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豆漿機杯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器具部件配件,具體涉及一種豆漿機杯體,包括外杯組件和設置于外杯組件內的內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組件包括上殼體和與上殼體連接的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套設在內杯體的上部外側,所述下殼體將內杯體的底部及下部側壁包裹,且下殼體固定于內杯體的底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杯殼與杯座之間裝配間隙均勻,不容易出現較大的裝配縫隙,影響美觀,也不容易出現裝配面有刮手的現象。同時,杯殼與杯座之間的連接面也可以為具有獨特外觀的裝配面,可以提升豆漿機杯體外觀的美感。并且內杯的底部不容易出現晃動而產生整機共振、噪音大等問題。另外,杯殼與杯座、內杯的裝配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專利說明】一種豆漿機杯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電動器具配件,具體涉及一種豆漿機杯體。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豆漿機其杯體一般為雙層結構,內層為金屬材料制成的金屬內杯體,外層為塑料材料制成的塑料外杯,并且在金屬內杯體下方還設置用于支撐豆漿機杯體的底座。現有的豆漿機杯體利用塑料外杯包裹金屬內杯體可以實現豆漿機制作完豆漿后具有隔熱保溫的作用,既節約了電能,方便顧客飲用,又可以防止顧客燙傷。另外,現有的豆漿機杯體,其底座是固定于金屬內杯體的底部,可以用于防止豆漿機杯體傾倒,造成飲品浪費或人員燙傷,同時,金屬內杯體底部一般還設置有加熱元件,底座也可以將加熱元件與工作臺面隔開,可以防止火災及其它安全隱患的發生。但是,金屬內杯體設置于塑料外杯內時,由于金屬內杯體只底部與底座固定,金屬內杯體的底部側壁并沒有徑向限位結構,因此,在豆漿機工作時,金屬內杯體的底部容易出現晃動而產生振動現象,有可能會導致飲品的蕩出,同時,該振動現象還有可能引起整機共振,進而產生噪音。
[0003]另外,現有的豆漿機杯體,其底座一般高度較低,大概為10mm至30mm,而塑料外杯的高度基本與金屬內杯體的高度相當,因此若在塑料外杯的側壁內側設置限位筋對金屬內杯體進行徑向限位,由于限位筋高度較高,工藝上較難出模,限位筋容易拉斷,即便成型了,若尺寸控制不當,還有可能會導致金屬內杯體與塑料外杯之間出現較難安裝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塑料外杯的高度較高,在工業模具注塑成型時,塑料外杯的成型難度也是相當大,生產效率也較低,并且注塑時,塑料外杯的兩端由于離注塑點較遠,兩端容易出現縮水變形的現象,塑料外杯變形失圓后,其除與金屬內杯體難裝配外,與底座之間也容易出現裝配縫隙大、刮手等外觀不良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簡單、可降低豆漿機噪音且外觀美觀的豆漿機杯體。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豆漿機杯體,包括外杯組件和設置于外杯組件內的內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組件包括上殼體和與上殼體連接的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套設在內杯體的上部外側,所述下殼體將內杯體的底部及下部側壁包裹,且下殼體固定于內杯體的底部。
[0006]進一步的,所述內杯體的總高度為H1,所述下殼體的頂面到內杯體的底面高度為H2,其中 H2=(1/10?3/5)H1。
[0007]進一步的,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的連接處的內邊緣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的間隙為W,其中 W=0.;
[0008]或者,所述下殼體的側壁內側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的平均間隙為V,其中V=0.3mnT3mm0
[0009]進一步的,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環形插槽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環形凸筋,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環形凸筋插入環形插槽內;
[0010]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環形凸筋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環形插槽,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環形凸筋插入環形插槽內;
[0011]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凸柱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沉孔,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凸柱插入沉孔內;
[0012]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沉孔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凸柱,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凸柱插入沉孔內;
[0013]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側壁內側的插銷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側壁內側的插孔,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插銷插入插孔內;
[0014]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側壁內側的插孔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側壁內側的插銷,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插銷插入插孔內。
[0015]進一步的,所述外杯組件還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連接部和與連接部一端連接的握持部,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與上殼體連接固定。
[0016]進一步的,所述上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上設有螺釘柱,所述連接部上設有相對應的螺釘通孔,螺釘將把手的連接部固定于上殼體的安裝部上;
[0017]或者,所述上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上設有卡勾或扣位,所述連接部上設有相對應的扣位或卡勾,所述把手的連接部卡接固定于上殼體的安裝部上;
[0018]或者,所述上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呈貫穿狀的安裝部,所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從安裝部穿出的螺釘柱,所述連接部上設有相對應的螺釘通孔,所述把手的連接部壓緊安裝部并通過螺釘固定于螺釘柱上。
[0019]進一步的,所述外杯組件還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與握持部上端連接的上連接部和與握持部下端連接的下連接部,所述上連接部與上殼體連接固定,且下連接部與下殼體連接固定。
[0020]進一步的,所述下殼體的側壁內側設有沿周向分布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抵靠在內杯體的側壁外側并對內杯體進行徑向限位。
[0021]進一步的,所述內杯體為金屬內杯體,所述金屬內杯體的底部設有加熱裝置,所述外杯組件還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設有與加熱裝置電連接的插座;
[0022]或者,所述內杯體為金屬內杯體,所述金屬內杯體的底部設有加熱裝置,所述下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與下殼體一體成型的插座安裝部,所述插座安裝部內設有與加熱裝置電連接的插座。
[0023]進一步的,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的連接面為平面或者曲面;
[0024]或者,所述內杯體頂部杯沿設有向外的翻邊,所述上殼體頂部抵靠于翻邊上。
[002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配合,因此,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裝配間隙均勻,不容易出現較大的裝配縫隙,影響美觀,也不容易出現裝配面有刮手的現象。同時,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的連接面也可以為具有獨特外觀的裝配面,可以提升豆漿機杯體外觀的美感。并且由于下殼體包裹內杯體的底部及下部側壁,因此,下殼體可以對內杯體的側壁進行徑向限位,可以防止豆漿機在工作時,因內杯體的底部晃動而產生整機共振、噪音大等問題。另外,上殼體的高度相比于現有技術的塑料外杯的高度較低,因此,工業上上殼體的模具加工更簡單、成本更低;同時,模具注塑成型時,上殼體的成型效率也較高,易于批量生產,而且注塑成型后,上殼體的兩端離注塑點較近,也不容易出現縮水變形的現象,并且與下殼體和內杯體的裝配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0029]圖3為圖1中B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0]圖4為圖1中C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1]圖5為圖1中D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2]圖6為圖1中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33]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8為圖7中E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5]圖9為圖7中F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6]圖10為圖7中G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7]圖11圖7中把手與上殼體連接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0038]圖12為圖7中豆漿機杯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側壁外側”是指側壁的外表面,所述的“側壁內側”是指側壁的內表面。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實施例的任意變換也可以適用于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
[0040]實施例一:
[0041]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一種豆漿機杯體,包括外杯組件設置于外杯組件內的內杯體1,所述內杯體1杯沿設有向外的翻邊11,所述外杯組件包括上殼體2和下殼體3,所述上殼體2套設在內杯體1的上部外側,且上殼體2的頂部抵靠在翻邊11上,所述下殼體3固定于內杯體1的底部,且下殼體3將內杯體1的底部及下部側壁包裹,所述下殼體3的頂部與上殼體2的底部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
[0042]本實施例中,位于翻邊11的邊緣還設有向下的折邊12,且上殼體2頂部的臺階抵靠在折邊12的底部,另外,上殼體2的頂部還設有插入折邊12與翻邊11之間間隙的插入部,該插入部和臺階可以對內杯體的上部進行軸向和徑向的定位,可以方便內杯體的安裝。同時,本實施例中,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2底部表面的環形插槽21和設置于下殼體3頂部表面的環形凸筋31,上殼體2與下殼體3裝配時,環形凸筋31插入環形插槽21內,實現上殼體2與下殼體的裝配和定位。并且在下殼體3的側壁內側還設置有對內杯體1進行徑向限位的限位筋32,為了方便內杯體1與下殼體3的安裝,該限位筋32的底部進行了倒角處理。本實施例中,下殼體3是固定于內杯體1的底部,其固定方式為:在內杯體1的底部外側中心設置有一個固定支架13,在下殼體3的底部中心設置有與固定支架13相對應的通孔33,下殼體3通過螺釘4固定于固定支架13上,在螺釘4與下殼體3之間還設置有隔熱套5,該隔熱套5將螺釘4包裹于其腔體內,可以防止下殼體3因溫度過高而熔化,進一步可以防止下殼體3與內杯體1之間出現連接失效的問題。
[0043]另外,本實施例中,外杯組件還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6,所述把手6包括連接部61和與連接部61 —端一體成型的握持部62,并且在上殼體2的側壁外側設置有呈貫穿狀的安裝部22,所述連接部61的另一端通過固定結構與上殼體的安裝部22連接固定。其固定方式為:在內杯體的側壁外側設有螺釘柱14,螺釘柱14從安裝部22的貫穿孔中伸出,并且在連接部61上設置有與螺釘柱14相對應的螺釘通孔611,把手上的連接部61壓緊安裝部22并通過螺釘7固定于螺釘柱14上,為了方便連接部61與安裝部22的定位,在連接部61上還設置有插入安裝部22內的定位筋612。本實施例中的把手為中空的把手,其頂部設置有可與豆漿機機頭相耦合的下耦合器(圖中未標記),為了防止把手內積水,可以在把手的底部設置漏水孔(圖中未標記)進行排水。同時,本實施例中的內杯體為金屬內杯體,在金屬內杯體的底部外側還設置有加熱管8可以對金屬內杯體內的飲品進行加熱,另外,在下殼體3的側壁外側設置有與下殼體3 —體成型的插座安裝部39,并且插座安裝部39內設有插座9,該插座9的線束(圖中未畫出)穿過插座安裝部的側壁在內杯體與上、下殼體之間的間隙內與加熱管和下耦合器進行電連接,實現豆漿機的通電導通。
[0044]當然,本實施例中,內杯體的頂部也可以不設置翻邊,而在上殼體的頂部設置向內的翻邊,安裝時,內杯體的頂部直接抵靠在上殼體的翻邊上。本實施例的下殼體包裹內杯體的下部設置,從而使得上殼體的高度相比于現有技術的上殼體高度要低,對于本實施例來說,內杯體的總高度為H1,安裝后,下殼體頂面到內杯體底面的高度為H2,其中,Η2=(1/1(Γ3/5)Η1,在此范圍內時,下殼體的側壁內側才方便對內杯體的側壁外側進行徑向限位,同時,下殼體的高度不也會太高,從而影響工業上下殼體的出模,另一方面,下殼體在此高度范圍內時,由于限位筋的存在,下殼體與內杯體的安裝也會相對簡單和方便。
[0045]對于本實施例來說,上殼體與下殼體的連接處的內邊緣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的間隙為W,其中W=0.3mnTl0mm,當W < 0.3mm時,內杯體與上殼體與下殼體間的間隙值較小,內杯體較難安裝于上、下殼體內,將W設置于大于等0.3mm不僅可以保證內杯體的安裝,上、下殼體的內側壁還可以對內杯體的側壁進行限位,此時就不需在下殼體的內側壁設置限位筋限位。而當W > 10mm時,內杯體與上、下殼體間的間隙值較大,內杯體在上、下殼體內容易出現晃動,即使在下殼體的內側壁設置限位筋來對內杯體限位,限位筋寬度由于較大也使得下殼體的出模較困難,出模時,限位筋容易出現拉斷的風險,從而影響下殼體對內杯體的徑向限位作用,因此,W—般設置于小于等于10_。
[0046]本實施例中,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配合,因此,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的裝配間隙均勻,不容易出現較大的裝配縫隙,而影響杯體的外觀美觀,也不容易出現裝配面有刮手的現象。同時,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的連接面也可以為具有獨特外觀的裝配面,可以提升豆漿機杯體外觀的美感。并且設置于下殼體側壁內側的限位筋可以對內杯體進行徑向限位,可以防止在豆漿機制漿時,內杯體會在徑向產生晃動,從而引起整機的共振、噪音大等問題。另外,上殼體的高度相比于現有技術的塑料外杯的高度較低,因此,工業上上殼體的模具加工更簡單、成本更低;同時,模具注塑成型時,上殼體的成型效率也較高,易于批量生產,而且注塑成型后,上殼體的兩端離注塑點較近,也不容易出現縮水變形的現象,與下殼體和內杯體的裝配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0047]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上殼體與下殼體的插接結構連接也還可以有其它的結構方式,比如: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環形凸筋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環形插槽,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環形凸筋插入環形插槽內;或者,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凸柱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沉孔,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凸柱插入沉孔內;還或者,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沉孔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凸柱,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凸柱插入沉孔內。其中,凸柱與沉孔的對應一般為兩個或兩個以上,且是沿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面的圓周方向布置。另外,本實施例中的加熱管也可以是其它的加熱裝置,比如電磁加熱線圈,加熱管的設置位置也可以位于內杯體的底部側壁外側。當然,對于本實施例的豆漿機杯體,也可以不設置加熱裝置,豆漿機杯體只用于一盛裝飲品的容器。同時,為了降低成本,本實施例采用的是一顆螺釘在內杯體的底部中心與下殼體的底部中心進行固定,當然,也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使用三顆螺釘進行固定。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上述結構變換也可以適用于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
[0048]實施例二:
[0049]如圖7、圖8、圖9、圖10、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首先,在內杯體1的頂部翻邊的邊緣設有向下的卷邊15,上殼體2的頂部抵壓在卷邊15上,同時,插接結構與上述實施例也不同,其插接方式為:在上殼體2的底部側壁內側設置有插銷25,在下殼體3的頂部側壁內側設置有相對應的插孔35,安裝時,插銷25插入插孔35內,實現上殼體2與下殼體3的安裝。與此同時,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安裝面與實施例一的平面不同,本實施例中的安裝面為曲面,因此,相比于實施例一來說,本實施的外觀造型更加美觀。另外,本實施例的外杯組件也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6,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62、與握持部上端一體成型的上連接部63和與握持部下端一體成型的下連接部64,其中,上殼體的側壁外側設置有與上連接部63固定連接的上安裝部26,且下殼體的側壁外側設置有與下連接部64固定連接的下安裝部36。
[0050]本實施例中,上連接部63與上安裝部26的具體安裝結構可見圖10,上安裝部26成腔體結構,位于腔體內設置有螺釘柱261,并且在上連接部63上設置有相對應的螺釘通孔631,上連接部63通過螺釘a固定于上安裝部26上,從而實現把手的上端與上殼體連接固定。
[0051]當然,上連接部63與上安裝部26的具體安裝結構也可以如圖11所示,S卩:上安裝部26成腔體結構,上安裝部26的腔體側壁內側設置扣位262,上連接部63上設置有插入腔體內的插入部632,并且在插入部632上設置有與扣位262相對應的卡勾633,上連接部通過扣位與卡勾的配合實現與上安裝部的卡接固定。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本結構中,上連接部與上安裝部的卡接結構也可以反向置換,即扣位設置于上連接部上,卡勾設置于上安裝部上,也能夠實現把手的上端與上殼體的固定連接。
[0052]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把手一端是固定于上殼體上,另一端是固定于下殼體上,同時,下殼體還通過螺釘固定于內杯體上,而現有技術中的底座只底部通過螺釘固定于內杯體上,本實施例相比于現有技術來說,下殼體具有雙重固定結構,因此,可以改善現有技術中,底座有可能因螺釘生銹而造成的松動或脫落現象,本實施例中的下殼體安裝牢靠、不松脫。同時,還需要指出的是,下連接部與下安裝部的固定連接結構也可以采用上述上連接部與上安裝部的固定連接結構。當然,對于實施例一中的把手與上殼體的連接結構,也適用于本實施例的把手與上殼體或下殼體的連接固定。對于本實施例來說,根據附圖可知,插座是設置于把手的底部,當然,本實施例的插座也可以設置于下殼體上、把手的上部、中部,甚至是設置于上殼體上,也能夠實現豆漿機的正常電連接。另外,針對本實施例來說,插銷與插孔的插接結構也可以反向置換,即插孔設置于上殼體的底部側壁內側,插銷設置于下殼體的頂部側壁內側,也可以實現上殼體與下殼體的插接配合,當然,相對應設置的插銷與插孔一般設置為兩個或兩個以上,且沿上殼體、下殼體的圓周方向布置。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本實施例的插接結構也不限于本實施例及實施例一的結構,也還可以有其它結構,比如:在上殼體的側壁內側設置插入并卡于下殼體的側壁內側的卡筋,或在下殼體的側壁內側上設置插入并卡于上殼體的側壁內側的卡筋等等。
[0053]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本實施例中,下殼體將內杯體的底部及下部側壁包裹,為了方便下殼體與內杯體的安裝,下殼體的側壁內側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之間的平均間隙為V,由于下殼體與內杯體的側壁形狀可能直圓桶形,也可能為錐圓桶形,或者曲面圓桶形,因此,限定平均間隙V有利于下殼體對內杯體的徑向限位,可防止內杯體底部出現晃動現象。本實施例中,v=0.3mnT3mm,這是因為,當V < 0.3mm時,下殼體與內杯體由于之間間隙較小,因此裝配時存在困難,另外,下殼體在出模時其內壁也可能存在失圓的現象,內杯體有可能無法裝入下殼體內;而當V > 3_時,則下殼體與內杯體之間的間隙值又較大,下殼體的側壁內側基本很難對內杯體的側壁形成有效的徑向限位作用,在豆漿機制漿時,還是有可能會存在內杯體晃動的問題,進而有可能會產生整機共振或噪音大的問題。當然,針對本實施例來說,上殼體與內杯體之間的間隙值也可以設置為V的數值范圍內,甚至,也可以在上殼體的側壁內側設置對內杯體的上部側壁外側進行徑向限位的限位筋,上殼體對內杯體的限位與下殼體對內杯體的限位可以同時具有,也可以只具有其中一種。
[0054]本實施例具有實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此處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上述結構變換也可以適用于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
[0055]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豆漿機杯體,包括外杯組件和設置于外杯組件內的內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組件包括上殼體和與上殼體連接的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套設在內杯體的上部外側,所述下殼體將內杯體的底部及下部側壁包裹,且下殼體固定于內杯體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杯體的總高度為H1,所述下殼體的頂面到內杯體的底面高度為H2,其中Η2=(1/1(Γ3/5)Η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的連接處的內邊緣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的間隙為W,其中W=0.3mnTl0mm ; 或者,所述下殼體的側壁內側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的平均間隙為V,其中V=0.3mm?3mm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環形插槽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環形凸筋,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環形凸筋插入環形插槽內; 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環形凸筋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環形插槽,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環形凸筋插入環形插槽內; 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凸柱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沉孔,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凸柱插入沉孔內; 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表面的沉孔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表面的凸柱,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凸柱插入沉孔內; 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側壁內側的插銷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側壁內側的插孔,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插銷插入插孔內; 或者,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插接結構進行連接,且所述插接結構為設置于上殼體底部側壁內側的插孔和設置于下殼體頂部側壁內側的插銷,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時,插銷插入插孔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組件還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連接部和與連接部一端連接的握持部,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與上殼體連接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上設有螺釘柱,所述連接部上設有相對應的螺釘通孔,螺釘將把手的連接部固定于上殼體的安裝部上; 或者,所述上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上設有卡勾或扣位,所述連接部上設有相對應的扣位或卡勾,所述把手的連接部卡接固定于上殼體的安裝部上; 或者,所述上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呈貫穿狀的安裝部,所述內杯體的側壁外側設有從安裝部穿出的螺釘柱,所述連接部上設有相對應的螺釘通孔,所述把手的連接部壓緊安裝部并通過螺釘固定于螺釘柱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組件還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與握持部上端連接的上連接部和與握持部下端連接的下連接部,所述上連接部與上殼體連接固定,且下連接部與下殼體連接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殼體的側壁內側設有沿周向分布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抵靠在內杯體的側壁外側并對內杯體進行徑向限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杯體為金屬內杯體,所述金屬內杯體的底部設有加熱裝置,所述外杯組件還包括用于提起豆漿機杯體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設有與加熱裝置電連接的插座; 或者,所述內杯體為金屬內杯體,所述金屬內杯體的底部設有加熱裝置,所述下殼體的側壁外側設有與下殼體一體成型的插座安裝部,所述插座安裝部內設有與加熱裝置電連接的插座。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豆漿機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的連接面為平面或者曲面; 或者,所述內杯體頂部杯沿設有向外的翻邊,所述上殼體頂部抵靠于翻邊上。
【文檔編號】A47J31/44GK204091747SQ201420440026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6日
【發明者】王旭寧, 張文凡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