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生產連接強度好的拼接式筷子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最普遍筷子為傳統的木筷或竹筷,這兩種筷子的缺點在于,防污和抗菌性差,并不適合循環使用,浪費資源。為此,出現了木和竹與其他材質(如:金、銀、不銹鋼等)相結合的拼接式筷子,這些材質作為筷頭,防污和抗菌性好,適合循環使用,避免了資源浪費。然而,這種拼接式筷子也存在缺陷,就是兩種材質的結合處,容易出現斷裂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拼接式筷子的生產方法,加強拼接式筷子的結合強度,避免出現斷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拼接式筷子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木材中心位置的木頭進行機加工得到木質筷身;
b.利用夾具固定所述木質筷身的后端,對所述木質筷身的前端進行切割,切割方向與所述木質筷身的軸線之間的角度為40°-65°;
c.溶解925銀,吹塑鍛造銀管得到銀質筷頭,再通過縮管機對所述銀質筷頭的前端進行加工得到筷尖;
d.利用夾具固定所述銀質筷頭的前端,對所述銀質筷頭的后端進行切割,切割方向與所述銀質筷頭的軸線之間的角度與步驟b中的角度一致;
e.利用蜜蠟技術將所述木質筷身的前端和所述銀質筷頭的后端連接在一起;
f.用500-3000目的不同砂紙按照次序對得到的筷子進行拋光。
進一步地,所述夾具包括下夾座和上夾蓋,所述下夾座的上端面設置有截面為半圓形且貫穿整個所述上端面的第一凹槽,所述上夾蓋的下端面設置有截面為半圓形且貫穿整個所述下端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截面大小相同且位置對應;所述上夾蓋的出料側端面設置為斜面,所述下夾座的出料側凹槽口的端面設置為斜面,前述兩個斜面的傾斜角度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設置有滑輪。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d和步驟e之間還包括步驟g,步驟g為對所述木質筷身的前端端面的中心和所述銀質筷頭的后端端面的中心沿軸線方向分別打孔,在兩個孔內插入一根金屬桿。
本發明一種拼接式筷子的生產方法,采用斜面結合方式,加強拼接式筷子的結合強度,避免出現斷裂。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中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制造的筷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一種拼接式筷子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木材中心位置的木頭進行機加工得到木質筷身;
b.利用夾具固定木質筷身的后端,對木質筷身的前端進行切割,切割方向與木質筷身的軸線之間的角度為40°-65°;
c.溶解925銀,吹塑鍛造銀管得到銀質筷頭,再通過縮管機對銀質筷頭的前端進行加工得到筷尖;
d.利用夾具固定銀質筷頭的前端,對銀質筷頭的后端進行切割,切割方向與銀質筷頭的軸線之間的角度與步驟b中的角度一致;
e.利用蜜蠟技術將木質筷身的前端和銀質筷頭的后端連接在一起;
f.用500-3000目的不同砂紙按照次序對得到的筷子進行拋光。
采用此方法得到的筷子,結合處截面與軸線呈一定角度,結構更加穩定,不容易斷裂,筷頭采用銀質,抗菌性強。
如圖1所示,夾具包括下夾座1和上夾蓋2,下夾座1的上端面設置有截面為半圓形且貫穿整個上端面的第一凹槽3,上夾蓋2的下端面設置有截面為半圓形且貫穿整個下端面的第二凹槽4,第一凹槽3與第二凹槽4的截面大小相同且位置對應;上夾蓋2的出料側端面設置為斜面,下夾座1的出料側凹槽口的端面設置為斜面,前述兩個斜面的傾斜角度一致。切割時,將待加工部件插入兩個凹槽所組成的通孔內,出料側的斜面角度即為切割方向與待加工部件軸線之間的角度。
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槽底設置有滑輪5,保證待加工部件進出順暢。
如圖2所示,步驟d和步驟e之間還包括步驟g,步驟g為對木質筷身6的前端端面的中心和銀質筷頭7的后端端面的中心沿軸線方向分別打孔,在兩個孔內插入一根金屬桿8。通過此結構,使結合處的強度更大,避免斷裂情況出現。
本發明一種拼接式筷子的生產方法,采用斜面結合方式,加強拼接式筷子的結合強度,避免出現斷裂。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