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窗簾升降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窗簾升降裝置,包括用于安裝和帶動窗簾進行整幅升降運動的第一窗簾安裝軸、用于相對設置在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兩端處墻體上的第一窗簾升降模塊和第二窗簾升降模塊,本實用新型將升降所需要的滑輪內置于盒體內,形成一個模塊化的結構,解決了傳統產品散亂分布影響美觀的問題,同時解決了傳統窗簾升降裝置需要現場組裝,且安裝麻煩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重點解決了如何提高傳動效率,通過滑輪之間的有效配合,減少使用的滑輪數量,當向下拉動手拉繩時,窗簾安裝軸水平上升;當手拉繩不受拉力作用時,窗簾安裝軸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滑落,手拉繩上升。
【專利說明】一種窗簾升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窗簾控制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窗簾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窗簾的用途由以前單一地用于摭擋光線逐漸過渡到還具有家居裝飾的功能。在現實生活中,窗簾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對開對合式、落地式和百葉翻卷式等。
[0003]目前,為了便于對窗簾進行更換或清洗,人們要求安裝好之后的窗簾能夠整幅上升或下降。因此在窗簾安裝時,往往在窗簾安裝位處設置用于能帶動窗簾整幅上升或下降的滑輪組。但是,傳統的用于控制窗簾升降的滑輪組和拉繩均裸露在外,影響了室內美觀。并且滑輪組要煩瑣地安裝在墻面上的不同位置,費時費力。
[0004]除此之外,傳統的窗簾升降裝置采用多組滑輪,效率較低,需要克服較大的阻力才能將窗簾提升到位。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便于安裝且滑輪均呈隱藏狀態的窗簾升降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窗簾升降裝置,包括用于安裝和帶動窗簾進行整幅升降運動的第一窗簾安裝軸,還包括用于相對設置在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兩端處墻體上的第一窗簾升降模塊和第二窗簾升降模塊,所述第一窗簾升降模塊包括第一殼體、分別架設在所述第一殼體上的第一牽引輪和第一導向輪,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纏繞有第一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所述第一吊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一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的一端;所述第二窗簾升降模塊包括第二殼體、分別架設在所述第二殼體上的第二牽引輪和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纏繞有第二吊繩,所述第二吊繩的一端從所述第二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二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的另一端,所述主牽引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后連接到所述第二牽引輪,所述第一、第二牽引輪形成傳動連接,所述第一、第二殼體上分別對應開設有供所述第一吊繩、第二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進出的進出孔,所述第一吊繩、第二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均從各自對應的進出孔中伸出,當向下拉動所述手拉繩時,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上升,當回送所述手拉繩時,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下落。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窗簾升降模塊還包括與所述第二牽弓I輪間隔設置的轉向輪,所述主牽引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后先繞經所述轉向輪再連接到所述第二牽引輪,且所述轉向輪頂部的高度與所述第一、第二殼體上供主牽引繩進出的進出孔的高度分別對應。
[0008]進一步的,所述手拉繩上串設有止動珠,所述第一殼體上開設的用于供所述手拉繩進出的手拉繩進出孔主要是由相連的第一通孔和第一盲孔構成,所述第一盲孔的中部開設有手拉繩運動通道,所述手拉繩運動通道與所述第一通孔相連;當將所述手拉繩下拉到設定位置時,所述止動珠被從所述第一通孔內拉出,再通過將所述手拉繩移進手拉繩運動通道內的方式,使所述止動珠移動到所述第一盲孔下方,所述第一盲孔卡住所述止動珠并將所述手拉繩限位。或,所述手拉繩上串設有止動珠,所述第一殼體上開設的用于供所述手拉繩進出的手拉繩進出孔主要是由相連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構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止動珠的直徑,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徑小于所述止動珠的直徑,當將所述手拉繩下拉到設定位置時,所述止動珠被從所述第一通孔內拉出,再將所述止動珠移動到所述第二通孔下方將所述手拉繩限位。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牽引輪均為多槽牽引輪,所述第一吊繩、第二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均依次單獨纏繞在各自所對應的槽道內。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主牽引繩和手拉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吊繩與所述主牽引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纏繞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吊繩與手拉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所述主牽引繩在所述第一、第二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吊繩與所述主牽引繩在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
[0011]進一步的,包括與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二窗簾安裝軸,所述第一窗簾升降模塊還包括第三導向輪,所述第一、第三導向輪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第一牽引輪的兩側,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纏繞有第三吊繩,所述第三吊繩與所述第一吊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吊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三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二窗簾安裝軸的一端;所述第二窗簾升降模塊還包括第四導向輪,所述第二、第四導向輪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第二牽引輪的兩側,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纏繞有第四吊繩,所述第四吊繩與所述第二吊繩在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同的,所述第四吊繩從所述第二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四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二窗簾安裝軸的另一端。
[0012]進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第三導向輪的下方處的第一殼體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第一、第二窗簾安裝軸一端的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第四導向輪的下方處的第二殼體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第一、第二簾安裝軸另一端的凹槽。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實用新型將升降所需要的滑輪內置于盒體內,形成一個模塊化的結構,解決了傳統產品散亂分布影響美觀的問題,同時解決了傳統窗簾升降裝置需要現場組裝,且安裝麻煩的問題。
[0015]本實用新型還重點解決了如何提高傳動效率,通過滑輪之間的有效配合,減少使用的滑輪數量,當向下拉動手拉繩時,手拉繩帶動第一牽引輪發生順時針轉動,第一牽引輪通過主牽引繩經所述第二升降模塊內的轉向輪后帶動第二牽引輪逆時針轉動,吊繩在第一、第二牽引輪的轉動作用下分別上升并纏繞在第一、第二牽引輪上,窗簾安裝軸水平上升;當手拉繩不受拉力作用時,窗簾安裝軸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滑落,手拉繩上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窗簾升降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窗簾升降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窗簾升降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0019]圖3-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窗簾升降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二窗簾升降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9是手拉繩上止動珠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10是供手拉繩進出的通孔的結構示意圖。
[0023]其中:1第一窗簾升降模塊、2第二窗簾升降模塊、3第一窗簾安裝軸、4窗簾、1-1第一牽引輪、1-2第一導向輪、1-3第一殼體、1-4手拉繩、1-5第一吊繩、1-6第三導向輪、1-7第二吊繩、5_主牽引繩、2_1第二牽引輪、2_2第二導向輪、2_3第二殼體、2_4第二吊繩、2_5第四導向輪、2-6第四吊繩、2-7轉向輪、6第二窗簾安裝軸、7止動珠、3-1第一通孔、3_2第一盲孔和3-3手拉繩運動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
[0025]根據圖1-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窗簾升降裝置,包括第一窗簾安裝軸3、第一窗簾升降模塊I和第二窗簾升降模塊2。
[0026]其中,第一窗簾安裝軸3用于安裝和帶動窗簾4進行整幅升降運動。
[0027]第一窗簾升降模塊I和第二窗簾升降模塊2用于相對設置在第一窗簾安裝軸3兩端處墻體上。
[0028]第一窗簾升降模塊I包括第一殼體1-3、分別架設在第一殼體1-3上的第一牽引輪
1-1和第一導向輪1-2,第一牽引輪1-1上纏繞有第一吊繩1-5、主牽引繩5和手拉繩1-4,第一吊繩1-5從第一牽引輪1-1上卷揚出并繞經第一導向輪1-2后連接在第一窗簾安裝軸3的一端。
[0029]第二窗簾升降模塊2包括第二殼體2-3、分別架設在第二殼體2-3上的第二牽引輪2-1和第二導向輪2-2,第二牽引輪2-1上纏繞有第二吊繩2-4,第二吊繩2_4的一端從第二牽引輪2-1上卷揚出并繞經第二導向輪2-2后連接在第一窗簾安裝軸3的另一端,主牽引繩5從第一牽引輪1-1上卷揚出后連接到第二牽引輪2-1,第一、第二牽引輪2-1形成傳動連接。
[0030]其中,為了使第一吊繩1-5、第二吊繩2-4、主牽引繩5和手拉繩1-4不易在牽引輪上發生纏繞,第一牽引輪1-1和第二牽引輪2-1均是多槽牽引輪,第一吊繩1-5、第二吊繩
2-4、主牽引繩5和手拉繩1-4均依次單獨纏繞在各自所對應的槽道內。當然,為了節省成本,牽引輪也可以是單槽牽引輪。
[0031]第一、第二殼體1-3、2_3上分別對應開設有供第一吊繩1-5、第二吊繩2-4、主牽引繩5和手拉繩1-4進出的進出孔。第一吊繩1-5、第二吊繩2-4、主牽引繩5和手拉繩1_4分別對應地從對應的進出孔內伸出。
[0032]為了方便安裝,第一殼體1-3與第二殼體2-3的側面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安裝的螺釘安裝孔。第一殼體1-3和第二殼體2-3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同等效果的材料制成。第一導向輪1-2、第一牽引輪1-1、第二導向輪2-2和第二牽引輪2-1均是通過軸承和軸承座的配合架設在殼體上。
[0033]當向下拉動手拉繩1-4時,手拉繩1-4帶動第一牽引輪1-1發生正轉,第一牽引輪1-1通過主牽引繩5帶動第二牽引輪2-1反動,吊繩在第一、第二牽引輪1-1、2-1的轉動作用下分別上升并纏繞在第一、第二牽引輪1-1、2-1上,第一窗簾安裝軸3水平上升;當手拉繩1-4不受拉并回送時,第一窗簾安裝軸3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滑落,手拉繩1-4上升。
[0034]實施例二
[0035]為了使主牽引繩5在通過進出孔時不與殼體發生摩擦,延長使用壽命,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一基礎上的改進:如圖7和圖8所示,第二窗簾升降模塊2還包括與第二牽引輪2-1間隔設置的轉向輪2-7,主牽引繩5從第一牽引輪1-1上卷揚出后先繞經轉向輪2-7再連接到第二牽引輪2-1,且轉向輪2-7頂部的高度分別與第一、第二殼體1-3、2-3上供主牽引繩5進出的進出孔的高度相對應。
[0036]實施例三
[0037]為了方便手拉繩1-4在拉到設定位置后的固定,本實用新型是在實施例一基礎上的一種改進:如圖9所示,手拉繩1-4上串設有止動珠7。
[0038]如圖10所示,第一殼體上開設的用于供手拉繩進出的手拉繩進出孔主要是由相連的第一通孔3-1和第一盲孔3-2構成,第一盲孔3-2的中部開設有手拉繩運動通道3-3,手拉繩運動通道3-3與第一通孔3-1相連;當將手拉繩下拉到設定位置時,止動珠7被從第一通孔3-1內拉出,再將手拉繩1-4移進手拉繩運動通道3-3內的方式,使止動珠7被移動到第一盲孔3-2下方,第一盲孔3-2卡住止動珠7并將手拉繩1-4限位。
[0039]為了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第一殼體1-3上開設的用于供手拉繩1-4進出的手拉繩1-4進出孔也可以主要是由相連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構成,第一通孔的孔徑大于止動珠?的直徑,第二通孔的孔徑小于止動珠7的直徑,當將手拉繩1-4下拉到設定位置時,止動珠7被從第一通孔內拉出,再將止動珠7移動到第二通孔下方將手拉繩1-4限位,便可解放雙手。
[0040]其中,止動珠7的移動可以通過向前蕩動手拉繩1-4的方式來實現。當手拉繩1-4需要收縮第一窗簾升降模塊I時,向后蕩動手拉繩1-4使止動珠7復位到孔徑較大的第一通孔的下方取消限位。`
[0041]實施例四
[0042]為了獲得較高的滑輪間傳動效率和能支持雙片窗簾,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如圖2所示,主牽引繩5和手拉繩1-4在第一牽引輪1-1上的纏繞方向相反,第一吊繩1-5與主牽引繩5和手拉繩1-4在第一牽引輪1-1上的纏繞方向相同;主牽引繩5在第一、第二牽引輪1-1、2-1上的纏繞方向相反,第二吊繩2-4與主牽引繩5在第二牽引輪2-1上的纏繞方向相反。
[0043]本實施例中的窗簾升降裝置還包括與第一窗簾安裝軸3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二窗簾安裝軸6,第一窗簾升降模塊I還包括第三導向輪1-6,第一、第三導向輪1-5、1-6對應地設置在第一牽引輪1-1的兩側,第一牽引輪1-1上纏繞有第三吊繩1-7,第三吊繩1-7與第一吊繩1-5在第一牽引輪1-1上的纏繞方向相同,第三吊繩1-7從第一牽引輪1-1上卷揚出并繞經第三導向輪1-6后連接在第二窗簾安裝軸6的一端;第二窗簾升降模塊2還包括第四導向輪2-5,第二、第四導向輪2-2、2-5對應地設置在第二牽引輪2-1的兩側,第二牽引輪2-1上纏繞有第四吊繩2-6,第四吊繩2-6與第二吊繩2-4在第二牽引輪2_1上的纏繞方向相同的,第四吊繩2-6從第二牽引輪2-1上卷揚出并繞經第四導向輪2-5后連接在第二窗簾安裝軸6的另一端。[0044]實施例五
[0045]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上的改進是:在位于第一、第三導向輪1-5、1-6的下方處的第一殼體1-3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第一、第二窗簾安裝軸3、6 —端的凹槽,在位于第二、第四導向輪2-2、2-5的下方處的第二殼體2-3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第一、第二簾安裝軸3、6另一端的凹槽。當窗簾安裝軸上升到最高時,兩端可以分別放置在凹槽內。
[0046]本實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窗簾升降裝置,包括用于安裝和帶動窗簾進行整幅升降運動的第一窗簾安裝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相對設置在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兩端處墻體上的第一窗簾升降模塊和第二窗簾升降模塊,所述第一窗簾升降模塊包括第一殼體、分別架設在所述第一殼體上的第一牽引輪和第一導向輪,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纏繞有第一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所述第一吊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一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的一端;所述第二窗簾升降模塊包括第二殼體、分別架設在所述第二殼體上的第二牽引輪和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纏繞有第二吊繩,所述第二吊繩的一端從所述第二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二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的另一端,所述主牽引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后連接到所述第二牽引輪,所述第一、第二牽引輪形成傳動連接,所述第一、第二殼體上分別對應開設有供所述第一吊繩、第二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進出的進出孔,所述第一吊繩、第二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均從各自對應的進出孔中伸出,當向下拉動所述手拉繩時,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上升,當回送所述手拉繩時,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下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窗簾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簾升降模塊還包括與所述第二牽引輪間隔設置的轉向輪,所述主牽引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后先繞經所述轉向輪再連接到所述第二牽引輪,且所述轉向輪頂部的高度分別與所述第一、第二殼體上供主牽引繩進出的進出孔的高度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窗簾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繩上串設有止動珠,所述第一殼體上開設的用于供所述手拉繩進出的手拉繩進出孔主要是由相連的第一通孔和第一盲孔構成,所述第一盲孔的中部開設有手拉繩運動通道,所述手拉繩運動通道與所述第一通孔相連;當將所述手拉繩下拉到設定位置時,所述止動珠被從所述第一通孔內拉出,再將所述手拉繩移進手拉繩運動通道內,所述止動珠被移動到所述第一盲孔下方,所述第一盲孔卡住所述止動珠并將所述手拉繩限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窗簾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繩上串設有止動珠,所述第一殼體上開設的用于供所述手拉繩進出的手拉繩進出孔主要是由相連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構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止動珠的直徑,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徑小于所述止動珠的直徑,當將所述手拉繩下拉到設定位置時,所述止動珠被從所述第一通孔內拉出,再將所述止動珠移動到所述第二通孔下方將所述手拉繩限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窗簾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牽引輪均為多槽牽引輪,所述第一吊繩、第二吊繩、主牽引繩和手拉繩均依次單獨纏繞在各自所對應的槽道內。
6.根據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窗簾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牽引繩和手拉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吊繩與所述主牽引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纏繞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吊繩與手拉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所述主牽引繩在所述第一、第二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吊繩與所述主牽引繩在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窗簾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與所述第一窗簾安裝軸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二窗簾安裝軸,所述第一窗簾升降模塊還包括第三導向輪,所述第一、第三導向輪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第一牽引輪的兩側,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纏繞有第三吊繩,所述第三吊繩與所述第一吊繩在所述第一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吊繩從所述第一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三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二窗簾安裝軸的一端;所述第二窗簾升降模塊還包括第四導向輪,所述第二、第四導向輪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第二牽引輪的兩側,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纏繞有第四吊繩,所述第四吊繩與所述第二吊繩在所述第二牽引輪上的纏繞方向相同的,所述第四吊繩從所述第二牽引輪上卷揚出并繞經所述第四導向輪后連接在所述第二窗簾安裝軸的另一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窗簾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第三導向輪的下方處的第一殼體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第一、第二窗簾安裝軸一端的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第四導向輪的下方處的第二殼體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第一、第二簾安裝軸另一端的凹槽。
【文檔編號】A47H5/08GK203436135SQ201320573363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1日
【發明者】蘇武強 申請人:蘇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