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調料炒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調料炒鍋,其包括鍋爐部分、攪拌部分、排料部分、加熱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所述的鍋爐部分包括爐體、鍋體,鍋體設置在爐體內,爐體的外側截面為方形結構,爐體的內側截面形狀為圓形,在爐體上部與鍋體的開口之間的爐灶上設置一排污槽,排污槽周圈環繞在鍋體的開口外。本實用新型的爐體的外側截面為方形結構,爐體內側截面形狀為圓形,該爐體升溫快,溫度高,爐體保溫效果好,熱效率高;還設置一排污槽,其能夠收集從鍋體中濺出的調料,避免調料污染地面,并且,還可收集該調料重新利用。
【專利說明】
一種智能調料炒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炒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避免物料污染地面的智能調料炒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爐體和鍋體的截面一般都為圓形,兩者能夠結合在一起,但是該種結構,由于爐體和鍋體的底部位基本相重合的結構,爐體的保溫性能比較差,加熱效果差,并且,爐體上部也為圓形截面,鍋體中的物料很容易濺出,造成地面污染,并且造成浪費。
[0003]鑒于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創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獲得了本創作。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調料炒鍋,用以克服上述技術缺陷。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調料炒鍋,其包括鍋爐部分、攪拌部分、排料部分、加熱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上述鍋爐部分包括爐體、鍋體,鍋體設置在爐體內,爐體的外側截面為方形結構,爐體的內側截面形狀為圓形,在爐體上部與鍋體的開口之間的爐灶上設置一排污槽,排污槽周圈環繞在鍋體的開口外;
[0006]上述攪拌部分設置在鍋體內部及上方,其包括電機、雙向齒輪箱和刮板機構,上述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一對錐齒輪,錐齒輪軸與軸套連接,軸套與雙向齒輪箱中的第一齒輪連接;上述刮板機構與雙向齒輪箱連接;
[0007]上述排料部分包括氣動提升裝置,其包括氣缸和連桿,其設置在鍋體的正上方;
[0008]上述控制部分包括一 PLC控制器。
[0009]進一步地,上述排污槽與爐體一體成型,或者在上述爐灶上設置成對存在的兩個圓弧形鐵片,在兩個圓弧形鐵片中間形成排污槽。
[0010]進一步地,上述第一齒輪設置在雙向齒輪箱的中間,上述第一齒輪分別與兩側的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嚙合,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的齒輪軸分別與一連接體連接,兩個連接體分別連接在一連接板的正中位置,在連接板的兩端分別設置第一刮板。
[0011 ] 進一步地,在上述軸套的末端設置一套筒,其上設置一橫板,橫板的兩端分別設置第二刮板。
[0012]進一步地,在上述軸套中設置一連桿,其一端與氣缸連接,另一端連接一扣板,上述扣板與鍋底的出料口接觸。
[0013]進一步地,上述加熱部分包括設置在爐體底部的燃燒器、助燃氣泵,上述助燃氣泵與燃燒器連接。
[0014]進一步地,上述電機設置在電機罩上,電機罩通過一攪拌支架設置在爐體的上方,上述攪拌支架安裝固定在爐體上。
[0015]進一步地,上述PLC控制器分別與一變頻器、延時繼電器組、一加熱繼電器組連接。
[0016]進一步地,在上述爐體以及鍋體的側部分別設置排料口和觀火孔,在爐體的爐灶上還設置一集中排煙口。
[0017]進一步地,上述鍋體的高度高于爐體的高度,鍋體的截面為圓形。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爐體的外側截面為方形結構,爐體內側截面形狀為圓形,該爐體升溫快,溫度高,爐體保溫效果好,熱效率高;爐火純青,醬香味正;高溫殺菌,保證了食品質量。
[0019]在爐體上部與鍋體的開口之間的爐灶上設置一排污槽,其能夠收集從鍋體中濺出的調料,避免調料污染地面,并且,還可收集該調料重新利用。
[0020]本實用新型中的刮板在不同的軌跡同時運轉,模擬人工炒制火鍋底料,提高了產品的質量、產量,減輕人員勞動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智能調料炒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智能調料炒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控制部分的功能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0025]請參閱圖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智能調料炒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智能炒鍋包括鍋爐部分、攪拌部分、排料部分、加熱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鍋體部分包括爐體17、鍋體15,鍋體15設置在爐體17內,并且鍋體15的高度高于爐體17的高度,鍋體15的截面為圓形,便于均勻受熱。請結合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爐體17的外側截面為方形結構,在本實用新型中,爐體17內側截面形狀為圓形,該爐體升溫快,溫度高,爐體保溫效果好,熱效率高;爐火純青,醬香味正;高溫殺菌,保證了食品質量。
[0026]在爐體17上部與鍋體15的開口之間的爐灶上設置一排污槽16,在本實施例中,排污槽16周圈環繞在鍋體15的開口外,其能夠收集從鍋體15中濺出的調料,避免調料污染地面,并且,還可收集該調料重新利用。
[0027]排污槽16可以與爐體17 —體成型,也可以在爐灶上設置成對存在的兩個圓弧形鐵片,在兩個圓弧形鐵片中間形成該排污槽16。
[0028]在爐體17底部還包括設置在四角的調平底腳18,用以使鍋體12保持平穩;在爐體17以及鍋體15的側部分別設置排料口 19和觀火孔20,在爐體17的爐灶上還設置一集中排煙口 21,用以排出鍋爐中的煙塵。
[0029]所述的攪拌部分包括電機3、雙向齒輪箱8和刮板機構,電機3設置在電機罩上,電機罩通過一攪拌支架設置在爐體17的上方,所述的攪拌支架安裝固定在爐體17上。
[0030]電機3的輸出軸連接一對錐齒輪2,錐齒輪2通過軸套4與雙向齒輪箱8中的第一齒輪連接,刮板機構與雙向齒輪箱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齒輪設置在雙向齒輪箱8的中間,該第一齒輪分別與兩側的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嚙合,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的齒輪軸分別與一連接體11連接,兩個連接體11分別連接在一連接板12的正中位置,在連接板12的兩端分別設置一第一刮板14,因此,與連接板連接的四個第一刮板繞連接體自轉。
[0031]在軸套4的末端設置一套筒5,其上設置一橫板13,橫板13的兩端分別設置一第二刮板14,該兩個第二刮板14繞中間的軸套4公轉。本實用新型中,采用兩個公轉加四個自轉的刮板攪拌方式,其中公轉刮板和自轉刮板的轉向相反,混料更均勻;六個刮板在不同的軌跡同時運轉,模擬人工炒制火鍋底料,提高了產品的質量、產量,減輕人員勞動強度。
[0032]排料部分包括氣動提升裝置包括氣缸I和連桿6,其設置在鍋體的正上方;在軸套中設置一連桿6,其一端與氣缸I連接,另一端連接一扣板8,并與鍋底的出料口連接,當上下提升連桿6時,扣板8與出料口分離或重合,阻止或通斷出料口。
[0033]加熱部分包括設置在爐體17底部的燃燒器9、助燃氣泵22,助燃氣泵22將燃氣傳輸至管道中,燃燒器9點火,火焰直接加熱鍋底,燃料可以為液化氣、天燃氣、管道煤氣。
[0034]控制部分集成在一控制柜7中,爐體17和控制柜7均設置在底架10上。
[0035]請參閱圖3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功能框圖,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核心為PLC控制器,在連桿6內部設置一溫度傳感器,其與PLC控制器連接,實時檢測鍋內溫度,并傳輸至所述PLC控制器中,可設定溫度的上限,溫度到達設定溫度時自動蜂鳴報警;炒鍋炒制時紅指示燈閃亮,達到溫度時黃指示燈報警。
[0036]PLC控制器與變頻器連接,控制電機啟停及轉速,電機功率1.5kw,帶自動空氣開關、急停按鈕和電源指示燈。
[0037]PLC控制器控制待料泵和排料泵工作,控制進料或者出料,并且只有當氣動閥升時,排料泵才能啟動。
[0038]PLC控制器還與一延時繼電器組和一加熱繼電器組連接,點火啟動為延時15秒啟動,預吹風機0.75kw吹風15秒,15秒后點過正式啟動;點火啟動時先點燃小火,小電磁閥開啟,總管路電磁閥同時開啟,各圈燃氣閥門為手動控制。點火針分別為2根針,I根和小氣管點火用,I根和小氣管火焰離子監測用,火焰熄滅時大小電磁閥同時關閉。并且,本實用新型帶熄火保護裝置,非正常熄火時會自動關閉氣源,帶氣泵助燃比同類不帶氣泵的可節省燃料30%。
[0039]通過該延時繼電器組,可對時間進行設定,設定或取消炒制時間,到設定時間時自動停止火焰加熱。
[0040]所述PLC控制器還與一顯示器連接,能夠顯示各設備的工作狀態。
[0041 ]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實用新型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鍋爐部分、攪拌部分、排料部分、加熱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所述的鍋爐部分包括爐體、鍋體,鍋體設置在爐體內,爐體的外側截面為方形結構,爐體的內側截面形狀為圓形,在爐體上部與鍋體的開口之間的爐灶上設置一排污槽,排污槽周圈環繞在鍋體的開口外; 所述的攪拌部分設置在鍋體內部及上方,其包括電機、雙向齒輪箱和刮板機構,所述的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一對錐齒輪,錐齒輪軸與軸套連接,軸套與雙向齒輪箱中的第一齒輪連接;所述的刮板機構與雙向齒輪箱連接; 所述的排料部分包括氣動提升裝置,其包括氣缸和連桿,其設置在鍋體的正上方; 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一 PLC控制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槽與爐體一體成型,或者在所述的爐灶上設置成對存在的兩個圓弧形鐵片,在兩個圓弧形鐵片中間形成排污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齒輪設置在所述的雙向齒輪箱的中間,所述的第一齒輪分別與兩側的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嚙合,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的齒輪軸分別與一連接體連接,兩個連接體分別連接在一連接板的正中位置,在連接板的兩端分別設置第一刮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軸套的末端設置一套筒,其上設置一橫板,橫板的兩端分別設置第二刮板。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軸套中設置一連桿,其一端與氣缸連接,另一端連接一扣板,所述的扣板與鍋底的出料口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部分包括設置在爐體底部的燃燒器、助燃氣泵,所述的助燃氣泵與燃燒器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機設置在電機罩上,電機罩通過一攪拌支架設置在爐體的上方,所述的攪拌支架安裝固定在爐體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LC控制器分別與一變頻器、延時繼電器組、一加熱繼電器組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爐體以及鍋體的側部分別設置排料口和觀火孔,在爐體的爐灶上還設置一集中排煙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料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體的高度高于爐體的高度,所述的鍋體的截面為圓形。
【文檔編號】A47J27/00GK204033060SQ201420435643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5日
【發明者】張建濤, 張建剛 申請人:寧波威廉弘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