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飲料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445124閱讀:216來源:國知局
飲料容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飲料容器,無論有無鎖定機構都難以使飲料容器的容器和蓋的螺紋部松動。以容器(1)以及蓋(2)的螺紋部(5、8)的螺紋牙(9、10)自身的形狀來實現防松。即,螺紋牙(9、10)的壓力側齒腹(12、13)中的、在將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與對方側的螺紋牙(10、9)以最低高度接觸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的螺紋升角比余部(16a、16b、17)的螺紋升角小,由此避免因向所述容器(1)放入熱水后內壓上升而產生螺紋部(5、8)松動旋轉的情況。
【專利說明】飲料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具備盛放飲料的容器、以及覆蓋容器的口的蓋的飲料容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這種飲料容器,廣泛采用如下飲料容器:容器具有形成為外螺紋部或者內螺紋部的螺紋部,蓋具有形成為內螺紋部或者外螺紋部的螺紋部,通過將蓋側的螺紋部向容器側的螺紋部旋入從而將容器內密閉(例如專利文獻I)。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97979號公報
[0004]但是,在向容器放入熱水的情況下,蓋受到內部壓力而使螺紋部產生松動旋轉方向的扭矩,由此蓋松動,導致容器內的飲料泄露。
[0005]為了防止蓋意外的松動,采用將蓋與容器卡合的鎖定機構,但在將飲料容器放入包中的情況下,攜帶中,與飲料容器一起攜帶的其他物品可能和鎖定機構的操作部接觸而導致鎖定解除,由此無法消除蓋松動的可能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6]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在于在利用蓋密閉容器的飲料容器中無論有無鎖定機構都難以使容器和蓋的螺紋部松動。
[0007]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能夠采用如下結構:容器具有形成為外螺紋部或者內螺紋部的螺紋部,蓋具有形成為內螺紋部或外螺紋部的螺紋部,通過將蓋側的螺紋部向容器側的螺紋部旋入,從而將容器內密閉,在所述飲料容器中,所述容器以及所述蓋側的螺紋部中的至少一方側的螺紋牙的壓力側齒腹形成為如下形狀:在將所述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與對方側的螺紋牙以最低高度接觸的低處側接觸面部的螺紋升角比余部的螺紋升角小。
[0008]根據上述結構,至少一方側的螺紋牙的壓力側齒腹具有在將所述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與對方側的螺紋牙以最低高度接觸的低處側接觸面部的螺紋升角比余部的螺紋升角小的形狀,所以這樣能夠不延長螺紋牙的周向長度而難以引起螺紋部的松動旋轉。由于是通過精心設計螺紋牙自身的形狀,因此與有無鎖定機構無關。此處,“減小螺紋升角”是指包括低處側接觸面部不具有螺紋升角的情況、即相對于與螺紋軸線成直角的平面形成為不賦予導程的傾斜,或沿著該平面的情況。
[0009]優選,通過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避免因向所述容器放入熱水后內壓上升而產生所述螺紋部松動旋轉的情況。熱水是指65°C?100°C的飲料水。雖然放入熱水不久后接近100°C,但會慢慢冷卻,所以即使在具有普通絕熱性的情況下6個小時后也變為65°C左右。基于低處側接觸面的松動防止效果,在攜帶熱水的過程中也能夠由螺紋牙自身防止蓋松動。
[0010]尤其是,若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沿著相對于螺紋軸線成直角的平面,則在低處側接觸面部中緊固力不產生松動旋轉的扭矩,而能夠不浪費地發揮由旋入得到的緊固力。[0011]進而,若所述容器側以及所述蓋側的螺紋部分別具有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則成為沿著直角的平面的面狀部彼此的防松,因此能夠獲得比線狀或者點狀的接觸的情況更優異的防松效果。
[0012]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容器側以及所述蓋側的螺紋部形成為:為了使至少一方的螺紋牙獲得緊固力而具有足夠大的螺紋升角及周向長度的齒腹即可,單側的螺紋牙可以不具有沿著螺旋線的齒腹而形成為直線的突片狀。
[0013]另外,若所述容器側以及所述蓋側的螺紋部的余部在將所述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以比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大的螺紋升角在周向上長的范圍內受到緊固力,則余部彼此的摩擦也能獲得防松效果。
[0014]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結構,能夠在利用蓋密閉容器的飲料容器中無論有無鎖定機構都難以使容器和蓋的螺紋部松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蓋以及容器的螺紋牙的主視圖。
[0016]圖2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整體構成的縱剖主視圖。
[0017]圖3是圖2的容器的分解立體圖。
[0018]圖4是圖2的蓋的分解立體圖。
[0019]圖5中,(a)是從上方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蓋和容器的螺紋部即將進行螺合前的狀態的作用圖,(b)是從正面描繪上述(a)的作用圖,(C)是從上方示出將蓋從上述(a)向右旋轉1/6后的狀態的作用圖,(d)是從正面描繪上述(C)的作用圖,(e)是從上方示出將蓋從上述(C)向右旋轉1/6后的狀態的作用圖,(f)是從正面描繪上述(e)的作用圖。
[0020]圖6中,(a)是圖2的進退部件的整體立體圖,(b)是該進退部件的后視圖,(C)是剖切該進退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視圖,(d)是該進退部件的仰視圖。
[0021]圖7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主要部件的縱剖主視圖。
[0022]圖8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主要部件的縱剖主視圖。
[0023]圖9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主要部件的縱剖主視圖。
[0024]圖10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主要部件的縱剖主視圖。
[0025]圖11中,(a)是以旋入途中的狀態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概要的作用圖,(b)是示出從上述(a)旋入到最后的狀態的作用圖。
[0026]圖12中,(a)是以旋入途中的狀態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概要的作用圖,(b)是示出從上述(a)旋入到最后的狀態的作用圖。
[0027]圖13中,(a)是以旋入途中的狀態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八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容器的概要的作用圖,(b)是示出從上述(a)旋入到最后的狀態的作用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容器;2...蓋;5、8...螺紋部;9、10...螺紋牙;12、13...壓力側齒腹;14、
15...低處側接觸面部;16a...主部;16b...高處側端部;17...余部;20...進退部件;
21...卡合部;22...彈簧;23...推壓面;24...卡合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基于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第一實施方式具備盛放飲料的容器1、覆蓋容器I的口的蓋2、防止已關閉的蓋2松動旋轉的鎖定機構。如圖1、圖2、圖3所示,容器I通過將肩罩4安裝于絕熱容器3而構成。作為絕熱容器3能夠采用例如保溫瓶、不銹鋼制的真空雙層容器。肩罩4具有外螺紋部5。如圖2、圖4所示,蓋2具有帶襯墊6的栓部7以及內螺紋部8。如在圖5的(a)?(f)中示出關閉蓋2 (圖中以雙點劃線描繪)的旋轉的進行狀況那樣,通過將蓋2側的螺紋部8向容器I側的螺紋部5旋入從而將蓋2關閉,基于通過其螺紋作用獲得的緊固力而將蓋2固定于容器I。
[0031]如圖3、圖5所示,螺紋部5具有2條以上獨立的螺紋牙9、9、9。圖示例子中為3條。如圖4、圖5所示,螺紋部8與螺紋部5同樣具有3條獨立的螺紋牙10、10、10。如圖5所示,對螺紋牙9、10而言,由通過蓋2旋轉而一邊沿周向位移一邊彼此相對地滑動接觸的突部構成,并且在滑動接觸的期間基于螺紋作用而產生緊固力,在沿著螺紋軸線的方向上直接承受該緊固力。周向是指繞螺紋軸線的圓周方向。螺紋部5、8 —般為右旋螺紋,圖示例子也如此。
[0032]用于決定將蓋2側的螺紋部8向容器I側的螺紋部5旋入到最后的位置的止動部11與螺紋牙9的壓力側齒腹12連接。壓力側齒腹是指連接螺紋牙的牙頂和牙根的表面中的、當通過旋入而受到載荷時直接承受載荷的部分。
[0033]如圖3、圖5所示,螺紋部5的螺紋牙9、9、9均為相同形狀。螺紋牙9、9、9在周向等距離配置,并且配置為等高。等高是指在沿著螺紋軸線的方向上觀察到的位置相同。如圖4、圖5所示,螺紋部8的螺紋牙10、10、10均為相同形狀。螺紋牙10、10、10也同樣在周向等距離配置,并且配置為等高。因此,當如圖5所示那樣關閉蓋2時,能夠相對于容器I側的任意螺紋牙9、9、9都以相同的方式旋合蓋2側的各螺紋牙10。
[0034]如圖3、圖5所示,螺紋牙9位于將容器I在周向上分為3份(條數)而得的3個區域中的任一個區域內。如圖4、圖5所示,螺紋牙10、10、10也位于將蓋2在周向上分為3份而得的3個區域中的任一個區域內。因此,當如圖5所示那樣關閉蓋2時,蓋2的空轉為1/3轉以下,所以與I條螺紋牙的螺紋部相比,使用者不易誤認為以空轉量多旋轉了蓋2。另外,由于各螺紋牙9、10的周向的長度為1/3周以下,所以到螺紋牙10旋入至與止動部11碰撞為止所需的蓋2的旋轉量為1/3轉即可。因此,容易手腕一轉就旋入到最后。
[0035]如圖1、圖5所示,螺紋牙9、10的壓力側齒腹12、13分別形成為:在將上述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與對方側的螺紋牙(10、9)以最低高度接觸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的螺紋升角,比余部16a、16b、17的螺紋升角小的形狀。余部16a、16b、17占壓力側齒腹12、13中最大的周向部分,并且也在沿螺紋軸線的方向上滑動接觸,成為基于螺紋作用產生緊固力的部分。螺紋牙9側的余部16a、16b包括:占壓力側齒腹12的周向大部分的螺紋升角P I的主部16a ;以及以比螺紋升角P I大的螺紋升角P 2從主部16a連續到上側的周向頂端的高處側端部16b。螺紋牙10側的余部17的螺紋升角成為螺紋升角P I。由于圖示例子的螺紋牙9、10為平行螺紋,因此螺紋升角P I相當于主部16a、余部17所沿著的螺旋線、和與通過其上一點的螺紋軸線成直角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螺紋升角P 2相當于高處側端部16b所沿著的螺旋線、和與通過其上一點的螺紋軸線成直角的平面所構成的角度。當將主部16a、高處側端部16b、余部17分別假想為單獨的螺紋時的導程設為1、將從主部16a、高處側端部16b、余部17所沿著的螺旋線上的I點處的螺紋軸線引出的半徑設為r時,能夠通過tanP 1、& 2=1/2 r來計算螺紋升角P 1、P 2。
[0036]可以適當地決定螺紋升角P 1、P 2,以使得利用余部16a、16b、17以作為前提的蓋2的旋轉量而能夠確保所需的緊固力。在圖示例子中,若能夠以1/3轉來確保就足以。
[0037]由于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沿著與螺紋軸線成直角的平面,因此認為螺紋升角P 3實質為0°。圖中為了簡要地對螺紋升角(63進行說明,夸張地用箭頭表示。在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中,由于在法線方向受到緊固力,因此不會產生松動旋轉的扭矩。這樣,與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的螺紋升角為P I的情況相比,能夠難以引起螺紋部5、8的松動旋轉。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不改變螺紋牙9、10的周向長度,而是相對于松動旋轉的阻力在每單位周向長度上比余部16a、17高,由此只要獲得松動防止效果,可以在0° ^ (630 KP 2的范圍內適當地決定。即使具備鎖定機構,若將飲料容器和其他物品一起放入包中攜帶,則仍然存在與其他物品相碰而引起卡合解除的可能性,因此優選兼用基于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的防止松動。
[0038](630 I的主部16a、余部17在將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以比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大的螺紋升 角在周向上長的范圍內受到緊固力,因此主部16a、余部17彼此的摩擦也對防止松動旋轉有所貢獻。
[0039]尤其是優選,通過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避免因向容器I放入熱水后內壓上升而產生螺紋部5、8松動旋轉的情況。熱水是指65°C~100°C的飲料水。若放入熱水并關閉蓋2,則容器I內的壓力上升,從而蓋2受到壓力。該蓋2受到的壓力產生螺紋部5、8的松動旋轉扭矩,該扭矩在攜帶過程中持續存在。基于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的松動防止效果,能夠獲得可靠地超過由內壓上升而引起的松動旋轉扭矩的螺紋部5、8的緊固,因此,在攜帶中能夠由螺紋牙9、10本身防止蓋2松動。由此,即使例如使鎖定機構不發揮作用也能防止蓋2松動。
[0040]由于沿著直角平面的面狀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成為彼此受到緊固力的防松部分,因此能夠獲得比低處側接觸面部14或者15為線狀或者點狀的低處側接觸面部的情況更優異的防松效果。
[0041]此外,使螺紋牙9的高處側端部16b的螺紋升角P 2比螺紋升角P I大,這是由于:在開始關閉蓋2時,從比螺紋升角P I小的螺紋升角(63開始滑動接觸,所以通過容器I側的高處側端部16b防止蓋2側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5的周向碰撞,使螺紋牙10的旋入順利。
[0042]對圖示例子的壓力側齒腹12、13而言,由于重視基于螺紋作用的導程,而均例示了在包括螺紋軸線的剖面形狀中成為直線的普通的方螺紋型,但能夠適當地選擇例如梯形螺紋型、三角螺紋型、圓螺紋型或者與其相近的剖面曲線形等形狀。螺紋牙9、10的間隙側齒腹引導旋入直到余部16a、16b、17彼此螺合為止,因此大致成為沿著余部16a、16b、17的
面形狀。
[0043]如圖2、圖5所示,鎖定機構形成為如下機構:通過被組裝到蓋2側的僅I個進退部件20與設置于容器I側的卡合部21的卡掛來克服蓋2的松動旋轉(參照圖2中用實線描繪的進退部件20),通過解除操作來將進退部件20從卡合部21脫離(參照圖2中用雙點劃線描繪的進退部件20),由此松動蓋2。如圖2、圖3、圖5所示,卡合部21為位于肩罩4的內周面的突出部。如圖2、圖4、圖6所示,進退部件20包括朝蓋2的外部露出的推壓面23、卡合壁24、以及保持彈簧22的彈簧支承部25。進退部件20利用彈簧22在進退方向上支承于蓋2。圖示例子中的進退方向被設定為與螺紋軸線成直角的方向。對卡合壁24而言,當關閉蓋2時,在旋入到最后之前的期間與卡合部21接觸,此時,彈簧22被壓縮從而卡合壁24順利地越過卡合部21 (也可參照圖5的(c)、(e)),通過彈簧22的反彈回復到接觸前的等待支承位置。之后,螺紋牙10立即與止動部11碰撞,成為螺紋部5、8旋入到最后的狀態。因此,若因容器I的內壓上升或其他東西卡掛于蓋2等任意理由而欲使蓋2意外地松動旋轉,則卡合壁24與卡合部21沿蓋2的松動旋轉方向卡掛,從而防止蓋2的松動旋轉。若進行按壓推壓面23的解除操作,則彈簧22被壓縮從而進退部件20后退,由此,卡合壁24沿與螺紋軸線成直角的方向后退而進退部件20保持從卡合部21脫離的狀態,從而能夠松動蓋2。
[0044]若使蓋2側的螺紋牙10相對于容器I側的任意螺紋牙9都能螺合,并且僅設置一個進退部件20,則每次關閉蓋2時進退部件20的周向位置都不相同。因此,與螺紋牙9的條數即3條相同數量的卡合部21、21、21,以與螺紋牙9的周向配置間隔對應的間隔在周向上排列。卡合部21與螺紋牙9為I對1,任意一對中卡合部21與螺紋牙9的位置關系都成為相同配置,因此在開始關閉蓋2的最初,無論進退部件20的周向位置在哪,關閉蓋2時都能夠使進退部件20的卡合壁24與任意卡合部21形成防松部分。
[0045]由于能夠使用鎖定 機構另外防止蓋2的松動旋轉,因此能夠自由地將壓力側齒腹12、13的螺紋升角0 1、(62(也參照圖1)設定為較大,從而能夠獲得螺紋部5、8的導程以及緊固力,所以容易減少蓋2的旋轉量。
[0046]第一實施方式以具有多條螺紋牙9、10的螺紋部5、8為例,但是在無減小蓋2的旋轉量的目的的情況下,可以僅形成一條螺紋牙9、10。
[0047]此外,關于在容器1、蓋2分配外螺紋部、內螺紋部中的哪一個不作特別限定,鎖定機構的卡合部21可以配置于容器I的內周以外的位置。另外,兩側的螺紋牙9、10雖然由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與余部16a、16b、17構成,但是任一側的螺紋牙可以省略余部實質上僅由低處側接觸面部構成。使用其他實施方式對上述例子進行說明。以下,僅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不同點進行說明。
[0048]例如,如圖7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所示,能夠在容器I的肩罩4的內周配置內螺紋部5,在蓋2的栓部I的外周配置外螺紋部8。
[0049]另外,如圖8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所示,能夠將鎖定機構的卡合部21配置于容器I的肩罩4的外周。
[0050]另外,如圖9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所示,能夠在容器I的肩罩4的內周形成內螺紋部5,在蓋2的栓部7的外周形成外螺紋部8。在此例中,也能夠將鎖定機構的卡合部21形成于容器I的外周。
[0051]另外,如圖10所示的第五實施方式所示,容器I具有可裝拆的飲用口部件31,通過附帶于飲用口部件31的襯墊32與容器I的內周的緊密接觸,能夠將飲用口部件31固定于容器1,能夠將鎖定機構的卡合部21配置于飲用口部件31的內周。另外,能夠使進退部件20直接連接于飲用口部件31與栓部7的雙重結構的容器I的外容器33,形成螺紋部5。此外,在該例中,螺紋部5、8超過半周,且具有不足I周的螺紋牙9、10。
[0052]另外,如圖11的(a)所示的第六實施方式所示,使螺紋牙9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4為R倒角狀,實質上能夠僅由余部16a構成螺紋牙9的壓力側齒腹。“實質上”是指使壓力側齒腹的角乃至角的倒角部為低處側接觸面部14。在該情況下,如在圖11的(b)示出將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那樣,低處側接觸面部15與R倒角狀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4成為線接觸,起到防松的效果。
[0053]另外,如圖12的(a)所示的第七實施方式所示,從第六實施方式進行進一步變更,實質上也能夠僅由低處側接觸面部15構成螺紋牙10的壓力側齒腹。“實質上”是指使螺紋牙10的壓力側齒腹的角乃至角的倒角部為余部。此時,如圖12的(b)所示的將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僅通過低處側接觸面部15與R倒角狀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4的線接觸起到防松的效果。
[0054]另外,如圖13的(a)所示的第八實施方式所示,實質上能夠僅由低處側接觸面部14構成螺紋牙9。“實質上”是指使螺紋牙9的壓力側齒腹的角乃至角的倒角部為余部。進而,將R倒角狀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5配置于螺紋牙10的壓力側齒腹的上側周向端部,壓力側齒腹與第六實施方式相同實質上能夠僅由余部17構成。在該情況下,如在圖13的(b)示出的將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那樣,僅通過低處側接觸面部14與R倒角狀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5的線接觸起到防松的效果。此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還包含基于權利要求書的記載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的所有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飲料容器,其中, 容器(I)具有形成為外螺紋部或者內螺紋部的螺紋部(5),蓋(2)具有形成為內螺紋部或外螺紋部的螺紋部(8), 通過將蓋(2)側的螺紋部(8)向容器(I)側的螺紋部(5)旋入而將容器(I)內密閉, 所述飲料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I)側以及所述蓋(2)側的螺紋部(5、8)中的至少一方側的螺紋牙(9、10)的壓力側齒腹(12、13)形成為如下形狀:在將所述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與對方側的螺紋牙(10、9)以最低高度接觸的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的螺紋升角比余部(16a、16b、17)的螺紋升角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通過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避免因向所述容器(I)放入熱水后內壓上升而產生所述螺紋部(5、8)松動旋轉的情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沿著相對于螺紋軸線成直角的平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⑴側以及所述蓋⑵側的螺紋部(5、8)分別具有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沿著相對于螺紋軸線成直角的平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⑴側以及所述蓋⑵側的螺紋部(5、8)分別具有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I)側以及所述蓋(2)側的螺紋部(5、8)的余部(16a、17)在將所述旋入進行到最后的狀態下以比所述低處側接觸面部(14、15)大的螺紋升角在周向上長的范圍內受到緊固力。
【文檔編號】A47J41/02GK203597830SQ201320724564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明者】小林尚史, 黑田慎一, 船越哲朗 申請人:象印魔法瓶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