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制簇絨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改進的簇絨針。
例如從歐洲專利EP 0 874 932 B1已知簇絨針。其中說明的簇絨針具有基體,該基體的夾持端被夾持在夾持體中,并且其另一端在與針眼相鄰的尖端處終止。此外,導紗溝槽沿著針柄延伸到針眼。
美國專利VS-PS 5,189,966公開了一種簇絨針,此簇絨針在其側面處具有用于絨圈夾緊器(Schingengreifer)的弧形斜面。但是,它不具有真的空凹槽。在斜面區域中針柄具有形狀類似弧度三角形的橫截面。
此外,WO90/06391公開了一種簇絨針,其在針眼附近設置有空凹槽。該空凹槽為絨圈夾緊器或其他工具提供到紗線的更好途徑。簇絨針在空凹槽區域中被展平并被機械弱化。
絨圈夾緊器可以在空凹槽的區域中靠在簇絨針上并且與針橫向地插入該空凹槽。在這樣的操作期間由于材料磨蝕而在簇絨針上出現磨損。如果這樣的磨損變得過大或者甚至導致導紗溝槽磨穿,簇絨針需要被更換。這限制了簇絨針的工作壽命。
在上述過程中,由于處理中的不可靠性可能出現絨圈夾緊器靠在簇絨針的側面上并因此錯過空凹槽。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高簇絨針的工作壽命,同時擴大導入空凹槽的進入空間。
此目的通過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簇絨針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簇絨針具有設置有至少一個斜面的空凹槽,該至少一個斜面在其鄰接針側面處比靠內具有更陡的傾斜度。根據權利要求的表述這意味著針中心附近的斜面與參考平面形成銳角α,其小于更靠外的銳角β。這樣,絨圈夾緊器和空凹槽的斜面之間的滑動角度不尖銳。絨圈夾緊器在角β下的靠外區域處靠在斜面上。角β例如在35°到50°的范圍內,優選地為45°。這樣,在接納紗線圈期間確保了高度的可靠性,因為在空凹槽區域中用于絨圈夾緊器的進入空間被增大了。幾乎避免了絨圈夾緊器靠在針的側面上。斜面的角度向內減小到20°到40°之間的較小值,優選地減小到30°。這樣,絨圈夾緊器和空凹槽之間的摩擦減小,這導致絨圈夾緊器和簇絨針的摩損減小。
通過在徑向上觀察空凹槽的斜面的突起構造,斜面和導紗溝槽之間的壁厚度與平面斜面相比增大。這樣,簇絨針的工作壽命增大直至可能由絨圈夾緊器造成的空凹槽磨穿。兩個因素,即針和絨圈夾緊器之間減小的摩擦以及導紗溝槽和斜面之間增厚的壁,單獨或者結合起來考慮時都會大大地引起針工作壽命的增大。
針主體可以在一個偏角下布置在簇絨模塊中。這意味著簇絨針的參考平面不垂直于針板的支承表面。通常增大絨圈夾緊器和針之間的摩擦的這種設置被根據本發明的針很好地容許。
針主體優選地被展平。這特別適用于空凹槽區域。鄰接空凹槽的部分同樣可以具有展平的結構。此特征導致針在其側向方向上有良好彈性并且在與其垂直的側向方向上有高度的針剛度。通常,后一方向與基底材料的運送方向一致。
簇絨針可以具有導紗溝槽。但是如果不需要該導紗溝槽可以省略。
空凹槽優選地是相對于中央平面對稱的結構,由此該針可以在右或左定向中使用。
特別地,空凹槽可以在兩側設置斜面以得到剛討論的可能結構。在這樣的情況中,空凹槽優選地同樣相對于中央平面對稱。于是在右定向或左定向中的工作模式相同。此情況中針在空凹槽區域中的橫截面具有向上的圓弧或分段的屋頂形狀。盡管空凹槽有兩側的倒棱,也獲得相對于導紗溝槽的大壁厚。
將斜面分段也是可行的,在此情況下單個分段表面可以通過寬的倒圓彼此連接。還可以將空凹槽構造成整體為圓弧形,在此情況下它形成縱向伸展的鞍形表面。簇絨針上的上述展平部分和分段表面可以通過壓制獲得。如此制造的展平區域可以側向突出超過未壓制的針柄。在此在空凹槽區域中導紗溝槽外邊的突出可以總計達針柄寬度的約5%和20%之間。這例如增強了簇絨針的穩定性。
此外,斜面的對稱布置由于其他的原因可以導致針有改善的耐磨性能。在單側紗線布局的情況下,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絨圈夾緊器在針的返回行程期間刮擦空凹槽的邊。減小了形成可能損壞載體材料的銳邊的危險。
本發明的其他有利改進方案的細節包含在附圖、說明書或權利要求書中。
在圖中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簇絨針實施例,
圖1是針板和由其支撐的簇絨針模塊的局部立體圖,簇絨針模塊具有數個相互平行定向的簇絨針;圖2是根據圖1的模塊的主視圖;圖3是根據圖1的模塊的側視圖;圖4是穿過其空凹槽區域的簇絨針的橫截面圖;圖5是根據圖2和3的模塊的簇絨針之一的主視圖;和圖6是根據圖5的簇絨針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意性示出了支撐簇絨模塊2的針板1。簇絨模塊2包括主體3,在主體3內或其上夾持有一組簇絨針。主體3通過平的平側位于針板1的前側5上。簇絨針4彼此平行地間隔開并且向下指向。
圖2和3分別示出了簇絨模塊2。如圖2所示,簇絨針4具有相同結構并且被展平。它們在其上端處夾持在主體3中。如圖3所示,它們的針眼6例如彼此對齊。
圖4、5和6示出了單個簇絨針4的結構。如圖6所示,簇絨針4具有針主體7,其構成延伸至尖端8的針柄9,尖端8標志出針柄9的中心。限定針主體7和針柄9的縱方向的縱軸線11穿過尖端8。
從也可被視為被夾緊部分并具有大致圓形或者至少圓弧形橫截面的第一部分12開始,展平部分13向著尖端8延伸。展平部分13與設置有空凹槽15的部分14相鄰。部分13向上被平面表面16包圍。比平面表面16更靠近縱軸線11的空凹槽15形成縱向伸展的鞍形凹入(Einbuchtung)。針眼6緊鄰空凹槽15的附近設置。針眼6被平面環形表面17環繞,平面環形表面17優選地與平面表面16共面。部分18從環形表面17開始,針主體7在此部分18中向著尖端8變細。
如圖6中可見,在簇絨針4位于平面表面16相反側的側面中,形成有導紗溝槽19,其延伸過部分13、14到針眼6中。導紗溝槽19的橫截面在其整個長度基本上相同。圖4示出了沿圖5的線IV-IV的簇絨針4的橫截面。圖4和5選用了不同比例。如圖所示,導紗溝槽19優選地具有大致梯形形狀。導紗溝槽19在兩側與支腿21、22相鄰,支腿21、22在導紗溝槽側以平面表面23、24限定。平面表面23、24彼此形成鈍角。它們在邊25、26處終止,邊25、26位于包含針柄9的部分12的輪廓27的徑向之外很多。支腿21、22因此突出超過輪廓27。
在根據圖4的圖示中,被切去并由此不可見的針眼具有垂直于參考平面28定向的豎直開口方向。參考平面28又平行于平面表面16,并且縱向延伸過簇絨針4而因此包含縱軸線11。與參考平面28垂直地可假想有中央平面29,其與參考平面28相交,其中交線為縱軸線11。中央平面29構成簇絨針4地對稱平面。
空凹槽15的形狀在圖4中可見。從界定平面表面16的邊開始,設置有倒圓31,其在縱方向上過渡到直表面。這些表面包括平面表面32,其相對于中央平面29對稱并且優選地平行于參考平面28。在平面表面32的兩側,布置有與參考平面28相交并且相對于中央平面29對稱的斜面33、34。在本實施例中,斜面33、34是分段的。所以,每個斜面33、34分別具有兩個條形平面表面35、36和37、38,它們過渡到圓形或弧形面41、42。面41位于平面表面35、36之間,并且面42位于平面表面37、38之間。此外,斜面33、34通過圓形或弧形表面43、44連接平面表面32。平面表面35、36以及37、38分別成對地彼此形成鈍角。這樣,如圖4所示,它們相對于參考平面28或者相對于與參考平面28平行的平面以不同角度定向。平面表面38與平行于參考平面28的線45形成銳角α。平面表面36同樣如此。平面表面37與線45形成銳角β。平面表面35同樣如此。角α小于角β。角α優選地在20°到40°范圍內。在本優選實施例中α為30°。角β優選地在35°到55°范圍內。在本優選實施例中β為45°。平面表面35、37是邊緣伸出的,即它們優選地在位于輪廓27之外的邊46、47處終止。這樣部分14的外側面48、49布置在輪廓27之外。側面48、49優選略微彎曲。
到此為止說明的簇絨針4如下工作在使用時,紗線被引導穿過導紗溝槽和針眼6。當簇絨針4刺穿基底材料時,紗線通過針眼被拉過該基底材料。在其下返回點附近,絨圈夾緊器(looper)向簇絨針4運動。鉤形的絨圈夾緊器的尖端靠在平面表面37上。基于表面37相對于參考平面28的很大傾斜(銳角β),在邊47和線45之間獲得很大距離。與未調準、公差、誤差或彎曲無關地,絨圈夾緊器的尖端由此可靠地靠在斜面34上。然后它首先在平面表面37上沿著其滑動,并在此后到達平坦表面38。通過平面表面38相對于參考平面28的小偏角(更小的銳角α)減小了摩擦。隨后,絨圈夾緊器被引導到平面表面32上并在平面表面32上導過,使得在針的返回行程期間,絨圈夾緊器可以牢固地夾持首先借助針眼剌穿基底材料的紗線。
斜面33、34中存在的拱形結構分別在41和42處導致相對于導紗溝槽19的壁厚a、b增大。這最終不僅改善了簇絨針4的剛度,也改善了其耐磨性。這樣的壁的逐漸磨蝕僅在非常長時間的使用之后才產生不允許的磨損。
新式的簇絨針4特征在于優選相對于中央平面29對稱構造的空凹槽15,空凹槽在兩側上設有斜面33、34。斜面33、34在內置的,即在中央平面29處附近區域中相對于參考平面28僅具有小銳角α,而斜面在外置的,臨近邊緣(邊46、47)的區域中相對于參考平面28傾斜一個較大的銳角β。這改善了剛性、簇絨性能和機械穩定性及新簇絨針4的耐磨強度。
附圖標記列表1 針板2 簇絨模塊3 主體4 簇絨針5 前側6 針眼7 針主體8 尖端9 針柄11 縱軸線12、13、14 部分15 空凹槽16 平面表面17 環形表面18 部分
19 導紗溝槽21、22 支腿23、24 平面表面25、26 邊27 輪廓28 參考平面29 中央平面、針中心31 倒圓32 平面表面33、34 斜面35、36;37、38 平面表面41、42;43、44 表面45 線46、47 邊48、49 側面
權利要求
1.一種簇絨針(4),帶有具有針柄(9)的針主體(7),該針柄(9)在一端處以尖端(8)終止并且設置有針眼(6),并且在該針眼附近具有空凹槽(15);該針眼(6)的開口方向定向為垂直于參考平面(28),其中該空凹槽(15)設置有至少一個斜面(33、34),該至少一個斜面(33、34)布置為相對于參考平面(28)傾斜并且在針中心(29)附近與參考平面(28)形成銳角(α),該角(α)小于由該斜面(33、34)在離針中心(29)更大側向距離處與參考平面(28)形成的角(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針主體(7)被展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針主體(7)在其遠離空凹槽(15)的側面處設置有導紗溝槽(1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空凹槽(15)具有縱向伸展的鞍面的形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簇絨針相對于與參考平面(28)垂直的并且在針縱方向(11)上定向的中央平面(29)對稱。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空凹槽(15)在兩側都設置有斜面(33、3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斜面(33、34)相對于與參考平面(28)垂直的并且在針縱方向(11)上定向的中央平面(29)對稱。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斜面(33、34)沿著該空凹槽(15)的整個長度延伸。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斜面(33、34)具有至少兩個分段表面(35、36;37、38),每個分段表面與參考平面(28)形成不同的角(α、β)。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分段表面(35、36;37、38)過渡成弧形表面(41、42)。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斜面(33、34)由弧形表面(41、42)構成。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該針柄(9)在空凹槽(15)區域中的寬度相對于其他針柄部分中的寬度被擴大。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在該空凹槽(15)中斜面(33、34)之間設置有比鄰接表面(16、17)更深的平面表面(32)。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簇絨針,其特征在于針眼(6)的開口方向定向為垂直于參考平面(28)并且該凹入平行于參考平面(28)。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新型簇絨針(4),其以優選地相對于中央平面(29)對稱并且在兩側設置有斜面(33、34)的空凹槽(15)為特征。該斜面(33、34)在靠內區域即更接近中央平面(29)的區域中相對于參考平面(28)僅以小銳角(α)傾斜,而在鄰近邊緣(邊(46、47))的靠外區域中,斜面(33、34)相對于參考平面(28)以較大的銳角(β)傾斜,由此提高了此新型簇絨針(4)的剛度、簇絨特性、機械穩定性、以及耐磨性。
文檔編號D05C15/20GK1946893SQ200580009022
公開日2007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20日
發明者B·E·希倫布蘭德 申請人:格羅茲-貝克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