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炒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炒菜機,特別是一種翻炒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的炒菜機。
背景技術:
人工炒菜需要投入人力和時間,在炒菜量較大的場合,例如飯堂等,就占用了大量人手,而且人多雜亂也容易出錯,還要面對比平時更多的高溫和油煙,對人的健康不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設計出各種類型的炒菜機。例如在炒鍋底部固定有攪拌軸,這種設計的鍋難拆裝,不便于洗刷,只適合炒青菜等極少數的菜品種類,不適合做大的動物性食品,如魚等;例如在鍋蓋的一側與炒鍋的一側相鉸接,這樣的設計鍋蓋不能自由取下,操作麻煩;例如在鍋頂設置旋轉鍋鏟來攪動,這種設計要么因為鍋鏟攪動范圍過小導致翻炒不均勻影響菜的味道,要么翻炒范圍過大把菜翻炒出鍋外造成浪費。因而本領域需要一種翻炒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的炒菜機。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炒菜機。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自動炒菜機,包括機座,所述機座上設置有炒鍋,所述炒鍋上方設置有攪拌主機,該攪拌主機上安裝有斜向下指向炒鍋的螺旋形攪拌器,其中該螺旋形攪拌器包括與攪拌主機連接的直桿和位于直桿端部的螺旋條。為了使菜能翻炒得更均勻,所述螺旋條上分布有翻炒丫杈組,其中該翻炒丫杈組的中心軸朝向螺旋形攪拌器的中心軸。為了提高翻炒效率,所述螺旋條上分布有翻炒板。為了使螺旋形攪拌器在不需要的時候能抬起來,所述攪拌主機通過轉軸與支座連接。為了增大螺旋形攪拌器和鍋里的菜的接觸面,所述炒鍋的底部橫截面呈弧形狀。為了減少菜被翻炒出鍋外的機會,所述攪拌主機前設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螺旋形攪拌器的側邊。為了使鍋能配合旋轉提高翻炒效果,所述機座上設置有用于帶動炒鍋轉動的旋轉電機。為了便于清潔,所述機座下端設置有可抽出的托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炒菜機通過合理的結構改造,特別是通過螺旋形攪拌器的設計,實現自動炒菜的功能,且與過去的炒菜機相比,螺旋形攪拌器的翻炒方向并非像過去的攪拌器那樣向四周翻攪,而是沿著直桿方向進行類似鍋鏟的直推動作,其結構設計更合理,使得鍋體內的食物受熱均勻且不會把菜翻炒出去,既保證食物色澤和口味,也減少浪費,更加清潔。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螺旋形攪拌器第一個方案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螺旋形攪拌器第二個方案的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在攪拌主機抬起狀態時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圖2。一種自動炒菜機,包括機座I,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炒鍋2,炒鍋2底部設置有加熱器,加熱器可采用電熱式、燃氣式或其它廚衛領域的加熱器。所述炒鍋2上方設置有攪拌主機3,該攪拌主機3上安裝有斜向下指向炒鍋2的螺旋形攪拌器4,其中該螺旋形攪拌器4包括與攪拌主機3連接的直桿41和位于直桿41端部的螺旋條42,通過攪拌主機3帶動直桿41自轉進而帶動螺旋條42旋轉,并通過螺旋條42來翻炒放在炒鍋2里的菜。為了匹配螺旋形攪拌器4的形狀,增大螺旋形攪拌器4和炒鍋2里的菜的接觸面,所述炒鍋2的底部橫截面呈弧形狀。參照圖3。作為螺旋形攪拌器4的第一方案,所述螺旋條42上分布有翻炒丫杈組43,其中該翻炒丫杈組43的中心軸朝向螺旋形攪拌器4的中心軸,翻炒丫杈組43的設置可加強螺旋條42的翻炒效果,同時也不會像原來的攪拌鏟之類的結構那樣容易把菜炒出鍋外;參照圖4,作為螺旋形攪拌器4的第二方案,所述螺旋條42上分布有翻炒板44,翻炒板44與翻炒丫杈組43相比,翻炒效果更明顯。參照
圖1。所述攪拌主機3后端設置有支座31,其中支座31可安裝在機座I上或機座I側面,所述支座31上端設置有轉軸32,所述攪拌主機3通過轉軸32與支座31連接,可通過手柄或者其它部件控制攪拌主機3繞著轉軸32旋轉,在不需要工作時把攪拌主機3抬起來即可。所述攪拌主機3前設置有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位于螺旋形攪拌器4的側邊,所述分隔板5下端設置為弧形,弧形的弧度與炒鍋2相配合,避免炒鍋2或分隔板5被碰損。分隔板5可根據螺旋形攪拌器4的旋轉方向只設置在螺旋形攪拌器4的一側,也可以設置在螺旋形攪拌器4兩側,加強分隔效果。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用于帶動炒鍋2轉動的旋轉電機21,使炒鍋2與螺旋形攪拌器4同步旋轉,加強翻炒效果。所述機座I下端設置有可抽出的托盤6。炒菜機工作產生的污跡灰屑會落到機座I下端的托盤6上,只需要把托盤6拉出即可很方便地進行清潔。參照圖5。在不工作時,攪拌主機3向上抬起來,而在實際工作時,先把需要烹調的菜放到炒鍋2里,然后拉下攪拌主機3使螺旋形攪拌器4插進炒鍋2里,打開電源開始加熱炒鍋2并使螺旋形攪拌器4和炒鍋2轉動,螺旋條42就開始炒菜。根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0030]經過實踐證明,本實用新型通過特別設計的螺旋形攪拌器4,實現自動炒菜的功能,與過去的炒菜機相比,螺旋形攪拌器4的翻炒方向并非像過去的攪拌器那樣向四周翻攪,而是沿著直桿41方向類似鍋鏟直推的動作,其翻炒結構設計更合理,使得炒鍋2體內的食物受熱均勻且不會把菜翻炒出去,既保證食物色澤和口味,也減少浪費,更加清潔。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I ),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炒鍋(2),所述炒鍋(2)上方設置有攪拌主機(3),該攪拌主機(3)上安裝有斜向下指向炒鍋(2)的螺旋形攪拌器(4),其中該螺旋形攪拌器(4)包括與攪拌主機(3)連接的直桿(41)和位于直桿(41)端部的螺旋條(4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條(42)上分布有翻炒丫杈組(43 ),其中該翻炒丫杈組(43 )的中心軸朝向螺旋形攪拌器(4 )的中心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條(42)上分布有翻炒板(4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主機(3)后端設置有支座(31),所述支座(31)上端設置有轉軸(32 ),所述攪拌主機(3 )通過轉軸(32 )與支座(31)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鍋(2)的底部橫截面呈弧形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主機(3)前設置有分隔板(5 ),所述分隔板(5 )位于螺旋形攪拌器(4 )的側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用于帶動炒鍋(2 )轉動的旋轉電機(2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I)下端設置有可抽出的托盤(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炒菜機,包括機座,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弧形底的炒鍋,所述炒鍋上方設置有攪拌主機,該攪拌主機上安裝有斜向下指向炒鍋的螺旋形攪拌器;該炒菜機通過合理的結構改造,特別是通過螺旋形攪拌器的設計,實現自動炒菜的功能,且與過去的炒菜機相比,其翻炒結構設計更合理,使得鍋體內的食物受熱均勻且不會把菜翻炒出去,既保證食物色澤和口味,也減少浪費,更加清潔。
文檔編號A47J27/00GK203059337SQ20132002391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7日
發明者李運宇, 羅玉基 申請人:佛山市賽米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