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盅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燉盅。所述燉盅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內具有上端敞開的儲水腔;托盤,所述托盤設在所述水箱上,所述托盤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所述托盤的第一排氣孔,所述第一排氣孔與所述儲水腔連通;內膽,所述內膽包括內膽本體和設在所述內膽本體上的內膽蓋,其中所述內膽本體設在所述托盤上且所述內膽本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儲水腔內;和外蓋,所述外蓋設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所述外蓋、所述托盤和所述內膽之間限定出冷卻腔,所述冷卻腔與所述第一排氣孔連通且所述冷卻腔與外界連通。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具有便于使用、烹飪效果好、不污染環境等優點。
【專利說明】燉盅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家電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燉盅。
【背景技術】
[0002]燉盅在烹飪工作中都會產生大量水蒸氣,現有的燉盅將水蒸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造成水蒸氣的大量流失,從而使得燉盅的烹飪效果不理想,而且由于流失了大量水分,用戶需要中途進行補水,造成使用不便。因此,現有的燉盅存在水蒸氣流失大、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種有用的商業選擇。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燉盅。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燉盅。所述燉盅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內具有上端敞開的儲水腔;托盤,所述托盤設在所述水箱上,所述托盤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所述托盤的第一排氣孔,所述第一排氣孔與所述儲水腔連通;內膽,所述內膽包括內膽本體和設在所述內膽本體上的內膽蓋,其中所述內膽本體設在所述托盤上且所述內膽本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儲水腔內;和外蓋,所述外蓋設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所述外蓋、所述托盤和所述內膽之間限定出冷卻腔,所述冷卻腔與所述第一排氣孔連通且所述冷卻腔與外界連通。
[0005]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通過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設置所述外蓋,可以在所述內膽與所述外蓋之間限定出與所述儲水腔和外界均連通的所述冷卻腔,從而可以利用外界的氣體對所述儲水腔內產生的水蒸氣進行冷凝以便得到冷凝水和干燥氣體。由此不僅可以實現回收利用冷凝水,提高烹飪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向外界排放水蒸氣,進而避免損壞其他家用電器。此外在所述燉盅加熱過程中,用戶無需向所述儲水腔內補充水,方便了用戶使用。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具有便于使用、烹飪效果好、不污染環境等優點。
[0006]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燉盅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0007]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燉盅還包括風道部,所述風道部設在所述水箱上,所述風道部內具有與外界連通的第一風道,所述托盤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所述托盤的第一進氣孔,所述第一進氣孔與所述第一風道和所述冷卻腔均連通,所述外蓋上設有第二排氣孔,所述冷卻腔通過所述第二排氣孔與外界連通。由此可以使所述燉盅的結構更加簡單、合理。
[000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外蓋的內表面上設有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限定出沿內外方向延伸的第二風道,其中所述第二風道的外端鄰近所述第一進氣孔且內端鄰近所述外蓋的中部。由此所述第二風道可以對外界的氣體起到導流的作用,從而使外界的氣體更快速、更均勻地進入所述冷卻腔,以便與水蒸氣充分地混口 ο
[0009]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風道部的外側板上設有沿內外方向貫通所述外側板的第二進氣孔,所述風道部的頂板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所述頂板的第三排氣孔,其中所述第二進氣孔與外界和所述第一風道均連通,所述第三排氣孔與所述第一風道和所述第一進氣孔均連通。由此有利于引導進入所述風道部的外界的氣體進入所述燉盅的冷卻腔中,從而實現對水蒸氣的冷卻。
[0010]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燉盅還包括風扇,所述風扇設在所述第一風道內。由此可以使更多的外界的氣體更容易、更快速地進入到所述冷卻腔內,從而可以提高對水蒸氣的冷凝效果。
[001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燉盅還包括風扇蓋板,所述風扇蓋板設在所述第二進氣孔內,所述風扇蓋板的外側面與所述外側板的外側面平齊,所述風扇蓋板上設有進氣口。由此不僅可以使燉盅的外形更加簡潔、美觀,而且可以利用所述風扇蓋板保護所述風扇,并防止因用戶觸碰所述風扇而對用戶造成傷害。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外蓋上設有第三進氣孔和第二排氣孔,所述冷卻腔通過所述第三進氣孔和所述第二排氣孔與外界連通。由此可以使所述燉盅的結構更加簡單、合理。
[0013]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燉盅還包括風扇,所述風扇設在所述第三進氣孔內。由此可以使更多的外界的氣體更容易、更快速地進入到所述冷卻腔內,從而可以提高對水蒸氣的冷凝效果。
[0014]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燉盅還包括風扇蓋板,所述風扇蓋板設在所述第三進氣孔內且位于所述風扇上方,其中所述風扇蓋板上設有通風孔。由此不僅可以使燉盅的外形更加簡潔、美觀,而且可以利用所述風扇蓋板保護所述風扇,并防止因用戶觸碰所述風扇而對用戶造成傷害。
[0015]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燉盅還包括內蓋,所述內蓋設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冷卻腔內,所述內蓋、所述托盤和所述內膽蓋之間限定出與所述第一排氣孔連通的第一子冷卻腔,所述內蓋、所述托盤和所述外蓋之間限定出與外界連通的第二子冷卻腔。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通過在所述冷卻腔內設置所述內蓋,從而不僅可以防止外界的氣體對所述內膽的加熱腔產生影響,而且用戶無需向所述加熱腔內補充水,方便了用戶使用。
[001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設有環形的第三凸筋,所述第三凸筋在內外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排氣孔和所述第一進氣孔之間,所述內蓋位于所述第三凸筋的內側。由此可以對所述內蓋起到限位的作用。
[0017]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三凸筋上設有沿內外方向貫通所述第三凸筋的開口,所述開口的下端敞開,其中所述內蓋的下表面與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之間限定出與所述開口相對的回流口。由此可以使冷凝水更加容易地流入到所述儲水腔內。
[001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排氣孔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排氣孔沿所述托盤的周向間隔開。由此不僅可以加快水蒸氣進入所述冷卻腔的速度以及冷凝水回流至所述儲水腔的速度,而且可以使水蒸氣更加均勻地進入到所述冷卻腔內。
[0019]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的剖視圖;
[0022]圖2是圖1的A區域的放大圖;
[0023]圖3是圖1的B區域的放大圖;
[0024]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的外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的外蓋的剖視圖;
[0027]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的托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9]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燉盅的剖視圖;
[0030]圖10是圖9的E區域的放大圖;
[0031]圖11是圖9的F區域的放大圖。
[0032]附圖標記:
[0033]燉盅1、底座10、水箱20、儲水腔201、托盤30、第一排氣孔310、第一進氣孔320、上表面301、第三凸筋330、開口 331、進氣部340、內膽40、內膽本體401、內膽蓋402、外表面4021、加熱腔403、外蓋50、第二排氣孔510、內表面501、冷卻腔502、第一子冷卻腔5021、第二子冷卻腔5022、第一凸筋520、第二凸筋530、第二風道540、風道部60、第一風道610、外側板620、頂板630、第三排氣孔631、風扇70、風扇蓋板80、進氣口 801、內蓋90、下表面901、內表面903、外表面904、內外方向C、上下方向D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35]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36]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37]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38]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下面參照圖1-圖11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I。如圖1-圖11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I包括水箱20、托盤30、內膽40和外蓋50。
[0040]水箱20內具有上端敞開的儲水腔201。托盤30設在水箱20上,托盤30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托盤30的第一排氣孔310,第一排氣孔310與儲水腔201連通。內膽40包括內膽本體401和設在內膽本體401上的內膽蓋402,其中內膽本體401設在托盤30上且內膽本體401的一部分位于儲水腔201內。外蓋50設在托盤30的上表面301上,外蓋50、托盤30和內膽40之間限定出冷卻腔502,冷卻腔502與第一排氣孔310連通且冷卻腔502與外界連通。其中,上下方向如圖1-圖4、圖6、圖7和圖9-圖11中的箭頭C所示。
[0041]在利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I進行加熱時,儲水腔201內產生水蒸氣且水蒸氣通過第一排氣孔310進入到冷卻腔401內。由于冷卻腔401與外界連通,因此外界的氣體可以進入到冷卻腔502內。水蒸氣與來自外界的氣體在冷卻腔502內混合并進行冷凝,從而可以產生冷凝水和干燥氣體。冷凝水可以沿內膽蓋402的外表面4021 (內膽蓋402的遠離加熱腔403的表面,即內膽蓋402的與冷卻腔502接觸的表面)和外蓋50的內表面501(外蓋50的鄰近冷卻腔502的表面,即外蓋50的與冷卻腔502接觸的表面)向下流動,并且冷凝水可以通過第一排氣孔310流入到儲水腔201內,從而實現冷凝水的回收利用。
[0042]干燥氣體可以排放到外界。燉盅I通常放置在廚房內,廚房內有諸多家用電器,如果將燉盅I產生的水蒸氣直接排放到外界(即直接排放到廚房內),則會對廚房內的家用電器產生不利影響,導致家用電器的電路板發生短路。
[0043]其中,內膽蓋402的外表面4021也可以大體認為是內膽蓋402的上表面,外蓋50的內表面501也可以大體認為是外蓋50的下表面。
[0044]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I通過在托盤30的上表面301上設置外蓋50,可以在內膽40與外蓋50之間限定出與儲水腔201和外界均連通的冷卻腔502,從而可以利用外界的氣體對儲水腔201內產生的水蒸氣進行冷凝以便得到冷凝水和干燥氣體。由此不僅可以實現回收利用冷凝水,提高烹飪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向外界排放水蒸氣,進而避免損壞其他家用電器。此外在燉盅I加熱過程中,用戶無需向儲水腔201內補充水,方便了用戶使用。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I具有便于使用、烹飪效果好、不污染環境等優點。
[0045]有利地,如圖7所示,第一排氣孔310可以為多個,多個第一排氣孔310可以沿托盤30的周向間隔開。由此不僅可以加快水蒸氣進入冷卻腔502的速度以及冷凝水回流至儲水腔201的速度,而且可以使水蒸氣更加均勻地進入到冷卻腔502內。
[0046]如圖1-圖11所示,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燉盅I還可以包括風道部60,風道部60可以設在水箱20上,風道部60內可以具有與外界連通的第一風道610。托盤30上可以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托盤30的第一進氣孔320,第一進氣孔320與第一風道610和冷卻腔502均連通。由此外界的氣體可以依次通過第一風道610和托盤30的第一進氣孔320進入到冷卻腔502內。外蓋50上可以設有第二排氣孔510,冷卻腔502可以通過第二排氣孔510與外界連通。對水蒸氣進行冷凝后產生的干燥氣體可以通過外蓋50的第二排氣孔510排出。通過設置具有第一風道610的風道部60,從而可以使燉盅I的結構更加簡單、合理。
[0047]如圖3、圖7和圖11所示,托盤30上可以設有進氣部340,第一進氣孔320可以沿上下方向貫通進氣部340,進氣部340的下部可以伸入第一風道610內以使第一進氣孔320與第一風道610連通。
[0048]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外蓋50的內表面501上可以設有第一凸筋520和第二凸筋530,第一凸筋520和第二凸筋530可以限定出沿內外方向延伸的第二風道540。其中,第二風道540的外端可以鄰近第一進氣孔320且第二風道540的內端可以鄰近外蓋50的中部。換言之,第二風道540的進口可以靠近第一進氣孔320,第二風道540的出口可以靠近外蓋50的中部。由此外界的氣體通過第一進氣孔320進入冷卻腔502后可以沿第二風道540流向冷卻腔502的中部。也就是說,第二風道540對外界的氣體起到導流的作用,從而使外界的氣體更快速、更均勻地進入冷卻腔502,以便與水蒸氣充分地混合。其中,內外方向如圖1-圖11中的箭頭D所示。
[0049]如圖3、圖8和圖11所示,風道部60的外側板620上可以設有沿內外方向貫通外側板620的第二進氣孔,風道部60的頂板630上可以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頂板630的第三排氣孔631。其中,第三排氣孔631與第一風道610和第一進氣孔320均連通。由此有利于引導進入風道部60的外界的氣體進入燉盅I的冷卻腔502中,從而實現對水蒸氣的冷卻。
[0050]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中,如圖1、圖3、圖9和圖11所示,燉盅I還可以包括風扇70,風扇70可以設在第一風道610內。在利用燉盅I進行加熱時,可以啟動風扇70以將外界的氣體吹入冷卻腔502內。通過在第一風道610內設置風扇70,可以使更多的外界的氣體更容易、更快速地進入到冷卻腔502內,從而可以提高對水蒸氣的冷凝效果。由此不僅可以更多地回收利用冷凝水,而且可以進一步降低排放到外界的干燥氣體的濕度。
[0051]有利地,風扇70可以與所述第二進氣孔相對。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對水蒸氣的冷凝效果。
[0052]如圖1、圖3、圖9和圖11所示,進一步地,燉盅I還可以包括風扇蓋板80,風扇蓋板80可以設在所述第二進氣孔內,風扇蓋板80的外側面與外側板620的外側面可以平齊。如圖3和圖11所示,風扇蓋板80上可以設有進氣口 801。由此不僅可以使燉盅I的外形更加簡潔、美觀,而且可以利用風扇蓋板80保護風扇70,并防止因用戶觸碰風扇70而對用戶造成傷害。
[0053]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外蓋50上可以設有第三進氣孔(圖中未示出)和第二排氣孔510,冷卻腔502可以通過所述第三進氣孔和第二排氣孔510與外界連通。具體而言,外界的氣體可以通過所述第三進氣孔進入到冷卻腔502內,對水蒸氣進行冷凝后產生的干燥氣體可以通過外蓋50的第二排氣孔510排出。通過在外蓋50上設置所述第三進氣孔和第二排氣孔510,從而可以使燉盅I的結構更加簡單、合理。
[0054]燉盅I還可以包括風扇70,風扇70可以設在所述第三進氣孔內。在利用燉盅I進行加熱時,可以啟動風扇70以將外界的氣體吹入冷卻腔502內。通過在所述第三進氣孔內設置風扇70,可以使更多的外界的氣體更容易、更快速地進入到冷卻腔502內,從而可以提高對水蒸氣的冷凝效果。由此不僅可以更多地回收利用冷凝水,而且可以進一步降低排放到外界的干燥氣體的濕度。
[0055]燉盅I還可以包括風扇蓋板80,風扇蓋板80可以設在所述第三進氣孔內且風扇蓋板80可以位于風扇70上方,其中風扇蓋板80上可以設有進氣口 801。由此不僅可以使燉盅I的外形更加簡潔、美觀,而且可以利用風扇蓋板80保護風扇70,并防止因用戶觸碰風扇70而對用戶造成傷害。
[0056]如圖1-圖4所示,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燉盅I還可以包括內蓋90,內蓋90可以設在托盤30的上表面301上且內蓋90可以位于冷卻腔502內,內蓋90、托盤30和內膽蓋402之間可以限定出與第一排氣孔310連通的第一子冷卻腔5021。換言之,內蓋90的內表面903、托盤30的上表面301和內膽蓋402的外表面4021可以是第一子冷卻腔5021的壁。內蓋90、托盤30和外蓋50之間可以限定出與外界連通的第二子冷卻腔5022。換言之,內蓋90的外表面904、托盤30的上表面301和外蓋50的內表面501可以是第二子冷卻腔5022的壁。具體地,第二子冷卻腔5022可以通過第一進氣孔320與外界連通。
[0057]在利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I進行加熱時,儲水腔201內產生水蒸氣且水蒸氣通過第一排氣孔310進入到第一子冷卻腔5021內。水蒸氣逐漸充滿整個第一子冷卻腔5021,此時第一子冷卻腔5021成為一個恒溫腔體,從而可以防止外界的氣體對內膽40的加熱腔403產生影響。水蒸氣充滿整個第一子冷卻腔5021后,多余的水蒸氣可以從托盤30與內蓋90之間的縫隙進入到第二子冷卻腔5022內,并與來自外界的氣體混合并進行冷凝,從而可以產生冷凝水和干燥氣體。冷凝水可以沿外蓋50的內表面501和內蓋90的外表面904 (內蓋90的遠離第一子冷卻腔5021的表面,即內蓋90的與第二子冷卻腔5022接觸的表面)向下流動,并且冷凝水可以依次通過托盤30與內蓋90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一排氣孔310流入到儲水腔201內,從而實現冷凝水的回收利用。干燥氣體可以通過第二排氣孔510排放到外界。
[0058]外界的氣體進入到第二子冷卻腔5022內后,內蓋90的外表面904的溫度急劇下降,第一子冷卻腔5021內的水蒸氣也發生冷凝,產生的冷凝水可以沿內膽蓋402的外表面4021和內蓋90的內表面903 (內蓋90的鄰近第一子冷卻腔5021的表面,即內蓋90的與第一子冷卻腔5021接觸的表面)向下流動,并通過第一排氣孔310流回加熱腔301內。由此在燉盅I加熱過程中,用戶無需向加熱腔301內補充水,方便了用戶使用。
[0059]其中,內蓋90的外表面904也可以大體認為是內蓋90的上表面,內蓋90的內表面903也可以大體認為是內蓋90的下表面。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燉盅I通過在冷卻腔502內設置內蓋90,從而不僅可以防止外界的氣體對內膽40的加熱腔403產生影響,而且用戶無需向加熱腔301內補充水,方便了用戶使用。
[0060]有利地,如圖7所示,托盤30的上表面301上可以設有環形的第三凸筋330,第三凸筋330可以在內外方向上位于第一排氣孔310和第一進氣孔320之間,內蓋90可以位于第三凸筋330的內側。換言之,內蓋90的外徑可以小于第三凸筋33的外徑。由此可以對內蓋90起到限位的作用。
[0061]如圖7所示,進一步地,第三凸筋330上可以設有沿內外方向貫通第三凸筋330的開口 331,開口 331的下端可以敞開。其中,內蓋90的下表面901與托盤30的上表面301之間可以限定出與開口 331相對的回流口。也就是說,沿外蓋50的內表面501流下的冷凝水可以依次通過開口 331、所述回流口和第一排氣孔310流入到儲水腔201內,沿內蓋90的外表面904流下的冷凝水可以依次通過所述回流口和第一排氣孔310流入到儲水腔201內。通過設置開口 331和所述回流口,可以使冷凝水更加容易地流入到儲水腔201內。此外,儲水腔201內的水蒸氣也可以通過所述回流口和開口 331進入到第二子冷卻腔5022內。
[0062]有利地,內蓋90上可以設有沿內外方向貫通內蓋90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下端可以敞開。所述缺口可以是多個,多個所述缺口可以沿內蓋90的周向間隔開。開口 331可以是多個,多個開口 331可以沿第三凸筋330的周向間隔開。
[0063]如圖4所示,內蓋90與外蓋50可以通過螺桿與螺母的配合安裝在一起。如圖1和圖9所示,燉盅I還可以包括底座10,水箱20可以設在底座10上。
[0064]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65]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燉盅,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內具有上端敞開的儲水腔; 托盤,所述托盤設在所述水箱上,所述托盤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所述托盤的第一排氣孔,所述第一排氣孔與所述儲水腔連通; 內膽,所述內膽包括內膽本體和設在所述內膽本體上的內膽蓋,其中所述內膽本體設在所述托盤上且所述內膽本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儲水腔內;和 外蓋,所述外蓋設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所述外蓋、所述托盤和所述內膽之間限定出冷卻腔,所述冷卻腔與所述第一排氣孔連通且所述冷卻腔與外界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風道部,所述風道部設在所述水箱上,所述風道部內具有與外界連通的第一風道,所述托盤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所述托盤的第一進氣孔,所述第一進氣孔與所述第一風道和所述冷卻腔均連通,所述外蓋上設有第二排氣孔,所述冷卻腔通過所述第二排氣孔與外界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的內表面上設有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限定出沿內外方向延伸的第二風道,其中所述第二風道的外端鄰近所述第一進氣孔且內端鄰近所述外蓋的中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部的外側板上設有沿內外方向貫通所述外側板的第二進氣孔,所述風道部的頂板上設有沿上下方向貫通所述頂板的第三排氣孔,其中所述第二進氣孔與外界和所述第一風道均連通,所述第三排氣孔與所述第一風道和所述第一進氣孔均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風扇,所述風扇設在所述第一風道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風扇蓋板,所述風扇蓋板設在所述第二進氣孔內,所述風扇蓋板的外側面與所述外側板的外側面平齊,所述風扇蓋板上設有進氣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上設有第三進氣孔和第二排氣孔,所述冷卻腔通過所述第三進氣孔和所述第二排氣孔與外界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風扇,所述風扇設在所述第三進氣孔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風扇蓋板,所述風扇蓋板設在所述第三進氣孔內且位于所述風扇上方,其中所述風扇蓋板上設有進氣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內蓋,所述內蓋設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冷卻腔內,所述內蓋、所述托盤和所述內膽蓋之間限定出與所述第一排氣孔連通的第一子冷卻腔,所述內蓋、所述托盤和所述外蓋之間限定出與外界連通的第二子冷卻腔。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上設有環形的第三凸筋,所述第三凸筋在內外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排氣孔和所述第一進氣孔之間,所述內蓋位于所述第三凸筋的內側。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筋上設有沿內外方向貫通所述第三凸筋的開口,所述開口的下端敞開,其中所述內蓋的下表面與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之間限定出與所述開口相對的回流口。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燉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氣孔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排氣孔沿所述托盤的周向間隔開。
【文檔編號】A47J27/04GK104337386SQ20131032950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楊云, 朱華煒, 吳金水, 何新華, 邢鳳雷 申請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順德區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