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腸線張設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一定的張力張設羽毛球或網球球拍的腸線用的裝置。更詳細地說,是涉及小型且容易攜帶的腸線張設用的裝置。
背景技術:
羽毛球或網球球拍,是在拍框上將腸線張設成格子狀而形成球拍面。這種球拍的腸線,通常以一定的張力大致均勻地張設。形成這種球拍面的腸線,因激烈的打球或因壽命期限必然會斷裂。又,在松弛等張緊程度不合適時也必須重新張設腸線。這樣,在羽毛球或網球的球拍上,雖然頻度有差異,但必須重新張設腸線。
以往,腸線的重新張設,打球人自己進行張設是比較困難的,通常必須委托體育用品專賣店之類的專門張設腸線人員來做。個人難以進行腸線張設,是因為腸線必須要以一定的張力張緊,因此,必須使用價格較貴的大型器具。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可比較容易地重新張設腸線的小型、且容易攜帶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反復進行了各種探討,結果發現一種在具有沿著環狀拍框形成的多個腸線孔的球拍上張設腸線用的裝置,利用這種裝置可解決上述課題,該裝置的特征是,具有夾緊球拍的環狀拍框之至少一個部位的夾緊機構;夾著穿過環狀拍框的腸線孔而預先松弛地張設之腸線的一部分、對其施加拉伸張力用的拉伸頭,前述夾緊機構安裝在載置有球拍之拍框底座的一側,所述拉伸頭在所述環狀拍框的外周部,可抵接和離開該環狀拍框的外緣地配置著,在對腸線施加拉伸張力時,其與環狀拍框外緣抵接,并通過所施加的張力來保持環狀拍框的另一側。
在這種裝置上,使夾緊機構構成為可圍繞環狀拍框的大致中心旋轉,并且將施加拉伸張力用的拉伸頭配置成可沿著滑軌在環狀拍框的半徑方向上滑動,這樣,拉伸頭便作為夾緊拍框用的滑動式觸壓夾緊裝置發揮作用,因此,除了可一面夾緊拍框一面經常以穩定的狀態拉伸腸線外,還能夠在重新張設拍框大小不同的各種球拍的作業時,不改造裝置本身而直接使用。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4和圖5是表示張力保持器之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裝置之分解狀態的圖,是以可收放在箱子等中的方式集中的一例之圖。
圖7和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裝置的使用狀態之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裝置之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依次說明實施本發明的合適的腸線張設用裝置之構成例。
首先,說明本實施例的腸線張設用裝置的構成。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腸線張設用裝置的一實施例之側視圖。圖2是其局部放大圖,圖3是其立體圖。
圖1中,標記C是本裝置的基臺部即臺座。標記H是夾持著腸線G、并對其施加箭頭a方向的拉伸張力用的拉伸頭,其沿著設在臺座C上的滑軌R在箭頭a方向上可滑動地被載置著。標記11、12是夾緊腸線的環狀拍框F的一側之上下夾緊構件,其被保持在懸臂9的一端上,該懸臂圍繞植設于臺座C上的軸72自由旋轉地被支承著。軸72將拍框底座T的軸承構件3支承為可旋轉,并嵌入到安裝于懸臂側的軸承構件3中。標記10,是吸附固定張力保持器用的磁性體制的圓盤,該張力保持器保持使用拉伸頭H所張設的腸線之張力,其中心部分固定在軸承構件3上。張力保持器將在后面說明。在本實施例中,上述軸承構件3、懸臂9、圓盤10及上下夾緊構件11、12被稱作拍框底座。夾緊構件11、12用來夾緊成為拍框F和軸S之連結部分的頸部N。以下依照圖2說明拉伸頭H周圍的構造。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主要表示拉伸頭H周圍的構造。
圖2中,標記14是拉伸頭H的主體。標記13是可滑動地安裝拉伸頭H用的滑動構件,其插穿在滑軌R中。滑動構件13還是用于將支承主體14支承為可旋轉的構件,主體14嵌入其上部所穿設的孔17中。標記15是向腸線施加張力用的拉伸器,并在主體14中,可圍繞旋轉軸16旋轉自如地被支承著。標記20是夾持腸線的腸線夾持板,設在拉伸器15的外周上。標記21是接受腸線用的突起部分,設在腸線夾持板20的下側部分上。標記18是施加拉伸張力用的手動旋轉桿,通過軸24安裝在拉伸器15上。在拉伸腸線時,自A向B方向的旋轉轉矩由手動旋轉桿施加在拉伸器15上。在此,軸24構成為,除在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螺紋外,其前端一直到達旋轉軸16。因此,通過扭轉手動旋轉桿18,軸24的前端便與旋轉軸16抵接,可在所希望的旋轉角度上使拉伸器15暫停。標記71為腸線孔,在球拍的環狀拍框F的外周有規則地形成有多個。以下依照圖3說明夾持腸線的結構及張力的測定。
圖3是圖1及圖2所示裝置的立體圖。圖中省略了球拍的拍框F。
標記23為腸線的緊固機構,用于固定插入2片夾持板20之間的腸線使其不動,通過凸輪的動作而使設在2片腸線夾持板之間的間隙變窄。
標記19是用來將拉伸器15預先拉回至初始位置的復位彈簧,其一端卡合在主體14上,另一端卡合在拉伸器15上。
標記22是表示施加在腸線上的張力值的刻度。
在此,對測定附加在腸線上的張力的手段作說明。圖3中,①首先,將腸線夾入2片腸線夾持板20的間隙內,用緊固機構23自兩側將其緊固固定。這時,事先去除拍框F和腸線夾持板20的區間內的腸線的松弛。②在該狀態下拉伸腸線。③這時,由于實際拉伸的腸線之長度與施加在腸線的上張力相當,因此,由此測定腸線的張力。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事先將拉伸長度換算成拉伸張力(磅)的張力刻度22刻在了拉伸頭H上,故在實際拉伸腸線時,讀出該刻度的指示值便測定出張力。
又,在使用裝置1時,由于同時使用保持拉伸的腸線之張力的張力保持器,因此對其進行說明。圖4及圖5所示為張力保持器構成之一例。
圖4(a)為張力保持器2之側視圖,圖4(b)為張力保持器2的正視圖。
在圖4(a)及圖(b)中,標記2為張力保持器,由中間板80及排列配置在其兩側的2片夾持板81,及緊固機構83構成。這3片板除了在上端部附近接合外,在下端部還具有凹凸部86。中間板80的底部具備有在端部安裝有磁鐵的腳部85。依照圖5(a)及圖5(b)說明緊固機構之構成。
圖5(a)是圖4(b)的放大圖,是捏手84位于圖4(a)的X點時的圖,圖5(b)是捏手84位于圖4(a)的Y點時的張力保持器2的正視圖。在圖5(a)及圖5(b)中省略捏手84。
圖5(a)及圖5(b)中,緊固機構83由貫通軸89和安裝在貫通軸上的2個凸輪87構成。凸輪87形成為短圓筒形,以偏心狀態與貫通軸89卡合。凸輪87的外周面上具有捏手84。貫通軸89貫通中間板80及2片夾持板81。凸輪87的接觸面88相對于貫通軸89傾斜,又,接觸面88與夾持板81接觸。又,中間板80由樹脂制成,夾持板81由彈簧鋼制成的金屬板構成,貫通軸89及凸輪87由黃銅制成。
圖5(a)及圖5(b)中,使捏手84自圖4(a)的X向Y方向旋轉時,偏心地安裝在貫通軸89上的凸輪87也同時旋轉,凸輪87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減小夾持板81和中間板80之間的間隙82的直線運動。夾在間隙82中的腸線G便這樣被緊固固定。
以上所構成的本實施例的裝置1為組裝式,可如圖6所示緊湊地收納。
圖6中,標記4是腸線插通腸線孔時使用的腸線穿通具,標記5是形成于其前端上的環。環5是用直徑約0.2mm的鋼琴線制成的,其形狀不走樣,另外,可任意變形地形成。將腸線插通腸線孔時,①將腸線穿通具4的環5預先穿通腸線孔,②把要通過拍框外周部和內周部中的腸線插入該環5內,然后,③只要從腸線孔板出腸線穿通具4,便可不損壞腸線孔地架設腸線。
下面,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腸線張設裝置的使用方法。
第一例以下所示的一例是表示分別張設球拍的縱向和橫向腸線的使用方法。這時,使用2根腸線,首先架設縱向腸線,在將其拉伸而完成縱向的腸線行之后,也同樣地完成橫向腸線的架設。以下,根據圖7及圖8進行說明。
圖7所示為該例的腸線張設裝置的使用狀態的圖,表示從球拍的縱向腸線開始依次張設的情形。該圖中省略了滑軌R,以點劃線表示滑軌R通過的中心線,以虛線表示圓盤10及上下夾緊構件11、12。
首先,在張設腸線的作業之前,預先將縱向腸線適當地架設在球拉的拍框上。
圖7中,標記30為預先松弛地張設的球拍縱向腸線。架設腸線時,預先在腸線的一端打結70后再穿過腸線孔。然后,使縱向的腸線30從第1行31、第2行32、第3行33、第4行34……依次通過腸線孔進行架設。
在相鄰的腸線孔之間,雖形成有環形部L,但所形成的環形部L先維持著松弛狀態。
完成縱向腸線架設之后,用拍框底座T的上下夾緊構件11、12夾持固定球拍的頸部N。
其后如圖7所示,將拉伸頭H緊貼在拍框F的規定位置,即緊貼在最初要拉伸的腸線(第2行32)的附近,再將環形部L的腸線穿過2片腸線夾持板20的間隙,從兩側緊固固定。這時,先盡可能排除掉腸線夾持板20和拍框F的區間的松弛。然后,握住手動旋轉桿18對腸線進行拉伸。從刻度22的指示值讀取施加在腸線上的張力。拉伸到所希望的張力,例如20磅后,使拉伸器15暫停,以停留在該位置。暫停,是通過扭轉手動旋轉桿18,來將手動旋轉桿的軸24的前端抵住旋轉軸16而進行的。這樣,拉伸器15克服復位彈簧19的收縮力而成為暫時停止狀態。
暫停后,將張力保持器2插入到拉伸后(第2行)的腸線32和與其相鄰的第1行腸線31之間。在將張力保持器2插入到相鄰的兩腸線(第1行31和第2行32)之間的狀態下,由于該保持器整體因磁力作用而被圓盤10吸附、固定,因此,這部分腸線保持了由前述拉伸器15所施加的張力。
若用張力保持器2使張力暫時保持,然后從腸線夾持板20除去腸線,并且,也解除拉伸器15的暫停狀態,接著以同樣步驟依次張設相鄰的縱向腸線。即,將架設在第3行和第4行的腸線用手輸送歸攏而使第4行34和第5行35之間的環形部L之松弛部分變大后,使拉伸頭H移動至縱向第4行的腸線34的腸線孔附近,以和拉伸第2行腸線32時同樣的順序也拉伸第4行54的腸線。
又,使用多個張力保持器2,依次夾緊拉伸后的腸線,便可順利地進行作業。
完成張設球拍的縱向腸線30之后,再適當架設球拍的橫向腸線50。
圖8所示為完成縱向張設后,依次開始張設橫向腸線的情形。圖8中省略了縱向腸線30。
圖8中,標記50為橫向腸線,是以預先從拍框的頸部N側開始依次進行架設,并以縫上事先張設完畢的縱向腸線30縫好的方式架設。橫向腸線也可按和縱向同樣的要領進行張設。
如圖8所示,在開始張設橫向腸線時,首先使球拍旋轉,將拉伸頭H緊貼在拍框外周部的規定位置(腸線的第二行52附近)。然后,進行張設作業。這樣張設腸線直至最后作業完畢。
第二例上述的例子是預先適當架設縱向或橫向腸線的使用方法。下面所示的另一例,是依次進行①在球拍上架設腸線,②拉伸該腸線,③保持著拉伸的張力、在下一行上架設腸線,并且反復進行上述①②項作業,由此而張設腸線的方法。圖9所示為該例的裝置之使用狀況。
如圖9所示,在該例中腸線從拍框縱向正中央開始張設。這種情況下,預先在腸線的一端打結70,然后穿入腸線孔。開始拉腸線,是在架設完一個來回的腸線之后,從第2行的腸線開始進行。即,將拉伸頭H緊貼在首先要拉伸的第2行腸線通過的腸線孔附近后,再用腸線夾持板固定腸線,然后,拉伸第2行腸線。其后的作業和第一例大致相同,使拉伸器15暫停,在第1行和第2行的腸線之間插入張力保持器,以保持拉伸的張力。在該狀態下,將腸線架設在第3行和第4行,再用拉伸器15拉伸第4行的腸線,從而張設第3行和第4行的腸線。以下,以同樣步驟進行第6行、第8行……依次進行腸線張設作業。直至拍框端部為止完成作業,再張設縱向的剩余的部分,然后進行橫向作業。
以上雖說明了本實施例的裝置1的構成及其使用方法,但是根據上述構成,由于牢固地夾緊拍框F的頸部N周圍,故僅以這一個部位便可充分而穩定地固定拍框。由于不需象現有例那樣夾緊拍框F的外周,因此,不需對裝置進行任何改造便可直接對拍框大小及軸直徑不同的各種球拍進行固定。
由于拉伸頭H除了具有滑動機構外,還具有旋轉機構,因此,無論拍框F的旋轉角度大小,拉伸頭H對腸線施加張力時可始終與拍框F的外周面緊貼。如圖7~圖9所示,在使拉伸頭H與拍框外周部緊貼的狀態下拉伸腸線時,由于其反作用而使拉伸頭H向拍框側拉伸而兩者相互貼得更緊。因此,可始終以穩定的狀態拉伸腸線。這時,拉伸頭H同時還具有夾緊拍框用的滑動式觸壓夾緊裝置的功能。由于是滑動式的觸壓夾緊裝置,因此,對拍框大小不同的各種球拍的重新張設作業來說,不必改造裝置主體便可直接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用上下夾緊構件11、12夾緊拍框F的頸部N的周圍,雖然僅靠這一個部位固定拍框F,但夾緊機構的結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在2個以上的部位保持拍框F的外周而對拍框F進行固定。若采用這種構成,還可防止以高張力拉伸腸線時拍框變形。該構成可例舉出例如從軸承構件3呈輻射狀、實質上是使數個臂部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將支柱立設于它們的端部上,而保持拍框外周。在上述支柱的與拍框外周對應的部分,設置可適當調節的緊固機構以便能保持各種拍框,這種構成也可以。
又,除了用夾緊機構和拉伸頭保持拍框外,還可用周知的拍框變形防止機構,防止在以高張力拉伸腸線時拍框變形,該變形防止機構在與對腸線施加拉伸張力的方向實質上垂直的面內,從周圍緊固保持拍框而防止拍框變形。
在使用本實施例的裝置時,雖然同時使用張力保持器2,但由于腳部85因磁力作用而被吸附在圓板10上,故張力保持器可在保持腸線的情況下,以穩定的狀態載置的拍框底座T上。在張力保持器2的下部,與腸線的格子間隔相對應地形成有凹凸部86,故在夾持腸線時,在與其垂直方向上所張設的腸線不會成為干擾。
又,本發明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的構成。上述實施例中,雖然使拍框底座T及固定在其上的拍框F本身旋轉,但,即使相反使拉伸頭H可轉繞拍框F旋轉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又,測定施加在腸線上的張力的機構也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構成為,當施加在腸線上的張力達到所希望的張力時,向使用者送出適當的信號,例如,當施加在腸線上的張力達到所希望的張力時,掛鉤脫落而向使用者送出適當信號,或當達到所希望的張力時亮燈。
工業實用性這樣,若使用本發明的腸線張設用裝置,任何人均可簡單地、基本均勻地張設腸線。又,如圖6所示,由于各部件為組裝式而可緊湊地收納、容易攜帶,故可簡單地將其帶到遠行地或比賽會場等,從而可提供打球人安心且專心練習的環境。由于拉伸頭也具有夾緊拍框用的作為滑動式觸壓夾緊裝置的功能,故可邊夾緊拍框邊始終以穩定的狀態拉伸腸線。另外,即使在無法利用大型腸線重新張設機械的環境下,本發明也可進行腸線的重新張設作業,因此,特別是在緊急狀況下,本發明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腸線張設用裝置,是在具有沿著環狀拍框形成的多個腸線孔的球拍上張設腸線用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夾緊球拍的環狀拍框的至少一處的夾緊機構;夾持著穿過環狀拍框的腸線孔而預先松弛地張設的腸線的一部分、并對其施加拉伸張力用的拉伸頭,所述夾緊機構安裝在載置有球拍的拍框底座的一側,所述拉伸頭,在所述環狀拍框之外周部可抵接、離開該環狀拍框的外緣地配置著,在對腸線施加拉伸張力時,其與環狀拍框的外緣抵接并利用所施加的張力來保持環狀拍框的另一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線張設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夾緊機構圍繞前述環狀拍框的大致中心可旋轉地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線張設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施加拉伸張力用的拉伸頭沿著滑軌在環狀拍框的半徑方向上可滑動地配置著。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線張設用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向前述拉伸頭施加張力用的手動旋轉桿,和夾持腸線的腸線夾持板,在用前述夾持板夾持腸線的同時,利用該桿的旋轉轉矩使該夾持板向拉伸腸線的方向產生位移。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線張設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前述環狀拍框下側、且與前述拍框的開口面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大小和前述拍框的開口面大致一樣大的前述拍框底座的圓盤上,裝拆自如地配備有張力保持器,其保持利用前述拉伸頭所張設的腸線的張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簡單、且有效地重新張設球拍的腸線用的裝置。張設腸線的裝置(1)包括夾緊拍框(F)的至少一處用的機構(11、12);夾往通過腸線孔(71)而預先松弛地所張設的腸線(G)的一部分、并對其施加拉伸張力用的拉伸頭(H)。夾緊機構(11、12),安裝在載置有球拍的拍框底座(T)的一側。拉伸頭(H),在拍框(F)的外周部可抵接和離開該拍框(F)之外緣的配置著,對腸線(G)施加拉伸張力時,其與環狀拍框(F)的外緣抵接而利用所施加的張力保持環狀拍框(F)的另一側。在上述構成中,夾緊機構(11、12)可圍繞拍框(F)的大致中心旋轉。而且,拉伸頭(H)沿著滑軌(R)在拍框半徑方向上可滑動地配置著。
文檔編號A63B51/00GK1638840SQ0380461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25日
發明者中根章史, 上田一雄 申請人:中根章史, 井內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