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濃度廢紙漿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紙漿塔,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的攪拌器。
背景技術:
造紙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時致今天,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紙的用量越來越大。而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等植物資源,對于有限的植物資源,無法滿足造紙的需求。目前,不僅是發展中的國家,還是發達的國家,都把廢紙的再生技術作為主攻方向,以解用紙的燃眉之急。據有關報道,外國廢紙制漿達60-80%,而我國只有10-20%,利用廢紙率較低。
我國是發展中的國家,紙的供求矛盾日益擴大,廢紙制漿技術落后,主要是一種簡陋的廢紙漿池,其缺點是①規模小,150×103kg/日;②濃度低,一般為8-12%;③品質差,使造紙后續工藝投入較多,并使紙出品質量(如強度)下降;④能耗大,占地面積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而提供一種高濃度廢紙漿塔。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由漿塔、管路、攪拌器、傳動裝置組成;本攪拌器是一種高濃漿塔配套的最重要的機械裝置,其特點是同時兼顧攪拌、稀釋水噴灑和良漿的送出,即一種多功能的攪拌器。
本攪拌器安裝在塔內底部。由于攪拌器在區域緩慢旋轉,紙漿則通過攪拌器上的吸入口至塔底出口管流出(由抽漿泵抽出)。
用于大容積高濃漿塔而動力消耗極少,其攪拌功率只有5.5kw。
具體地說漿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從上到下,由塔頂蓋15、塔體11、塔底座7組成;在塔體11下部外圍設置了環形集流管1,環形集流管1沿塔壁設置有進水管9,作為備用的稀釋水注水裝置。
在塔體11底部開設有排污管26;在塔底座7中心開設有槽筒以設置良漿筒2;良漿排出管8與良漿筒2連通并沿徑向送出塔外;在槽筒底部開設有放凈口g,以便清洗和檢修。
槳葉10為一種彎形耙式中空雙槳,雙槳內部用鋼板分隔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為良漿送出通道,與良漿中心箱6連通;良漿中心箱6與良漿筒2連通;另一部分為稀釋水注水通道,與中心注水管13連通;攪拌軸12為無縫鋼管,其頂端、底端通過頂軸承19、底軸承4分別固定在塔頂蓋15的機架18、塔底座7的良漿筒2上,攪拌軸12頂端的從動齒輪7與減速機23的主動齒輪24嚙合;減速機23與固定在塔頂蓋15上的驅動裝置連接;攪拌軸12內套有中心注水管13;攪拌軸12其底部在與槳葉10相連接部位設計有良漿中心箱6,用法蘭連接。
塔體11下部設有快開人孔25,使人能很方便地進入塔內進行清洗和檢修。
考慮到廢紙漿里的沙礫雜質清洗問題,在塔底部中心至塔壁設計為斜面坡。
攪拌軸12由多段組成,之間以法蘭式聯軸節14連接;中心注水管13同樣由多段組成,之間以環形板與攪拌軸12連接。
中心注水管13的頂端通過水套20與彎頭22連接,彎頭22與柔性接管21連接。
稀釋水由塔外水泵而來,在與攪拌軸12中心連接時,因中心注水管13隨軸一同旋轉,所以必須斷開,此處的密封至關要緊,本設計方案采用水套20。具體地說,中心注水管13的頂端通過水套20與彎頭22連接,彎頭22與柔性接管21連接。
歸納起來,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①規模大,300×103kg/日,是現有漿池的2倍;②濃度高,15-25%;③品質高;④能耗小,因向空中發展,故占地面積少,生產能力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主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俯視);其中1-環形集流管;2-良漿筒;3-底部主軸;4-底軸承;5-填料箱,密封裝置;6-良漿中心箱;7-塔底座;8-良漿排出管;9-進水管;10-槳葉,一種彎形耙式中空雙漿;11-塔體;12-攪拌軸;13-中心注水管;14-法蘭式聯軸節;15-塔頂蓋;16-軸承;17-從動齒輪;
18-機架;19-頂軸承;20-水套;21-柔性接管;22-彎頭;23-減速機,擺線針輪行星減速機;24-主動齒輪;25-快開人孔;26-排污管;27-放凈管;a-濃漿進口;b-內稀釋水進口;c-外稀釋水總進口;d-良漿出口;e-快開人孔進出口;f-排污口;g-放凈口;h-良漿吸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事實例進一步說明1)漿塔本漿塔內徑10M,高20M。從螺旋擠漿機出來的15-25%濃度的廢紙漿進入本漿塔靜置8小時左右,紙漿纖維因低溫而潤脹,此時產生墨汁油霧的皂化作用和蛻化作用而使夾帶的異物從紙漿纖維狀態分離。
在塔體11底部中心直徑2米處起至塔壁,設計有1∶100坡度的斜面坡,并開設排污接管26、排污口f。
在塔體11下部外圍設置了環形集流管1,其沿塔壁設置有12個進水管9。
在塔底7中心開設直徑2米的槽筒以設置良漿筒2。
2)槳葉俯視方向看,槳葉10為一種有一定曲率的彎形耙式中空雙槳,其中心距底部塔底平面高0.4米。(備用的稀釋水注水中心距底也是此尺寸)槳葉10彎曲程度本方案初步定為R3000mm。
槳葉10正視面寬度0.2米,俯視面寬度0.5米,內部用鋼板分隔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為良漿送出通道,槳葉10根部至良漿中心箱6即行焊接,良漿由此中心箱6到攪拌軸12開口處進入到塔底座中心良漿筒2而被良漿出口d管抽出。
另一部分為稀釋水注水通道,槳葉根部用弧形板從良漿中心箱6壁開口處穿過攪拌軸12一直到中心注水管13,底部用鋼板堵死,做到完全與良漿通道隔離。
3)攪拌軸及其連接攪拌軸12采用φ325×12的厚壁優質碳素結構鋼無縫鋼管,攪拌軸12內套有φ273×8的中心注水管13,在與槳葉10相連接部位設計一個內徑0.5米的良漿中心箱6,用法蘭連接;良漿中心箱6隨攪拌軸12旋轉,中心注水管13在里面分隔。
由于驅動裝置設在塔頂,攪拌軸12長逾20米,故而分成3-5段,以法蘭式聯軸節14連接。中心注水管13同樣分為3-5段用環形板與攪拌軸12焊接,得以隨同攪拌軸旋轉。
法蘭式聯軸節14采用榫槽密封面的高頸法蘭,沿周向添設筋板予以加強。
權利要求1.一種高濃度廢紙漿塔,由漿塔、管路、攪拌器、傳動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漿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從上到下,由塔頂蓋(15)、塔體(11)、塔底座(7)組成;在塔體(11)下部外圍設置了環形集流管(1),環形集流管(1)沿塔壁設置有進水管(9);在塔體(11)底部開設有排污管(26);在塔底座(7)中心開設有槽筒以設置良漿筒(2);良漿排出管(8)與良漿筒(2)連通并沿徑向送出塔外;在槽筒底部開設有放凈口(g);槳葉(10)為一種彎形耙式中空雙槳,雙槳內部用鋼板分隔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為良漿送出通道,與良漿中心箱(6)連通;良漿中心箱(6)與良漿筒(2)連通;另一部分為稀釋水注水通道,與中心注水管(13)連通;攪拌軸(12)為無縫鋼管,其頂端、底端通過頂軸承(19)、底軸承(4)分別固定在塔頂蓋(15)的機架(18)、塔底座(7)的良漿筒(2)上,攪拌軸(12)頂端的從動齒輪(17)與減速機(23)的主動齒輪(24)嚙合;減速機(23)與固定在塔頂蓋(15)上的驅動裝置連接;攪拌軸(12)內套有中心注水管(13);攪拌軸(12)其底部在與槳葉(10)相連接部位設計有良漿中心箱(6),用法蘭連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濃度廢紙漿塔,其特征在于塔體(11)下部設有快開人孔(25)。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濃度廢紙漿塔,其特征在于在塔體(11)底部中心至塔壁設計為斜面坡。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濃度廢紙漿塔,其特征在于攪拌軸(12)由3-5段組成,之間以法蘭式聯軸節(14)連接;中心注水管(13)同樣由3-5段組成,之間以環形板與攪拌軸(12)連接。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濃度廢紙漿塔,其特征在于中心注水管(13)的頂端通過水套(20)與彎頭(22)連接,彎頭(22)與柔性接管(21)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濃度廢紙漿塔,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的攪拌器。本實用新型由漿塔、管路、攪拌器、傳動裝置組成;漿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從上到下,由塔頂蓋15、塔體11、塔底座7組成;槳葉10為一種彎形耙式中空雙槳,雙槳內部用鋼板分隔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為良漿送出通道,與良漿中心箱6連通;良漿中心箱6與良漿筒2連通;另一部分為稀釋水注水通道,與中心注水管13連通;攪拌軸12為無縫鋼管,攪拌軸12內套有中心注水管13;攪拌軸12其底部在與槳葉10相連接部位設計有良漿中心箱6,用法蘭連接。本實用新型規模大,濃度高,品質高,能耗小,占地面積少,生產能力大。
文檔編號D21C5/02GK2641098SQ0325447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6日
發明者肖少宏, 林保東, 王興漢 申請人:肖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