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尾紋的縫衣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手工工具,即帶尾紋的縫衣針。
技術背景在已有技術中,手工縫衣針包括針桿,針桿前端的針尖及針桿后端的穿線孔,針桿表面 光滑,其缺點是縫厚一點的布料時,因針桿表面光滑,手持打滑,縫扎費勁,有時不得不配 備"頂針"(套在手指上的金屬環)使用,使用不方便,也影響使用效率和縫制質量。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帶尾紋的縫衣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帶尾紋的縫衣針包括針桿,針桿后端的穿線孔。針桿表 面上有增加表面摩擦的凹痕或稱尾紋。凹痕或尾紋處于針桿表面即可,可以是中部偏前、中 部、后部或穿線孔的前部等。凹痕或尾紋可以是沿針桿軸向排部并沿針桿圓周環部或間隔環 部的鋸齒紋,或是沿針桿軸向間隔排布的圓環紋、沿針桿圓周表面排布的網格紋等等,凹痕 或尾紋的種類繁多,不限于此。由于在針桿表面采用的是凹痕,所以不影響針桿在布料中通 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通過增加針桿表面的摩擦達到手持防滑目的,結構簡單,加工易 行,使用方便,提高縫制質量和工作效率。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l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結構簡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結構簡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l,是放大示意圖。帶尾紋的縫衣針包括針桿l,針桿1后端的穿線孔2。針桿l后 部表面上有增加表面摩擦的鋸齒紋3,鋸齒紋3沿針桿1軸向排部并沿針桿1圓周環部(有多條 并排的鋸齒紋3)或間隔環部(有多條間隔排部的鋸齒紋3,如沿圓周三等分處各設置一個鋸 齒紋2,共有三道鋸齒紋2)。每條鋸齒紋3的深度部位對應錯開,以避免針桿在該部位強度 過低,致使使用中折斷。參見圖2,針桿1后部表面上有增加表面摩擦的圓環紋4,圓環紋4沿針桿1軸向間隔排布參見圖3,針桿1后部表面上有增加表面摩擦的網格紋5,網格紋5沿針桿圓周表面排布。
權利要求1.一種帶尾紋的縫衣針,包括針桿(1),針桿(1)后端的穿線孔(2),其特征在于針桿(1)表面上有增加表面摩擦的凹痕或尾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手工工具,即帶尾紋的縫衣針。它包括針桿,針桿后端的穿線孔。針桿表面上有增加表面摩擦的凹痕。凹痕可以是沿針桿軸向排部并沿針桿圓周環部或間隔環部的鋸齒紋,或是沿針桿軸向間隔排布的圓環紋、沿針桿圓周表面排布的網格紋等等,凹痕的種類繁多,不限于此。通過增加針桿表面的摩擦達到手持防滑目的。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易行,使用方便,提高縫制質量和工作效率的特點。
文檔編號D05B85/00GK201010771SQ20072020006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2日
發明者李文峰 申請人:李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