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蒸箱進布口的防滴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汽蒸箱進布口的防滴水裝置,尤其涉及到可與進布口的密封 裝置配套使用的防滴水裝置。
背景技術:
在印染機械行業,汽蒸箱用于對浸潤有工作液的織物進行汽蒸。汽蒸箱上 都設置有進布口——即織物從箱外進入箱內的進布通道,織物從進布口進入箱 體、并在箱體內的進布導布輥的引導下在箱體內運行,最終從出布口引出汽蒸 箱。在進布口中通常都設置有防滴水裝置,目前經常使用的防滴水裝置就是設 置在進布口中的防滴水板,其一般是中空式結構,在中空腔體內通入蒸汽,以
對整塊防滴水板進行加熱;防滴水板位于織物的上方,其寬度通常大于織物的 幅寬,其長度稍稍大于進布口的長度、并且其內側邊緣稍稍伸入到汽蒸箱箱體 的內側,其外側邊緣不短于進布口的外側邊緣。汽蒸箱工作時,箱體內的蒸汽 會從汽蒸箱進布通道的入口處——即箱內和箱外的交界處不斷地向外逸出,由 于箱外的溫度較低,外逸的蒸汽就會在進布口的上側形成冷凝水滴而向下滴落, 有時甚至還會有一些工作液凝結在進布通道的上方向下滴落,若冷凝水滴或工 作液滴落在通過進布口進入到汽蒸箱內的織物上,就會在織物上留下瑕疵,形 成次布;因此,在進布口中設置了防滴水裝置后,冷凝水滴或工作液就只能滴 落在防滴水裝置上,并且可以從防滴水板平行于織物運行方向的兩側滑落,又 因防滴水板的寬度大于織物的幅寬,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水滴或工作液滴落到 織物上。
本申請人于2006年7月19日向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交了申請號為 200620075905.6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蒸箱進布口的密封裝置,其中 密封腔體的上側板與汽蒸箱箱體內的進布導布輥之間設置有輥面密封,由于該輥面密封的存在,工作時該進布導布輥上沾有的工作液就會在該輥面密封處形 成堆積,隨著工作的進行,在該輥面密封處堆積的工作液就會不可避免地向下 滴落,由于該輥面密封面距離箱體側壁相對較遠,因此傳統的防滴水板就起不 到阻擋的作用,滴落的工作液就會毫無疑問地滴落在其下方的織物上,從而形 成次布。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止冷凝水水滴或工作液 滴滴落到織物上的汽蒸箱進布口的防滴水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汽蒸箱進布口的防滴水 裝置,包括設置在進布口中的防滴水板,防滴水板的寬度不小于織物的寬度; 所述的防滴水板的內側邊緣伸過進布口密封腔體的上側板與汽蒸箱箱體內進布 導布輥之間的輥面密封的密封面。
上述的防滴水板為中空板,在防滴水板的底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對通汽孔, 通汽孔與防滴水板的中空腔體相通,在防滴水板的內側設置有高于上平面的內 擋液凸邊。
在上述的防滴水板的外側設置有高于上平面的外擋液凸邊。
上述的防滴水板的一種進一步的結構為在上述的中空板中設置有橫隔板, 橫隔板將中空腔體分隔成上、下兩層,下層為加熱腔,上層為隔熱腔。
上述的防滴水板的另一種進一步的結構為在上述的中空板的上方設置有 擋液板,擋液板與中空板之間設置有隔熱間隙。
上述的擋液板為可拆卸式安裝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汽蒸箱中設置了所述的防滴水裝置,可以有效地 防止冷凝水滴或工作液滴落到織物上,保證了汽蒸質量;另外,無論是設置在 防滴水板中的隔熱腔,還是設置在中空板與擋液板之間的隔熱間隙,使得防滴 水板或擋液板的上表面的溫度相對較低,使得滴落在防滴水板或擋液板上的工 作液中的水份幾乎不會蒸發,從而不會形成較多的鹽類固體殘留在防滴水板或擋液板上,給調換品種和工藝帶來了便利。
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防滴水裝置在汽蒸箱中的一個較佳設置方式的結構示
意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防滴水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的C-C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4中1、箱體,10、進布口, 11、織物,2、防滴水板,22、外 擋液凸邊,23、內擋液凸邊,24、通汽孔,25、加熱腔,26、橫隔板,27、隔 熱腔,28、密封面,3、上側密封條,4、上側板,5、進布導布輥,30、蒸汽管;
圖5是本發明所述的另一種防滴水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6是圖5中的D-D剖視結構示意圖7是圖6中的支承塊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至圖7中2、防滴水板,22、外擋液凸邊,23、內擋液凸邊,24、 通汽孔,25、加熱腔,29、隔熱間隙,8、擋液板,9支承塊,30、蒸汽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和優點作進一步地
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的汽蒸箱進布口的防滴水裝置,包括設置在進 布口 10中的防滴水板2,防滴水板2的寬度不小于織物11的幅寬,防滴水板2 的外側邊緣不短于進布口 10的外側邊緣,防滴水板2的內側邊緣伸入箱體1內、 并且伸過進布口密封腔體的上側板4與汽蒸箱箱體1內進布導布輥5之間的輥 面密封的密封面28,即圖1中所示的上側密封條3與進布導布輥5之間的密封 面28。如圖2、圖3、圖4所示,所述的防滴水板2的一種具體結構為在中空 的防滴水板2的底面上設置有兩個通汽孔24,在防滴水板2中設置有橫隔板26, 橫隔板26將中空腔體分隔成上、下兩層,下層為加熱腔25,上層為隔熱腔27,通汽孔24與加熱腔25相通;防滴水板2的內、外兩側分別設置有高于其上平 面的內擋液凸邊23和外擋液凸邊22。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防滴水板2還可以 采用另一種結構,如圖5、圖6、圖7所示,所述的防滴水板2為中空板,該中 空板的中空腔體為加熱腔25,中空板的上方通過支承塊9設置有擋液板8,擋 液板8與中空板之間設置有隔熱間隙29;擋液板8為可拆卸式安裝結構——如 可直接擱置在支承塊9上,也可以加裝卡扣機構,這種結構可便于擋液板8拆 下清洗;中空板的內、外兩側分別設置有高于擋液板8上平面的內擋液凸邊23 和外擋液凸邊22。
在實際工作時,每個通汽孔24分別與一根蒸汽管30相連通,其中一根蒸 汽管30為進汽管,另一根為出汽管。與傳統的防滴水裝置相比,本發明所述的 防滴水裝置除了具有傳統的防滴水裝置的作用外,由于本發明所述的防滴水板2 的內側邊緣伸過了密封面28,因而從密封面28滴落的工作液就只能滴落在防滴 水板2或擋液板8上,而不會掉落到織物11上,從而可以確保汽蒸工藝的質量。 另外,通過一對蒸汽管30可以對加熱腔25進行加熱,這樣,可以使得防滴水 板2的底面溫度大于IO(TC或與箱內溫度持平,可以有效避免蒸汽外逸時在防滴 水板2的底面產生冷凝水;由于隔熱腔27或隔熱間隙29的存在,可有效地將 防滴水板2或擋液板8的上表面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溫度,使得滴落在防滴 水板2或擋液板8上的工作液或冷凝水滴中的水份的蒸發量很小,從而不會形 成較多的鹽類固體殘留在防滴水板2或擋液板8上,給調換品種和工藝帶來了 便利。分別設置在防滴水板2內、外兩側的內擋液凸邊23和外擋液凸邊22的 作用是當冷凝水滴和工作液滴滴落到防滴水板2或擋液板8的上平面后,由 于外擋液凸邊22和內擋液凸邊23的存在,使得冷凝水滴和工作液滴只能從平 行于織物11行進方向的兩個側邊滑落,而由于防滴水板2的寬度超過織物11 的幅寬,從而保證了滴落的液滴不會掉落在織物11上。
權利要求
1.汽蒸箱進布口的防滴水裝置,包括設置在進布口[10]中的防滴水板[2],防滴水板[2]的寬度不小于織物[11]的寬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滴水板[2]的內側邊緣伸過進布口[10]密封腔體的上側板[4]與汽蒸箱箱體內進布導布輥[5]之間的輥面密封的密封面[28]。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滴水板[2]為 中空板,在防滴水板[2]的底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對通汽孔[24],通汽孔[24]與防 滴水板[2]的中空腔體相通,在防滴水板[2]的內側設置有高于上平面的內擋液 凸邊[23]。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滴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滴水板[2] 的外側設置有高于上平面的外擋液凸邊[22]。
4.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滴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空板中 設置有橫隔板[26],橫隔板[26]將中空腔體分隔成上、下兩層,下層為加熱腔 [25],上層為隔熱腔[27]。
5.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滴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空板的 上方設置有擋液板[8],擋液板[8]與中空板之間設置有隔熱間隙[29]。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滴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液板[8]為可 拆卸式安裝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有效防止冷凝水水滴或工作液滴滴落到織物上的汽蒸箱進布口的防滴水裝置,包括設置在進布口中的防滴水板,防滴水板的寬度不小于織物的寬度,其特點是所述的防滴水板的內側邊緣伸過進布口密封腔體的上側板與汽蒸箱箱體內進布導布輥之間的輥面密封的密封面。上述結構的防滴水裝置主要用于進布口設置有密封裝置的汽蒸箱中。
文檔編號D06B23/00GK101307539SQ20071002258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5日
發明者孫建華, 閔平強 申請人:江蘇江海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