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中藥醫療枕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中藥進行安眠保健的枕頭。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往往又缺乏體育鍛煉和放松,很多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浮躁、易怒。而現有醫學技術也沒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來治療。公認地,優質的睡眠可以有效改善人們亞健康狀態,而枕頭是一種很好的改善睡眠的工具,現有的枕頭功能比較單一。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加入中藥的醫療枕頭,從而改善人們睡眠質量,促進人們身體健康。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中藥醫療枕頭,其特征在于:枕頭主體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中間部位設置有中藥容納部分,中藥容納部分的形狀為長方體結構,長方體結構的側壁上設置有加料口,加料口上設置有密封拉鏈,長方體的四周及底部設置有密封層,長方體的上部設置有透氣層,透氣材料上面設置有軟質突起物,突起物上設置有透氣孔,中藥容納部分的兩側設置有磁鐵收納部分;所述下層內部安裝有氣囊,下層側壁上設置有進氣孔,進氣孔上設置有孔塞。所述磁鐵收納部分內部設置有雙層氣囊,雙層氣囊內安裝有永久磁鐵。所述磁鐵的形狀為圓餅型。所述永久磁鐵收納部分側壁上設置有密封拉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可以加入適于睡眠的中藥,枕頭上面有軟質的按摩突起物,在人們睡覺時給頸部按摩,設置的永久磁鐵可以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人們的睡眠質量;枕頭下層可以通過充氣的多少來決定枕頭的高度,從而可以適應不同的人群。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1、枕體,2、中藥容納部分,3、軟質突起物,4、透氣孔,5、密封拉鏈,6、磁鐵收納部分,7、永久磁鐵,8、進氣孔,9、氣囊,10、密封層,11、透氣層,12、孔塞、13、雙層氣囊。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枕體I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中間部位設置有中藥容納部分2,中藥容納部分的形狀為長方體結構,長方體結構的側壁上設置有加料口,加料口上設置有密封拉鏈5,長方體的四周及底部設置有密封層10,長方體的上部設置有透氣層11,透氣材料上面設置有軟質突起物3,突起物上設置有透氣孔4,中藥容納部分的兩側設置有磁鐵收納部分6,永久磁鐵收納部分內部設置有雙層氣囊13,雙層氣囊內安裝有圓餅型的永久磁鐵7,永久磁鐵收納部分側壁上設置有密封拉鏈,下層內部安裝有氣囊9,下層側壁上設置有進氣孔8,進氣孔上設置有孔塞12。下層的氣囊根據充氣的多少可以控制枕頭的高低;中藥容納部分的四周及底部設置有密封層,可以防止中藥的浪費;通過設置在側壁上的進料口為枕頭加入中藥,進料口上設置有密封拉鏈,可以防止中藥泄露;中藥容納部分的上部設置的透氣層能保證中藥可以透出從而被人體吸收;透氣層上設置有軟質突起物,可以對人體頸部進行按摩,突起物上還設置有氣孔可以更好地促進藥物吸收;中藥容納部分的兩側設置有磁鐵收納部分,磁體收納部分設置有雙層氣囊,雙層氣囊內加裝有永久磁鐵,可以改善頸部血液循環,磁鐵設置在雙層氣囊內不會損傷人體頸部。綜上,本實用新型達到改善人們睡眠的預期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中藥醫療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頭主體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中間部位設置有中藥容納部分,中藥容納部分的形狀為長方體結構,長方體結構的側壁上設置有加料口,加料口上設置有密封拉鏈,長方體的四周及底部設置有密封層,長方體的上部設置有透氣層,透氣材料上面設置有軟質突起物,突起物上設置有透氣孔,中藥容納部分的兩側設置有磁鐵收納部分;所述下層內部安裝有氣囊,下層側壁上設置有進氣孔,進氣孔上設置有孔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藥醫療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鐵收納部分內部設置有雙層氣囊,雙層氣囊內安裝有永久磁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藥醫療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鐵的形狀為圓餅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藥醫療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磁鐵收納部分側壁上設置有密封 拉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藥醫療枕頭,枕頭主體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中間部位設置有中藥容納部分,中藥容納部分的形狀為長方體結構,長方體結構的側壁上設置有加料口,加料口上設置有密封拉鏈,長方體的四周及底部設置有密封層,長方體的上部設置有透氣層,透氣材料上面設置有軟質突起物,突起物上設置有透氣孔,中藥容納部分的兩側設置有磁鐵收納部分;下層內部安裝有氣囊,下層側壁上設置有進氣孔,進氣孔上設置有孔塞。本實用新型可以加入適于睡眠的中藥,枕頭上面有軟質的按摩突起物,在人們睡覺時給頸部按摩,設置的永久磁鐵可以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人們的睡眠質量;枕頭下層可以通過充氣的多少來決定枕頭的高度,從而可以適應不同的人群。
文檔編號A47G9/10GK203073980SQ20132009732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4日
發明者葉金會, 廖伯云 申請人:葉金會, 廖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