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衛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消毒干手裝置。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包括形成有具有出入口的U形工作槽的殼體,U形工作槽包括消毒區及干手區;上部腔體內設有上風機及上風腔;下部腔體內設有下風機及下風腔;殼體內還設有容器腔及壓力泵;上部腔體位于消毒區的部分設有消毒液出口;上部腔體位于干手區正上方的部分還設有干手上傳感器,下部腔體位于干手區正下方的部分設有干手下傳感器;上部腔體位于消毒區正上方的部分還有消毒上傳感器,下部腔體位于消毒區正下方的部分設有消毒下傳感器;殼體內還設有電控裝置。本實用新型結構分配合理,且具有良好的消毒干手效果,且能有效提高干手效率。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衛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消毒干手裝置。 -種消毒干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技術中的消毒干手裝置,如申請公布號為CN103596484A的發明專利申請所 公開的一種消毒干手器包括干手器殼體,其具有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吹風機抽吸空氣通 過進氣通道進入所述干手器殼體,并將所述空氣通過出氣通道導出所述干手器殼體;消毒 系統對進氣通道內的空氣和出氣通道內的空氣消毒,其中,在進氣通道內的消毒系統包括 第一空氣過濾器、第一臭氧發生器、第一消毒光源、第一光催化氧化系統、第一離子發生器 和第一靜電除塵器中的至少一個;在出氣通道內的消毒系統包括第二空氣過濾器、第二臭 氧發生器、第二消毒光源、第二光催化氧化系統、第二離子發生器和第二靜電除塵器中的至 少一個;此種消毒干手系統一方面只是采用經消毒的潔凈空氣對潮濕的手部皮膚進行風 干,并未真正實現對手部皮膚的消毒處理;另一方面此種消毒干手器只具有一個出風口,不 能同時對人體手部的背面及正面進行風干,因此,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結構分配合理,且具有良好的消 毒干手效果,且能有效提高干手效率。
[0004]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消毒干手裝 置,包括具有在一側連接的上部腔體與下部腔體且在上下部腔體之間形成有具有出入口的 U形工作槽的殼體,所述U形工作槽包括沿平行于所述出入口方向并列分布的消毒區及干 手區;所述上部腔體內設有上風機且在位于所述干手區正上方的部分設有用于承受所述上 風機產生的空氣流并具有用于向所述干手區提供空氣流的上風口的上風腔;下部腔體內設 有下風機且在位于所述干手區正下方的部分設有用于承受所述下風機產生的空氣流并具 有用于向所述干手區提供空氣流的下風口的下風腔;所述殼體內還設有用于安置消毒液容 器的容器腔及與用于連接消毒液容器的壓力泵;所述上部腔體位于所述消毒區的部分設有 消毒液出口;所述上部腔體位于所述干手區正上方的部分還設有干手上傳感器,所述下部 腔體位于所述干手區正下方的部分還設有與所述干手上傳感器配合的干手下傳感器;所述 上部腔體位于所述消毒區正上方的部分還設有消毒上傳感器,所述下部腔體位于所述消毒 區正下方的部分還設有與所述消毒上傳感器配合的消毒下傳感器;所述殼體內還設有與所 述干手上傳感器、干手下傳感器、消毒上傳感器、消毒下傳感器、上風機、下風機及壓力泵都 電性連接的電控裝置。
[0005] 上述技術方案分為消毒區及干手區,且將消毒區及干手區集成一個工作槽中,從 而在同一臺裝置中實現了消毒與干手的獨立操作;同時上述技術方案,在工作槽的上下兩 個部分,即上下腔體中都設有風口,以能夠實現同時對手部正面及背面的風干,從而提高了 干手效率。
[000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上風機設于所述上部腔體在所述消毒區正上方的部 分。
[0007] 上述設置,合理利用上部腔體的空間,使整個設備結構更為緊湊,且能有效增加上 風口的長度,即增加上風口在平行于出入口方向上的跨度,從而增大出風范圍,有利于進一 步提1?干手效率。
[0008]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下風機設于所述下部腔體在所述消毒區正下方的部 分。
[0009] 上述設置,合理利用下部腔體的空間,使整個設備結構更為緊湊,且能有效增加下 風口的長度,即增加下風口在平行于出入口方向上的跨度,從而增大出風范圍,有利于進一 步提1?干手效率。
[0010]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上風機的進風口處密封連接有上過濾器;所述下風 機的進風口處密封連接有下過濾器。
[0011] 上述設置,有利于提高干手用空氣流的潔凈度,以盡可能地保持手部的消毒效果; 同時,配合U形工作槽的設置,在干手時,U形工作槽內空氣壓力大于外界環境空氣壓力,從 而有效避免了未經過濾器過濾的非潔凈空氣在干手期間進入U形工作槽。
[001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上過濾器與下過濾器結構一致,都由初效顆粒物濾 網及活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構成。
[0013] 初效顆粒物濾網用于過濾空氣中比較大的塵埃,活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用 于過濾小塵埃、醛類、烷類等有味道的氣體。
[0014]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容器腔位于所述上部腔體且與所述上風腔沿垂直于 所述出入口的方向并排分布;所述壓力泵位于所述下部腔體中處于所述消毒區正下方的位 置。
[0015] 上述設置,合理利用了上下部腔體的空間,提高了殼體內部件的密實度,使得整體 結構更為緊湊,更有利于減小消毒干手裝置的體積,同時這樣的安排有利于耗材消毒液的 更換。
[001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電控裝置設于所述下部腔體內且與所述下風腔沿垂 直于所述出入口的方向并排分布。
[0017] 上述設置,合理利用了上下部腔體的空間,提高了殼體內部件的密實度,使得整體 結構更為緊湊,更有利于減小消毒干手裝置的體積。
[0018]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容器腔中設有用于連接消毒液容器的接口,所述接 口包括都用于插入消毒液容器的通液插管與通氣插管;所述通液插管與所述壓力泵通過管 道連接;所述通氣插管連接通氣管。
[0019] 容器腔的上部設有便于放入消毒液容器的開口,在該開口還設有用于封閉該開口 的封片;通氣管的一端口延伸至接口上方,接近開口處,使消毒液容器連接于接口后,通氣 管的該端口能夠位于消毒液容器上方。
[0020]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上風腔包括兩個向所述干手區延伸的上板塊,兩片 所述上板塊之間的間隙即形成所述上風口;所述下風腔包括兩個向所述干手區延伸的下板 塊,兩片所述下板塊之間的間隙即形成所述下風口。
[0021] 風口出風處在垂直于出入口方向上的大小應較小,從而使得風口在垂直于出入口 方向上的大小應遠小于風腔在該方向上的大小,風口的窄度,使得風腔內的空氣流壓強由 于受風機作用而較大,從而能夠有效提高風口出風的沖擊力,進而有效提高干手效率;且由 于風腔內氣壓較大的緣故,使得風腔內空氣活躍度高,從而使得風腔內的空氣熱量較高,進 而更有利于提高干手效率。
[002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其中一個所述上板塊具有自上而下向另一個所述上板塊 傾斜的上傾斜部;其中一個所述下板塊具有自下而上向另一個所述下板塊傾斜的下傾斜 部。
[0023] 上下兩對風口板塊所形成的出風口均呈倒喇叭狀,空氣通過風口的總行程在 20-30_之間,空氣在通過風口時先被壓入一個較寬的縫隙,該縫隙不斷縮窄,在靠近風口 最終出口的3-5_處,縫隙的寬度保持在0. 3-0. 35_之間,從而一方面有利于加快風速,另 一方面使得吹出的風具有薄片的形狀,有利于刮去手上的水份;同時上下出風口的出風角 度均向U形工作槽底壁偏5-10度,從而使得在干手時水不會被吹到用戶的身上,水份全部 向U形工作槽內側飄散,其次避免了上下兩個通道在垂直于U型通道的方向上完全對吹風 而造成的損耗。
[0024]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兩個所述上板塊之間還設有上隔板;兩個所述下板塊之 間還設有下隔板。
[0025] 有效避免較長的風道在加工或裝配時產生形變從而導致0. 3_的窄風道不能均 勻的形成。
[002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上風腔包括具有縱向深度的上通道、固定于所述上 通道中的上風板;所述上風板長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個側壁與所述上通道的對應側壁之間的 間隙形成所述上風口;所述下風腔包括具有縱向深度的下通道、固定于所述下通道中的下 風板;所述下風板長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個側壁與所述下通道的對應側壁之間的間隙形成所 述下風口。
[0027]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且具 有良好的消毒干手效果,并能有效提高干手的效率,使整個消毒干手時間可以控制在20秒 以內,干手時間更可以控制在8-10秒以內;且本實用新型布局合理,緊湊,使得殼體內空間 利用率高,有利于減小整個裝置的體積;且殼體采用陶瓷材料,整體外形美觀、光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 圖1是實施例1整體示意圖;
[0029] 圖2是實施例1中上下風腔示意圖;
[0030] 圖3是實施例1中殼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0031] 圖4是實施例1中上過濾器結構示意圖;
[0032] 圖5是實施例1中上傾斜部結構示意圖;
[0033] 圖6是實施例1中上隔板結構示意圖;
[0034] 圖7是實施例1中下傾斜部結構示意圖;
[0035] 圖8是實施例1中下隔板結構示意圖;
[0036] 圖9是實施例2整體示意圖;
[0037] 圖10是圖9中A部放大示意圖;
[0038] 圖11是實施例2倒置示意圖;
[0039] 圖12是圖11中B放大示意圖;
[0040] 圖13是實施例2中殼體內部部件分布軸視圖;
[0041] 圖14是實施例2中殼體內部部件分布另一軸視圖;
[0042] 圖15是實施例2中接口示意圖;
[0043] 圖16是實施例2中殼體示意圖。
[0044] 圖中,1、殼體,11-上部腔體,111-上風機,112-上風腔,1121-上風口,1122-上 板塊,11221-上傾斜部,1123-上隔板,1124-上通道,1125-上風板,113-干手上傳感 器,114-干手下傳感器,115-容器腔,1151-接口,11511-通液插管,11512-通氣插管, 11513-管道,11514-氣管,1152-開口,1153-封片,12-下部腔體,121-下風機,122-下風 腔,1221-下風口,1222-下板塊,12221-下傾斜部,1223-下隔板,1224-下通道,1225-下風 板,13-工作槽,131-出入口,14-消毒區,15-干手區,161-上過濾器,1611-初效顆粒物濾 網,1612-中效顆粒物濾網,163-罩殼,17-連接部,21-消毒液容器,211-進料口,22-壓力 泵,23-消毒液出口,241-消毒上傳感器,251-消毒下傳感器,3-電控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4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46]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 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47] 實施例1 :如圖1-8所示,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包括由上部腔體11與下部腔體12 在一側連接而形成的殼體1,上下部腔體之間連接處形成連接部17,且上下腔體之間形成U 形工作槽13,U形工作槽13具有出入口 131,用于人體手部的伸入及伸出;出入口 131的兩 側為在干手過程中U形工作槽13中的空氣流的主要出口;連接部17形成于U形工作槽13 面向出入口 131的底面與殼體1平行于該底面的側壁之間;殼體1采用陶瓷材料,使得整體 光潔、美觀。
[0048] U形工作槽13在沿平行于出入口 131方向并列分布有消毒區14及干手區15。
[0049] 上部腔體11內設有上風腔112及用于向上風腔112輸送空氣流的上風機111,為 提高空氣的潔凈度,在上風機111的進風口密封連接有上過濾器161,上過濾器161由初效 顆粒物濾網1611及活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1612構成;初效顆粒物濾網1611用于過 濾空氣中比較大的塵埃,活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1612用于過濾小塵埃、醛類、烷類 等有味道的氣體;上風機111及上過濾器161設于上部腔體11位于消毒區14的部分;上 風腔112設于上部腔體11位于干手區15的部分;上風腔112上設有向干手區15輸出高速 潔凈空氣流的上風口 1121 ;上風腔112包括兩個向干手區15延伸的上板塊1122,兩片上板 塊1122之間的間隙即形成上風口 1121 ;為提高向干手區15輸出的空氣流的速度,其中一 個上板塊1122具有自上而下向另一個上板塊1122傾斜的上傾斜部11221,從而形成類似 倒喇叭狀,空氣通過風口的總行程在20-30mm之間;為了使得空氣在吹出上風口 1121時為 聚攏的薄片形狀以便于刮去用戶皮膚上的液體,兩片上板塊1122之間的間隙在靠近上風 口 1121最終出口的3-5mm處,縫隙的寬度達到最小,且保持在0. 3-0. 35mm之間;為避免上 板塊1122在安裝時上風口 1121寬度不均勻,提高在平行于出入口 131方向上的出風均勻 度,兩個上板塊1122之間還設有上隔板1123。
[0050] 下部腔體12內設有下風腔122及用于向下風腔122輸送空氣流的下風機121,為 提高空氣的潔凈度,在下風機121的進風口密封連接有下過濾器,下過濾器與上過濾器161 結構一致,都由初效顆粒物濾網1611及活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1612構成;初效顆粒 物濾網1611用于過濾空氣中比較大的塵埃,活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1612用于過濾 小塵埃、醛類、烷類等有味道的氣體;下風機121及下過濾器設于下部腔體12位于消毒區 14的部分;下風腔122設于下部腔體12位于干手區15的部分;下風腔122上設有向干手 區15輸出高速潔凈空氣流的下風口 1221 ;下風腔122包括兩個向干手區15延伸的下板塊 1222,兩片下板塊1222之間的間隙即形成下風口 1221 ;為提高向干手區15輸出的空氣流 的速度,其中一個下板塊1222具有自下而上向另一個下板塊1222傾斜的下傾斜部12221, 從而形成類似倒喇叭狀,空氣通過風口的總行程在20-30_之間;為了使得空氣在吹出下 風口 1221時為聚攏的薄片形狀以刮去用戶皮膚上的液體,兩片上板塊1122之間的間隙在 靠近下風口 1221最終出口的3-5_處,縫隙的寬度達到最小,保持在0. 3-0. 35_之間;為 避免上板塊1122在安裝時下風口 1221寬度不均勻,提高在平行于出入口 131方向上的出 風均勻度,兩個下板塊1222之間還設有下隔板1223。
[0051] 同時上下出風口的出風角度均向U形工作槽13底壁偏5-10度,從而使得在干手 時水不會被吹到用戶的身上,水份全部向U形工作槽13內側飄散,該角度的設置在圖中未 示出。
[0052] 在上下過濾器外還都設有罩殼163。
[0053] 在上部腔體11內還設有消毒液容器21,消毒液容器21在垂直于出入口 131的方 向上與上風腔112并列分布,且上風腔112更靠近于出入口 131 ;消毒液容器21向上開口 且穿過上部腔體11形成有進料口 211 ;在下部腔體12設有壓力泵22,壓力泵22與消毒液 容器21之間通過管道連接,且在下部腔體11位于消毒區14的部分設有與壓力泵22通過 管道連接的消毒液出口 23。
[0054] 連接部17內還設有與上風機111、下風機121及壓力泵22都電性連接的電控裝置 3 ;殼體1上還設有兩對與電控裝置3電性連接的傳感器,分別為干手傳感器及消毒傳感器; 干手傳感器包括干手上傳感器113、干手下傳感器114 ;干手上傳感器113設于上部腔體11 位于干手區15正上方的部分,干手下傳感器114設于下部腔體12位于干手區15正下方的 部分;消毒傳感器包括消毒上傳感器241、消毒下傳感器251 ;消毒上傳感器241設于上部 腔體11位于消毒區14正上方的部分,消毒下傳感器251設于下部腔體12位于消毒區14 正下方的部分。
[0055] 需消毒干手時,先將手伸入出入口 131位于消毒區14的部分,停留一段時間,例如 2秒,該時間可自由設置,此時消毒傳感器感應到手的存在,由電控裝置3促使壓力泵22動 作,由消毒液出口 23噴出定量的消毒液,以供用戶進行手部消毒;消毒完畢后,將手伸入出 入口 131位于干手區15的部分,干手傳感器感應到手的存在,由電控裝置3促使上下風機 動作,從而向上下風腔內輸送潔凈空氣流,同時由于上下出風口的設置,使得上下風腔內的 空氣流得到積壓,從而一方面加大了上下風腔內的氣壓,從而使得上下出風口出風速度較 高,利于提高干手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氣壓較大,空氣活躍度高,由風機損耗得到的熱量迅 速擴散,并從兩個風口排出,從而更有利于提高干手效率。
[0056] 實施例2 :-種消毒干手裝置,如圖9-16所示,包括具有在一側連接的上部腔體11 與下部腔體12且在上下部腔體之間形成有具有出入口 131的U形工作槽13的殼體1,U形 工作槽13包括沿平行于出入口 131方向并列分布的消毒區14及干手區15。
[0057] 上部腔體11內位于消毒區14的正上方設有上風機111;上部腔體11內位于干手 區15正上方的部分設有上風腔112,上風腔112用于承受上風機111產生的空氣流,上風腔 112上設有用于向干手區15提供空氣流的上風口 1121。
[0058] 下部腔體12內位于消毒區14的正上方設有下風機121 ;下部腔體12內位于干手 區15正下方的部分設有下風腔122,下風腔122用于承受下風機121產生的空氣流,下風腔 122上設有用于向干手區15提供空氣流的下風口 1221。
[0059] 為提高空氣的潔凈度,在上風機111的進風口密封連接有上過濾器161,在下風機 121的進風口密封連接有下過濾器;上下過濾器結構一致,都由初效顆粒物濾網1611及活 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1612構成;初效顆粒物濾網1611用于過濾空氣中比較大的塵 埃,活性炭噴涂的中效顆粒物濾網1612用于過濾小塵埃、醛類、烷類等有味道的氣體;在上 下過濾器外還都設有罩殼163 ;上下過濾器參見圖4。
[0060] 上風腔112包括具有縱向深度的上通道1124、固定于上通道1124中的上風板 1125 ;上風板1125長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個側壁與上通道1124的對應側壁之間的間隙形成 上風口 1121 ;本實施例中上風板1125的三側都與上通道1124的對應側壁密封連接,連接 方式可為過盈連接、卡接等,也可以粘貼安裝,先粘貼然后再噴漆的形式,只余長度方向上 的一個側壁與上通道1124的對應側壁之間形成上風口 1121,且上風板1125用于形成上風 口 1121的側壁自上而下具有向上通道1124用于形成上風口 1121的側壁傾斜的傾斜段,從 而形成倒喇叭口狀,為了使得空氣在吹出上風口 1121時為聚攏的薄片形狀以便于刮去用 戶皮膚上的液體,兩片上風板1125與上通道1124對應側壁之間的間隙在靠近上風口 1121 最終出口的3-5_處,縫隙的寬度達到最小,保持在0. 3-0. 35_之間。
[0061] 下風腔122包括具有縱向深度的下通道1224、固定于下通道1224中的下風板 1225 ;下風板1225長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個側壁與下通道1224的對應側壁之間的間隙形成 下風口 1221 ;本實施例中下風板1225的三側都與下通道1224的對應側壁密封連接,連接 方式可為過盈連接或卡接等,只余長度方向上的一個側壁與下通道1224的對應側壁之間 形成下風口 1221,且下風板1225用于形成下風口 1221的側壁自下而上具有向下通道1224 用于形成下風口 1221的側壁傾斜的傾斜段,從而形成倒喇叭口狀,為了使得空氣在吹出下 風口 1221時為聚攏的薄片形狀以便于刮去用戶皮膚上的液體,兩片下風板1225與下通道 1224對應側壁之間的間隙在靠近下風口 1221最終出口的3-5_處,縫隙的寬度達到最小, 保持在0. 3-0. 35mm之間。
[0062] 同時上下出風口的出風角度均向U形工作槽13底壁偏5-10度,從而使得在干手 時水不會被吹到用戶的身上,水份全部向U形工作槽13內側飄散,該角度的設置在圖中未 示出。
[0063] 殼體1內還設有用于安置消毒液容器21的容器腔115及與用于連接消毒液容器 21的壓力泵22 ;容器腔115位于上部腔體11且與上風腔112沿垂直于出入口 131的方向 并排分布;壓力泵22位于下部腔體12中處于消毒區14正下方的位置。
[0064] 容器腔115中設有用于連接消毒液容器21的接口 1151,接口 1151包括都用于插 入消毒液容器21的通液插管11511與通氣插管11512 ;通液插管11511與壓力泵22通過 管道11513連接;通氣插管11512連接通氣管11514。
[0065] 上部腔體11位于消毒區14的部分設有消毒液出口 23 ;消毒液出口 23與壓力泵 22之間通過管道11513連接。
[0066] 容器腔115的上部設有便于放入消毒液容器21的開口 1152,在該開口 1152還設 有用于封閉該開口 1152的封片1153 ;通氣管11514的一端口延伸至接口 1151上方,接近 開口 1152處,使消毒液容器21連接于接口 1151后,通氣管11514的該端口能夠位于消毒 液容器21上方。
[0067] 上部腔體11位于干手區15正上方的部分還設有干手上傳感器113,下部腔體12 位于干手區15正下方的部分還設有與干手上傳感器113配合的干手下傳感器114 ;干手上 傳感器113可以設置于上風腔112中,干手下傳感器114可以設置于下風腔122中。
[0068] 上部腔體11位于消毒區14正上方的部分還設有消毒上傳感器241,下部腔體12 位于消毒區14正下方的部分還設有與消毒上傳感器241配合的消毒下傳感器251。
[0069] 殼體1內還設有與干手上傳感器113、干手下傳感器114、消毒上傳感器241、消毒 下傳感器251、上風機111、下風機121及壓力泵22都電性連接的電控裝置3 ;電控裝置3設 于下部腔體12內且與下風腔122沿垂直于出入口 131的方向并排分布。
[0070] 需消毒干手時,先將手伸入出入口 131位于消毒區14的部分,停留一段時間,例如 2秒,該時間可自由設置,此時消毒傳感器感應到手的存在,由電控裝置3促使壓力泵22動 作,由消毒液出口 23噴出定量的消毒液,以供用戶進行手部消毒;消毒完畢后,將手伸入出 入口 131位于干手區15的部分,干手傳感器感應到手的存在,由電控裝置3促使上下風機 動作,從而向上下風腔內輸送潔凈空氣流,同時由于上下出風口的設置,使得上下風腔內的 空氣流得到積壓,從而一方面加大了上下風腔內的氣壓,從而使得上下出風口出風速度較 高,利于提高干手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氣壓較大,空氣活躍度高,使得上下風腔內的氣溫得 以上升,從而更有利于提高干手效率。
【權利要求】
1. 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在一側連接的上部腔體(11)與下部腔 體(12)且在上下部腔體之間形成有具有出入口(131)的U形工作槽(13)的殼體(1),所 述U形工作槽(13)包括沿平行于所述出入口( 131)方向并列分布的消毒區(14)及干手區 (15);所述上部腔體(11)內設有上風機(111)且在位于所述干手區(15)正上方的部分設 有用于承受所述上風機(111)產生的空氣流并具有用于向所述干手區(15)提供空氣流的 上風口(1121)的上風腔(112);下部腔體(12)內設有下風機(121)且在位于所述干手區 (15)正下方的部分設有用于承受所述下風機(121)產生的空氣流并具有用于向所述干手 區(15)提供空氣流的下風口( 1221)的下風腔(122);所述殼體(1)內還設有用于安置消毒 液容器(21)的容器腔(115)及與用于連接消毒液容器(21)的壓力泵(22);所述上部腔體 (11)位于所述消毒區(14)的部分設有消毒液出口( 23);所述上部腔體(11)位于所述干手 區(15)正上方的部分還設有干手上傳感器(113),所述下部腔體(12)位于所述干手區(15) 正下方的部分還設有與所述干手上傳感器(113)配合的干手下傳感器(114);所述上部腔體 (11)位于所述消毒區(14)正上方的部分還設有消毒上傳感器(241),所述下部腔體(12)位 于所述消毒區(14)正下方的部分還設有與所述消毒上傳感器(241)配合的消毒下傳感器 (251);所述殼體(1)內還設有與所述干手上傳感器(113)、干手下傳感器(114)、消毒上傳 感器(241)、消毒下傳感器(251)、上風機(111)、下風機(121)及壓力泵(22)都電性連接的 電控裝置(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風機(111)設于所述 上部腔體(11)在所述消毒區(14)正上方的部分。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風機(121)設于 所述下部腔體(12)在所述消毒區(14)正下方的部分。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風機(111)的進風口 處密封連接有上過濾器(161);所述下風機(121)的進風口處密封連接有下過濾器。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腔(115)位于所述 上部腔體(11)且與所述上風腔(112)沿垂直于所述出入口( 131)的方向并排分布;所述壓 力泵(22)位于所述下部腔體(12)中處于所述消毒區(14)正下方的位置。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控裝置(3)設于所述 下部腔體(12)內且與所述下風腔(122)沿垂直于所述出入口(131)的方向并排分布。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腔(115)中設 有用于連接消毒液容器(21)的接口( 1151 ),所述接口( 1151)包括都用于插入消毒液容器 (21)的通液插管(11511)與通氣插管(11512);所述通液插管(11511)與所述壓力泵(22) 通過管道(11513)連接;所述通氣插管(11512)連接通氣管(11514)。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風腔(112)包括兩個 向所述干手區(15)延伸的上板塊(1122),兩片所述上板塊(1122)之間的間隙即形成所述 上風口(1121);所述下風腔(122)包括兩個向所述干手區(15)延伸的下板塊(1222),兩片 所述下板塊(1222)之間的間隙即形成所述下風口(1122)。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所述上板塊 (1122)具有自上而下向另一個所述上板塊(1122)傾斜的上傾斜部(11221);其中一個所述 下板塊(1222)具有自下而上向另一個所述下板塊(1222)傾斜的下傾斜部(12221)。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毒干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風腔(112)包括具 有縱向深度的上通道(1124)、固定于所述上通道(1124)中的上風板(1125);所述上風板 (1125)長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個側壁與所述上通道(1124)的對應側壁之間的間隙形成所述 上風口( 1121);所述下風腔(122)包括具有縱向深度的下通道(1224)、固定于所述下通道 (1224)中的下風板(1225);所述下風板(1225)長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個側壁與所述下通道 (1224)的對應側壁之間的間隙形成所述下風口(1221)。
【文檔編號】A47K10/48GK203885413SQ201420266998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趙軍, 葛程捷 申請人:上方能源技術(杭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