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發球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發球訓練器械領域,特別是一種可以發送乒乓球或網 球等球體的發球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發球機均采用單一的發球機頭,即出球方向控制裝置。這種常用的
發球機存在以下不足 一方面其發球是通過轉動機頭之后再將球發射出來,發 球的角度和位置具有可預知性。特別是對于與訓練者距離比較近的乒乓球發球 機,訓練者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發球機頭的轉動,從而預計球是從那個角度發射 的。如果長期采用發球機進行訓練,不僅達不到實戰訓練的效果,還會讓訓練 者養成不良的習慣,甚至給以后的職業生涯留下隱患。另一方面現有機頭無法 自動變換球的上、下旋轉方向,需要手動設置其發出上旋球或下旋球。搡作上 十分不方便,使用上大大限制了發球的變化,降低了訓練的難度。既使是現有 的多機頭的結構,也只是在集球盆中設置多向進球口,隨機進球,無法實現控 制發球。
實用新型內容
本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發球不可 預計、變法多樣,發球速度快,實現不同旋轉變化的發球機。
本實用新型改良了發球機的結構,包括發球基座、球道和發球機頭,發球
機頭通過球道與發球基座連接,其特點是發球機設有至少兩個發球機頭,球道 包括多個連接各個發球機頭的支球道,支球道通過分球機構連接。采用多個發 球機頭并通過分球機構將球輸送到不同的發球機頭發射,各個發球機頭獨立運 作,通過程序隨機選擇不同的發球機頭發射,這樣訓練者就無法從判斷一個機 頭的轉動方向來預計發球的方向和位置。本結構更為突出的優點是多個發球機 頭能夠設置成發出不同旋轉方向或者旋轉強度不同的球,通過軟件的設置,在 多個發球機頭之間能夠交替發球,進行自由切換,實現發球旋轉和落點多樣化 的要求,滿足訓練的難度。所述的分球機構能夠實現發球的準確控制,保證球道的順序供球,不會導致發球機頭缺球或球道阻塞。
為了避免發球機頭之間在轉動過程中的干擾,發球機頭之間要保持一定的 距離,并且通過軟件設置相鄰的發球機頭之間要轉動錯開,使用過程中不會碰 撞。最佳的方式是發球機僅設有左、右兩個發球機頭,即可以滿足訓練的要求 又簡化了軟件的設置。這種結構的球道呈Y字形,上部兩條分別連接左、右發 球機頭的左、右支球道通過分球機構連接于主^求道后與發球基座連接,或者是 兩條連接發球機頭的支球道通過分球機構直接與發球基座連接。在使用的過程 中可以設置一個發球機頭發出上旋球,另一個發球機頭發出下旋球,通過兩個 發球機頭的靈活多樣的切換,能夠實現發球機發球的多樣化,達到訓練難度。
為了防止球在球道內選擇通道的時候卡住,本設計一般只有一個支球道是 與發球基座是聯通的,因此所述分球機構為可控支J求道擇一選通的單通道分球 機構。
發球機的球道較長,使用過程中球道裝滿了球,為了防止上面的球在重力 的作用下卡住下面向上的球體,特別是在分流的位置上。因此本專利在分球機 構內部設有阻擋球回流的單向送球機構,這樣球穿過送球機構之后就無法回退, 防止分^求機構在選通時卡球。
適用于Y字形球道的分球機構包括安裝在主球道與左、右支J求道之間,控 制左、右支球道選通的分球盤和驅動分球盤的電機。分球盤由一轉盤和在轉盤 邊緣上對稱設置的兩塊阻塊構成,阻塊在隨轉盤轉動的過程中能夠阻止球從左 支5求道或右支球道通過。
兩塊阻塊相對的內側面和相向的外側面為圓弧面,阻塊相對的上部分呈楔 形,端部圓滑過渡。這樣當分球盤轉的時候,就不會卡住球道中的球,有利于 球的順利輸送。
為了筒化結構,提高可靠性,左、右支球道外側面設有允許阻塊旋轉時通 過的開口。在使用的過程中,阻塊旋轉時可以自由在開口中穿過,當其中一塊 其轉入開口時,實現相應支球道封閉,另一塊則轉出另一側開口,實現另一條 支球道的暢通。為了防止卡球,阻塊的長度不大于其所在旋轉軌跡在左或右支 球道與主球道之間的弧長,即選通一條支球道的時候,阻塊旋至少要轉出支球 道,不會阻礙球在支球道中順暢通過。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的發球機,增加發射機頭,能夠實現不同旋轉發球 和隨機選擇機頭發球,具有更佳的訓練效果,可以防止訓練者養成不良習慣。 多種結構優化設置保證機器運作的穩定性,使得結構改良得以實施。相對于現 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發球機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文大剖面圖; 圖3為分^M禮構的側面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f故進一步的^L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乒乓球發5求機,同時具有左、右發球才幾頭11、 12,通過 Y字形的球道連接到發球基座4上。所述Y字形的球道包括上部兩條分別連接 左、右發球機頭11、 12的左、右支球道21、 22,和連接發球基座4的主球道 23,左、右支球道21、 22和主球道23之間通過一個分球機構3連接。在使用 的過程中,乒乓球5是通過發球基座4推入Y字形球道的主球道23,經過分球 機構3擇一的進入左、右支球道21、 22中,然后輸送至左、右發3求機頭11、 12 進行發射。可以設置左、右發球機頭ll、 12—個發射上旋球, 一個發射下旋J求, 通過控制分球機構3的選通不同的支球道,控制乒乓球5從不同的發球機頭射 出,從而達到發球變化多樣的目的。為了避免左、右發球機頭ll、 12在轉動的 過程中相互碰撞,可以通過軟件控制其在轉動過程中不相互干擾,在結構上可 以設置兩個發球機頭之間保留 一定距離。
分球機構3具體的分球過程可以結合圖2和圖3進行理解。圖2展示圖1 中A部分的詳細內部結構,圖3為分球機構3的側面詳細內部結構。結合兩圖 可以了解到,分球機構3包括安裝在主球道23與左、右支球道21 、 22之間, 控制左、右支球道21、 22選通的分球盤31和驅動分球盤31的步進電機33,分 球盤31安裝在步進電機33的輸出軸上。分球盤31由一轉盤和在轉盤邊緣上對 稱設置的兩塊阻塊32構成。所述步進電機33采用單片機控制,當左發球機頭 ll發球時,控制裝置驅動步進電機334帶動分球盤31轉動設定的角度,在轉盤 上兩塊阻塊32的作用下打開左支球道21,同時封閉右支球道22,阻擋乒乓球回流。把發球基座4推進的乒乓球5導入左支球道21 ,從左發球機頭11發射。 同理,當右發球機頭12發J求時,分球盤31在步進電才幾33的驅動下轉動i殳定的 角度,打開右支球道22封閉左支球道21,如圖2所示,從而達到左右支球道的 分球,最終達到程序控制左右發球機頭發球的目的。這種采用分球機構選通的 機構相對于現有自由或隨機選擇通道的機構,具有更高的穩定性,保證球道的 通暢,防止才幾頭擊夾^求。
為了防止分球盤31在轉動的過程中卡球,兩塊阻塊32相對的內側面和相 向的外側面為圓弧面,阻塊32相對的上部分呈楔形,端部圓滑過渡。當分球盤 31在轉動的時候,阻塊32上部分端部圓滑過渡的楔形結構能夠嵌入兩個乒乓球 5之間,通過內外側的圓弧面將兩個乒乓球平滑過渡的分開,不會卡球。
再結合圖3,在左、右支球道21、 22的外側分別設有開口 211和221,容 許阻塊32在選裝的過程中通過。阻塊32的長度不大于其所在旋轉軌跡在左、 右支球道21、 22與主球道23之間的弧長。如圖中所示,選通右支球道22的時 候,阻塊32旋要全部轉出右支球道22,不會阻礙乒乓球5在右支球道22中順 暢通過。
通過軟件的設計,能夠控制左右支球道按程序設置選通,切換左右不同的 發球機頭發球。通過設置機頭發球的不同旋轉方向、強度和落點,能夠實現發 球機發球的變化多樣化,更具有訓練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其結構也不局限于乒乓球發 球機,同樣也可以適用于網球或其他球類,除了所述的兩個發球機頭的結構, 還可以是具有更多機頭的結構。
權利要求1. 一種發球機,包括發球基座、球道和發球機頭,發球機頭通過球道與發球基座連接,其特征是發球機設有至少兩個發球機頭,球道包括多個連接各個發球機頭的支球道,支球道通過分球機構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M^幾,其特征是發球機設有左、右兩個發球機頭,球道呈Y字形,上部兩條分別連接左、右發球機頭的左、右支球道通過分球機 構連接于主球道后與發球基座連才妻。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發球機設有左、右兩個發球機頭, 兩條連接發J求機頭的支球道通過分^求機構直4妄與發^求基座連4妄。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所述分球機構為可控支 球道擇一選通的單通道分球機構。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分球機構內部設有阻擋球回流的 單向送球機構。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所述分球機構包括安裝在主球道 與左、右支球道之間,控制左、右支球道選通的分球盤和驅動分球盤的電機。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所述分球盤由一轉盤和在轉盤邊 緣上對稱設置的兩塊阻塊構成。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兩塊阻塊相對的內側面和相向的 外側面為圓弧面,阻塊相對的上部分呈楔形,端部圓滑過渡。
9. 根據權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左、右支球道外側面設 有允許阻塊旋轉時通過的開口 。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發球機,其特征是所述阻塊的長度不大于其所在 旋轉軌跡在左或右支球道與主球道之間的弧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發球訓練器械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發球不可預計、變法多樣,發球速度快,實現不同旋轉變化的發球機。結構包括發球基座、球道和發球機頭,發球機頭通過球道與發球基座連接,其特點是發球機設有至少兩個發球機頭,球道包括多個連接各個發球機頭的支球道,支球道通過分球機構連接。采用多個發球機頭并通過分球機構將球輸送到不同的發球機頭發射,各個發球機頭獨立運作,通過程序隨機選擇不同的發球機頭發射,這樣訓練者就無法從判斷一個機頭的轉動方向來預計發球的方向和位置。
文檔編號A63B69/40GK201253465SQ20082020170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0日
發明者黎潔玲 申請人:黎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