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油煙鍋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防油煙鍋蓋,包括主鍋蓋和輔蓋,主鍋蓋的兩邊兩個側壁上面設置有入菜口和翻菜口,輔蓋在入菜口和翻菜口處與主鍋蓋相聯接。主鍋蓋的正面側壁上面設置有鋼化玻璃透視窗,主鍋蓋的背面的側壁上設置有透氣管。輔蓋的表面正中心偏下處設置有彈簧掛鉤,主鍋蓋的上表面的左右兩邊設置有與輔蓋上面的彈簧掛鉤相對應的掛鉤圈。該鍋蓋可以減少油煙飛濺、減少翻炒時原料調出鍋外的機會、減少經常打開鍋蓋說造成的熱量損失、減小了鍋內的熱氣對操作人員的刺激,并且結構穩定,操作簡單。
【專利說明】防油煙鍋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蓋,特別是一種能夠防止炒菜時油煙飛濺或者煮東西是蒸汽彌漫的防油煙鍋蓋。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傳統的烹飪技術講究煎炒烹炸,而在烹飪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油煙飛濺的現象,人們在添加各種輔料的時候很容易會發生熱油或者湯汁的濺出,在進行翻炒的時候也會由于不小心把材料翻出國外的現象。飛濺出來的油汁或者湯汁會落在灶臺或者墻上,對廚房的衛生也會造成很多的不便,還有可能會燙傷操作人員,更有甚者,油汁或者湯汁可能會飛濺到臉上或者眼睛里,對操作者造成了人身傷害。一般的鍋蓋在悶燒的時候可以擋住油煙,但是必須不是地打開觀察或者翻炒,防止菜糊掉,另外,在蒸煮的時候若貿然打開鍋蓋,蒸汽會四處彌漫,甚至可能會燙傷操作人員。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烹飪的過程中防止油煙飛濺,而且可以有效減輕鍋內的煙氣對操作人員的刺激,方便使用的防油煙鍋蓋。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技術方案:一種防油煙鍋蓋,包括主鍋蓋和輔蓋,主鍋蓋的兩邊兩個側壁上面設置有入菜口和翻菜口,輔蓋在入菜口和翻菜口處與主鍋蓋相聯接。
[0005]上述的防油煙鍋蓋中,主鍋蓋外觀為圓臺型,且主鍋蓋上設置有隔熱提手,隔熱提手設置在主鍋蓋的上表面的正中心位置。
[0006]上述的防油煙鍋蓋中,主鍋蓋的側壁上面的入菜口和翻菜口中心對稱。
[0007]上述的防油煙鍋蓋中,輔蓋為兩個,且輔蓋與主鍋蓋通過鉸鏈相聯接,且為可翻動式聯接。
[0008]上述的防油煙鍋蓋中,輔蓋與主鍋蓋上面的入菜口和翻菜口大小和外觀相匹配。
[0009]上述的防油煙鍋蓋中,主鍋蓋的正面側壁上面設置有鋼化玻璃透視窗,主鍋蓋的背面的側壁上設置有透氣管,透氣管為圓柱型,且透氣管的頂端的外表面設置有螺紋。
[0010]上述的防油煙鍋蓋中,輔蓋的表面正中心偏下處設置有彈簧掛鉤,主鍋蓋的上表面的左右兩邊設置有與輔蓋上面的彈簧掛鉤相對應的掛鉤圈,且輔蓋的打開大小可以根據改變彈簧掛鉤的長度而調節。
[0011]上述的防油煙鍋蓋中,輔蓋、入菜口和翻菜口的正表面呈方形,橫截面為呈圓弧狀,且輔蓋的尺寸略大于入菜口和翻菜口的尺寸。
[0012]采用上述的防油煙鍋蓋,在炒菜時,先用主鍋蓋蓋住炒鍋的大部分面積,同時打開入菜口的輔蓋,然后從入菜口處加入食用油和炒菜原料,然后蓋上入菜口的輔蓋;若需要翻炒,則打開翻菜口的輔蓋,把鏟子伸入翻菜口處進行翻炒,且可以在翻菜口處加入其它炒菜原料;若需要悶燒,則關上翻菜口的輔蓋,通過鋼化玻璃透視窗觀察里面燒煮的情況;若需要蒸煮,則鍋內的熱氣、油煙可以通過透氣管排到外面去,也可以在透氣管的螺紋處套上橡膠管,將油煙通過橡膠管直接排到了油煙機內。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減少油煙飛濺,2.減少翻炒時原料調出鍋外的機會,3.減少經常打開鍋蓋說造成的熱量損失,4.減小了鍋內的熱氣對操作人員的刺激,
5.結構穩定,操作簡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5]圖1為防油煙鍋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防油煙鍋蓋輔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主鍋蓋的主視圖。
[0018]圖4為主鍋蓋的左視圖。
[0019]圖5為主鍋蓋的俯視圖。
[0020]圖6為輔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主鍋蓋,2.輔蓋,3.隔熱提手,4.入菜口,5.翻菜口,6.鉸鏈,7.鋼化玻璃透視窗,8.透氣管,9.彈簧掛鉤,10.掛鉤圈,11.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參閱圖1和圖2可知,一種防油煙鍋蓋,包括主鍋蓋I和輔蓋2,主鍋蓋I的兩邊兩個側壁上面設置有入菜口 4和翻菜口 5,輔蓋2在入菜口 4和翻菜口 5處與主鍋蓋I相聯接。參閱圖3至圖5可知,主鍋蓋I外觀為圓臺型,且主鍋蓋I上設置有隔熱提手3,隔熱提手3設置在主鍋蓋I的上表面的正中心位置。主鍋蓋I的側壁上面的入菜口 4和翻菜口 5中心對稱。輔蓋2為兩個,且輔蓋2與主鍋蓋I通過鉸鏈6相聯接,且為可翻動式聯接。輔蓋2與主鍋蓋I上面的入菜口 4和翻菜口 5大小和外觀相匹配。主鍋蓋I的正面側壁上面設置有鋼化玻璃透視窗7,主鍋蓋I的背面的側壁上設置有透氣管8,透氣管8為圓柱型,且透氣管8的頂端的外表面設置有螺紋11。
[0024]參閱圖6可知,輔蓋2的表面正中心偏下處設置有彈簧掛鉤9,主鍋蓋I的上表面的左右兩邊設置有與輔蓋2上面的彈簧掛鉤9相對應的掛鉤圈10,且輔蓋2的打開大小可以根據改變彈簧掛鉤9的長度而調節。輔蓋2、入菜口 4和翻菜口 5的正表面呈方形,橫截面為呈圓弧狀,且輔蓋2的尺寸略大于入菜口 4和翻菜口 5的尺寸。
[0025]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時候,先用主鍋蓋I蓋住炒鍋的大部分面積,同時打開入菜口 4的輔蓋2,然后從入菜口 4處加入食用油和炒菜原料,然后蓋上入菜口 4的輔蓋2 ;若需要翻炒,則打開翻菜口 5的輔蓋2,把鏟子伸入翻菜口 5處進行翻炒,且可以在翻菜口 5處加入其它炒菜原料;若需要悶燒,則關上翻菜口 5的輔蓋2,通過鋼化玻璃透視窗7觀察里面燒煮的情況;若需要蒸煮,則鍋內的熱氣、油煙可以通過透氣孔8排到外面去,也可以在透氣管8的螺紋11處套上橡膠管,將油煙通過橡膠管直接排到了油煙機內。[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油煙鍋蓋,包括主鍋蓋(I)和輔蓋(2),其特征在于:主鍋蓋(I)的兩邊兩個側壁上面設置有入菜口(4)和翻菜口(5),輔蓋(2)在入菜口(4)和翻菜口(5)處與主鍋蓋(I)相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油煙鍋蓋,其特征在于:主鍋蓋(I)外觀為圓臺型,且主鍋蓋(I)上設置有隔熱提手(3),隔熱提手(3)設置在主鍋蓋(I)的上表面的正中心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油煙鍋蓋,其特征在于:主鍋蓋(I)的側壁上面的入菜口(4)和翻菜口(5)中心對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油煙鍋蓋,其特征在于:輔蓋(2)為兩個,且輔蓋(2)與主鍋蓋(I)通過鉸鏈(6)相聯接,且為可翻動式聯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油煙鍋蓋,其特征在于:輔蓋(2)與主鍋蓋(I)上面的入菜口(4)和翻菜口(5)大小和外觀相匹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油煙鍋蓋,其特征在于:主鍋蓋(I)的正面側壁上面設置有鋼化玻璃透視窗(7),主鍋蓋(I)的背面的側壁上設置有透氣管(8),透氣管(8)為圓柱型,且透氣管(8)的頂端的外表面設置有螺紋(11)。
7.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或5所述的防油煙鍋蓋,其特征在于:輔蓋(2)的表面正中心偏下處設置有彈簧掛鉤(9 ),主鍋蓋(I)的上表面的左右兩邊設置有與輔蓋(2 )上面的彈簧掛鉤(9)相對應的掛鉤圈(10),且輔蓋(2)的打開大小可以根據改變彈簧掛鉤(9)的長度而調節。
8.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或5所述的防油煙鍋蓋,其特征在于:輔蓋(2)、入菜口(4)和翻菜口(5)的正表面呈方形,橫截面為呈圓弧狀,且輔蓋(2)的尺寸略大于入菜口(4)和翻菜口(5)的尺寸。
【文檔編號】A47J36/06GK203539129SQ201320733700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張利英 申請人:張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