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及預熱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52712閱讀:371來源:國知局
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及預熱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自動烹飪設備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應用于現有自動烹飪設備上的食材預熱方法及預熱機構。包括用于容納食材進行預熱的密閉容器,其結構還包括向容器提供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熱源和控制熱源所產生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控制器,通過控制器控制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導入容器使食材均勻受熱,然后再將食材倒入鍋內進行烹飪。該機構同時兼顧效率和品質,可以適用于對現有自動烹飪設備的改良,以提高現有自動烹飪設備的烹飪品質,克服現有設備高不成、低不就的缺陷,為產業升級或餐廳升級提供低成本的改進方案,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專利說明】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及預熱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自動烹飪設備領域,更具體的說是能夠在進行翻炒前對食材進行預加 熱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及預熱機構。

【背景技術】
[0002] 自動烹飪設備是通過機器的方式替代人工實現菜品的烹飪,受制于機器的功能, 現有的自動烹飪設備在烹飪的過程中,均為調配好每道菜品的食材后直接進行翻炒。但是 在實際人工操作的過程中,為了烹飪出的菜品具有更佳的口味,會對食材作更為細致的處 理,其中對食材的預熱就是烹飪技術中的重要一環。對于許多菜品來說,在食材進行正式翻 炒前,采用過水或過油的方式對食材進行預熱,能夠起到去除腥味、保留營養、增加口感等 優點。
[0003] 但是現有的自動烹飪設備均不具備該步驟和相關機構,這就導致了烹飪過程效率 低下同時,烹飪出來的菜品口味單一,毫無層次感,由于烹飪火候不易掌握,還會導致太生 或太熟的口感。這種類型的自動烹飪設備所烹飪的菜品僅能滿足低檔餐館的食客要求,對 于中檔或高檔的餐廳,現有的設備還無法完全替代人工。矛盾的是,低檔餐館人流量不多, 其沒有需要也沒有經濟能力購入自動烹飪設備用于替代人工。中高檔餐廳,人流量多,廚 師成本高,有經濟能力同時也是最需要采用自動烹飪設備來替代高成本的人工,以降低經 營成本的。還有一點就是無論是自動烹飪設備還是人工,烹飪每道菜品的時候均需要逐一 烹飪,一般的菜品烹飪時間都在2~15分鐘之間,逐一烹飪的時候就是多道菜品的時間的累 計,這樣效率大大降低。目前解決的方法只能是多部機器或廚師同時作業,尚未發現更佳的 方式解決該效率問題。
[0004] 如上所述,現有的自動烹飪設備的烹飪效率及品質無法滿足其目標客戶群的需 要,而非目標客戶群卻完全不需要該類設備,因此就導致了一方面市場上有多種品牌、多種 類型、形式各樣的自動烹飪設備,但購買者卻寥寥無幾,另一方面急需該設備的餐廳花大價 錢也找不到符合要求的設備。
[0005] 為此,發明人仔細研究了人工烹飪過程和現有自動烹飪設備的烹飪過程中的差 異,認為預熱是整個烹飪過程中十分關鍵的一步,也是整個烹飪品質的基礎,基于該出發 點,做出如下發明創造。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應用于 現有自動烹飪設備上的食材預熱方法及預熱機構,為提高自動烹飪設備的烹飪品質奠定了 基礎。
[0007]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8]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用于在食材進行烹飪前對食材 進行均勻預熱,該方法是先將食材置于密閉的容器內,通過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使食 材均勻受熱,然后再將食材倒入鍋內進行烹飪。在本方法中,對食材先進行預熱至六成熟以 上或者是所要達到的上菜標準的成熟度的六成以上,這樣在接下來的鍋內烹飪的過程中, 很短時間內就可以將食材加熱至全熟或者達到上菜標準的成熟度,大大縮短食材在鍋內停 留的時間。對于流水線作業的自動烹飪設備來說,需要連續快速的進行烹飪,而加熱的鍋體 卻十分有限,一般一部機器只有一個或兩個,如果食材在鍋內停留的時間過長,將大大影響 自動烹飪設備的效率。為此,本發明改變傳統的作業流程,將大部分的食材加熱時間分配在 預熱部分,盡量減少食材在鍋內的烹飪時間,在同一時間段內同時預熱多道菜品的食材,然 后再分別將其投入鍋內進行烹飪,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動烹飪設備的效率。
[0009] 在人工烹飪某些菜品時,也會對食材進行預熱,其目的是為了去除食材的腥味,主 要烹飪過程還是在鍋內,其預熱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水煮、油淋、微波等等。但是現有的這 些預熱方式均不適用于自動烹飪設備,因為這些方式每預熱一種食材就需要更換一次水或 油,否則會導致食材之間的串味,因此會導致大量水和油浪費,而自動烹飪設備是流水化作 業,不可能也沒有空間采用大量的水或油來實現對食材的預熱。為此本發明采用高溫蒸汽 或高溫空氣的方式對食材進行預熱,雖然蒸汽加熱也是常用的一種加熱方式,也被現有一 些烹飪器具用于加熱食物,如蒸籠等。但現有技術中并未將該方法用于預熱食材,而是直接 用于烹飪菜品,這兩者是有實質區別的。發明人發現將之用于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上 具有特別的優勢,首先,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可以節省大量的水或油的使用量,即使不用重 復使用,也可以節省大量的水、油資源,而且不會導致食物串味,相對于人工操作方法具有 優勢。其次,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具有較高滲透性,加熱更加均勻,能夠對多孔或形狀怪異 的食材進行均勻預熱,相對于現有浸泡式的預熱方式,能夠防止食材局部受熱過度,提高菜 品口感。最后,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使用后幾乎沒有殘留,自然揮發,在自動烹飪設備等機 器上應用,具有清洗方便,控制簡單,簡化設備結構等優點。由此可見,采用高溫蒸汽或高 溫空氣的方式對食材進行預熱,是一種符合自動烹飪設備最佳方式,即能節省資源,達到甚 至優于人工預熱的方法,又不會增加機器設備設計難度,同時工作穩定性高,設備占用空間 小。
[0010] 本發明將上述食材置于密閉的容器內進行預熱時,保持食材不與容器側壁接觸。 食材裝在容器內,其必然有部分與容器的內側壁接觸,這樣堆積在一起的食材在其周邊便 會產生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進入的死角,不利于快速的對食材進行預熱。另外通過在密閉 的容器內注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進行預熱,容器在該過程中也會受熱導致其溫度上升, 食材與容器內側壁接觸部分受熱明顯高于其他部分,這樣將導致受熱不均勻的結果。為此, 食材置于容器內進行預熱時,保持食材不與容器側壁接觸,可以減少受熱死角,使得高溫蒸 汽或空氣能夠快速進入堆積的食材內部對食材進行加熱,大大提高了預熱效率。并且在加 熱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受熱不均的狀況,使得食材在容器內能夠得到快速且均勻的預熱,為 提高菜品的口感奠定基礎。
[0011] 本發明所述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優選自上而下導入密閉的容器。自上而下的注入 方式是考慮到預熱時食材是堆積在容器的底部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高溫蒸汽或高溫 空氣入口設置在容器底部或者側面底部,入口容易受到食材的阻塞,不利于高溫蒸汽或高 溫空氣的導入。所以將入口設置在容器的頂部或者側面的上部,采用自上而下的導入方式 便可以克服該缺陷。雖然由上而下注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方式不利于熱量在密閉的容 器內快速地均勻擴散,但是考慮到容器體積較小,在加壓的情況下同樣能夠實現熱量的快 速擴散。權衡兩者的利弊,本發明采用上述方法。
[0012] 本發明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51. 將多道菜品的食材分別裝入容器中,密閉容器; 52. 從容器頂部或側面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同時對多道菜品的食材進行預熱,并 保持一段時間。
[0013] S3.將容器移動至鍋體正上方,分別從容器的底部倒出預熱完畢的每道菜品的食 材,倒入鍋內進行逐一烹飪。
[0014] 從該具體的方法可以看出,為了提高效率,縮短菜品在鍋內的烹飪時間,本發明采 用同時對多道菜品的食材在容器內進行預熱,然后再倒入鍋內進行逐一烹飪的方法。假設 該方法可以連續作業四道菜,每道菜所需的預熱時間分別為ΤΙ、T2、T3和T4,其中T1的時 間最長,每道菜在鍋內烹飪的時間為tl、t2、t3和t4,那么采用本發明的方法烹飪完該四道 菜的時間總和就是:T1+ tl+t2+t3+t4。而米用傳統的念、飪方法最快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是: (T1+ tl)+ (T2+ t2)+ (T2+ t2)+ (T2+ t2),比較這兩個時間就可以發現采用本方法的效 率是高于傳統方法的。而且,如果在預熱階段食材已經預熱至少六成熟以上或者是所要達 到的上菜標準的熟度的六成以上,那么食材在鍋內烹飪的時間tl、t2、t3和t4 (一般為幾 秒到十幾二十秒)是遠小于預熱時間ΤΙ、T2、T3和T4 (一般為幾十秒到幾分鐘)的,由此可 見本發明方法的效率遠高于傳統方法。本發明方法一般可以用于一次配菜2~10個菜品,考 慮到效率和設備的體積及容器容量,優選同時對3~6道菜進行預熱,然后逐一烹飪的方法。 對于烹飪品質來說,不同食材有不同的加熱時長限制,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烹飪效果,預熱 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不同食材在進入炒鍋加熱前具有統一的成熟度,這樣通過較短的烹飪時 間就可以使構成菜品的食材達到所需的口感。
[0015] 現有多數自動烹飪設備的送料機構均采用頂部加料的方式,如中國發明專利申請 200810029876. 3號和200910107001. 5號等。但這些設備都是采用翻轉容器的方式進行出 料,即其頂部進料口同時也是出料口。這種結構的缺點就是結構龐大且復雜,不僅需要翻轉 機構用于轉動容器,而且要留有足夠的空間供容器翻轉。基于上述的分析及工業設計的合 理性,本發明采用頂部加料、底部出料的方式。本發明保持了容器頂部加料的方式所帶來的 便利性,底部出料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落料的準確性,防止食材倒入鍋內時落到鍋體外側。只 需將容器對準鍋體,打開密閉的容器底部,預熱后的食材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落入鍋內。 容器采用下投料的方式,利用重力對食材的作用自然投料,無需動力翻轉容器。該結構設計 簡單,投料準確,節省能源,控制簡單。
[0016] 基于上述底部出料的原理,所述容器內的食材預熱完畢后,要倒入鍋體內,需將容 器移動至鍋體上方。容器自然也可以采用該直接固定在鍋體上方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容易 干涉自動烹飪設備的其他機構的工作,因此采用在需要在鍋體內加熱時才移動至鍋體上方 是一種較佳的選擇。另外針對多個容器的情況,移動容器可以使不同容器分別對準鍋體進 行投料。
[0017] 為了減少資源的浪費,減少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對自動烹飪設備的其他結構的影 響,本發明方法在從容器的底部倒出預熱完畢的食材的過程中,停止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 的導入。由于自動烹飪設備是由復雜的機械控制機構和電控機構構成,雖然均采用耐高溫 材料制作,但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溢出還是對其有一定的影響,為保證設備工作的穩定 性及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應盡量減少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溢出。另外,當食材預熱完成 后則無需再對其進行加熱,產生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需要一定的能源,適當地控制高溫蒸 汽或高溫空氣的導入,能夠減少資源的浪費,對于流水線式大流量的生產作業,可以節約大 量的成本。
[0018] 本發明所采用的導熱介質是蒸汽或空氣,對液態介質進行加熱或霧化形成高溫氣 體或者蒸汽或氣液混合物,或者直接對氣體進行加熱,形成高溫氣體。所述高溫氣體的介質 來自于經過凈化后的空氣,所述高溫蒸汽采用水蒸氣或油霧。
[0019] 上述保持的時間可以根據所烹飪的菜品的不同和所采用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 的不同而具體設置。發明人經過多次試驗,綜合菜品適應性、烹飪口感、預熱效率和與自動 烹飪設備的其他機構配合的時間,優選以下方案: 當所述高溫蒸汽為水蒸氣時,溫度在9(Tl50°C之間,預熱時間為5s~5min。當所述高 溫蒸汽為油霧時,溫度在l〇(T30(TC之間,預熱時間為5s~3min。當所述高溫空氣溫度在 8(T30(TC之間,預熱時間為5s~5min。在此預熱時間只有幾秒鐘的菜品主要是針對一些快 熟類食材或者無需烹飪至全熟的食材,如青菜等。另外,由于每道菜不同食材的預熱時間不 同,因此在進行多道菜品預熱的時候,預熱時間是以預熱時間最長的菜品或食材為準的,該 時間一般控制在20s~5min之間。食材在鍋內與輔料、調味料、油等進行混合烹飪的時間一 般控制在lOflmin之間,考慮到菜品由多種預熱要求不同的食材混合而成的情況,可以選 擇控制在30s~lmin之間。
[0020] 本發明的導熱介質優選水蒸氣和空氣,這兩種介質不會給食材增加多余的味道, 可以保持食材的天然口味。另外使用后,這兩種導熱介質能夠自然揮發,不會有太多殘留, 對于機械結構影響極小。油霧的選擇主要是適用于部分油炸類菜品,比如雞扒、油爆蝦等, 這些菜品需要酥脆的口感,采用油霧預熱后不僅可以保留這種口感還可使食材的含油量降 低,這種油炸方法節約了成本并且還降低了油炸類食品為人們帶來的健康風險。上述介質 的選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如果具體化到預熱機構中,可以采用單一介質,或者多種介 質相互配合等方式,以提高設備對菜品的適應性。
[0021] 為了提高烹飪品質,本發明所述容器由并列的多個子容器構成,將同一菜品中具 有不同預熱要求的食材分別置于不同的子容器內,分別向子容器導入預熱溫度或時間不同 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使食材均勻預熱。同一菜品可能采用多種食材混合而成,而不同食 材的預熱溫度和時間也有可能不同,如果采用統一混合預熱的方式將導致菜品口感的下 降,所以需要分開預熱。自動烹飪設備是連續作業,流水線操作,同時對多道菜品進行預熱, 而如果能夠進一步的針對構成每道菜品有不同預熱要求的食材進行區分預熱的話,那么可 以進一步提高烹飪的品質。所以將不同的菜品的食材在不同的子容器內進行預熱,兼顧了 效率和品質兩方面。
[0022] 為了減少設備占用的空間和控制難度,本發明一般包括2~16個分隔的子容器,所 述子容器并列設置,獨立控制不同子容器的食材導出。子容器的數量不宜過多,一方面占用 太多空間,另外會增加控制上的難度。每道菜品分配2~8個子容器,即包括并列的2~8個容 器,每道菜品采用并列設置的方式可以進一步縮小所占用的空間,可以采用:Γ6排的并列 設置,即可以同時給:Γ6道菜品配料。每道菜品的多個子容器分別需要獨立控制食材的導 出,這樣采用控制精準的投料。
[0023] 為了方便配料,并且防止在投料的時候干涉自動烹飪設備的其他動作機構,本發 明所述容器最好在配料的時候不位于鍋體上方,位于鍋體的一側,方便人工配料。當預熱完 成后,需要進行投料的時候,才將多個子容器同時移動至鍋體正上方,根據烹飪進料的順序 分別控制食材從各個子容器的底部倒出,倒入鍋內。這種控制方法不僅簡化了設備的設計, 而且便于操作,具有較高的效率。針對多個容器的情況,移動容器可以使不同容器分別對準 鍋體進行投料。
[0024] 另外,在烹飪一道菜品的時候,除了構成菜品的食材外,還需要蔥、姜、蒜或調味料 等眾多輔料,輔料無需進行預熱,可以人工添加,但為了提高烹飪的自動化,本發明所述容 器還包括一個或多個輔料容器,將同一菜品的不同輔料置于輔料容器內,輔料容器與子容 器同時移動至鍋體正上方,根據烹飪進料的順序分別控制輔料從輔料容器的底部倒出,倒 入鍋內。這樣,在配料的時候就可以完成烹飪一道菜品的所有材料的配置,通過自動控制, 將食材和輔料按烹飪順序逐一倒入鍋內,大大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另外自動烹飪過程 無需人工干預,在結構設計上也方便設備的局部隔離,有利于提高設備運作的穩定性和操 作的安全性。
[0025] 基于上述原理,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用于在食材進 行烹飪前對食材進行均勻預熱,包括用于容納食材進行預熱的密閉容器,其結構還包括向 容器提供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熱源和控制熱源所產生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控制器, 通過控制器控制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導入容器使食材均勻受熱,然后再將食材倒入鍋內進 行烹飪。該機構不同于進行烹飪的加熱機構,其作為實現烹飪準備程序的附加設備,目的不 是通過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來烹飪菜品,而是增加了一道對食材進行預處理的功能,用于 統一不同食材成熟度,去除食材的腥味、增加食材的層次感或者縮短后續正式烹飪的時間、 提高效率等目的。如上述原理所述,通過控制器控制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導入的時機和時 間,以便于控制對食材的預熱效果。
[0026] 如上述,為了防止在預熱的過程中,食材與容器內側壁接觸所帶來的不良效果,所 述容器包括外殼和嵌套在外殼內的內網,所述內網與外殼內側壁保持一定距離。內網能夠 將食材限制在其中,與外殼內側壁保持一定距離,雖然內網也與食材接觸,但是相對于外殼 內側壁來說,接觸面積大大減小,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小上述負面效果。
[0027] 考慮到容器的容量和在食材與容器內側壁之間形成的導流區對高溫蒸汽或高溫 氣體的引導效果,一般所述內網與容器側壁的距離在:T50mm之間,經過大量的試驗,優選 的距離在5~15mm之間。這樣可以保證食材在內網中不會堆積過于密集,食材之間留有較大 的導流空間,另外內網與容器之間合適的導流距離,能夠提高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流動的 速度,使之能夠快速進入到堆積的食材內部,對其進行均勻加熱。
[0028] 對于連續作業的自動烹飪設備,食材的預熱應該保持連續性,如上所述為了能夠 同時對多道菜品的食材進行預熱,本發明所述食材預熱機構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容器,形 成預熱艙體結構。所述艙體可以由上述容器殼體拼接構成,內部形成多個并列的區間用于 容納所述多個內網。所述多個內網獨立安裝于艙體內,可以針對每道菜進行獨立預熱,然后 將整個艙體傳送至鍋體的上方進行逐一投料。如上所述,兼顧連續作業和設備體積,容器的 數量一般在疒10個之間,優選3飛個。
[0029] 由于構成不同菜品的食材不同,每道菜品所需的預熱溫度、時間也不盡相同,因此 本發明所述熱源分別向各個子容器獨立供應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通過控制器獨立控制。 通過熱源設有多個熱源接口分別對應各個容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多組閥門組件分別對應各 個容器。通過多組閥門組件可以獨立控制對各個不同容器進行預熱,甚至通過閥門組件之 間的配合,還可以進一步在不同導熱介質間進行選擇或切換,以提高對菜品預熱的靈活性。
[0030] 為了讓子容器逐一對準鍋體進行投料,避讓自動烹飪設備的其他動作機構,所述 預熱機構僅在投料的時候才將其位于鍋體的上方,這樣本發明就還需要將容器傳送至鍋體 上方的傳送機構,所述容器和熱源通過柔性管道連接。
[0031] 為了保證移動的高效和穩定性,所述傳送機構為滑軌傳送機構,包括滑軌支架,在 滑軌支架上滑動、用于支撐密閉容器的懸掛架,和驅動懸掛架移動的動力機構。滑軌結構在 移動和定位控制上相對簡單,且不會導致柔性管道纏繞,保障機構運作的穩定性。
[0032] 基于上述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自上而下導入的原理,本發明所述高溫蒸汽或高溫 空氣導入口優選設置在容器的頂部。雖然導入口也可以設置在容器上部側面,但考慮到氣 體的流動性,從側面導入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將會加熱最靠近導入口一側的食材。所以 如果要設置在容器上部側面則需要均布設置多個導入口。考慮到預熱機構還要避讓自動烹 飪設備的其他動作機構,設置多個導入口會增加結構設計和控制的難度。為此,優選在容器 的頂部設置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導入口,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簡化結構設計。
[0033] 如上所述,綜合菜品適應性、烹飪口感、預熱效率和與自動烹飪設備的其他機構配 合的時間,優選以下方案: 當所述高溫蒸汽為水蒸氣時,溫度在9(Tl50°C之間,預熱時間為5s~5min。當所述高 溫蒸汽為油霧時,溫度在l〇(T30(TC之間,預熱時間為5s~3min。當所述高溫空氣溫度在 8(T30(TC之間,預熱時間為5s~5min。食材在鍋內與輔料、調味、油等進行混合烹飪的時間一 般控制在lOflmin之間,考慮到菜品由多種預熱要求不同的食材混合而成的情況,可以選 擇控制在30s~lmin之間。
[0034] 用單個容器的具體結構設計是所述內網設置在一滑動架上,與外殼構成抽屜式配 合結構;內網上下開口,底部通過一開合底板封閉;外殼側面設有供內網滑動進出的開口, 滑動架上與該開口對應一側設有側蓋將內網封閉在外殼內;夕卜殼底部設有供開合底板向下 翻開的出料口。抽屜式的結構對菜品的配料十分有利,內網的開合底板處于閉合狀態,封閉 內網的底部,這樣內網就形成一開口向上的容器。配料的時候,由上而下裝入食材,然后推 入內網,通過側蓋和底蓋將內網封閉在外殼內,形成密封的容器結構。該結構簡單,操作靈 活方便,而且符合自上而下導入高溫蒸汽和高溫空氣的氣流特點。
[0035] 為了使容器內的食材能夠全部導出,所述出料口覆蓋整個內網底部,開合底板一 端與滑動架鉸接,另一端通過卡扣結構與滑動架卡接封閉整個內網底部,并設有與卡扣結 構配合、控制開合底板向下翻開的控制機構。在進料和預熱的過程中,開合底板通過卡扣結 構卡合,封閉內網底部。容器的出料口為整個內網底部,加入食材后,所有食材均通過開合 底板支撐。這樣,只要通過控制機構解鎖卡扣結構,所述開合底板在自身和食材重力的作用 下,繞鉸接部轉動下翻,打開整個內網的底部,就可以將容器內的食材全部倒出。這種結構 能夠盡量減少食材在容器的殘留,減少浪費,便于清洗。
[0036]為了能夠讓開合底板能夠快速的打開,所述開合底板的鉸接部設有彈性件,彈性 件推動開合底板向下翻開。開合底板在重力和彈性力的同時作用下,能夠快速翻開,能夠快 速投料,并保持在投料過程中,開合底板不會來回晃動,影響投料效果。
[0037] 基于上述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自上而下導入的原理,本發明所述高溫蒸汽或高溫 空氣導入口優選設置在在外殼的頂部,正對內網上開口,所述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自上而 下導入內網。雖然導入口也可以設置在容器上部側面,但考慮到氣體的流動性,從側面導入 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將會加熱最靠近導入口一側的食材。所以如果要設置在密閉容器上 部側面則需要均布設置多個導入口。考慮到預熱機構還要避讓自動烹飪設備的其他動作機 構,設置多個導入口會增加結構設計和控制的難度。為此,優選在容器的頂部設置單一的高 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導入口,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簡化結構設計。
[0038] 如上所述,為了提高烹飪效率,本發明所述容器由并列的多個子容器構成,具體的 結構是所述內網包括并列的多個子內網,多個子內網通過內隔板分隔成獨立的子容器,子 內網與內隔板保持一定距離,容器包括多個分別對應各個子容器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導 入口。將同一菜品不同預熱要求的食材分別置于不同的子容器內,通過獨立的高溫蒸汽或 高溫空氣導入口分別向子容器導入預熱溫度或時間不同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使食材均 勻受熱。同一菜品可能采用多種食材混合而成,而不同食材的預熱溫度和時間也有可能不 同,如果采用統一混合預熱的方式將導致菜品口感的下降,所以需要分開預熱。自動烹飪設 備是連續作業,流水線操作,當一道菜品烹飪完成后,下一道菜品的食材就需要預熱完成, 以保證作業的效率。所以將不同的菜品的食材在不同的子容器內進行預熱,可以保證自動 烹飪的連續作業。
[0039] 如上述,為了防止在預熱的過程中,食材與內隔板接觸所帶來的不良效果,所述子 內網與內隔板保持一定距離。子內網能夠將食材限制在其中,與內隔板保持一定距離,雖然 子內網也與食材接觸,但是相對于內隔板來說,接觸面積大大減小,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小上 述負面效果。考慮到容器的容量和在食材與內隔板之間形成的導流區對高溫蒸汽或高溫氣 體的引導效果,一般所述距離在:T30mm之間,經過大量的試驗,優選的距離在5~15mm之間。 這樣可以保證食材在子內網中不會堆積過于密集,食材之間留有較大的導流空間,另外子 內網與內隔板之間合適的導流距離,能夠提高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流動的速度,使之能夠 快速進入到堆積的食材內部,對其進行均勻加熱。
[0040] 本發明子內網通過若干分布式墊片或掛鉤或凸臺支撐于內隔板中間。這樣內網就 可以很方便的從內隔板上取下,便于清洗或快速更換。另外通過分布式墊片或掛鉤或凸臺 的支撐,保證子內網放置的位置不與內隔板接觸,使在往子內網內倒入食材時,食物不予內 隔板接觸。
[0041] 如上所述,菜品除了構成菜品的食材外,還需要蔥、姜、蒜或調味等眾多輔料,因此 本發明在子容器之間設有一個或多個輔料容器。這樣,在配料的時候就可以完成烹飪一道 菜品的所有材料的配置,通過自動控制,將食材和輔料按烹飪順序逐一倒入鍋內,大大提高 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另外自動烹飪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在結構設計上也方便設備的局部隔 離,有利于提高設備運作的穩定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0042] 在具有多個子容器的容器結構中,具體的結構是內網包括2飛個設置在同一滑動 架上的子內網,與外殼構成抽屜式配合結構;各個子內網上下開口,底部分別通過開合底板 封閉;外殼側面設有供內網滑動進出的開口,與該開口對應的外側內隔板形成側蓋將內網 封閉在外殼內;夕卜殼底部設有供開合底板向下翻開的出料口。優選還包括2~6設置在外殼 頂部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導入口,分別正對各個子內網上開口,所述高溫蒸汽或高溫空 氣分別自上而下導入子內網。
[0043] 上述結構優選的方案是:所述外殼呈方形,所述滑動架上并列設有2~4個方形的 子內網,形成2~4個獨立的子容器,在子容器之間設有一個或多個輔料容器,各個輔料容器 上下開口,底部通過一開合板封閉。為了兼顧設備占用的體積和預熱效率及均勻度,本發明 所述子內網呈方形。子內網形狀可以很多種,考慮到預熱效率及均勻度,圓形的形狀為較佳 的選擇,但是圓形結構不便于排列,占用體積較大,不利于設備小型化。考慮到設備小型化 和容器容積問題,六邊形結構為較佳選擇,但該多棱邊結構不利于提高預熱效率和均勻度。 三角形或菱形也是設備小型化可選的結構,但是這些形狀的容積較小,空間利用率不高。所 以本發明優選方形,該形狀可以兼顧設備小型化、容積和預熱效率及均勻度等方面的優點。
[0044] 如上所述,各個開合底板和開合板一端與滑動架鉸接,另一端通過兩側卡扣結構 與滑動架卡接封閉子內網和輔料容器底部,并設有與各個卡扣結構配合、獨立控制開合底 板或開合板向下翻開的多組控制機構。
[0045] 使用的過程中,拉出滑動架,可以同時拉出多個子容器和輔料容器,將不同預熱要 求的食材分別置于不同的容器內,如分別在子容器內裝入青菜和肉類,輔料容器內裝入調 味料;推入滑動架,將裝有食材的子容器封閉在外殼內,并分別通入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進 行預熱;預熱完畢后,將容器移動至鍋體上方,通過控制機構按烹飪順序分別打開各個子內 網的開合底板或輔料容器的開合板,進行投料。從該操作過程可以看出,在烹飪一道菜品的 時候,只需將食材分類和準備好適量的調味品即可,這個過程可以標準化操作,后續的烹飪 過程可以全部通過自動烹飪設備自動化控制,無需人工干預。這樣就保證了所烹飪的菜品 的口感及味道的標準化,不會因人而異。需要調整口感及味道的時候,主要是通過自動控制 程序或對食材配置的調整,具有可對比性和可溯源性,為優化烹飪水平提供可能性。
[0046] 上述卡扣結構可以采用電動、液壓或機械的方式進行解鎖,但由于容器的溫度較 高,采用電控或者液壓控制開合底板的開關工作穩定性較差,所以本發明所述控制機構包 括控制觸頭和與控制觸頭聯動的控制桿,所述控制桿末端推動卡扣結構進行解鎖。
[0047] 基于上述方形子內網的結構,所述控制桿呈U形,半環繞設置在子容器底部側面, 控制觸頭設置在控制桿U形連接板中部,所述控制桿兩個末端對應推動開合底板或開合板 兩側卡扣結構進行解鎖。通過推動觸頭,能夠帶動控制桿的兩個末端同時推動卡扣結構進 行解鎖,具有很高的同步性,防止卡扣結構解鎖不同步。當具有多個子容器和輔料容器的時 候,需要分別進行控制其開合底板和開合板的打開,這樣就需要多個控制機構,多個U形的 控制桿結構可以并列排列在一起,不相互干涉。并且該結構集成度高,即使設置多個控制機 構,也不會導致增加過多體積,從而能夠使子容器的容量最大化。
[0048] 在模塊化設計的思想下,每個單元獨立控制,本發明在每個單元的側面設有控制 面板集中安裝各個控制觸頭,控制面板分別用于控制各個單元的各個開合底板的開合。還 包括觸發所述控制機構的觸發機構,觸發機構設置在與控制面板對應位置上。所述觸發機 構可以單獨針對每個單元設置,也可以單一設置,將每個單元的控制面板移動到與觸發機 構所對應的位置進行觸發。如上所述,所述觸發機構為推動控制觸頭的電磁推桿組件。并 且,本發明優選所述控制面板設置在側蓋相對側,這種結構設計的優點是觸發機構的設置 不會妨礙內網從殼體內拉出。如上所述,所述開合底板和開合板的鉸接部設有彈性件,彈性 件推動開合底板或開合板向下翻開。
[0049] 為了能夠逐一菜品進行投料,并且避讓自動烹飪設備的其他動作機構,所述預熱 機構僅在投料的時候才將其位于鍋體的上方,這樣本發明就還需要將容器傳送至鍋體上方 的傳送機構,所述容器和熱源通過柔性管道連接。
[0050] 為了多個子容器能夠在支撐在滑動架上方便地滑動,使得抽屜式配合結構使用更 加順暢,所述外殼為臺階式結構,多個子容器由內而外逐級增高,對應外殼結構。進一步的, 為了在該結構中隔離各個子容器,所述外殼臺階式結構內側設有用于隔離各個子容器的耐 高溫密封圈。
[0051] 本發明基于自動烹飪設備投料機構的基礎上增加預熱功能,通過對多道菜品進行 同時預熱,然后再逐一烹飪的方式來大幅提高烹飪效率,彌補現有技術中長時間未能解決 的技術難題。另外,通過在密閉的容器內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能夠使密閉容器內的食 材得到均勻的加熱,加熱效率高,最大程度的縮小堆積食材的受熱死角,并且減少資源浪 費,不會導致食物串味,為下一步自動烹飪能夠產出高品質的菜品奠定基礎。通過優化預熱 的方法和調節預熱的參數,進一步優化預熱效果,提高效率。基于該原理所設計的自動烹飪 設備的預熱機構,同時兼顧效率和品質,可以適用于對現有自動烹飪設備的改良,以提高現 有自動烹飪設備的烹飪品質,克服現有設備高不成、低不就的缺陷,為產業升級或餐廳升級 提供低成本的改進方案,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2] 圖1為本發明方法實施例工作流程圖。
[0053] 圖2為本發明機構具體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0054] 圖3為圖2另一側結構示意圖。
[0055] 圖4為機構具體實施例1中容器的外殼結構示意圖。
[0056] 圖5為機構具體實施例1中容器的內網結構示意圖。
[0057] 圖6為圖5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58] 圖7為機構具體實施例1中容器的多組控制機構結構示意圖。
[0059] 圖8為圖7中卡扣結構的結構放大圖。
[0060] 圖9為圖8中的轉動勾的結構放大圖。
[0061] 圖10為機構具體實施例2中容器的外殼結構示意圖。
[0062] 圖11為機構具體實施例3中容器的外殼結構示意圖。
[0063] 圖12為機構具體實施例3中容器的內網結構示意圖。
[0064] 圖13為機構具體實施例4中容器的外殼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5] 以下結合上述附圖舉例對本專利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用于示例說明所采用的 上述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 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 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66] 方法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用于在食材進行烹飪前對食材進行 均勻預熱,支持該實施例方法的設備包括η個獨立用于容納每道菜品的食材的容器,可以 一次性對η道菜品的食材進行預熱,然后再逐一烹飪。當所述菜品由多種食材構成,而不同 食材的預熱要求又不同的時候,那么需要將所述容器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子容器,分別用于 獨立預熱不同預熱要求的食材,具體步驟如下: S1.將多道菜品的食材分別裝入容器中,密閉容器。每道菜品的不同預熱要求的食材的 預熱溫度和預熱時間有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容器內進行獨立的預熱。容器之間要 相對密封,防止不同溫度的加熱介質相互混合。
[0067] S2.從容器頂部或側面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同時對η道菜品的食材進行預 熱,并保持一段時間Τ。如上所述,假設每道菜品所需的預熱時間為Τ1,Τ2,Τ3……Τη,同時 進行預熱的時候,所需的時間T=MX(T1,Τ2, Τ3……Τη)。當組成菜品的食材有不同的預熱 時間時,Τ則具體為預熱用時最長的食材的預熱時間。
[0068] S3.將容器移動至鍋體正上方,分別從容器的底部倒出預熱完畢的每道菜品的食 材,倒入鍋內進行逐一烹飪。該過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通過計數器進行確認菜品是否全部 投料完成,初始化計數器N=l,每投一道菜,Ν增加1,并與菜品總數η進行比較,只要Ν不大 于η,則繼續循環投料。當Ν=η,即所有菜品投料完畢以后,則返回步驟S1繼續進行配料。
[0069] 每道菜品的烹飪時間為tN,上述所有菜品烹飪完成的時間為tl+t2+t3……tn,即 完成上述所有步驟的總的時間為T+tl+t2+t3……tn。該時間相對于普通烹飪方法所需的 時間(Tl+tl)+ (T2+t2)+ (T3+t3)……(Tn+tn)來說,大幅縮短了。從另一角度上來講, 烹飪的效率大大提高,烹飪效率的提高使的流水化的作業得以實現,可以高效的出菜。
[0070] 基于上述方法,本發明可以作出如下多個優化的實施方式: 方法具體實施例1 在該方法中,為了防止食材與容器的側壁接觸,避免食材受熱不均勻,本發明將食材裝 在內網中,置于容器內。這樣便可以避免食材不與容器內側壁或隔板等大面積接觸,從而使 食材受熱均勻度更高,不會因局部受熱過度而導致口感下降。
[0071] 方法具體實施例2 基于上述實施例1的進一步優化,為了方便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導入,本實施例采用 自上而下的導入方式,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導入孔被食材阻塞。而且,根據上述食材與容器內 側壁或隔板之間存在一個環形間隙,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自上而下導入后,可以在環形間 隙內形成均勻的加熱罩的環流,該設計也有利于食材的均勻受熱。
[0072] 方法具體實施例3 基于上述實施例2的進一步優化,對應上述自上而下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本實 施例投料的方式選用從容器的底部倒出預熱完畢的食材。該方式利用重力的自然作用進行 投料,無需翻轉容器,投料更加準確,無需設計供容器翻轉的空間,結構可以更加緊湊和簡 化。另外,為了節省熱源,本實施例在投料的過程中,停止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導入。
[0073] 方法具體實施例4 基于上述實施例1~3,本實施例在加熱介質上做進一步的優化,當所述高溫蒸汽為水蒸 氣時,溫度在9(Tl50°C之間,預熱時間T為5s飛min。
[0074] 當所述高溫蒸汽為油霧時,溫度在10(Γ300?之間,預熱時間T為5s~3min。
[0075] 當所述高溫空氣溫度在8(T300°C之間,預熱時間T為5s飛min。
[0076] 本實施例可以單獨選擇單一的上述加熱介質對食材進行加熱,也可以同時選用上 述兩種或兩種以上加熱介質對食材進行加熱,具體根據所烹飪的菜品的性質及食材的不同 而不同,加熱的時間和溫度也可以根據菜品的性質及食材的不同而進行調整。如對于多數 菜品,T 一般控制在20s~5min之間。食材在鍋內與輔料、調味料、油等進行混合烹飪的時間 tN-般控制在lOflmin之間,考慮到菜品由多種預熱要求不同的食材混合而成的情況,可 以選擇控制在30s~lmin之間。
[0077] 方法具體實施例5 基于上述實施例廣4,由于構成每道菜品的食材在烹飪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投料順序,為 了控制預熱后食材的投料,真實模擬人工烹飪手法,本實施例增加將多個子容器同時移動 至鍋體正上方,根據烹飪進料的順序分別控制食材從各個子容器的底部倒出,進入鍋內的 步驟。依次投料的方法雖然會增加每道菜品的烹飪時間tN的時長,不過由于每道菜品的所 有食材均已經被預熱至六成熟以上或者是所要達到的上菜標準的成熟度的六成以上,因此 投料的間隔很短。該順序投料的方式主要是控制食材之間的混合順序,因為在精細化烹飪 的過程中,投料先后的不同,會帶來口感上的差異化,這也使得本實施例能夠對菜品的口感 進行精細化調節,能夠烹飪出更高品質的菜品。
[0078] 方法具體實施例6 基于上述實施例1~6,本實施例對其做更進一步的改良,所述容器還包括一個或多個輔 料容器,將同一菜品的不同輔料置于輔料容器內,輔料容器與子容器同時移動至鍋體正上 方,根據烹飪進料的順序分別控制輔料從輔料容器的底部倒出,進入鍋內。在本實施例中, 不僅能夠對構成菜品的食材進行精細化控制,而且對于調味料或蔥姜蒜等配料也能夠進行 精細化控制,自動按照程序控制其投料的先后,整個烹飪過程無需人工干預,進一步提高自 動化程度和菜品的品質。
[0079] 機構實施例 機構具體實施例1 基于上述方法實施例,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如圖2所示, 用于在食材進行烹飪前對食材進行均勻預熱,包括用于容納食材進行預熱的密閉容器100, 向容器提供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熱源200和控制熱源所產生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 控制器300,通過控制器300控制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導入容器100使食材均勻受熱,然后 再將食材倒入鍋內進行烹飪。本實施例包括四個容器1〇〇,四個容器1〇〇并列設置,連接在 一體形成預熱艙體結構。熱源200分別向各個容器100獨立供應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通 過控制器300獨立控制。
[0080] 為了控制各個容器100能夠對準鍋體進行投料,本實施例還包括將容器100傳送 至鍋體上方的傳送機構400,所述容器100和熱源200之間通過柔性管道210連接。所述傳 送機構400為滑軌傳送機構,包括滑軌支架430,在滑軌支架430上滑動、用于支撐容器100 的懸掛架420,和驅動懸掛架420移動的動力機構410。所述動力機構410為電機結構,通 過帶動與懸掛架420配合的絲桿440的轉動,能夠帶動懸掛架420在滑動支架430上來回 滑動,從而帶動容器100的移動和定位,結合圖2可以進一步了解上述結構。
[0081] 結合圖4~7可以看出,所述容器100包括外殼110和嵌套在外殼內的內網120。從 圖4可以看出,所述四個容器100的方形外殼110連接成一體形成預熱艙體的連體外殼,在 每個容器100的外殼110頂部設有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的導入口 111,通過側板112 分隔成獨立的艙體,每個艙體底部設有滑動架113,用于支撐內網120。結合圖4和圖2可 以看出,所述內網120設置在滑動架113上,與外殼110底部的滑軌116構成抽屜式配合結 構;當需要進行菜品的食材配料的時候,將內網120從外殼110內拉出,配料之后再將其沿 滑動架113插入外殼110內,進行預熱。
[0082] 從圖5~7可以看出,所述內網120包括并列的兩個子內網121,兩個子內網121通 過內隔板122分隔成兩個獨立的子容器。上述每個外殼110上設有兩個高溫蒸汽或高溫空 氣的導入口 111,分別對應兩個獨立的子容器。子內網121通過若干分布式墊片140支撐 于內隔板122中間,使子內網121與內隔板122的距離保持在10mm,如圖6所示。在其他 實施例中,所述墊片140也可以替換成為掛鉤,所述距離也可以設置為5mm、15mm、20mm或 25mm等。本實施例在所述兩個子容器之間設有兩個輔料容器124。外殼110側面設有供內 網滑動進出的開口 114,如圖4所示,與該開口 114對應的外側內隔板126形成側蓋將內網 封閉在外殼110內,側蓋上設有便于操作的把手127,結合圖2所示。各個子內網121上下 開口,底部分別通過開合底板123封閉,各個輔料容器124上下開口,底部通過一開合板125 封閉,外殼110底部設有供開合底板123和開合板125向下翻開的出料口 115。
[0083] 如圖6、7所示,各個開合底板123和開合板125-端與滑動架113鉸接,開合底板 123和開合板125的鉸接部設有彈性件,彈性件推動開合底板123或開合板125向下翻開。 另一端通過兩側卡扣結構128與滑動架113卡接封閉子內網121和輔料容器124底部,并 設有與各個卡扣結構128配合、獨立控制開合底板123或開合板125向下翻開的多組控制 機構130。每組控制機構130包括控制觸頭132和與控制觸頭聯動的控制桿131,所述控 制桿131末端推動卡扣結構128進行解鎖。從圖6可以進一步了解到,所述控制桿131呈 U形,半環繞設置在方形子容器底部側面,控制觸頭132設置在控制桿131的U形連接板中 部,所述控制桿131兩個末端對應推動開合底板123或開合板125兩側卡扣結構128進行 解鎖。從圖中可以看出,總共包括四組控制機構130,分別對應控制兩個子內網121的開合 底板123和兩個輔料容器124的開合板125。在上述側蓋的相對側的內隔板122上,本實施 例設有一個控制面板133,用于集中安裝上述四個控制觸頭132。
[0084] 結合圖2中可以看出,所述外殼110在對應所述控制面板133的位置上開設有窗 口 117,并在外殼110外設置觸發所述控制機構130的觸發機構134,觸發機構134固定安裝 在與控制面板133對應位置上。當動力機構410驅動懸掛架420移動時帶動上述艙體結構 移動,移動至鍋體上方進行投料,在投料位置上,所述控制面板133與所述觸發機構134對 應。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針對每個控制面板單獨設置獨立的觸發機構。卡扣結構128的 具體結構如圖8和9所示,包括開合底板123或開合板125上的固定勾129和與控制機構 130配合的轉動勾135。
[0085] 結合圖2和圖5,本實施例中觸發機構134為推動控制觸頭132的電磁推桿組件。 當控制面板133移動至于觸發機構134對應的位置上的時候,按投料的順序觸發所對應的 電磁推桿組件,電磁推桿推動所述控制觸頭132,從而帶動控制桿131滑動前移,在前移的 過程中,控制桿131的U形兩端部推動上述轉動勾135,使其轉動并與固定勾129脫扣。在 重力和彈性件的的推動下開合底板123或開合板125向下翻開,實現投料。
[0086] 以下結合上述結構進一步說明整個烹飪的過程: 在配料工位上,通過把手127將容器100的艙體結構中每個外殼110內的內網120拉 出,將切好的每道菜的食材分別裝入子內網121內,調配好的調味料或配料裝入輔料容器 124內,在該過程中,所述開合底板123和開合板125處于關閉狀態,封閉每個子內網121和 輔料容器124的底部。然后將內網120推入外殼110內,形成密閉的容器100結構。根據 不同菜品不同食材的預熱要求,分別通過控制器300控制熱源200向各個子容器通入不同 溫度和不同加熱介質,并控制通入的時長。
[0087] 所述控制器300為電控電磁閥結構,可以通過程序控制其開合,本實施可以在控 制中心中預設不同菜品的預熱參數,通過控制中心進行自動化作業,無需人工干預。所述熱 源200的高溫蒸汽或高溫氣體通過殼體110頂部的不同導入口 111自上而下導入到不同子 容器內,子容器在外殼110內通過側板112和內隔板122隔離成獨立的密封區間,不會相互 干擾。
[0088] 預熱完成后,所述動力機構410驅動懸掛架420沿滑軌支架430滑動,使第一個容 器100位于鍋體的上方,在該位置上,所述觸發機構134對準控制面板133。根據烹飪的投 料順序,啟動觸發機構134觸發控制面板133上的觸頭132,啟動控制機構130推動卡扣結 構128進行解鎖,依次打開開合底板123或開合板125進行投料。每道菜品投料完成以后, 鍋內菜品烹飪完畢,鍋內菜品倒出,下一個鍋體就位。所述動力機構410驅動懸掛架420沿 滑軌支架430滑動,使下一個容器100位于鍋體的上方,繼續上述步驟進行投料。如此循環, 直至上述四個容器100的所有食材全部投料完成。完成投料后,所述動力機構410驅動懸 掛架420沿滑軌支架430滑動,帶動容器100回退到初始位置。手動合上開合底板123或 開合板125,繼續重復上述配料的過程。
[0089] 以下基于上述機構具體實施例1的基本結構,再舉例說明幾種不同的結構,在以 下論述中,主要是說明與機構具體實施例1的區別點,其他與機構具體實施例1相同的部分 不再贅述。
[0090] 機構具體實施例2 如圖10所示的容器外殼結構,是將五個容器的外殼制成一體的聯通艙體結構,中間為 互通的,即不設置側板進行隔斷,艙體的底部設有滑軌用于支撐內網。每個內網(圖中未示 出)包括三個子內網所形成的子容器及若干輔料容器,所述艙體外殼頂部,對于每個子容器 的位置設有分別設有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導入口。如圖中所示,對應每個容器的位置,各 設有三個導入口。
[0091] 其他結構基本與機構具體實施例1相同,該食材預熱機構可以一次為五道菜品進 行預熱,每道菜品的食材可以分割成最多三種不同加熱要求進行配料。
[0092] 機構【具體實施方式】3 如圖11和12所示容器外殼及內網結構,該結構僅適用于一道菜品的不同食材進行預 熱,在烹飪的過程中將菜品中所需不同加熱要求食材分別進行預熱,然后再進行烹飪,可以 使烹飪出來的菜品各個食材口感適中,具有較佳的口味。如圖11所示,所述外殼為臺階式 結構,對應圖12內網的多個子容器同樣由內而外逐級增高,并且所述外殼臺階式結構內側 設有用于隔離各個子容器的耐高溫密封圈。
[0093] 在這種結構中,由于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導入口同樣是設置在外殼頂部,當內 網推入外殼內之后,所述設有密封圈的臺階式結構可以起到隔離各個子容器頂部的作用。 防止在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時,不同溫度或不同介質在子容器之間泄漏混合,從而影 響預熱效果。
[0094] 機構【具體實施方式】4 本實施例是在上一實施例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拓展,如圖13所示,將三個如機構具體 實施例3所示的容器結構合并為一個艙體結構,這樣該預熱機構就可以用于同時對三道菜 品的六種不同食材進行預熱。
[0095] 上述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于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 制;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 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 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 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 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用于在食材進行烹飪前對食材進行均勻預熱,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先將食材置于密閉的容器內,通過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使食材 均勻受熱,然后再將食材倒入鍋內進行烹飪。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食材置于容器內 進行預熱時,保持食材不與容器內側壁接觸。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蒸汽或 高溫空氣自上而下導入容器。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 驟:
51. 將多道菜品的食材分別裝入容器中,密閉容器;
52. 從容器頂部或側面導入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同時對多道菜品的食材進行預熱,并 保持一段時間;
53. 將容器移動至鍋體正上方,分別從容器的底部倒出預熱完畢的每道菜品的食材,倒 入鍋內進行逐一烹飪。
5. -種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用于在食材進行烹飪前對食材進行均勻預熱, 包括用于容納食材進行預熱的密閉容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向容器提供高溫蒸汽或高溫空 氣的熱源和控制熱源所產生的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的控制器,通過控制器控制高溫蒸汽或 高溫空氣導入容器使食材均勻受熱,然后再將食材倒入鍋內進行烹飪。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外 殼和嵌套在外殼內的內網,所述內網與外殼內側壁保持一定距離。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網與容器 內側壁的距離在:T50mm之間。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并列設 置的容器,形成預熱艙體結構。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其特征在于熱源分別向各個 容器獨立供應高溫蒸汽或高溫空氣,通過控制器獨立控制。
10.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烹飪設備的食材預熱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容器 傳送至鍋體上方的傳送機構,所述容器和熱源通過柔性管道連接。
【文檔編號】A47J27/04GK104146595SQ201410318299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日
【發明者】李夏 申請人:李夏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