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飯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飯盒,包括盒體和盒蓋,盒體包括上下疊置的多個盒體單元,盒體單元上端設有開口,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底部蓋合在相鄰的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盒蓋蓋合在最上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其特征是: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通過鎖扣連接,盒蓋與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通過鎖扣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鎖扣實現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盒蓋與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可拆裝連接,使用時可根據需要調整盒體單元的數量,使用方便靈活。
【專利說明】一種飯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飯盒。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一種飯盒包括盒體、盒蓋和提手;盒體包括上下疊置的多個盒體單元,盒體單元上端設有開口,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底部蓋合在相鄰的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盒蓋蓋合在最上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盒蓋與最下層盒體單元之間通過鎖扣連接;提手安裝在盒蓋上。通常提手與盒蓋可轉動鏈接,使得提手可根據需要平放或抬起。這種飯盒中,各盒體單元之間、最上層盒體單元與盒蓋之間均可拆裝連接,使用時可將飯、菜、湯等分開存放。但是,這種飯盒的搭配方式是固定的,例如,具有兩個盒體單元的飯盒,當只需一個盒體單元存放食物時,也必須將空的盒體單元裝上,而當需要更多個(如三個或四個)盒體單元存放食物時,則必須另外增加一個飯盒,因此使用不夠方便靈活。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飯盒,這種飯盒中盒體單元的數量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使用方便靈活。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一種飯盒,包括盒體和盒蓋,盒體包括上下疊置的多個盒體單元,盒體單元上端設有開口,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底部蓋合在相鄰的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盒蓋蓋合在最上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其特征是: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通過鎖扣連接,盒蓋與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通過鎖扣連接。
[0005]通常,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與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數量及結構一致并且位置相對應,各盒體單元上端開口的形狀及尺寸也一致,這樣,盒蓋可與任一盒體單元配合,盒體單元之間也可較為自由地組合,更便于使用。通常情況下,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設有二至四個鎖扣,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也設有相應數量的鎖扣。
[0006]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上端與盒蓋可轉動連接,下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上橫向卡條設于最上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下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同樣,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上端與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下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上橫向卡條設于下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下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整個飯盒中,盒蓋上只需設置有扣接板和下橫向卡條,最下層盒體單元只需設置有上橫向卡條;其余各盒體單元則既設置有扣接板和下橫向卡條,又設置有上橫向卡條,且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上方,其中扣接板和下橫向卡條用于與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的上橫向卡條配合,上橫向卡條用于與盒蓋或上一層盒體單元上的扣接板和下橫向卡條配合。優選方案中,為了使上橫向卡條與下橫向卡條配合更加緊固地配合,上述下橫向卡條的上側面上設有下條形凸起,上橫向卡條的下側面上設有與所述下條形凸起作卡接配合的上條形凸起,下橫向卡條與上橫向卡條配合時,下條形凸起與上條形凸起卡接,下條形凸起處在上條形凸起與盒體單元外壁之間,可有效防止下橫向卡條與上橫向卡條相脫離。優選方案中,為便于打開鎖扣,上述下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的中間部位,扣接板下部設有一扳起部,扳起部下端與盒體單元外壁之間具有間隙,需要扳起扣接板時,使用者的手指可嵌入該間隙中。
[0007]另一具體方案中,上述鎖扣也可采用下述方式設置: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下端與最上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盒蓋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同樣,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下端與下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
[0008]另外,上述鎖扣也可采用現有的鎖扣,例如: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鎖定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鎖定板上端與最上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扣接板下端與鎖定板的中間部位鉸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上端的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盒蓋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同樣,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鎖定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鎖定板上端與下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扣接板下端與鎖定板的中間部位鉸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上端的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使用時,先向上轉動鎖定板,使上橫向卡條處在下橫向卡條上方;然后向下轉動鎖定板,此時鎖定板向下拉動扣接板,使上橫向卡條壓緊在下橫向卡條上,完成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或者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連接。需要使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或者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分開時,向上轉動鎖定板,使上橫向卡條脫離下橫向卡條即可。
[0009]優選方案中,上述盒蓋的下表面上設有密封圈,密封圈與最上層盒體單元上端開口的內緣緊密接觸,從而提高飯盒的密封及保溫性能。上述密封圈可采用熱塑性彈性體為材料,通過注塑工藝形成在盒蓋上,從而與盒蓋緊密結合在一起。
[0010]優選方案中,上述盒蓋上設有透氣孔和封蓋板,封蓋板蓋合在透氣孔上;更優選方案中,上述封蓋板的下表面上固定設有能夠嵌入透氣孔中的柱狀塞子,柱狀塞子的外側面與透氣孔內壁緊密接觸。上述封蓋板通常與盒蓋可轉動連接;上述封蓋板和柱狀塞子可采用塑料一體成型。為了使柱狀塞子與透氣孔內壁之間的密封性能更好,可在透氣孔內壁設置一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可采用熱塑性彈性體制成。通過設置透氣孔,當需要打開盒蓋時,先掀開封蓋板,使外界氣體經透氣孔進入最上層盒體單元的腔體中,使內外氣壓平衡,更易于打開盒蓋。
[0011]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盒蓋的上表面上設有一凹槽,所述透氣孔設于凹槽底部,所述封蓋板處在凹槽中,封蓋板一端與凹槽側壁可轉動連接,封蓋板另一端與凹槽側壁之間具有空隙。通常,封蓋板處在蓋合狀態時,封蓋板上表面與凹槽周邊的盒蓋上表面基本持平,使飯盒更美觀;上述空隙可供手指伸入,當需要開啟封蓋板時,將手指置入該空隙中,即可掀開封蓋板(同時將柱狀塞子從透氣孔中拔出),使透氣孔能夠通氣。
[0012]優選方案中,上述盒體單元包括上端開口的塑料外殼和上端開口的不銹鋼內膽,不銹鋼內膽設于塑料外殼中。更優選塑料外殼與不銹鋼內膽之間設有保溫層,保溫層的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上述盒體單元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或長方形等,也可以是其它形狀。
[0013]優選方案中,上述盒蓋上設有提手;提手通常與盒蓋可轉動連接,使得提手可根據需要平放或抬起。
[0014]更優選方案中,上述盒蓋上對稱設有兩個提手,兩提手均與盒蓋可轉動連接,盒蓋的邊沿設有能夠容納兩提手的環形臺階。具體設計時,通常使兩提手放置在上述環形臺階上時,提手的頂面與盒蓋的頂面平滑相接。無需使用提手時,可將兩提手放置在上述環形臺階上,以節省空間,且更為美觀;需要時將兩提手從上述環形臺階上掀起即可。
[0015]為了使上下疊置的盒體單元相互之間不會發生橫向錯位,確保盒體單元之間可靠配合,一種具體方案中,最下層盒體單元底部設有多個支撐塊或一個環形支撐凸起,其余盒體單元底部設有環形限位凸起,上一層盒體單元底部所設環形限位凸起的外沿與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形狀及尺寸相匹配,使用時,上一層盒體單元底部的環形限位凸起嵌入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中,該環形限位凸起外沿與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開口的內緣配合,可防止上下相鄰的兩盒體單元發生橫向錯位。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鎖扣實現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盒蓋與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可拆裝連接,使用時可根據需要調整盒體單元的數量,也就是說盒體單元的數量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使用方便靈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0019]圖3是圖1中B部分的放大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提手抬起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和圖4所示,這種飯盒包括盒體和盒蓋I,盒體包括上下疊置的三個盒體單元2 (自上至下依次為盒體單元2 — 1、2 - 2、2 - 3);盒體單元2上端設有開口 3,上一層盒體單元2的底部蓋合在相鄰的下一層盒體單元2上端的開口 3上,盒蓋I蓋合在最上層盒體單元2上端的開口 3上;相鄰兩盒體單元2之間通過鎖扣4連接,盒蓋I與最上層盒體單元2之間通過鎖扣4連接。盒蓋I和最上層盒體單元2之間的鎖扣4與相鄰兩盒體單元2之間的鎖扣4結構一致并且位置相對應,各盒體單元2上端開口 3的形狀及尺寸也一致。
[0022]本實施例中,盒蓋I和最上層盒體單元2之間設有二個鎖扣4,相鄰兩盒體單元2之間也設有相應數量的鎖扣4,并且鎖扣4的設置位置相對應。
[0023]參考圖2,本實施例中,盒蓋I和最上層盒體單元2之間的鎖扣4包括扣接板41、上橫向卡條42和下橫向卡條43,扣接板41上端與盒蓋I可轉動連接,下橫向卡條43設于扣接板41內側,上橫向卡條42設于最上層盒體單元2的外壁上并且與下橫向卡條43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43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42的下側緊密接觸;同樣,相鄰兩盒體單元2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41、上橫向卡條42和下橫向卡條43,扣接板41上端與上一層盒體單元2的外壁可轉動連接,下橫向卡條43設于扣接板41內側,上橫向卡條42設于下一層盒體單元2的外壁上并且與下橫向卡條43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43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42的下側緊密接觸。下橫向卡條43的上側面上設有下條形凸起44,上橫向卡條42的下側面上設有與下條形凸起44作卡接配合的上條形凸起45,下橫向卡條43與上橫向卡條42配合時,下條形凸起44與上條形凸起45卡接,下條形凸起44處在上條形凸起45與盒體單元2外壁之間,可有效防止下橫向卡條43與上橫向卡條42相脫離。下橫向卡條43設于扣接板41內側的中間部位,扣接板41下部設有一扳起部46,扳起部46下端與盒體單元2外壁之間具有間隙5,需要扳起扣接板41時,使用者的手指可嵌入該間隙5中并向外扳動扳起部46。整個飯盒中,盒蓋I上只需設置有扣接板41和下橫向卡條43,最下層盒體單元2 - 3只需設置有上橫向卡條42 ;盒體單元2 — 1、2 — 2則既設置有扣接板41和下橫向卡條43,又設置有上橫向卡條42,且上橫向卡條42設于扣接板41上方。
[0024]盒蓋I的下表面上設有密封圈6,密封圈6與最上層盒體單元2上端開口 3的內緣緊密接觸。密封圈6采用熱塑性彈性體為材料,通過注塑工藝形成在盒蓋I上,從而與盒蓋I緊密結合在一起。
[0025]參考圖3,本實施例中,盒蓋I上設有透氣孔7和封蓋板8,封蓋板8蓋合在透氣孔7上;封蓋板8的下表面上固定設有能夠嵌入透氣孔7中的柱狀塞子9,柱狀塞子9的外側面與透氣孔7內壁緊密接觸;盒蓋I的上表面上設有一凹槽10,透氣孔7設于凹槽10底部,封蓋板8處在凹槽10中,封蓋板8 一端與凹槽10的側壁可轉動連接,封蓋板8另一端與凹槽10側壁之間具有空隙11。封蓋板8和柱狀塞子9采用塑料一體成型。在透氣孔7內壁設置有第二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2采用熱塑性彈性體制成。封蓋板8處在蓋合狀態時,封蓋板8上表面與凹槽10周邊的盒蓋上表面基本持平,使飯盒更美觀;空隙11可供手指伸入,當需要開啟封蓋板8時,將手指置入該空隙11中,即可掀開封蓋板8,同時將柱狀塞子9從透氣孔7中拔出,使透氣孔7能夠通氣。
[0026]盒體單元2包括上端開口的塑料外殼21和上端開口的不銹鋼內膽22,不銹鋼內膽22設于塑料外殼21中。塑料外殼21與不銹鋼內膽22之間設有保溫層23,保溫層23的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盒體單元2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或長方形等,也可以是其它形狀,本實施例中盒體單元2的橫截面形狀總體上呈正方形。
[0027]本實施例中,盒蓋I上對稱設有兩個提手13,兩提手13均與盒蓋I可轉動連接,盒蓋I的邊沿設有能夠容納兩提手13的環形臺階14。兩提手13放置在環形臺階14上時,提手13的頂面與盒蓋I的頂面平滑相接。無需使用提手13時,可將兩提手13放置在環形臺階14上,以節省空間,且更為美觀;需要時將兩提手13從上述環形臺階14上掀起即可。
[0028]本實施例中,最下層盒體單元2 - 3底部設有多個支撐塊24,盒體單元2 — 1、2 —2底部設有環形限位凸起25 (盒體單元2 -1與盒體單元2 - 2結構、形狀及尺寸一致),上一層盒體單元2底部所設環形限位凸起25的外沿與下一層盒體單元2上端的開口 3形狀及尺寸相匹配,裝配時,上一層盒體單元2底部的環形限位凸起25嵌入下一層盒體單元2上端的開口 3中,該環形限位凸起25的外沿與下一層盒體單元2上端開口 3的內緣配合。
[0029]塑料外殼21上端與上橫向卡條42對應的位置設有限位塊15,每個上橫向卡條42對應兩個限位塊15,該兩個限位塊15均處在上橫向卡條42上方并且分處于上橫向卡條42兩側。下橫向卡條43與上橫向卡條42配合時,兩個限位塊15可分別與扣接板41兩側對應接觸,可限制相鄰兩盒體單元2之間的橫向相對移動。
[0030]上述飯盒中,相鄰兩盒體單元2之間、盒蓋I與最上層盒體單元2之間均可拆裝連接。使用時,當只需一個盒體單元2存放食物時,盒蓋I直接蓋合在最下層盒體單元2 - 3(此時該盒體單元2同時又是最上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 3上;當需要多個(如二個或三個)盒體單元2存放食物時,將其它盒體單元2依次疊置在最下層盒體單元2 - 3上(盒體單元2 — I與盒體單元2 - 2的選用及疊置順序不受限制),最后將盒蓋I蓋合在最上層盒體單元2上端的開口 3上。這樣,使用時空的盒體單元2無需裝上,使整個飯盒更小巧,便于攜帶;另外,當需要更多個(如四個)盒體單元2存放食物時,只需再配備一定數量(如一個)盒體單元即可。
[0031]當需要打開盒蓋I時,先掀開封蓋板8,使外界氣體經透氣孔7進入最上層盒體單元2的腔體中,使內外氣壓平衡,更易于打開盒蓋I。
[0032]其它實施方案中,鎖扣也可采用下述方式設置: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下端與最上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盒蓋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同樣,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下端與下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
[0033]其它實施方案中,鎖扣也可采用下述方式設置: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鎖定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鎖定板上端與最上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扣接板下端與鎖定板的中間部位鉸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上端的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盒蓋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同樣,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鎖定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鎖定板上端與下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扣接板下端與鎖定板的中間部位鉸接,上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上端的內側,下橫向卡條設于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上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使用時,先向上轉動鎖定板,使上橫向卡條處在下橫向卡條上方;然后向下轉動鎖定板,此時鎖定板向下拉動扣接板,使上橫向卡條壓緊在下橫向卡條上,完成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或者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連接。需要使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或者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分開時,向上轉動鎖定板,使上橫向卡條脫離下橫向卡條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飯盒,包括盒體和盒蓋,盒體包括上下疊置的多個盒體單元,盒體單元上端設有開口,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底部蓋合在相鄰的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盒蓋蓋合在最上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上,其特征是: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通過鎖扣連接,盒蓋與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通過鎖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與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數量及結構一致并且位置相對應,各盒體單元上端開口的形狀及尺寸一致;盒蓋和最上層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上端與盒蓋可轉動連接,下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上橫向卡條設于最上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下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相鄰兩盒體單元之間的鎖扣包括扣接板、上橫向卡條和下橫向卡條,扣接板上端與上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可轉動連接,下橫向卡條設于扣接板內側,上橫向卡條設于下一層盒體單元的外壁上并且與下橫向卡條位置相對應,下橫向卡條的上側與上橫向卡條的下側緊密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下橫向卡條的上側面上設有下條形凸起,上橫向卡條的下側面上設有與所述下條形凸起作卡接配合的上條形凸起。
4.根據權利要求1一 3任一項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盒蓋的下表面上設有密封圈,密封圈與最上層盒體單元上端開口的內緣緊密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一 3任一項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盒蓋上設有透氣孔和封蓋板,封蓋板蓋合在透氣孔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封蓋板的下表面上固定設有能夠嵌入透氣孔中的柱狀塞子,柱狀塞子的外側面與透氣孔內壁緊密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盒蓋的上表面上設有一凹槽,所述透氣孔設于凹槽底部,所述封蓋板處在凹槽中,封蓋板一端與凹槽側壁可轉動連接,封蓋板另一端與凹槽側壁之間具有空隙。
8.根據權利要求1一 3任一項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盒蓋上設有提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所述盒蓋上對稱設有兩個提手,兩提手均與盒蓋可轉動連接,盒蓋的邊沿設有能夠容納兩提手的環形臺階。
10.根據權利要求1一 3任一項所述的飯盒,其特征是:最下層盒體單元底部設有多個支撐塊或一個環形支撐凸起,其余盒體單元底部設有環形限位凸起,上一層盒體單元底部所設環形限位凸起的外沿與下一層盒體單元上端的開口形狀及尺寸相匹配。
【文檔編號】A45F3/16GK203446776SQ201320442975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4日
【發明者】林少玲 申請人:廣東金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