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片材產品的分配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分配器,包括后殼體構件和前殼體構件,所述后殼體構件和前殼體構件通過第一鉸鏈機構連接,使得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可打開,以便用至少一個片材產品堆疊來填充由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限定的空間。所述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還包括用于形成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允許前殼體構件在第一旋轉方向上自后殼體構件的第一側打開,并且所述第二鉸鏈機構在形成時允許前殼體構件自后殼體構件的相反側在相反方向上旋轉。
【專利說明】用于片材產品的分配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諸如餐巾的片材產品的分配器。本發明特別涉及一種重力進 給類型的分配器,其包括具有由第一和第二側壁連接的前壁和后壁以限定一內部空間的殼 體,所述內部空間為片材產品的堆疊提供儲存器。分配口設置于分配器的為殼體提供底蓋 的面板中。
【背景技術】
[0002] 從美國專利2011/0174834 A1中已知上述廣義定義的重力進給型片材產品分配 器。所述片材產品分配器的前壁以鉸鏈的方式接合到側壁。所述鉸鏈以軸向間隔開的多個 (圖中為5個)第一圓柱構件和軸向間隔開的多個第二圓柱構件的形式設置,并且布置成使 得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圓柱構件相互交叉,以便每個構件中的軸向孔對齊且接收穿過其中 的圓柱軸。所述前壁或前門繞該鉸鏈可打開,以允許進入由殼體限定的內部空間,來用新的 片材產品的堆疊重新加載分配器。
[0003] 現有技術中的所述前門限制了分配器在使用現場的定位,因為必須提供門繞鉸鏈 打開的空間。
[0004]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在現場更自由地定位的分配器。
【發明內容】
[0005]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包括殼體的分配器,所述殼體限定用于接收片 材產品堆疊的內部空間,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其中,所述分配器包 括分配口,片材產品可通過該分配口分配,其中,所述分配器包括在殼體的第一側上形成第 一鉸鏈機構的部件,以及在殼體的與殼體的所述第一側相反的第二側上形成第二鉸鏈機構 的部件,以便在前殼體構件繞第一鉸鏈機構安裝至后殼體構件時,前殼體構件在第一方向 上繞第一鉸鏈機構可打開,并且以便在前殼體構件繞第二鉸鏈機構安裝至后殼體構件時, 前殼體構件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繞第二鉸鏈機構可打開,其中,前殼體構件相 對于后殼體構件可打開,以提供入口來用一個或多個片材產品堆疊填充所述內部空間。
[0006] 在使用中,取決于在現場的用戶偏好,包括可用于適應前殼體構件的打開的空間, 前殼體構件可以由第一鉸鏈機構或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安裝至后殼體構件。前殼體構件可 安裝在分配器的任一側上,并且能夠在相反的方向上打開,這取決于選擇哪個鉸鏈機構。以 這種方式,通過提供一種能構造成在兩個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可打開以再填充產品儲存器 的分配器,分配器的現場定位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即,如果在分配器的優選場所,壁阻礙 前殼體部件打開,那么前殼體構件可以被重新構造,以便在相反方向上以及從殼體的相反 側打開,從而避開否則會阻礙的壁。
[0007] 前殼體構件可包括在前殼體構件的第一側上的第一類型的鉸鏈機構部件,以及在 前殼體構件的第二側上的第一類型的鉸鏈機構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側與所述第一側相反。 后殼體構件可包括在后殼體構件的第一側上的第二類型的鉸鏈機構部件,以及在后殼體構 件的第二側上的第二類型的鉸鏈機構部件。前殼體構件可安裝至后殼體構件,以便在前殼 體構件第一側上的第一類型的鉸鏈部件以及在后殼體構件第一側上的第二類型的鉸鏈部 件形成為第一鉸鏈機構,以便在前殼體構件繞第一鉸鏈機構打開和關閉時,在前殼體構件 第二側上的第一類型的鉸鏈部件與在后殼體構件第二側上的第二類型的鉸鏈部件相對于 彼此移動。第一鉸鏈機構可通過增加另一鉸鏈部件(諸如樞轉構件)形成。所述另一鉸鏈 部件可移除,以拆卸所述第一鉸鏈機構。
[0008] 第一鉸鏈機構可拆卸,并且在前殼體構件第二側上的第一類型的鉸鏈部件和在后 殼體構件第二側上的第二類型的鉸鏈部件可組裝成第二鉸鏈機構,以便在前殼體構件打開 和關閉的時候,在前殼體構件第一側上的第一類型的鉸鏈部件相對于在后殼體構件第一側 上的第二類型的鉸鏈部件移動。第二鉸鏈機構可通過包括上述的所述另一鉸鏈部件或者另 一個這樣的另一鉸鏈部件進行組裝。
[0009] 形成第一鉸鏈機構的各部件以及形成第二鉸鏈機構的各部件可布置在殼體內部, 以便在前殼體構件處于關閉位置時,用于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鉸鏈機構的各部件相對于所 述分配器的外部由殼體遮蓋。前殼體構件可包括前壁和側壁,以限定一內部腔體。后殼體 構件可包括后壁和側壁,以限定一內部腔體。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處于關閉位 置時,后殼體構件的各側壁與前殼體構件的各側壁相配合,并且用于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 鉸鏈機構的各部件布置在殼體內部,以便配合的側壁遮蓋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各部件。 [0010] 通過提供對它們而言具有厚度的前、后殼體構件,如突出的側壁所提供的那樣,能 夠將用于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隱藏于前、后殼體構件的厚度中。通常,出于美學原 因,這樣做是可取的。在分配器具有兩組相反的鉸鏈機構部件(一組形成起作用的鉸鏈機 構,另一組不形成鉸鏈機構)的情況下,尤其重要的是鉸鏈機構部件能夠隱藏,外部無法看 見。如權利要求所記載,相對于提供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這種方式隱藏鉸鏈機構是本發明 的獨立方面。
[0011] 形成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可包括附接部和突出部,所述附接部附 接至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中的一個,所述突出部在前殼體構件關閉至后殼體構件時突 入到前、后殼體構件中的另一個中,其中,所述突出部在鉸鏈軸處可連接至前、后殼體部中 的所述另一個。前殼體構件限定出形成部分內部空間的內部腔體,后殼體構件限定出形成 部分內部空間的內部腔體。當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關閉時,所述附接部和所述突出部 布置在前或后殼體構件內部。這種獨特的鉸鏈機構允許將其隱藏。鉸鏈布置在內部,還突入 到另一殼體構件中,這允許在兩個殼體構件之間以定位在殼體內部的方式建立鉸鏈連接。
[0012] 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可包括L或C形托架形式的部件,其中,所述L或C形 的一個支腳附接至前或后殼體構件中的一個,所述L或C形的另一支腳被構造成繞鉸鏈軸 連接至前或后殼體構件中的另一個。所述托架可以以其他方式成形,以便托架的一端附接 至前殼體構件的側壁的內部,而另一端在鉸鏈軸處連接至后殼體構件的側壁的內部,其中, 所述托架包括在托架的兩端之間跨越各側壁的邊緣的彎曲部。L或C形托架的使用在相對 于后殼體構件打開前殼體構件時提供了間隙,這對于在其中前、后殼體構件具有厚度的實 施例特別有用。
[0013] 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可包括布置在前殼體構件上的第一鉸鏈部件和布置 在后殼體構件上的第二鉸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 殼體構件關閉時彼此協作。當前殼體構件繞第一鉸鏈機構安裝至后殼體構件時,所述第二 鉸鏈機構的第一和第二部件可從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關閉時的協作位置移動 至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時的間隔開的位置。當前殼體構件繞第二鉸鏈機構 安裝至后殼體構件時,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第一和第二部件可從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 體構件關閉時的協作位置移動至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時的間隔開的位置。
[0014] 所述分配器可包括至少一個樞轉構件,所述至少一個樞轉構件與第一和第二鉸鏈 機構之一的部件相接合,以便這些部件相協作,從而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 構之一安裝至后殼體構件,且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繞所述至少一個樞轉構件可打 開,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樞轉構件可移除,來釋放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鉸鏈機構之一的 部件,以允許那些部件相對于彼此移動,使得在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中 的另一個安裝至后殼體構件時,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
[0015] 用于形成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鉸鏈機構以及用于釋放那些機構的部件的這種樞 轉構件的使用,提供了一種能簡單實現的可選鉸鏈式分配器。
[0016] 所述樞轉構件可包括間隔開的第一和第二支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腳布置成使其 能夠朝彼此偏轉,以允許所述樞轉構件穿過鉸鏈機構部件中的孔來形成鉸鏈機構,并且該 第一和第二支腳彈性地變形為間隔得更開的狀態,來阻止樞轉構件穿過所述孔移出。所述 樞轉構件可包括與所述支腳相關聯的至少一個凸緣,以阻止所述樞轉構件往回穿過所述 孔。
[0017] 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可包括附接至前殼體構件、包括孔的第一部件以 及附接至后殼體構件、包括孔的第二部件,所述分配器包括樞軸銷,所述樞軸銷選擇性地可 接收于第一鉸鏈機構的第一和第二部件或者第二鉸鏈機構的第一和第二部件的孔中,以使 那些部件協作而分別形成第一鉸鏈機構或第二鉸鏈機構,其中,所述樞軸銷選擇性地可以 自第一鉸鏈機構的第一和第二部件或者第二鉸鏈機構的第一和第二部件的孔中移出來釋 放那些部件,以相對于彼此移動。也可能是所述銷和孔被布置成使得所述銷可滑入或滑出 所述孔,以形成并釋放所述鉸鏈機構。因此,能夠在不旋轉和不使用工具的情況下形成鉸鏈 機構。所述銷可簡單地由手移入到所述孔中。
[0018] 所述分配器可包括在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之一上的第一支撐面和第二支撐 面,以及在形成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鉸鏈機構時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撐面之間的突出構 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撐面可被設置成軌道的形式(如下所述)。
[0019] 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可包括布置在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 件之一上的第一突出構件,以及布置在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中另一個上的第一和第二 軌道,其中,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處于關閉位置時,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所述 突出構件被配合地布置在相應的第一和第二軌道之間。所述軌道為前殼體構件的鉸鏈側和 自由側提供引導和支撐機構,允許鉸鏈的順滑操作,同時也在前殼體構件關閉時支撐其重 量。
[0020] 所述軌道和所述突出構件可包括相應的孔,所述孔能夠接收樞軸銷來形成第一或 第二鉸鏈機構,其中,所述樞軸銷布置在所述孔中以形成第一鉸鏈機構和第二鉸鏈機構之 一,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中另一個的突出構件在當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 關閉時布置于第一和第二軌道之間的位置與當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時 從第一和第二軌道間隔開的位置之間可移動。
[0021] 在所述前或后殼體構件之一上的部件可包括布置于殼體構件的相反兩側上的安 裝結構。鉸鏈托架可安裝在所述安裝結構中的一個上,以形成所述第一或第二鉸鏈機構。鉸 鏈托架可移除或可安裝至安裝結構中的另一個,以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中的另一 個。在所述前或后殼體構件中另一個上的部件可包括布置在殼體構件的相反兩側上的協作 鉸鏈部,所述鉸鏈托架通過樞轉構件連接至所述協作構件之一,以形成第一鉸鏈機構。所述 鉸鏈托架可移除或安裝至所述一個殼體構件上的相反側,并且通過移除樞轉構件并將樞轉 構件重新安裝至協作的鉸鏈部和鉸鏈托架,所述鉸鏈托架可連接至在所述殼體構件中另一 個的另一側上的協作的鉸鏈部,以形成所述第二鉸鏈機構。所述協作的鉸鏈部可以是至少 一個導軌。
[0022] 所述前殼體構件包括前壁和側壁以在其中限定一腔體,和/或所述后殼體構件包 括后壁和側壁以在其中限定一腔體。所述突出構件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一和第二軌道的 一部分相對于所述側壁遠離所述腔體而突出。以這種方式,所述突出構件在打開和閉合運 動的整個過程中、在鉸鏈側上由所述軌道所引導,而在自由側上,所述突出構件在打開運動 的初始階段期間和在關閉運動的最終階段間被引導。
[0023] 所述前或后殼體構件可包括閂機構的部件,用于相對于后殼體構件保持前殼體構 件的關閉構造,并且該部件可釋放,以允許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以便用至少 一個片材產品堆疊來填充所述內部空間,其中,第一部件布置在殼體的第一側上,而第二部 件布置在殼體的第二側上。以這種方式,所述閂機構在鉸鏈機構布置于所述第二側上時能 定位在所述第一側上,且所述R機構在鉸鏈機構布置于所述第一側上時能布置在所述第二 側上。因此,所述閂機構和所述鉸鏈機構兩者都可以選擇性地應用于殼體的合適側上。
[0024] 所述前殼體構件在殼體的第一和第二側上可包括所述閂機構的第一部件,所述后 殼體構件在殼體的第一和第二側上可包括所述閂機構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可以是接 收閂構件的配合部,所述第二部件可以是閂構件安裝部。所述分配器可包括這樣的閂構件: 其可安裝至所述閂構件安裝部中的任一個以形成所述閂機構,以便所述閂構件的一部分在 前殼體構件關閉時可被接收于配合部中,以將所述前殼體構件保持在關閉位置,并且以便 所述一部分可以移出所述配合部,以允許所述前殼體構件打開。所述配合部可以是諸如狹 槽的開口。所述開口可以是前或后壁構件的側壁中的凹部或者穿過前或后壁構件的側壁的 開口。所述閂機構在將前殼體構件關閉至后殼體構件時可以彈性地夾入到所述配合部。
[0025] 所述分配器可以進一步包括自所述前、后殼體構件之一突出的至少一個支撐構 件,所述支撐構件在處于關閉位置時與所述前、后殼體構件中的另一個相接合,以支撐前殼 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重量。
[0026] 所述支撐構件提供對齊功能,以允許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正確對齊,還有助 于在前殼體構件關閉時承受鉸鏈機構的一些重量。支撐構件的突起形式不僅在前殼體構件 處于關閉位置、而且在前殼體構件正在被關閉時提供支撐。因此,所述支撐構件允許鉸鏈機 構使用更不穩固/也許簡化的形式,從而允許實現本發明的獨特的鉸鏈機構。
[0027] 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處于打開位置時,所述至少一個支撐構件可以與 所述前、后殼體構件中的所述另一個間隔開而脫離接合,其中,隨著前殼體構件移動到關閉 位置,所述至少一個支撐構件進入到與所述前、后殼體構件中的所述另一個的接合。因此, 所述支撐構件還為前殼體構件的關閉運動提供引導功能。
[0028] 所述分配器可包括定位在殼體的頂端處的至少一個這種支撐構件。這種支撐位置 允許所述支撐構件在前、后殼體構件之間進行自頂到底方向的對齊功能。
[0029] 所述前殼體構件可包括自前壁延伸的側壁和頂壁,以在其中限定一腔體,其中,所 述至少一個這種支撐構件與所述頂壁的內側相接合。這為實施支撐功能提供了簡化的結 構,因為它采用壁結構就位來形成所述前殼體構件。
[0030] 所述至少一個支撐構件包括錐斜表面,用于在前殼體構件的接合部關閉且沿所述 錐斜表面移動時,將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引導就位。
[0031] 所述分配器可以是重力進給型分配器。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分配口位于殼體的底 部,所述分配器可包括至少部分彎曲的滑道,用以將餐巾堆疊引導至所述分配口。所述分配 器可包括餐巾堆疊。所述分配器可包括支架,用于將分配器定位在臺面等之上,使得分配口 位于殼體的底部。
[0032] 想象穿過堆疊中每張餐巾的中心并穿過分配口的中心的一條線,這樣的線限定出 頂部到底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旋轉軸線沿著底部到頂部的方向定向。換 句話說,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旋轉軸線沿殼體的長邊定向。即,所述殼體的所述第一 側和第二側是所述殼體的長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分配器的立體圖。所述分配器包括后殼體 構件和前殼體構件,它們通過第一鉸接機構連接,以使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體 構件可打開,以便用至少一個片材產品堆疊來填充由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限定出的空 間。所述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還包括形成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允 許前殼體構件沿第一旋轉方向自后殼體構件的第一側打開,所述第二鉸鏈機構在形成時允 許前殼體構件沿相反方向自后殼體構件的相反側旋轉。
[0034] 圖2示出了圖1的分配器的另一視圖,其中,能看到閂構件被安裝至前殼體構件的 與前殼體構件中包括第一鉸鏈機構的一側相反的一側。所述閂構件與后殼體構件中的開口 相接合,以便將前殼體構件保持在相對于后殼體構件的關閉位置。前殼體構件包括第一和 第二閂構件安裝件,其布置在前殼體構件的相反側上,以便能夠將閂構件安裝至前殼體構 件的任一側,這取決于是第一鉸鏈機構還是第二鉸鏈機構可操作,藉此,閂構件總是安裝至 前殼體構件的與形成于前、后殼體構件之間的鉸鏈機構相反的一側上。后殼體構件包括在 相反側上的閂開口,以便閂構件在后殼體構件中具有對應部件,而不管閂構件安裝于前殼 體構件的哪一側。
[0035] 圖3更詳細地示出了鉸鏈機構的具體形式。設置有托架,該托架具有附接至前殼 體構件的一端,以及有孔穿過其中的自由端。托架的所述自由端布置在附接至后殼體構件 的各軌道之間。樞軸銷穿過所述軌道中的孔和所述托架的自由端中的所述孔延伸,以形成 鉸鏈機構。前殼體構件繞縱向穿過所述樞軸銷的鉸鏈軸轉動。所述托架限定一彎曲形狀, 以便繞后殼體構件的側壁延伸,而使所述樞軸銷和所述自由端布置在由后殼體構件限定的 腔體內。
[0036] 圖4示出了用于形成有效的鉸鏈機構的樞軸銷。所述樞軸銷包括太大而無法穿過 相協作的各鉸鏈部件中的孔的頭部以及在遠端上且不能穿過所述孔的至少一個凸緣。所述 至少一個凸緣布置在可偏轉的支腳上,以允許所述凸緣脫離阻擋位置,而使樞軸銷被移入 或移出所述孔。
[0037] 圖5示出了分配器的替代實施例,其中,鉸鏈安裝結構布置在前殼體構件或門的 相反側上,且同一鉸鏈部件被用來形成第一鉸鏈機構或第二鉸鏈機構,通過將鉸鏈部件緊 固至在門的一側上的安裝結構或者在門的另一側上的安裝結構,所述第一鉸鏈機構或第二 鉸鏈機構在相反的旋轉方向上打開。后殼體構件包括在其相反兩側上的對應的鉸鏈安裝結 構,所述對應的鉸鏈安裝結構與圖1-3第一實施例中的類型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0038] 參照圖1,示出了分配器1包括后殼體構件2和前殼體構件3。所述后殼體構件2 包括后壁4,并具有側壁5,6和在其間延伸的頂壁7,以在所述后殼體構件2中限定出一腔 體。所述前殼體構件3同樣包括前壁8、側壁9,10和頂壁11,它們在前殼體構件3中限定 出腔體。當前殼體構件3關閉至后殼體構件2時,各腔體相結合而限定出一內部空間,在該 內部空間中放置有用來從分配器1分配的片材產品(如餐巾)的堆疊12。后殼體構件2包 括后部和附接至后殼體構件的框緣。前殼體構件2附接至所述框緣,并且形成分配器1用 的門,出于堆疊加載的目的,所述門可打開。
[0039] 分配器1包括面板13,該面板包括支架部分14,分配器基于該支架部分而立于臺 面或其他工作面上。所述面板13限定出分配口 15,由殼體2,3限定的內部空間中的片材產 品通過該分配口以一次一片的方式被分配。面板13可以是可移除的,且可用不同類型的面 板更換,在該不同類型的面板中,分配口露出多張餐巾的邊緣而不是像圖1中的實施方式 那樣露出堆疊中最下層餐巾的底面。這種替代類型的面板可以允許一次分配多張餐巾。該 替代類型的面板可不包括支架部分14。分配器1可立在它的基座上或者利用后殼體構件2 的后壁4中的緊固孔16懸掛于直立的墻壁。在立式或懸掛構造中,可采用所示的面板13 或者采用替代類型,諸如允許一次分配多張餐巾的類型。
[0040] 后殼體構件2包括一彎曲的滑道表面17,以便容納在殼體2, 3中的餐巾堆疊朝所 述內部空間的底部被引導到更朝前方的結構,使得堆疊中最下層餐巾的底面更朝前方,以 便于通過分配口 15來獲取。
[0041] 前殼體構件3包括第一鉸鏈部件類型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鉸鏈部件18,19, 20, 21。后殼體構件2包括第二鉸鏈部件類型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鉸鏈部件22, 23, 24, 25。第一鉸鏈部件類型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18,19在前殼體構件3的一側上軸向間隔開, 且第一鉸鏈部件類型的第三和第四鉸鏈部件24, 25沿前殼體構件3的相反側間隔開。第一 類型的所述鉸鏈部件18,19, 20, 21定位在前殼體構件3上與在后殼體構件2上的第二類型 的第一至第四鉸鏈部件22, 23,24, 25相對應的位置處,以便它們在前殼體構件3關閉至后 殼體構件2時彼此協作。協作的第一和第二類型的各鉸鏈部件能夠形成布置于殼體2, 3的 一側或殼體2,3的另一側上的鉸鏈機構,以便前殼體構件3能夠設置成在相反的旋轉方向 上打開。
[0042] 在圖1的實施例中,在殼體左側上的協作的鉸鏈部件由第一和第二樞軸銷26,27 連接來形成殼體那一側上的第一鉸鏈機構,而在殼體右側上的協作的第一和第二類型的鉸 鏈部件不由樞軸銷連接,以便它們在前殼體構件3關閉至后殼體構件2時自由移動到協作 位置,并且在前殼體構件3處于所示的打開位置時移動到間隔開的位置。
[0043] 參照圖3,可以更細致地看到形成的鉸鏈機構部。所述鉸鏈機構部包括呈托架形 式的第一類型的第一鉸鏈部件21,所述托架具有附接(例如,整體模制、可移除地緊固或可 拆卸地夾住就位)至側壁10內部的第一端,并且具有布置在第二類型的鉸鏈部件25的軌 道28, 29之間的第二端。所述軌道28, 29和所述托架21的第二端包括穿過它們延伸以接 收樞軸銷26的孔。托架21彎曲成使得所述第一端附接前殼體構件23的內部,且所述第二 端經由樞軸銷26連接第二殼體22的內部,同時彎曲使得托架21不接觸后殼體構件2的側 壁6的邊緣。
[0044] 繼續參照圖3,第一和第二導軌28, 29突出到后殼體構件2的側壁6的邊緣之外, 且托架21的第二端突出到前殼體構件3的側壁10的邊緣之外。第一和第二軌道28, 29的 突起在前殼體構件23打開和關閉期間支撐并且定位所述托架21。托架21的突起允許托架 21的第二端定位在后殼體構件2內部,這使得允許前殼體構件3相對于后殼體構件2打開 和關閉,以便前、后殼體構件2, 3的側壁4, 5和頂壁7,8的邊緣在前殼體構件3關閉時進入 配合接合,而在側壁5,6,9,10在前殼體構件3打開和關閉期間彼此不阻礙的情況下,可以 執行打開和關閉操作。
[0045] 所述導軌28,29不僅為起作用的鉸鏈機構提供支撐和引導功能,而且還為相對于 彼此移動的協作的鉸鏈部件(因為它們還沒有通過引入樞軸銷而形成為起作用的鉸鏈機 構)提供支撐和引導功能。
[0046] 如圖3中可見,導軌28, 29構造成使得遠端或自由端相對于彼此張開隔開。這是 實施例的可選特征。這是為了輔助引導功能,同時也有助于鉸鏈機構的順滑操作。可以想 見,僅導軌28,29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岔開也能實現這些功能,盡管也許不如軌道28, 29 都岔開那么有效。
[0047] 再參照圖1,使用者能夠重新構造所述殼體2, 3,以便鉸鏈機構形成于殼體2, 3中 相對于所示一側的另一側上。更具體地,第一和第二樞軸銷26,27從連接第一類型的第三 和第四鉸鏈部件20, 21至第二類型的第三和第四鉸鏈部件24, 25的狀態離開,藉此使前殼 體構件3從連接至后殼體構件2中釋放。在殼體另一側上的協作的鉸鏈部件,即第一類型的 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18,19和第二類型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22, 23被帶入就位,以便第 一和第二樞軸銷26, 27能將它們連接起來。以這種方式,前殼體構件3不再繞殼體的第一 側沿順時針方向(如圖1所示的布局)轉動,而是自殼體的第二側沿逆時針方向旋轉。這 種重新構造意味著,如果需要,在前殼體構件3相對于后殼體構件2的打開和關閉操作中可 以避開阻礙壁,而這僅通過移除和重新定位樞軸銷26, 27就能完成。
[0048] 圖4更詳細地示出了樞軸銷26。所述樞軸銷26包括相對于軸部41擴大的頭部 40。在相對于所述頭部40的遠端是第一和第二支腳43,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腳間隔開,并且 能夠被偏轉在一起以縮小間隔。所述支腳43彈性地變形成所示的間隔開的狀態。所述支 腳包括凸緣42。所述凸緣42在支腳43處于間隔開的狀態時阻礙銷26通過所述孔移開,并 因此需要朝彼此偏轉,以將銷26, 27定位在孔中或者移除銷26, 27來組裝或拆卸所述鉸鏈 機構。所述銷26, 27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因此可通過注射成型來形成。
[0049] 在使用中,當前殼體構件23相對于后殼體構件2繞由鉸鏈部件21,25, 26和鉸鏈 部件20, 24, 27形成的第一鉸鏈機構關閉時,第一類型的鉸鏈部件18,19進入第二類型的鉸 鏈部件22, 23的軌道28, 29之間的間隙來引導關閉運動,直到側壁5,9被帶入到配合接觸。
[0050] 參照圖1,可以看見緊固孔形式的安裝部件30,閂構件31能被附接至該安裝部件。 閂構件安裝部件30在殼體2, 3的第一側上設置在側壁10的內部。對應的閂構件安裝部件 (未示出)設置在前殼體構件3的側壁9的內部,其為殼體2, 3的相反側。根據鉸鏈機構是 設置在殼體2, 3的第一側還是第二側上,使用合適的緊固裝置、如螺釘,閂構件31可被安裝 至相反的閂構件安裝部件30中的任一個。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閂構件31附接至設置 在殼體2, 3的相對于起作用的鉸鏈機構的相反側上的安裝部件30。
[0051] 后殼體構件2包括閂構件配合部32, 33,其具有穿過后殼體構件2的相對側壁5,6 的孔的形式。閂構件31的球形端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2關閉時彈性地夾入到 對應的配合部32, 33中,以維持關閉位置(potion)。閂構件31的球形端可以由使用者的手 自分配器1外面穿過對應的開口 32, 33被往回推,以允許前殼體構件3相對于后殼體構件 2打開。
[0052] 要重新構造圖1中所示的分配器,以便前殼體構件3從與圖1所示相反的相反側、 以及沿相反的旋轉方向打開,所述第一和第二銷26,27被重新布置成使得起作用的鉸鏈機 構布置在殼體2, 3的相反側上(如上述)。此外,圖2中所示的閂構件31通過松開緊固裝 置而被移除,然后將閂構件31移至相反的閂構件安裝部件30,將所述緊固裝置重新插入, 以便閂構件31安裝在與圖2所示相反的相反側上。
[0053] 圖1和2進一步示出了第一和第二支撐構件34, 35,其附接至后殼體構件2的頂 壁7,并且自所述頂壁7的邊緣向外突出。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撐構件34, 35具有錐斜的前邊 緣,并且將前殼體構件3的頂壁11引導成使得前、后殼體構件2, 3的頂壁7,11的各邊緣被 帶入到配合接觸。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撐構件34, 35用于在前、后殼體構件2, 3關閉時引導 并對齊前、后殼體構件2, 3的頂壁7,11,還用于在前殼體構件3相對于后殼體構件2處于關 閉位置時承受前殼體構件3的重量,從而有助于減小鉸鏈機構所承受的重量。自由的第一 類型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18,19在第二類型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22, 23的導軌28, 29 之間的定位還用來支撐前殼體構件23的重量。
[0054] 可以設想附圖中所示特定實施例的各種替代實施例。例如,代替提供第一類型的 相對的鉸鏈部件的是,可以想到僅設置第一類型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20,21,且前殼體構 件23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安裝結構,第一和第二安裝裝置布置在殼體的一側上,第 三和第四安裝裝置布置在殼體的另一側上。第一類型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件可以通過例如 可移除的緊固件選擇性地在安裝裝置處安裝在殼體的第一側或殼體的相反側上。參照圖5 更詳細地描述這一實施例,其中僅討論與前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上面給出的對共同特征 的描述適用于圖5的實施例。
[0055] 參照圖5,分配器50具有門51,所述門繞第一鉸鏈機構53安裝至堆疊容納構件 52。所述第一鉸鏈機構53包括第一和第二鉸鏈,第一和第二鉸鏈每個均包括鉸鏈托架54 作為可移除件,其在一端處安裝至(通過可移除的緊固件)附接至門51的安裝結構55,且 在另一端處通過樞軸銷57安裝至導軌56。盡管隱藏在圖中,所述門51包括在門51的左、 右兩側上的對應的安裝結構55。通過移除樞軸銷57,并且松開將鉸鏈托架54保持至安裝 結構55的緊固件,第一鉸鏈機構53可拆卸。然后,托架54可通過緊固件(如螺釘)安裝 至布置在門51的相反側上的安裝結構55,進而通過樞軸銷57連接至布置在堆疊殼體52的 相反側上的導軌56,藉此允許門51被安裝在堆疊殼體52的任一側上,以便沿任一相反的旋 轉方向打開。如果存在的話,閂構件58也必須以上述方式安裝至門51的相反側。
[0056] 在所示實施例中,在殼體的每一側上均存在兩個鉸鏈部。可以想見的是,本發明也 可以通過提供一個這樣的鉸鏈部或者三個或更多個這樣的鉸鏈部來實現。
【權利要求】
1. 一種分配器,包括: 殼體,其限定一內部空間以接收片材產品的堆疊,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前殼體構件和后 殼體構件; 分配口,片材產品通過該分配口可分配; 用于在所述殼體的第一側上形成第一鉸鏈機構的部件;以及 用于在所述殼體的與所述殼體的所述第一側相反的第二側上形成第二鉸鏈機構的部 件; 以便在所述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安裝至所述后殼體構件時,所述前殼體構 件在第一方向上繞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可打開;以及 以便在所述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二鉸鏈機構安裝至所述后殼體構件時,所述前殼體構 件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繞所述第二鉸鏈機構可打開; 其中,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體構件可打開,以提供入口來用一個或多個片 材產品的堆疊填充所述內部空間。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前殼體構件包括限定出內部腔體的前壁和 側壁,所述后殼體構件包括限定出內部腔體的后壁和側壁。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器,其中,當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體構件處于 關閉位置時,所述后殼體構件的側壁與所述前殼體構件的側壁相配合,用于形成所述第一 鉸鏈機構的部件和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被布置于所述殼體的內部,藉此,配 合的各側壁相對于所述殼體的外面遮蓋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部件。
4.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配器,包括附接部和突出部,所述附接部附接至所述前殼 體構件和所述后殼體構件之一,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體構件關閉 時突入到所述前、后殼體構件中的另一個,其中,所述突出部在鉸鏈軸處連接至所述前、后 殼體部中的所述另一個,以藉此形成所述第一鉸鏈機構或所述第二鉸鏈機構,且其中,在所 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體構件關閉時,所述鉸鏈機構的所述附接部和所述突出部布 置于所述前、后殼體構件的側壁內部。
5.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包括L或C形托架形式的部件,其中,所述L或 C形的一個支腳附接至所述前或后殼體構件中的一個,所述L或C形的另一支腳繞鉸鏈軸連 接至所述前或后殼體構件中的另一個,藉此形成所述第一或第二鉸鏈機構。
6.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部件和所述第二鉸 鏈機構的部件包括布置在所述前殼體構件上的第一鉸鏈部件和布置在所述后殼體構件上 的第二鉸鏈部件。
7.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部件和所述第二鉸 鏈機構的部件包括布置在所述前殼體構件上的第一鉸鏈部件和布置在所述后殼體構件上 的第二鉸鏈部件,其中,當所述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安裝至所述后殼體構件時, 所述第二鉸鏈機構的第一和第二部件能夠從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關閉時的彼 此接近的位置移動至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時的間隔開的位置,其中,當所 述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二鉸鏈機構安裝至所述后殼體構件時,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第一和 第二部件能夠從在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關閉時的彼此接近的位置移動至在前殼 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時的間隔開的位置。
8.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包括至少一個樞轉構件,所述至少一個樞轉構 件能夠接合成使得所述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之一安裝至所述后殼體構 件,且所述前殼體構件繞所述至少一個樞轉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體構件可打開,并且其中, 所述至少一個樞轉構件可移除,來釋放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和所述第二鉸鏈機構中的一個, 從而允許那些部件相對于彼此移動,以允許在所述前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 中的另一個安裝至所述后殼體構件時,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體構件打開。
9.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包括附接至所述前殼體構件且包括孔的第一部 件,以及附接至所述后殼體構件且包括孔的第二部件,所述分配器包括樞軸銷,所述樞軸銷 選擇性地可接收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的孔中,以使那些部件相協作,從而形成所述第一 鉸鏈機構或所述第二鉸鏈機構,其中,所述樞軸銷選擇性地能夠從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的 孔中移除來釋放那些部件,以相對于彼此移動。
10.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包括布置在所述前殼體構件和所述后殼體構 件之一上的第一鉸鏈支架,以及布置在所述前殼體構件和所述后殼體構件中另一個上的第 一和第二軌道,所述第一鉸鏈支架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軌道協作以形成所述第一鉸鏈機構或 所述第二鉸鏈機構的至少一部分。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分配器,包括在所述殼體的第一側上的第一和第二軌道,以 及在所述殼體的第二側上的第一和第二軌道,其中,所述分配器包括樞軸銷,并且其中,所 述支架能夠通過所述樞軸銷選擇性地安裝在在殼體的第一和第二側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 軌道之間,以分別形成所述第一或第二鉸鏈機構的至少一部分。
12. 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軌道和所述鉸鏈支架包括各自的孔, 所述孔能夠接收樞軸銷以形成所述第一或第二鉸鏈機構。
13. 如權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前殼體構件包括在其中限定一腔 體的前壁和側壁,和/或所述后殼體構件包括在其中限定一腔體的后壁和側壁,其中,所形 成的鉸鏈機構的所述鉸鏈支架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一和第二軌道的一部分相對于所述 側壁遠離所述腔體突出。
14.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前殼體構件包括布置在前殼體構件 的相反側上的相應部件,用以形成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鉸鏈機構的一部 分,所述后殼體構件包括布置在后殼體構件的相反側上的相應部件,用以形成所述第一鉸 鏈機構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鉸鏈機構的一部分,其中,當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處 于關閉位置時,前殼體構件上的所述部件與后殼體構件上的所述部件對齊,其中,對齊的所 述部件分別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之一。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分配器,包括樞軸銷和鉸鏈支架,用于使所述對齊的部件協 作,來形成所述鉸鏈機構。
16.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前或后殼體構件之一包括用于形成 閂機構以保持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的關閉構造的部件,并且用于形成閂機構的所 述部件可釋放以允許前殼體構件相對于后殼體構件打開,以便用至少一個片材產品的堆疊 來填充所述內部空間,所述部件布置成使得所述閂機構可定位在所述殼體的第一側或所述 殼體的第二側上。
17. 如任一前述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前殼體構件在所述殼體的第一側和 第二側上包括R機構的第一部件,所述后殼體構件在所述殼體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上包括所 述閂機構的第二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是接收閂構件的配合部和閂構件安裝件之一,所 述第二部件是閂構件安裝件和接收閂構件的配合部中的另一個,其中,所述分配器包括這 樣的閂構件:所述閂構件可安裝至閂構件安裝件中的任一個以形成所述閂機構,以便所述 閂機構可定位在殼體的第一側上或殼體的第二側上,使得所述閂構件的一部分在前殼體構 件關閉時可接收于所述配合部中,以將前殼體構件保持在關閉位置,且使得所述閂構件的 所述部分能夠從所述配合部中移出來釋放所述閂機構,以允許所述前殼體構件打開。
18. -種分配器,包括: 殼體,其限定一內部空間以接收片材產品的堆疊,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前殼體構件和后 殼體構件; 分配口,片材產品通過該分配口可分配; 第一鉸鏈機構,用于將所述前殼體構件安裝至所述后殼體構件,其中,所述前殼體構件 相對于所述后殼體構件繞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可打開,以提供入口來用一個或多個片材產品 的堆疊填充所述內部空間,其中,所述前殼體構件包括限定出內部腔體的前壁和側壁,所述 后殼體構件包括限定出內部腔體的后壁和側壁,其中,當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述后殼 體構件處于關閉位置時,所述后殼體構件的側壁與所述前殼體構件的側壁相配合,所述第 一鉸鏈機構布置于所述殼體內部,藉此,配合的各側壁相對于所述殼體的外面遮蓋所述第 一鉸鏈機構。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包括附接部和突出部,所述 附接部附接至所述前殼體構件和所述后殼體構件之一,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 于所述后殼體構件關閉時突入到所述前、后殼體構件中的另一個中,其中,所述突出部在鉸 鏈軸處連接至所述前、后殼體構件中的所述另一個,并且其中,當所述前殼體構件相對于所 述后殼體構件關閉時,所述第一和第二鉸鏈機構的所述附接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鉸鏈軸 布置在所述前、后殼體構件的側壁內部。
20. 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成 形為使得所述支架的一端附接于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之一的內部,而另一端在鉸鏈軸 處連接于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中另一個的內部,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在所述支架的兩 端之間的彎曲部,所述彎曲部跨越所述前殼體構件的側壁的邊緣和所述后殼體構件的側壁 的邊緣。
21. 如權利要求18、19或20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包括布置在前殼體 構件和后殼體構件之一上的第一突出構件,以及布置在前殼體構件和后殼體構件中另一個 上的至少一個軌道,優選地,第一和第二軌道,其中,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所述突出構件布 置成接合所述至少一個軌道,并優選地,配合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軌道之間。
22.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軌道和所述突出構件包括各自的孔,所述 孔能夠接收樞軸銷以形成所述第一鉸鏈機構。
23. 如權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突出構件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一 和第二軌道的一部分在遠離所述腔體的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側壁突出。
24. 如權利要求18-23中任一項所述的分配器,其中,所述前、后殼體構件包括布置在 其相反側上的部件,所述第一鉸鏈機構布置成能夠脫開,以便能夠在所述殼體的相對于第 一鉸鏈機構的相反側上形成第二鉸鏈機構,從而所述前殼體構件能夠在相較于所述第一鉸 鏈機構的相反的旋轉方向上繞所述第二鉸鏈機構從所述殼體的相反側打開。
25. 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分配器,包括樞軸銷,其接合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各部件并 且形成用于所述第一鉸鏈機構的樞轉軸,其中,所述樞軸銷可移除以脫開所述第一鉸鏈機 構,且能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鉸鏈機構的樞轉軸。
26. 如權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器25,其中,所述樞軸銷通過偏轉其支腳可移除,以消除否 則會阻止所述樞軸銷移除的阻礙面。
【文檔編號】A47K10/42GK104093345SQ201280068809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日
【發明者】R·威爾遜 申請人:Sca衛生用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