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剖竹設備的刀盤組件。
背景技術:
竹子加工成竹制品時,必須先將竹子裁短,再將短竹子剖成竹片,現有的竹子加工設備,結構復雜,產品適用性差,生產效率低,由于竹子的尺寸為非標產品,如何能使刀盤組件能剖不同大小竹子,是提高自動化程度的關鍵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根據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種剖竹設備的刀盤組件,自動選擇不同尺寸的刀盤,將不同尺寸的竹子一次性加工成竹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剖竹設備的刀盤組件,其特征是,包括:
機架;
旋轉盤,開設有多個刀盤孔和多個刀盤定位孔;
旋轉盤中心軸,與旋轉盤固定且經軸承安裝在機架上;
伺服電機,殼體與機架固定,伺服電機經減速齒輪與旋轉盤中心軸聯動;
刀盤,多個且不同尺寸,刀盤由中心塊、多片刀片和外圓環組成,外圓環與旋轉盤固定,刀盤上的多片刀片按錐形設置,多片刀片正對刀盤孔,竹子原料從刀盤的中心套入,經刀片剖竹后成為竹片;
起始位置傳感器,固定在機架上;
起始位置觸發塊,固定在旋轉盤上,能觸發起始位置傳感器輸出信號;
刀盤定位支撐架,開設有通孔,固定在機架上;
刀盤定位桿,插入刀盤定位支撐架通孔;
刀盤定位氣缸,缸體與機架固定,連桿與刀盤定位桿固定;
刀盤定位氣缸經管路、刀盤定位電磁閥與氣泵連通;
刀盤定位傳感器,固定在機架上,用于采集刀盤定位孔的位置信號;
伺服電機、起始位置傳感器、刀盤定位電磁閥、刀盤定位傳感器與控制中心連通。
為了方便插入,所述刀盤定位桿的頭部為錐形或圓弧形。
所述控制中心包括:
觸摸屏;
控制器,以PLC為主控單元,控制器連接觸摸屏。
刀盤的數量為4、5、6、7或8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測量組件將竹子大小規格的信號發送到控制中心后,例如需要選擇5號刀盤,控制中心啟動伺服電機帶動旋轉盤轉動,第一步通過控制中心采集起始位置傳感器的起始信號,伺服電機繼續帶動旋轉盤轉動,并根據刀盤定位傳感器采集刀盤定位孔的第5個位置信號,最后,控制中心停止伺服電機的轉動,啟動刀盤定位電磁閥,刀盤定位桿能插入刀盤定位孔鎖死旋轉盤,其中的一個刀盤與所述夾持組件夾持的竹子原料中心線對準,當加壓組件將竹子原料推向5號刀盤后,即可剖竹。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能根據竹子尺寸選擇相應的刀盤、自動化程度高的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竹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刀盤組件相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刀盤組件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刀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剖竹設備的刀盤組件,包括:
機架;
旋轉盤61,開設有多個刀盤孔62和多個刀盤定位孔611;
旋轉盤中心軸63,與旋轉盤61固定且經軸承安裝在機架上;
伺服電機65,殼體與機架固定,伺服電機65經減速齒輪與旋轉盤中心軸63聯動;
刀盤64,多個且不同尺寸,刀盤64由中心塊641、多片刀片642和外圓環643組成,外圓環643與旋轉盤61固定,刀盤64上的多片刀片642按錐形設置,多片刀片642正對刀盤孔62,竹子原料9從刀盤64的中心套入,經刀片642剖竹后成為竹片;
起始位置傳感器66,固定在機架上;
起始位置觸發塊612,固定在旋轉盤61上,能觸發起始位置傳感器66輸出信號;
刀盤定位支撐架68,開設有通孔,固定在機架上;
刀盤定位桿67,插入刀盤定位支撐架68通孔;
刀盤定位氣缸69,缸體與機架固定,連桿與刀盤定位桿67固定;
刀盤定位氣缸69經管路、刀盤定位電磁閥與氣泵連通;
刀盤定位傳感器,固定在機架上,用于采集刀盤定位孔611的位置信號;
伺服電機65、起始位置傳感器66、刀盤定位電磁閥、刀盤定位傳感器與控制中心連通。
刀盤定位桿67的頭部為錐形或圓弧形。
刀盤64的數量為4、5、6、7或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