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紡絲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纖紡絲設備的組件,尤其是能夠生產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的紡絲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復合纖維紡絲組件一般只能用于生產較簡單的并列型、皮芯型復合纖維,這類纖維不能用于生產麂皮絨、拭凈布、超細纖維皮革基布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而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就能作為生產這類產品的原料,但現有的復合纖維紡絲組件無法生產出這種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復合纖維紡絲組件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紡絲組件,以能生產出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從而滿足一些具有高附值產品的原料需求。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紡絲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蓋(2)、第一砂腔(3)、第二砂腔(4)、第一分配板(5)、第二分配板(6)、第三分配板(8)、導流板(10)、噴絲板(11),下蓋(12),在第三分配板(8)與導流板(10)之間設置針管板(9),針管板(9)上開有多個孔(17),孔(17)內設有多根針管(18),導流板(10)上設有與針管板(9)上的每根針管(18)相對應的孔(21)。
下面就本實新型的使用情況作一說明,并指出其有益效果。
當紡絲用的海相熔體(水溶性聚脂)和島相熔體(聚脂)分別從上蓋(2)上設的海相熔體通道口(16)和島相熔體通道口(15)進入后,海相熔體到達第一砂腔(3)后依次進入第一分配板(5)、第二分配板(6)、第三分配板(8),從第三分配板(8)流出后進入針管板(9)上的針管(18)之間的間隙(20);島相熔體到達第二砂腔(4)后依次進入第一分配板(5)、第二分配板(6)、第三分配板(8),從第三分配板(8)流出后進入針管板(9)上的針管(18)的內孔(19)中,這時針管(18)內的島相熔體和針管(18)之間的間隙內的海相熔體進入導流板(10)的孔(21)內,形成界線清晰的島相區域和海相區域,經噴絲板(11)噴出而制成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其有益效果是用這種纖維織成的織物在煉染時,纖維中的海相區域被溶解,島相區域被保留下來形成多根超細纖維,使織物的服用性好,染色均勻性好,可制成麂皮絨、拭凈布、超細纖維皮革基布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新型的針管板(9)的示意圖,圖3是針管板(9)上孔(17)及孔內設置的多根針管(18)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導流板(10)的示意圖,圖5是導流板(10)上與針管板(9)上的孔(17)內每根針管(18)相對應的孔(21)的放大示意圖。
在圖1、圖2、圖3、圖4、圖5中,1.固定螺絲,2.上蓋,3.第一砂腔,4.第二砂腔,5.第一分配板,6.第二分配板,7.定位銷,8.第三分配板,9.針管板,10.導流板,11.噴絲板,12.下蓋,13.定位銷,14.固定螺絲,15.島相熔體通道口,16.海熔體通道口,17.針管板上的孔,18.針管,19.針管內孔,20.針管之間的間隙,21.導流板上的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的復合纖維紡絲組件基礎上的改進,參照圖1,在第三分配板(8)與導流板(10)之間增設針管板(9);參照圖2、圖3,針管板(9)上開有多個孔(17),孔(17)內設有多根針管(18),針管(18)采用激光焊接連接在針管板(9)的孔(17)內;參照圖4、圖5,在針管板(9)下方的導流板(10)上按照針管板(9)上的針管(18)設置位置,對應每根針管(18)開設孔(21),孔(21)的內徑大于針管(18)的外徑。針管板(9)上孔(17)可以開設48個,每個孔(17)內的針管(18)可以設置37根。
權利要求1.一種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紡絲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蓋、第一砂腔、第二砂腔、第一分配板、第二分配板、第三分配板、導流板、噴絲板、下蓋,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分配板與導流板之間設置針管板,針管板上開有多個孔,孔內設有多根針管,導流板上設有與針管板上的每根針管相對應的孔。
專利摘要一種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紡絲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蓋、第一砂腔、第二砂腔、第一分配板、第二分配板、第三分配板、針管板、導流板、噴絲板、下蓋,針管板上開有多個孔,孔內設有多根針管,導流板上設有與針管板上的每根針管相對應的孔,這種紡絲組件可以生產海島型復合超細纖維,有這種纖維可制成麂皮絨、拭凈布、超細纖維革基布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D01D5/28GK2823281SQ20052004508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5日
發明者董東立, 汪鈺平, 范立新, 汪菊英, 黃曉峰, 周為民, 張淦儒, 李梅宏 申請人:吳江絲綢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紡興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