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人造板材,尤其是涉及一種由竹片或竹木組成的板材,特別是涉及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木材資源的稀缺,作為替代物的竹,即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材料,竹廣泛應用于各行業的材料,尤其是板材。傳統的竹板材加工大都是由毛竹劈成若干厚度2.0mm左右寬度20_左右小片,再進行編織成竹簾,然后按膠合板工藝多層縱橫交錯成型,此工藝消耗勞動較多,而且其的結構強度不夠。本實用新型不但解決這個困難,還解決能提供抗壓強度高的板材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高效,節省勞動工時,又能產生高效高強度的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由面板、中間層板、底板結合的板材,中間層板是全竹沖壓定向結構板或竹木沖壓定向結構板;面板是木皮或浸潰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板層;底板是木皮或浸潰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板層。所述的中間層板是全竹或竹木結合,竹條片厚30--40mm,單板涂膠或竹簾條涂膠厚
1.5—2.0mm0所述的底板或面板,厚度在5mm以上IOOmm以內,層數在3層以上25層以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原材料取之容易,不需要破壞生態環境,機加工工藝簡單,節省勞動工時,質量穩定、環保,產品高強度,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材料。·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參照附圖1,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由面板1、中間層板2、底板3結合的板材。中間層板2是全竹沖壓定向結構板或竹木沖壓定向結構板;先將毛竹開劈成兩開,然后進行平面沖壓,將半圓形毛竹壓平壓破,定厚除去竹青竹黃即可使用。面板I是木皮或浸潰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層板2 ;底板3是木皮或浸潰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層板2。面板I和底板3可根據客戶使用需求由全竹片或竹木混合構成,是木皮或浸潰紙竹席。其中的中間層板2是全竹或竹木結合,竹條片厚
30---40mm,單板涂膠或竹簾條涂膠厚1.5—2.0mm。底板3或面板I,厚度在5mm以上IOOmm
以內,層數在3層以上25層以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由面板、中間層板、底板結合的板材,其特征在于:中間層板是全竹沖壓定向結構板或竹木沖壓定向結構板;面板是木皮或浸潰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板層;底板是木皮或浸潰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板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層板是全竹或竹木結合,竹條片厚30---40mm,單板涂膠或竹簾條涂膠厚1.5—2.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或面板,厚度在5mm以 上IOOmm以內,層數在3層以上25層以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竹和竹木混合板材,由面板、中間層板、底板結合的板材,中間層板是全竹沖壓定向結構板或竹木沖壓定向結構板,竹條片厚30-40mm,單板涂膠或竹簾條涂膠厚1.5-2.0mm,面板是木皮或浸漬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板層,底板是木皮或浸漬紙竹席,其一面黏和于中間板層,厚度在5mm以上100mm以內,層數在3層以上25層以內,該板材結構、質量穩定、環保,高強度,工藝簡單,又節省勞動工時,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理想材料。
文檔編號B27D1/00GK203092685SQ20122068495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郭爾強 申請人:郭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