所述手柄主體上與該壓柄部相對應位置處開設有一長條形凹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基座與容器瓶之間為螺紋連接,在將基座旋在容器瓶上至極致時,所述手把的壓塊部末端剛好位于傳動桿的頂端上方。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環狀檔料板、固定磨盤支架、粗細調校圏、底盤和底座外殼,所述環狀檔料板的內緣固定套設在磨盤套外壁,外緣固定在容器瓶的底部,底盤固定設置在磨盤套的底部,固定磨盤支架可滑動的設置在底盤上,所述粗細調校圏套設在磨盤套及固定磨盤支架外,位于環狀檔料板和底盤之間,并嵌入在底座外殼的內壁上,其可相對底盤轉動設置,內部設置有一豎直的調校桿,所述固定磨盤支架上與此調校桿相應位置處開有一圓弧形槽,該圓弧形槽的軸心與粗細調校圏的軸心不在同一直線上。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磨盤和固定磨盤表面上均設有傾斜的研磨齒,活動磨盤上的研磨齒的齒口方向是向下的。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瓶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研磨器,它包括一具有出料口的底座、一放置調料的容器瓶、一手柄和一用于研磨調料的研磨裝置,所述容器瓶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并與出料口連通,上端與所述手柄可拆卸連接;所述研磨裝置設置在底座上,包括固定設置在底座出料口上端的磨盤套、活動的設置于磨盤套內的活動磨盤、以及傾斜的設置在出料口內的固定磨盤,所述活動磨盤的下端穿入到出料口內的底端并與固定磨盤相對,所述活動磨盤的上端穿出磨盤套的頂端,并與設置在手柄上的動力裝置連接;所述固定磨盤的底端靠近活動磨盤,并與活動磨盤之間形成有一出料的間隙;所述磨盤套與活動磨盤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裝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單手即可控制,方便于邊灑調料邊翻轉食物,使調料均勻的灑在食物上。
文檔編號A47J42/14GK203074392SQ201220720598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鄭志滔 申請人:鄭志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