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渦流水力碎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機械的紙漿處理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臥式雙渦流水力碎漿機。
背景技術:
在造紙生產過程中,將廢紙等含纖維素原料進行碎解制漿主要采用水力碎漿機,現有普通臥式水力碎漿機是在槽體一側設置刀盤軸,軸上安裝有刀盤,在槽體上部設置入料口,在槽體下端設置排渣口,刀盤軸上設置帶輪,采用帶傳動,機械傳動效率低,動力消耗大;單刀盤旋轉碎漿效果差,存在碎漿死角,重雜質不能去除,增加除雜工序導致成本增高等弊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對這種臥式水力碎漿機的改進,提供一種機械傳動效率高,傳動損失小,碎漿效果好的雙渦流水力碎漿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在現有臥式水力碎漿機的基礎上,在槽體另一側也設置一刀盤軸。
本實用新型雙渦流水力碎漿機,由槽體、入料口、減速器、刀盤、篩板、排渣口、出漿口和電機組成,槽體內兩側分別平行相錯設置刀盤軸,刀盤軸上安裝有刀盤,刀盤外側設置篩板,出漿口設置在槽體兩側,入料口設置在槽體上部,槽體底部設置排渣口;電機主軸通過聯軸器與減速器的主動軸相連接,減速器的主動軸上設置主動螺旋傘齒輪,與減速器的被動軸上設置的被動傘齒輪相嚙合,減速器的被動軸與設置在槽體內的刀盤軸相連接,帶動槽體兩側刀盤同向旋轉。
所述刀盤上設置6或8個刀齒。
本實用新型雙渦流碎漿機采用螺旋傘齒輪傳動,機械傳動效率高,單級傳動比較大,機械傳動損失小,起到了節能降耗的作用。該機兩側分別設置兩套碎漿裝置、過濾裝置和出漿口,兩套碎漿裝置不同軸雙側設置,但同速、同向旋轉,產生的雙渦流交互作用可消除碎漿死角,并使漿料纖維產生摩擦、擠壓、揉搓而快速分解,提高了單機漿料產量,是普通水力碎漿機的兩倍,且功率消耗降低30%。兩側設置的篩板,去除了各種雜質,提高了漿料的品質,省去了下道跳篩工序的雜質篩分,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降低了產品成本。
圖1、圖2和圖3分別是本實用新型雙渦流碎漿機的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減速器內部結構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刀盤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雙渦流水力碎漿機,槽體3上部設置入料口4,底部設置出渣口8,在槽體內兩側平行相錯設置刀盤軸6、6′,刀盤軸上安裝有刀盤7、7′,刀盤外側設置篩板10、10′,槽體兩端設置出漿口,1為一側出漿口;電機2、2′主軸通過聯軸器11、11′與減速器5、5′的主動軸12相連接,減速器的主動軸上設置主動螺旋傘齒輪16,與減速器的被動軸13上設置的被動螺旋傘齒輪17相嚙合,減速器的被動軸與設置在槽體內的刀盤軸相連接。刀盤上設置6或8個刀齒15。
雙渦流水力碎漿機兩側分別由電機通過聯軸節帶動減速箱內主動螺旋傘齒輪及從動螺旋傘齒輪并通過主軸帶動篩體前的刀盤轉動,在撕攪及沖擊與渦流作用下,纖維間互相摩擦、擠壓、揉搓作用強勁,使漿料快速分解。碎漿機上部設有投料用入料口,可連續均勻地入料及加水,始終保持碎漿機內漿料濃度適當。槽體兩側分別設有出漿口,分解后的漿料經篩板從出漿口連續排入貯漿池,進入后續工序。
權利要求1.一種雙渦流水力碎漿機,由槽體(3)、入料口、減速器(5、5′)、刀盤(7、7′)、篩板(10、10′)、排渣口(8)、出漿口(1)和電機(2、2)組成,其特征在于槽體內兩側分別平行相錯設置刀盤軸(6、6),刀盤軸上安裝有刀盤,刀盤外側設置篩板,出漿口設置在槽體兩側,入料口(4)設置在槽體上部,槽體底部設置排渣口;電機主軸通過聯軸器(11、11′)與減速器的主動軸相連接,減速器的主動軸(12)上設置主動螺旋傘齒輪(16),與減速器的被動軸(13)上設置的被動螺旋傘齒輪(17)相嚙合,減速器的被動軸與設置在槽體內的刀盤軸相連接,帶動槽體兩側刀盤同向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渦流水力碎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盤上設置6或8個刀齒(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渦流水力碎漿機,由槽體、入料口、減速器、刀盤、篩板、排渣口、出漿口和電機組成,槽體內兩側分別平行相錯設置刀盤軸,刀盤軸上安裝有刀盤,刀盤外側設置篩板,刀盤軸由電機帶動,刀盤軸與電機之間設置減速器,減速器內設置一對相互嚙合的螺旋傘齒輪。本實用新型雙渦流碎漿機采用螺旋傘齒輪傳動,機械傳動效率高,單級傳動比較大,機械傳動損失小,起到了節能降耗的作用。該機兩側分別設置兩套碎漿裝置、過濾裝置和出漿口,兩套碎漿裝置不同軸雙側設置,但同速、同向轉動,產生的雙渦流交互作用,使漿料纖維產生摩擦、擠壓、揉搓而快速分解,提高了單機漿料產量。
文檔編號D21B1/32GK2711215SQ200420063030
公開日2005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30日
發明者張維軍 申請人:張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