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圓底燒瓶用試管刷,屬于實驗室清洗用具領域。
背景技術:
圓底燒瓶是一種化學實驗過程常用的加熱與反應容器,用途廣泛。圓底燒瓶由于口徑較細,底部呈球狀,能夠防止液體流出,且可以進行長時間加熱,因此在實驗室開展有機蒸餾與分餾等實驗時往往會用到大量的圓底燒瓶。很多有機實驗都會使燒瓶內壁和底部產生沉積物,但是對于圓底燒瓶這種口徑又細又長,底部呈圓球形結構的器皿來說,卻非常難于清洗干凈。
現有技術中,由于沒有合適的清洗工具,在很多情況下都會采用細沙加入清水搖動或稀鹽酸清洗,但是上述方法既費時費力又無法清洗干凈,而且存在安全隱患,用細沙清洗時會嚴重磨損圓底燒瓶內壁,致使圓底燒瓶內壁劃痕嚴重,從而造成玻璃燒瓶易結垢,增加了清洗次數,縮短了圓底燒瓶的使用壽命,這不僅浪費實驗耗材,也給實驗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帶來很多不便,因此會影響下次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延長了實驗周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底燒瓶用試管刷,能夠快速和徹底地清洗圓底燒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圓底燒瓶用試管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刷桿,在所述刷桿上滑動套設一束管,在束管上部的外壁上緊固連接有第一刷毛,在所述刷桿的底部轉動連接一連桿的一端,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一呈扇形的刷頭的一端,所述刷頭的中部與所述束管的下部轉動連接,所述刷頭的另一端緊固連接有第二刷毛,所述束管、所述連桿和所述刷頭的中心線圍成一三角形結構。
在所述束管的頂部緊固連接一固定夾,在所述固定夾的下部設置有截面呈C形的卡槽。
在所述卡槽上涂設一層軟膠。
在所述刷桿的頂部設置有一刷柄。
在所述束管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滑道,所述刷桿的外壁與兩滑道滑動連接。
所述刷桿、所述束管、所述刷毛、所述連桿、所述刷頭、所述刷毛、所述固定夾和所述刷柄均由耐腐蝕材料制成。
所述刷桿、所述束管、所述連桿、所述刷頭和所述固定夾的材質為合金。
所述刷柄為熱塑性彈性體軟膠材質。
所述第一刷毛和所述第二刷毛均為尼龍絲。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一刷桿,在刷桿的底部轉動連接一連桿的一端,連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一呈扇形的刷頭的一端,刷頭的中部與束管的下部轉動連接,刷頭的另一端緊固連接有刷毛,能夠避開死點確保刷頭呈弧形移動,從而快速和徹底地清洗圓底燒瓶的底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2、本實用新型在刷桿上滑動套設一束管,在束管上部的外壁上緊固連接有刷毛,移動束管能夠快速地和徹底地清洗圓底燒瓶的瓶頸。3、本實用新型在束管的頂部緊固連接一固定夾,在固定夾的下部設置有截面呈C形的卡槽,在卡槽上涂設一層軟膠,具有防滑功能,同時也能夠防止磨損圓底燒瓶的頸口。4、本實用新型在刷桿的頂部設置有一刷柄,刷柄為熱塑性彈性體軟膠材質,能夠增加刷柄的操作性和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清洗圓底燒瓶的主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清洗圓底燒瓶的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圓底燒瓶用試管刷,它包括一刷桿1,在刷桿1上滑動套設一束管2,在束管2上部的外壁上緊固連接有刷毛3。在刷桿1的底部轉動連接一連桿4的上端,連桿4的下端轉動連接一呈扇形的刷頭5的一端,刷頭5的中部與束管2的下部轉動連接,刷頭5的另一端緊固連接有刷毛6。其中,束管2、連桿4和刷頭5的中心線圍成一三角形結構,這樣,能夠避開死點確保刷頭5呈弧形移動。
上述實施例中,在束管2的頂部緊固連接一固定夾7,在固定夾7的下部設置有截面呈C形的卡槽8。
上述實施例中,在卡槽8上涂設一層軟膠,具有防滑功能。
上述實施例中,在束管2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滑道,刷桿1的外壁與兩滑道滑動連接。
上述實施例中,在刷桿1的頂部設置有一刷柄9。
上述實施例中,刷桿1、束管2、刷毛3、連桿4、刷頭5、刷毛6、固定夾7和刷柄9分別由耐腐蝕材料制成。
上述實施例中,刷桿1、束管2、連桿4、刷頭5和固定夾7的材質分別為合金。
上述實施例中,刷柄9為TPE(熱塑性彈性體)軟膠材質,能夠增加刷柄9的操作性和舒適性。
上述實施例中,刷毛3、6均為尼龍絲。
如圖2、圖3所示,使用時,本實用新型沿圓底燒瓶10的瓶頸進入圓底燒瓶10的內部,移動束管2可以清洗圓底燒瓶10的瓶頸。當需要清洗圓底燒瓶10的底部時,首先利用固定夾7上的卡槽8將束管2固定在圓底燒瓶10上,同時卡槽8能夠防止磨損圓底燒瓶10的瓶頸。然后移動刷柄9,能夠帶動刷桿1上下移動,在連桿4的作用下,可以控制刷頭5呈弧形擺動,進而能夠對燒瓶10的底部進行徹底地清洗。
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結構、連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應排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