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44614閱讀:4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圓織機,尤其是一種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塑料圓織機,其船梭在軌道間穿行,由于船梭自身的重量和其在軌道中的定位形式,都不同程度的對經絲形成碾壓,從而使經絲容易出現劈絲現象。特別是絲線拉力低的織物,很難編織,或者達不到合格的生產效率。目前公知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按摩擦形式分為滑動、滾動組合形式和滾動形式兩種,組合形式為梭底滑板與筘門滑動配合,梭輪與導軌滾動配合;滾動形式為船梭在軌道中完全為滾動摩擦。上述結構形式的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接觸面為平面接觸,即鋼筘為平直式結構,存在的共同問題是梭輪與導軌的配合中都對經絲有不同程度的碾壓,其碾壓力主要來自船梭的重力和運行中的離心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船梭平穩居于軌道中心,船梭與軌道間形成一定的間隙,避免船梭對經絲過分碾壓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連接上、下軌道的鋼筘,置于由鋼筘及上、下軌道組成的軌道圈內的船梭,其結構特點是所述的鋼筘為弧形鋼筘,而所述的船梭具有與弧形鋼筘的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接觸部件。
所述的弧形鋼筘為弧形筘片,所述的船梭底部具有與弧形筘片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滑板。
所述的弧形鋼筘為弧形筘片,所述的船梭底部具有與弧形筘片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梭輪。
所述的弧形鋼筘為中間細、兩端粗的內凹形滾柱,所述的船梭底部具有與弧形筘片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滑板。
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鋼筘為弧形鋼筘,而所述的船梭具有與弧形鋼筘的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接觸部件,充分利用船梭在高速運轉過程中產生的離心力,使船梭平穩居于軌道中心,船梭與軌道間形成一定的間隙,避免船梭對經絲過分碾壓,實現船梭的離心懸浮運動,從而降低對經絲的碾壓損傷,提高設備利用率,達到高產高效的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船梭運行的結構示意圖;圖2--圖6為
圖1的A-A向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是鋼筘為滾柱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船梭為滾輪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船梭為摩擦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船梭為另一種摩擦式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定徑內外組合封閉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2所示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上、下軌道71由鋼筘72連接在一起,安裝在梭體上的滑板74及梭輪73構成的船梭置于由鋼筘及上、下軌道組成的軌道圈內,所述的鋼筘72為中間細、兩端粗的內凹形滾柱,船梭底部的滑板74具有與內凹形滾柱弧面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滑板,梭輪73與上、下軌道71接觸。該結構形式可以降低對經絲75的碾壓。
圖3所示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上、下軌道81由鋼筘82連接在一起,安裝在梭體上的輔助梭輪86及由梭輪支架83支撐的梭輪84構成的船梭置于由鋼筘及上、下軌道組成的軌道圈內,所述的弧形鋼筘82為弧形筘片,船梭底部的梭輪84與弧形筘片82接觸并具有與該弧形筘片82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接觸面,輔助梭輪86與上、下軌道81接觸。該結構形式可以降低對經絲85的碾壓。
圖4、圖5所示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上、下軌道61由鋼筘62連接在一起,安裝在梭體上的滑板64及梭輪63構成的船梭置于由鋼筘及上、下軌道組成的軌道圈內,所述的鋼筘62為弧形筘片,船梭底部的滑板64為與弧形筘片內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滑板,梭輪63與上、下軌道61直面或斜面接觸。該結構形式可以降低對經絲65的碾壓。
圖6所示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上、下軌道91由鋼筘92連接在一起,安裝在梭體上的輔助梭輪96及由梭輪支架93支撐的梭輪94構成的船梭置于由鋼筘及上、下軌道組成的軌道圈內,并有定徑內環98、定徑外環97構成封閉軌道,由牽線輪99對經絲95進行牽引。所述的弧形鋼筘92為弧形筘片,船梭底部的梭輪94與弧形筘片92接觸并具有與該弧形筘片92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接觸面,輔助梭輪96與上、下軌道91接觸。該結構形式可以降低對經絲95的碾壓。
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包括連接上、下軌道的鋼筘,置于由鋼筘及上、下軌道組成的軌道圈內的船梭,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筘為弧形鋼筘,而所述的船梭具有與弧形鋼筘的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接觸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弧形鋼筘為弧形筘片,所述的船梭底部具有與弧形筘片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滑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弧形鋼筘為弧形筘片,所述的船梭底部具有與弧形筘片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梭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弧形鋼筘為中間細、兩端粗的內凹形滾柱,所述的船梭底部具有與弧形筘片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滑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塑料圓織機船梭與軌道圈的組合裝置,包括連接上、下軌道的鋼筘,置于由鋼筘及上、下軌道組成的軌道圈內的船梭,所述的鋼筘為弧形鋼筘,而所述的船梭具有與弧形鋼筘的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接觸部件。本實用新型由于鋼筘為弧形鋼筘,而所述的船梭具有與弧形鋼筘的內弧面弧度相配合的接觸部件,充分利用船梭在高速運轉過程中產生的離心力,使船梭平穩居于軌道中心,船梭與軌道間形成一定的間隙,避免船梭對經絲過分碾壓,實現船梭的離心懸浮運動,從而降低對經絲的碾壓損傷,提高設備利用率,達到高產高效的效果。
文檔編號D03D49/00GK2763309SQ20052008016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14日
發明者王玉春, 李 杰 申請人:李 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