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乒乓球撿球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626554閱讀:2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乒乓球撿球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體育用品的輔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乒乓球撿球器。
背景技術
在打乒乓球或訓練打球時,撿球是一項比較麻煩的事情。需要頻繁彎腰去撿,球小有彈性,不易用手抓住,本人在先申請的撿球器一般都是由一個手桿和一個盒體狀的容器組成,在容器下面設置彈性皮筋,將球彈入容器內,從容器底端倒出,在使用過程中尚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往外倒球存在死角,不能全部順利倒出,使用不盡人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乒乓球撿球器,本實用新型是本人對在先專利的一種改進,該撿球器輕便靈活,輕松實現撿球和放球。為實現上 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乒乓球撿球器包括桿體、球筐和放球控制裝置,桿體與球筐固定連接,球筐呈框架形,框架間設置網線,球筐的放球底面均布設置若干條拉簧,放球底面一端與球筐底框相鉸接,另一端與放球控制裝置相鉸接,可開合活動設置在球筐底框內,放球控制裝置的上端設置在桿體上。所述的球筐放球底面與桿體呈垂直設置。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限位滑套,拉桿和限位卡塊組成,拉桿一端與放球底面相鉸接,另一端與限位滑套相連接,限位滑套設置限位卡口,限位卡塊上設置按鈕并鉸接在桿體內,限位卡塊與活動設置在桿體上的限位滑套的限位卡口相適配,限位滑套與球筐間設置限位拉簧。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拉桿,限位滑套和限位卡塊組成,限位拉簧設置在桿體內,一端經拉桿與放球底面相鉸接,另一端與限位滑套相螺接,限位滑套上設置限位卡口,限位卡塊上設置按鈕并鉸接在桿體內,限位卡塊與活動設置桿體上的限位滑套的限位卡口相適配。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拉桿和手柄組成,手柄鉸接在桿體上,并設置限位拉簧,拉桿上端與手柄相鉸接,拉桿沿球筐外緣向下與放球底面相鉸接。所述的球筐底面可為方形,圓形或多邊形。所述的放球底面可以設置為整個球筐底面,也可設置為局部球筐底面。所述的球筐底面與桿體呈傾斜設置。所述的球筐由底框和連接網線組成,底框呈方形,底框上設置連接網線,底框和桿體間螺接固定設置支撐架。由于本實用新型在放球底面設置了拉簧,彈性好,撿球方便、準確、順利,由于設置放球控制裝置,使放球底面開合可控,放球順暢,傾倒干凈,本實用新型外觀美觀大方,操作容易,老少皆宜,省時省力,適用于各種乒乓球的訓練場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示意圖。圖3為圖1的仰視圖示意圖。圖4為另一實施例主視圖示意圖。圖5為另一實施例檢球狀態王視圖不意圖。圖6為圖5的放球狀態主視圖示意圖。圖7為另一實施例王視圖不意圖。圖8為圖7的放球狀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乒乓球撿球器包括桿體1、球筐2和放球控制裝置,桿體與球筐固定連接,球筐呈框架形,框架間設置網線3,球筐的放球底面4均布設置若干條拉簧5,放球底面一端與球筐底框相鉸接,另一端與放球控制裝置相鉸接,可開合活動設置在球筐底框內,放球控制裝置的上端設置在桿體上。所述的球筐放球底面4與桿體I呈垂直設置。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6,拉桿7,限位滑套8,拉桿和限位卡塊9組成,拉桿7 —端與放球底面相鉸接,另一端`與限位滑套8相連接,限位滑套設置限位卡口,限位卡塊9上設置按鈕并鉸接在桿體內,限位卡塊與活動設置在桿體上的限位滑套的限位卡口相適配,限位滑套與球筐間設置限位拉簧6。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6,限位滑套8,拉桿和限位卡塊組成,限位拉簧設置在桿體內,一端經拉桿與放球底面相鉸接,另一端與限位滑套相螺接,限位滑套上設置限位卡口,限位卡塊上設置按鈕并鉸接在桿體內,限位卡塊9與活動設置桿體上的限位滑套的限位卡口相適配。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6,拉桿7和手柄10組成,手柄鉸接在桿體上,并設置限位拉簧,拉桿上端與手柄相鉸接,拉桿沿球筐外緣向下與放球底面相鉸接。所述的球筐底面可為方形,圓形或多邊形。所述的放球底面4可以設置為整個球筐底面,也可設置為局部球筐底面。所述的球筐底面與桿體呈傾斜設置。所述的球筐由底框和連接網線組成,底框呈方形,底框上設置連接網線,底框和桿體間螺接固定設置支撐架11。使用時,將限位滑套向上滑動,使滑套口與限位卡塊相配合,此時放球底面被拉緊并緊貼在球筐的底框內,當球從放球底面的拉簧間撿滿筐后,按動按鈕使限位卡塊與滑套卡口脫離,限位滑套在限位拉簧的作用下向下滑動,并打開放球底面將球從筐內放出,倒進盛球裝置。
權利要求1.一種乒乓球撿球器,包括桿體(I)、球筐(2)和放球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體與球筐固定連接,球筐呈框架形,框架間設置網線(3),球筐的放球底面(4)均布設置若干條拉簧(5),放球底面一端與球筐底框相鉸接,另一端與放球控制裝置相鉸接,可開合活動設置在球筐底框內,放球控制裝置的上端設置在桿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筐放球底面(4)與桿體(I)呈垂直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6),限位滑套(8),拉桿(7)和限位卡塊(9)組成,拉桿(7) —端與放球底面相鉸接,另一端與限位滑套(8)相連接,限位滑套設置限位卡口,限位卡塊(9)上設置按鈕并鉸接在桿體內,限位卡塊與活動設置在桿體上的限位滑套的限位卡口相適配,限位滑套與球筐間設置限位拉簧(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6),拉桿(7),限位滑套(8)和限位卡塊(9)組成,限位拉簧設置在桿體內,一端經拉桿與放球底面相鉸接,另一端與限位滑套相螺接,限位滑套上設置限位卡口,限位卡塊上設置按鈕并鉸接在桿體內,限位卡塊(9)與活動設置桿體上的限位滑套的限位卡口相適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球控制裝置由限位拉簧(6),拉桿(7)和手柄(10)組成,手柄鉸接在桿體上,并設置限位拉簧,拉桿上端與手柄相鉸接,拉桿沿球筐外緣向下與放球底面相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筐底面可為方形,圓形或多邊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球底面(4)可以設置為整個球筐底面,也可設置為局部球筐底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筐底面與桿體呈傾斜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乒乓球撿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筐由底框和連接網線組成,底框呈方形 ,底框上設置連接網線,底框和桿體間螺接固定設置支撐架(11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乒乓球撿球器,包括桿體、球筐和放球控制裝置,桿體與球筐固定連接,球筐呈框架形,框架間設置網線,球筐的放球底面均布設置若干條拉簧,放球底面一端與球筐底框相鉸接,另一端與放球控制裝置相鉸接,可開合活動設置在球筐底框內,放球控制裝置的上端設置在桿體上。由于本實用新型在放球底面設置了拉簧,彈性好,撿球方便、準確、順利,由于設置放球控制裝置,使放球底面開合可控,放球順暢,傾倒干凈,本實用新型外觀美觀大方,操作容易,老少皆宜,省時省力,適用于各種乒乓球的訓練場館。
文檔編號A63B47/02GK203139539SQ201320147538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明者李昌杰 申請人:李昌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