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包括元件輸入管,所述元件輸入管下端設有直角彎折腔,所述直角彎折腔的另一端連接進氣端。所述元件輸入管上設有指示面板,所述指示面板上端設有透明瞭望口,所述進氣端主要是由進氣管道、上散氣口及下散氣口組成。所述進氣管道為直角形,在進氣端外連接高壓氣罐。所述元件輸入管與直角彎折腔活動連接,進氣端與直角彎折腔活動連接。所述直角彎折腔的內壁進行拋光處理。本發明能容易處理元件表面的金屬屑末,在裝配的時候不會磨壞元件與機器之間接口位置,能大幅度延長裝配元件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配件加工領域,尤其是一種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很多細小的機械元件在加工之后會進行拋光處理,但是普通的拋光處理會在元件的表面留下一些加工屑末,這些金屬屑末不但不容易清除,而且在裝配的時候容易磨壞元件與機器之間接口位置,尤其是一些需要經常拆裝重換的元件磨損更為嚴重,長此以往可能會縮短裝配元件的使用壽命。
[0003]所以 申請人:設計了一個利用高壓氣流對元件表面的屑末進行吹拂處理的裝置,增加元件的表面光潔度。
【發明內容】
[0004]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 申請人: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設計了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
[0005]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包括元件輸入管,所述元件輸入管下端設有直角彎折腔,所述直角彎折腔的另一端連接進氣端。所述元件輸入管上設有指示面板,所述指示面板上端設有透明瞭望口,所述進氣端主要是由進氣管道、上散氣口及下散氣口組成。
[0006]進一步地,所述進氣管道為直角形,在進氣端外連接高壓氣罐。
[0007]更進一步地,所述元件輸入管與直角彎折腔活動連接,進氣端與直角彎折腔活動連接。
[0008]再進一步地,所述直角彎折腔的內壁進行拋光處理。
[0009]有益效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0]1、本發明能容易處理元件表面的金屬屑末,在裝配的時候不會磨壞元件與機器之間接口位置,能大幅度延長裝配元件的使用壽命;
[0011]2、本發明使用簡單,操作簡便,利用高壓氣流對元件表面的屑末進行吹拂處理,增加元件的表面光潔度,使元件更加美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通過一個最佳實施例,對本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0014]如圖1所示,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包括元件輸入管1,所述元件輸入管I下端設有直角彎折腔7,所述直角彎折腔7的另一端連接進氣端。所述元件輸入管I上設有指示面板4,所述指示面板4上端設有透明瞭望口 2,所述進氣端由進氣管道3、上散氣口 5及下散氣口 6組成。
[0015]所述進氣管道3為直角形,在進氣端外連接高壓氣罐。
[0016]所述元件輸入管I與直角彎折腔7活動連接,進氣端與直角彎折腔7活動連接。
[0017]所述直角彎折腔7的內壁進行拋光處理。
【權利要求】
1.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包括元件輸入管(I),所述元件輸入管(I)下端設有直角彎折腔(7),所述直角彎折腔(7)的另一端連接進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輸入管(I)上設有指示面板(4),所述指示面板(4)上端設有透明瞭望口(2),所述進氣端由進氣管道(3)、上散氣口(5)及下散氣口(6)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道(3)為直角形,在進氣端外連接高壓氣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輸入管(I)與直角彎折腔(7 )活動連接,進氣端與直角彎折腔(7 )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拋光高壓氣流吹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彎折腔(7)的內壁進行拋光處理。
【文檔編號】B08B5/02GK103464421SQ201310418012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3日
【發明者】顧鳳興 申請人:昆山市巴城鎮順拓工程機械配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