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烘干機及洗滌烘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備熱泵裝置的烘干機以及洗滌烘干機。
背景技術:
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等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機,典型地具備熱泵機構。熱泵機構能 夠以比采用加熱器的裝置少的耗電烘干衣物。而且,熱泵機構在不使用冷卻水的情況下,能 夠對被用于衣物的烘干之后的烘干空氣進行除濕,且能夠從烘干空氣回收熱量。因此,熱泵 機構與使用加熱器烘干衣物的裝置相比,在節水及節能方面較為有利(參照日本專利公開 公報特開2006-110394號)。熱泵機構一般包括壓縮冷媒的壓縮機、與烘干衣物的烘干 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熱交 換器以及在壓縮機與熱交換器之間規定冷媒的循環路徑的循環配管。熱交換器一般具備對 烘干空氣進行除濕的除濕器和對烘干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器。圖11概略地表示以往的洗滌烘干機。利用圖11,對以往的洗滌烘干機進行說明。以往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150包括筐體100、在筐體100內旋轉的旋轉滾筒103以 及內安裝旋轉滾筒103的水槽102。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形成于水槽102的下方的筐體100 的內部空間稱為下部空間。此外,將形成于水槽102的上方的筐體100的內部空間稱為上 部空間。洗滌烘干機150還包括設置在下部空間的熱泵機構130以及連接熱泵機構130和 水槽102的循環風路108。而且,洗滌烘干機150還包括捕集在烘干衣物的工序產生的纖維 屑(lint)(碎線頭兒等塵埃成分)的過濾部140和使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氣在循環風路108 中流動的送風機109。過濾部140以及送風機109被安裝在循環風路108。烘干空氣從水槽102的上部被排出,之后通過過濾部140。過濾部140從烘干空氣 除去纖維屑。之后,送風機109向熱泵機構130送出烘干空氣。熱泵機構130具備與烘干 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器(未圖示)。熱交換器對烘干空氣進行除濕及加熱。之后,烘干 空氣再次流入旋轉滾筒103。如上所述,由于洗滌烘干機150的熱泵機構130被設置于筐體100的下部空間,因 此,在水槽102與熱泵機構130之間規定烘干空氣的循環路徑的循環風路108較長。在較 長的循環風路108內通過的期間烘干空氣的壓力損耗要變大。因此,以往的洗滌烘干機150 難以實現烘干空氣的較快的循環速度及/或較大的循環量。循環風路108內的不充分的烘干空氣的流量會使設置在循環風路108內的熱交換 器與烘干空氣之間的熱交換量降低。其結果烘干衣物費時。而且烘干衣物所需的電量也增 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用于規定烘干空氣的循環路徑的較短的循環風 路,能夠提高熱交換器的熱交換率,可縮短烘干時間以及降低電力消耗的烘干機以及洗滌烘干機。本發明所涉及的烘干機,包括筐體;外槽,被支撐于所述筐體內;旋轉滾筒,可旋 轉地內安裝于所述外槽內,用于收容衣物;熱泵裝置,具備用于烘干所述旋轉滾筒內的衣物 的熱交換器;送風部,送出烘干空氣;循環風路,連接所述外槽和所述熱泵裝置,并規定來 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烘干空氣循環的循環路徑;以及過濾部,被設置在所述循環風路中,用 于防止塵埃成分進入所述熱交換器,其中,所述過濾部及所述熱交換器被設置于在所述筐 體內形成的所述外槽上方的上部空間,所述過濾部、所述熱交換器以及所述送風部沿所述 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
本發明所涉及的洗滌烘干機,包括筐體;外槽,被支撐于所述筐體內,用于貯存 洗滌水;旋轉滾筒,在所述外槽內旋轉,對衣物進行洗滌及烘干;熱泵裝置,具備用于烘干 所述旋轉滾筒內的衣物的熱交換器;送風部,送出烘干空氣;循環風路,連接所述外槽和所 述熱泵裝置,并規定來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烘干空氣循環的循環路徑;以及過濾部,被設置 在所述循環風路中,用于防止塵埃成分進入所述熱交換器,其中,所述過濾部及所述熱交換 器被設置于在所述筐體內形成的所述外槽上方的上部空間,所述過濾部、所述熱交換器以 及所述送風部沿所述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概略結構的剖視 圖。圖2是圖1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前面的局部外觀圖。圖3是概略地表示圖1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1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概略俯視圖。圖5是圖4所示的A-A線剖視圖。圖6是概略地表示圖1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上部結構的立體圖。圖7是概略地表示圖1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支撐構件的立體圖。圖8是概略地表示圖1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立體圖。圖9是概略地表示支撐構件在圖1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中的其他配置的立體 圖。圖10是概略地表示圖9所示的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立體圖。圖11是概略地表示使用熱泵烘干衣物的以往的洗滌烘干機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圖來說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烘干機。在本實施方式中,滾筒式洗滌 烘干機作為烘干機而例示。取而代之,烘干機也可為其他洗滌烘干機。再者,烘干機也可為 不具有洗滌功能的烘干裝置。因此,以下所說明的詳細結構并不是對本實施方式的原理的 限定。(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整體結構)圖1是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概略剖視圖。圖2是局部表示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前 面的立體圖。圖3是概略地表示滾筒式洗滌烘干機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洗滌烘干機500包括筐體1,該筐體1包含規定用于收容洗滌及烘干衣物用的各種 部件(例如后述的旋轉滾筒3、水槽2、熱泵裝置30)的內部空間的壁部。筐體1的壁部包 括設置在前側的前壁Ie ;設置在前壁Ie的相反側的后壁Id ;設置在前壁Ie與后壁Id之 間的右側壁Ia ;以及設置在右側壁Ia的相反側的左側壁lb。前壁le、后壁Id、右側壁Ia 及左側壁Ib沿上下方向豎立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中的至少其中 之一作為側壁而例示。此外,右側壁Ia作為第1側壁而例示。左側壁Ib作為第2側壁而 例示。
筐體1的壁部包括由前壁le、后壁Id、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上緣所包圍的上 壁lc,和由前壁le、后壁Id、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下緣所包圍的底壁If。在前壁Ie形成有用于取放衣物的投入口。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用于封閉或敞 開投入口的門體5。安裝在前壁Ie上的門體5在敞開投入口的打開位置(參照圖1)與封 閉投入口的關閉位置(參照圖2)之間轉動。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設置在筐體1內的大致圓筒形狀的旋轉滾筒3。用于洗滌 及烘干衣物的旋轉滾筒3包括形成與前壁Ie的投入口連通的開口部的周壁531和與由周 壁531所形成的開口部相對的底壁532。在旋轉滾筒3內收容從投入口投入的衣物。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設置在筐體1內的大致圓筒形狀的水槽2。水槽2包括包 圍旋轉滾筒3的周壁531的周壁521和沿旋轉滾筒3的底壁532形成的底壁522。在水槽 2內貯存用于洗滌衣物的洗滌水。在本實施方式中,水槽2作為外槽而例示。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用于向水槽2供給水的供水管(未圖示)。連接于水槽2 的供水管包含供水閥(未圖示)。供水閥用于控制向水槽2的供水。洗滌烘干機500還包 括用于從水槽排水的排水管(未圖示)。連接于水槽2的排水管包含排水閥。排水閥用于 控制從水槽2的排水。在水槽2的周壁521的上部形成有排出口 11。用于烘干收容在可旋轉地內安裝于 水槽2中的旋轉滾筒3內的衣物的烘干空氣從排出口 11有效率地被排出。在本實施方式 中,排出口 11形成在水槽2/旋轉滾筒3中的洗滌水的最高液位的上方,以免洗滌水從排出 口 11流出。將不具有洗滌功能的烘干裝置用作烘干機的情況下,排出口 11可形成在旋轉 滾筒3的周壁531或底壁532的任意部位。如圖3所示,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減振器(damper) 523,該減振器523包含與水 槽2的周壁521連接的上端部和與筐體1的底壁If連接的下端部。旋轉滾筒3在水槽2 內旋轉。在筐體1內支撐水槽2的減振器523吸收因旋轉滾筒3的旋轉所引起的振動。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使旋轉滾筒3旋轉的驅動馬達7。驅動馬達7安裝在水槽 2的底壁522的外面。通過驅動馬達7的驅動而旋轉的旋轉滾筒3的旋轉軸朝向前方向上 傾斜(tilted upward toward the front side)。旋轉滾筒3中的衣物有時導致旋轉滾筒3及/或水槽2的重量產生失衡。其結果, 因旋轉滾筒3的旋轉所引起的振動傳遞到水槽2。支撐水槽2的減振器523使來自水槽2 的振動衰減。如上所述,在筐體1的前壁Ie安裝有用于開閉旋轉滾筒3的投入口的門體5。使 用者打開門體5將衣物放進旋轉滾筒3或從旋轉滾筒3取出衣物。如圖2所示,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操作面板4。操作面板4沿筐體1的前壁Ie的上緣設置。操作 面板4包括用于操作洗滌烘干機500的各種操作鍵541和顯示洗滌烘干 機500的運轉模式等各種信息的顯示窗542。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用于在筐體1內放入洗滌劑的洗滌劑投入部10。設置在操 作面板4的左端下方的洗滌劑投入部10可向前方拉出。洗滌劑投入部10包括在筐體1的 內部保持洗滌劑的收容容器(未圖示)。收容容器例如被劃分為用于收容粉末洗滌劑的第 1收容部(未圖示)、用于收容液體洗滌劑的第2收容部(未圖示)以及用于收容柔順劑的 第3收容部(未圖示)。(熱泵裝置)圖4是洗滌烘干機500的概略俯視圖。圖5是圖4所示的A-A線剖視圖。圖6是 概略地表示洗滌烘干機500的上部結構的立體圖。利用圖1、圖3至圖6說明熱泵裝置。洗滌烘干機500包括用于烘干衣物的熱泵裝置30。洗滌烘干機500利用熱泵裝置 30對從旋轉滾筒3排出的烘干空氣進行除濕及加熱。如上所述,筐體1形成收容旋轉滾筒3、水槽2及熱泵裝置30等各種裝置的內部空 間。在以下說明中,將筐體1的內部空間中的水槽2的上方的狹小空間稱作上部空間。此 夕卜,將筐體1的內部空間中的水槽2的下方的空間稱作下部空間。熱泵裝置30及形成在熱 泵裝置30與旋轉滾筒3之間的烘干空氣的循環路的各種部件的大部分設置在上部空間。如圖1所示,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連接水槽2與熱泵裝置30的循環風路8。循 環風路8包括從排出口 11向上方延伸的上游風路581及與水槽2的底壁522連接的下游 風路582。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設置在上游風路581與熱泵裝置30之間的過濾部40。與 上游風路581連接的過濾部40除去烘干空氣中的纖維屑(碎線頭兒等塵埃成分)。其后, 烘干空氣流入熱泵裝置30。如上所述,熱泵裝置30對烘干空氣進行除濕及加熱。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設置在熱泵裝置30與下游風路582之間的送風部9。送風 部9從水槽2的排出口 11抽吸烘干空氣,其后,通過下游風路582再次將烘干空氣送入旋 轉滾筒3內。這樣,從送風部9送出的烘干空氣順著由循環風路8所規定的循環路進行循 環。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熱泵裝置30與旋轉滾筒3之間形成烘干空氣的循 環路的各種部件(過濾部40、熱泵裝置30以及送風部9)集中設置在上部空間。其結果,烘 干空氣的壓力損耗降低,可得到循環速度較快及/或風量充分的烘干空氣。如圖3至圖5所示,熱泵裝置30包括壓縮冷媒的壓縮部31 ;用于烘干旋轉滾筒 3內的衣物的熱交換器HEX ;以及包含用于對高壓的冷媒的壓力進行減壓的膨脹閥(或毛細 管(capillary tube))的減壓部33。熱交換器HEX包括釋放經壓縮部31壓縮而成為高 溫高壓的冷媒的熱量的加熱部32 ;以及利用經減壓而成為低壓的冷媒從周圍吸熱的除濕 部34。本實施方式中,加熱部32作為放熱部而例示。除濕部34作為吸熱部而例示。如圖3所示,熱泵裝置30還包括連接壓縮部31、構成熱交換器HEX的加熱部32和 除濕部34、以及減壓部33的管路20。在管路20中流動的冷媒在壓縮部31、加熱部32、除 濕部34及減壓部33之間循環。在圖3中示出了從水槽2的底壁522的頂部2a(圓板狀的底壁522的最上位點) 延伸的母線G。母線G在描繪水槽2的周壁521的外表面的母線中位于最上方的位置。
壓縮部31在水槽2的周壁521的上方,相對于母線G偏向右側壁Ia而設置。壓 縮部31包含位于母線G的下方的底面31a。水槽2的周壁521上方的上部空間有效地被利 用于設置壓縮部31,因而具備壓縮部31的熱泵裝置30可適當地收容在比較小型的筐體1 內。相對于最上方位置的母線G,壓縮部31的位置偏向右側壁Ia (或左側壁lb),因此,在 不增加筐體1的高度的情況下,熱泵裝置30被設置于上部空間。這樣,可提供小型的洗滌 烘干機500。在管路20中流動的冷媒,在除濕部34與周圍的空氣(從過濾部40流入除濕部34 的烘干空氣)進行熱交換。其結果,冷媒被加熱并汽化,另一方面,烘干空氣中的水成分結 露。其結果,烘干空氣中的水成分被去除。被汽化的冷媒流入壓縮部31。壓縮部31壓縮冷媒而使之成為高溫且高壓。其后, 高溫高壓的冷媒流入加熱部32。在加熱部32,冷媒與周圍的空氣(從除濕部34流入加熱 部32的烘干空氣)進行熱交換。其結果,烘干空氣被加熱,另一方面,冷媒被冷卻而液化。減壓部33對液化的高壓冷媒進行減壓而使之成為低溫且低壓。低溫低壓的冷媒 再次流入除濕部34。如上所述,送風部9通過下游風路582向水槽2送出烘干空氣。其后,烘干空氣通 過水槽2流入旋轉滾筒3。其結果,收容在旋轉滾筒3內的衣物被烘干。烘干衣物的結果,烘干空氣會含有比較多的水成分。如上所述,送風部9從水槽2 的排出口 11抽吸旋轉滾筒3內的烘干空氣。其結果,烘干空氣經由上游風路581及過濾部 40到達熱泵裝置30。如上所述,熱泵裝置30的除濕部34首先對烘干空氣進行除濕及冷卻。其結果,烘 干空氣中的水成分結露并從烘干空氣分離。其后,烘干空氣流入加熱部32。加熱部32如上 所述對烘干空氣進行加熱。其結果,通過了熱泵裝置30的烘干空氣成為高溫且低濕。送風 部9將高溫且低濕的烘干空氣再次向旋轉滾筒3送出。如圖4及圖6所示,固定于熱泵裝置30的送風部9被設置成接近壓縮部31a在本 實施方式中,送風部9設置在壓縮部31與左側壁Ib之間。相對于水槽2的周壁521的母 線G偏靠右側壁Ia側而設置的壓縮部31的左側的空間有效地被利用于送風部9的設置, 因此,送風部9可適當地收容在較為小型的筐體1中。在右側壁Ia與左側壁Ib之間排列 設置的熱泵裝置30和送風部9幾乎不會招致筐體1的高度增加。因此,可提供小型的洗滌 烘干機500。在旋轉滾筒3中烘干的衣物會產生纖維屑(碎線頭兒等塵埃成分)。纖維屑向熱 交換器HEX的附著及堆積會引起烘干空氣的循環效率及熱交換器HEX的熱交換率的降低。洗滌烘干機500具有設置在熱交換器HEX的上游的過濾部40。過濾部40在烘干 空氣通過熱交換器HEX之前從烘干空氣中捕集及回收碎線頭兒、塵埃、花粉等異物(纖維 屑),以抑制纖維屑進入熱交換器HEX。在筐體1的上部空間安裝在循環風路8中的過濾部 40與前壁Ie相近。因此,想要除去滯留在過濾部40的纖維屑的使用者或作業人員可站在 筐體1的前壁Ie附近直接進行維護作業。據此,洗滌烘干機500可實現有效率的維護作業。 如圖5所示,過濾部40包括第1過濾器40A及設置在第1過濾器40A下游的第2 過濾器40B。第1過濾器40A的濾網眼比第2過濾器40B大。因此,第2過濾器40B捕集 及回收通過第1過濾器40A的比較細的纖維屑和其他異物。其結果,因纖維屑和其他異物的附著所引起的熱泵裝置30的熱交換效率的下降及送風部9的循環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此外,過濾部40抑制纖維屑和其他異物向筐體1外飛散。因此,洗滌烘干機500周圍的污 染得到抑制。如圖2所示,在筐體1的上壁Ic形成有開口部40c。通過形成于上壁Ic的前緣附 近的開口部40c對循環風路8安裝或拆卸第1過濾器40A。因此,使用者或作業人員可站在 筐體1的前壁Ie附近直接對筐體1安裝或拆卸第1過濾器40A。據此,洗滌烘干機500可 實現高效率的維護作業。
與第1過濾器40A不同,第2過濾器40B固定在循環風路8中。第1過濾器40A 在第2過濾器40B之前除去烘干空氣中的纖維屑和其他異物,因此第2過濾器40B堵塞的 頻度比較小。此外,使用者或作業人員可通過形成于筐體1的上壁Ic的開口部40c對第2 過濾器40B進行清洗。因此,消除固定在循環風路8中的第2過濾器40B的堵塞不需要大
量勞力。在第2過濾器40B之后設置有熱交換器HEX。如上所述,熱交換器HEX中流動通過 壓縮部31成為高溫的冷媒。固定在循環風路8中的第2過濾器40B可防止對維護作業不 熟練的使用者容易地接觸到熱交換器HEX。此外,與第1過濾器40A不同,第2過濾器40B 固定在循環風路8中,因而第2過濾器40B的位置幾乎不會發生變動。因此,因第2過濾器 40B的不恰當設置所引起的纖維屑進入熱交換器HEX的情況較好地被抑制。過濾部40會導致烘干空氣產生壓力損耗。壓力損耗的結果,烘干空氣的速度分布 會平滑化(即烘干空氣的流動被整流)。如圖4及圖5所示,過濾部40設置在熱交換器HEX 之前。因此,經整流的烘干空氣流入熱交換器HEX。通常,如果為實現洗滌烘干機的小型化而縮短循環風路,則難以在循環風路內設 置整流機構(例如直管,straight pipe),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過濾部40將烘干空氣整 流,因此烘干空氣的整流所需的流動區間縮短。經整流的烘干空氣向熱交換器HEX的流入 抑制了熱交換效率的局部性的大幅變動。其結果,熱交換器HEX的熱交換效率提高。如上所述,熱交換器HEX上游的過濾部40,無需在循環風路8內設置整流機構(例 如直管),就能實現烘干空氣的整流。據此,可適當地縮短循環風路8。如圖1及圖5所示,熱交換器HEX的除濕部34包括烘干空氣流入的導入面534。 過濾部40設置在導入面534的附近。因此,在過濾部40被整流的烘干空氣直線性地被送 出到設置在過濾部40之后的除濕部34。如上所述,過濾部40對烘干空氣進行整流。過濾部40進行的烘干空氣的整流會 使烘干空氣的流速降低。由于循環風路8在過濾部40與導入面534之間幾乎不讓烘干空 氣的流動方向彎曲,因此烘干空氣在流速降低之后立即直線性地流入除濕部34。其結果,通 過除濕部34的烘干空氣不會局部性地成為高流速,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的飛散得到 抑制。如圖5所示,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用于回收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的回收結 構35。回收結構35設置在除濕部34的下方。如上所述,過濾部40抑制在除濕部34結露 的水成分的飛散,因此,可使用小型的回收結構35充分地回收水成分。因此,可提供小型的 洗滌烘干機500。在回收結構35中形成有凹部(未圖示)。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順著除濕部34的表面滴到凹部。凹部形成在可接收因烘干空氣而向下游飛散的水成分的范圍內。 如上所述,對烘干空氣進行整流的過濾部40抑制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的飛 散。因此,用于接收從除濕部34滴下的水成分的凹部的面積比較小。因此,可使用小型的 回收結構35充分地回收水成分。如上所述,通過過濾部40抑制了飛散的水成分被回收結構35適當地回收。所回 收的水成分較為理想的是從回收結構35的凹部向洗滌烘干機500外排出。例如,水成分也 可與洗滌水一起向設置在筐體1下方的排水口排出。回收結構35與熱交換器HEX —起設置在筐體1的上部空間。因此,由回收結構35 回收的水成分可利用位能適當地排出。從回收結構35排出水成分無需設置泵等專用排出 設備。因此,可提供小型的洗滌烘干機500。如上所述,設置在熱交換器HEX之前的過濾部40可有效地抑制纖維屑和其他異物 流入熱交換器HEX。然而,如果長期使用洗滌烘干機500,則有時纖維屑和其他異物也會附 著及/或堆積于熱交換器HEX。如上所述,熱交換器HEX設置在筐體1內的上部。作業人員可通過形成在筐體1 的上壁Ic的開口部40c取下第1過濾器40A。其后,作業人員可使用專用工具從循環風路 8拆下第2過濾器40B。其結果,作業人員可接觸到熱交換器HEX,從熱交換器HEX除去纖 維屑和其他異物。作業人員可站在筐體1的前壁Ie附近直接進行第1過濾器40A的去除、 第2過濾器40B的去除及從熱交換器HEX除去纖維屑和其他異物這一連的作業。因此,洗 滌烘干機500可實現高效率的維護作業。(過濾部的結構)使用圖5來說明過濾部40的結構。過濾部40的大致圓筒形狀的第1過濾器40A具有比第2過濾器40B中所使用的 濾網的網眼大的濾網(filter mesh)。第1過濾器40A包含形成有開口部的周面。形成于 第1過濾器40A的周面的開口部用作烘干空氣流入的流入部41。從旋轉滾筒3排出的烘干 空氣經由流入部41流入第1過濾器40A內。固定設置在第1過濾器40A下游的第2過濾器40B包含平坦的濾網。過濾部40包括設置在第1過濾器40A上部的蓋部42。當將第1過濾器40A安裝 在洗滌烘干機500上時,蓋部42嵌裝在形成于筐體1的上壁Ic的開口部40c。較為理想的 是,蓋部42被形成為可由使用者握持。使用者在安裝第1過濾器40A時,可將蓋部42用作 把手構件。大致圓筒形狀的第1過濾器40A包括產生較大的壓力損耗的區域Ll及產生較小 的壓力損耗的區域Ls。在第1過濾器40A的大致中央所出現的區域Ls,與流入部41相對, 并與從流入部41流入的烘干空氣直接碰撞。區域k出現在區域Ls的上方及下方。通過產生上述的壓力損耗分布的圓筒形狀的第1過濾器40A的烘干空氣流入熱交 換器HEX。上述的壓力損耗的結果,可獲得在除濕部34的上部流速快而在除濕部34的下 部流速小的烘干空氣的速度分布。圓筒形狀的第1過濾器40A較為理想的是設置在除濕部 34的導入面534附近。其結果,可有效地抑制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的飛散。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的液滴在除濕部34的上部比較小。水成分的液滴在流 下期間與其他水成分的液滴結合。其結果,水成分的液滴隨著流下而慢慢變大。因此,在除濕部34的下部附著比較大的水成分的液滴,另一方面,在除濕部34的上部附著比較小的水 成分的液滴。如上所述,在除濕部34的下部的烘干空氣的速度小于除濕部34的上部的烘干空 氣的速度。因此,較大的水成分的液滴不易飛散,其結果,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的飛散 范圍變窄。因此,使用比較小的回收結構35可適當回收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與以往的洗滌烘干機的對比)本實施方式的洗滌烘干機500,如上所述,包括熱泵裝置30及固定于熱泵裝置30 的過濾部40。過濾部40及熱泵裝置30的熱交換器HEX均設置在筐體1的上部空間(水槽 2的上方空間)。因此,過濾部40靠近熱交換器HEX而配置。沿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設置有過濾部40、熱交換器HEX及送風部9。過濾部 40對烘干空氣進行整流。經整流后的烘干空氣流入熱交換器HEX。熱交換器HEX對烘干空 氣進行除濕及加熱。其后,送風部9向旋轉滾筒3送出烘干空氣。以往技術的洗滌烘干機包括設置在筐體的下部空間(水槽的下方空間)的熱泵裝 置及設置在筐體的上部空間(水槽的上方空間)的過濾部。沿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設 置有過濾部、送風部及熱交換器。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過濾部40靠近熱交換器HEX而配置,因此使用比 上述的以往技術的洗滌烘干機中所采用的循環風路短的循環風路8來循環烘干空氣。因 此,在循環風路8中流動的烘干空氣的壓力損耗減少。烘干空氣的壓力損耗的減少讓使烘 干空氣流動的送風部9的耗電減少。烘干空氣的壓力損耗的減少還使在循環風路8中流動 的烘干空氣的流量增加。設置在較短的循環風路8中的過濾部40對烘干空氣進行整流。烘干空氣的整流 會提高熱交換器HEX的熱交換率。其結果,與以往的洗滌烘干機相比,可大幅度增大每單位 時間熱交換量、實現省電化及縮短烘干時間。(烘干空氣的溫度檢測)使用圖5來說明烘干空氣的溫度檢測。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第1溫度傳感器36及第2溫度傳感器37。第1溫度傳感 器36及第2溫度傳感器37均用于檢測循環風路8內的烘干空氣的溫度。第1溫度傳感器36檢測在旋轉滾筒3與熱交換器HEX之間流動的烘干空氣的溫 度。第1溫度傳感器36設置在過濾部40與除濕部34之間。第2溫度傳感器37檢測熱交換器HEX與旋轉滾筒3之間的烘干空氣的溫度。第 2溫度傳感器37設置在送風部9之后。第1溫度傳感器36檢測利用熱交換器HEX進行除濕、加熱之前的烘干空氣的溫 度。第2溫度傳感器37檢測利用熱交換器HEX進行了除濕、加熱之后的烘干空氣的溫度。 第1溫度傳感器36的輸出信號及第2溫度傳感器37的輸出信號用于熱泵裝置30的控制。 過濾部40與熱交換器HEX之間的第1溫度傳感器36設置在大致圓筒形狀的第1 過濾器40A的壓力損耗大的區域Ll(第1過濾器40A的上部或下部)的附近。與第1過濾 器40A的壓力損耗小的區域Ls相比,在壓力損耗大的區域k不易產生因纖維屑和其他異物 所引起的堵塞。因此,設置在區域U附近的第1溫度傳感器36可長期高精度地檢測烘干 空氣的溫度。當過濾部40中發生因纖維屑和其他異物所引起的堵塞時,由第1溫度傳感器36 檢測出的溫度會發生變化,因此第1溫度傳感器36的輸出信號被用于檢測過濾部40有 無堵塞。因此,設置在區域k附近的第1溫度傳感器36可長期高精度地檢測過濾部40有
無堵塞。在過濾部40與熱交換器HEX之間的第1溫度傳感器36及設置在送風部9下游的 第2溫度傳感器37配置于比較短的循環風路8的內部。第1溫度傳感器36與第2溫度傳 感器37之間的區間變得比較短。比較短的區間內的第1溫度傳感器36及第2溫度傳感器 37不易受導致溫度檢測的誤差的誤差因素(例如烘干空氣的泄漏)的影響。因此,第1溫 度傳感器36及第2溫度傳感器37可幾乎不受烘干空氣的泄漏等誤差因素的影響,可高精 度地檢測出烘干空氣的溫度。(支撐機構)圖7是概略地表示洗滌烘干機500的支撐構件的立體圖。圖8是概略地表示洗滌 烘干機500的立體圖。利用圖6至圖8說明支撐構件。洗滌烘干機500還包括在筐體1內支撐熱泵裝置30的支撐機構560。支撐機構 560包括支撐熱泵裝置30的支撐構件61和抑制熱泵裝置30的向上方的移位的限制構件 62。如圖7所示,在壓縮部31與限制構件62之間支撐熱泵裝置30的支撐構件61的 兩端分別卡合于右側壁Ia的上緣及左側壁Ib的上緣。同樣,限制構件62的兩端分別卡合 于右側壁Ia的上緣及左側壁Ib的上緣。在設置于壓縮部31的上游的加熱部32及/或除濕部34的下方,在右側壁Ia與 左側壁Ib之間延伸的支撐構件61支撐熱泵裝置30。在與支撐構件61相比更遠離壓縮部 31的位置,在右側壁Ia與左側壁Ib之間延伸的限制構件62限制熱泵裝置30的向上方的 移位。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構件61鄰接于壓縮部31。限制構件62在設置于熱泵裝置30 的上游的過濾部40的上方延伸。在熱泵裝置30中,壓縮部31具有比較大的重量。壓縮部31的重量通過在壓縮部 31的附近支撐熱泵裝置30的支撐構件61而施加于右側壁Ia及左側壁lb。其結果,壓縮 部31的重量使因旋轉滾筒3的旋轉等振動因素所引起的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上緣的 振動降低。施加于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熱泵裝置30的重量負載意味著包含右側壁Ia 及左側壁Ib的振動部件群的重量的增大。包含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振動部件群的重 量的增大最終使相對于同一激振力(excitation force)的振動振幅的降低。這樣,由于筐 體1的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承受朝下方的較大的力,因此即使當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 受到旋轉滾筒3的旋轉和其他振動因素的影響的情況下,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振動也 能較好地降低。其結果,筐體1的振動在整體上受到抑制。具備支撐構件61的支撐機構560,利用作用于包含壓縮部31的熱泵裝置30的重 力來按壓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上緣,從而有效地抑制因旋轉滾筒3的旋轉和其他振動 因素所引起的筐體1的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振動。圖9是表示支撐構件在洗滌烘干機500中的其他配置的立體圖。圖10是洗滌烘 干機500的概略立體圖。利用圖9及圖10說明支撐構件的其他配置。壓縮部31的重量可施加于右側壁Ia及左側壁Ib的其中之一。例如,如圖10所 示,支撐機構560具備在右側壁Ia與后壁Id之間延伸的支撐構件63來代替上述的支撐構件61。如圖10所示,壓縮部31被設置在右側壁Ia與后壁Id之間的角落部。由于壓縮部 31被右側壁la、后壁Id及支撐構件63包圍,因此,在洗滌烘干機500落下或倒下的情況下, 較重的壓縮部31也能通過右側壁la、后壁Id及支撐構件63適當地被支撐。
利用圖6、圖7至圖10進一步說明支撐機構560。如圖6所示,靠近壓縮部31而設置的送風部9固定于熱泵裝置30。因此,除熱泵 裝置30的重量以外,還有送風部9的重量施加于右側壁Ia及/或左側壁lb。其結果,因旋 轉滾筒3的旋轉和其他振動部件所引起的筐體1的右側壁Ia及/或左側壁Ib的振動得到 有效抑制。送風部9包括在循環風路8內引起烘干空氣的流動的送風風扇9b ;以及用于使 送風風扇9b旋轉的送風馬達9a。當送風馬達9a使送風風扇9b旋轉時,通過熱泵裝置30 的烘干空氣被送出到旋轉滾筒3內。送風馬達9a與壓縮部31同樣地具有比較大的重量。 如上所述,送風部9接近壓縮部31而設置。設置在送風部9下方的支撐構件61、63沿壓縮 部31及送風部9延伸,不僅用于支撐壓縮部31,還用于支撐送風部9。因此,可提供用于支 撐比較重的部件(壓縮部31及送風部9)的比較簡單的結構。比較簡單的支撐結構將大大 有助于減少洗滌烘干機500的部件數、重量及成本。如上所述,在熱泵裝置30的上方,限制構件62在右側壁Ia與左側壁Ib之間延伸 設置。與支撐構件61相比,限制構件62更遠離壓縮部31。使用圖1、圖3及圖6來說明限制構件62。如圖1及圖3所示,具有比較大的重量的壓縮部31及送風部9設置在后壁Id附 近。另一方面,重量比較輕的部件(例如熱交換器HEX),與壓縮部31及送風部9相比更接 近前壁le。因此,在包含熱泵裝置30的烘干空氣的循環機構中有一種使接近前壁Ie的輕 量的部件浮起的力矩在作用。與支撐構件61相比更接近前壁Ie而設置的限制構件62,抑制熱交換器HEX等輕 量部件的向上方的移位。在本實施方式中,過濾部40連接于熱泵裝置30。限制構件62架 設在熱泵裝置30與前壁Ie之間的過濾部40的上方。這樣,限制構件62適當地限制過濾 部40及熱泵裝置30的熱交換器HEX的向上方的移位。取而代之,限制構件62也可架設在 熱泵裝置30的熱交換器HEX的上方。據此,限制構件62直接限制熱交換器HEX的向上方 的移位。如上所述,熱泵裝置30及熱泵裝置30的周邊部件(過濾部40、送風部9)由架設 在熱泵裝置30下方的支撐構件61、63適當地支撐。此外,限制構件62架設在熱泵裝置30 及/或過濾部40的上方。分別設置在熱泵裝置30的上下方的限制構件62及支撐構件61、 63適當地降低上下方向的振動振幅。據此,因旋轉滾筒3的旋轉所引起的筐體1的振動在 整體上降低。(部件間的固定)上述的支撐機構560不僅抑制筐體1的振動,而且還抑制用于將設置在筐體1內 的上部空間的各種部件固定的螺釘等固定構件的損壞或損傷等不良情況。支撐機構560在 例如洗滌烘干機500搬運及/或設置時偶然落下或倒下的情況下,也能適當地持續保持熱 泵裝置30和熱泵裝置30的周邊部件(過濾部40和送風部9)。以下,說明支撐機構560對 于在部件間的固定中所使用的固定構件的影響。
普通的洗滌烘干機的筐體的上部空間中也配置有一些部件。設置在上部空間的部 件,典型的是連接于筐體的上壁等支撐部件。在洗滌烘干機倒下或落下時,固定上部空間的 部件與支撐部件的固定構件(例如螺釘及/或螺固用螺紋襯套(helisert))因作用于上部 空間的部件的重力及由于倒下、落下所引起的沖擊力,受到比較大的拉伸力。在用于固定重 量較大的部件的固定構件產生較大的拉伸力。因此,用于對設置在普通的洗滌機的上部空 間中的部件進行固定的固定構件,在洗滌烘干機倒下或落下時比較容易受到損壞。在本實施方式中,熱泵裝置30的壓縮部31及送風部9具有比較大的重量。支撐 構件61、63適當地支撐壓縮部31及/或送風部9。此外,與支撐構件61、63相比更遠離壓 縮部31的限制構件62架設在熱泵裝置30及/或過濾部40的上方。在洗滌烘干機500落下、倒下時,對支撐構件61、63施加有熱泵裝置30及/或送 風部9的重量及伴隨洗滌烘干機500的落下、倒下的沖擊力。熱泵裝置30及/或送風部9 的重量及伴隨洗滌烘干機500的落下、倒下的沖擊力作為對支撐構件61、63的壓縮力而作 用。作用于支撐構件61、63的壓縮力,也作用于固定支撐構件61、63與熱泵裝置30/ 送風部9的螺釘和螺紋襯套等固定構件。然而,這與拉伸力不同,固定構件不易因壓縮力而 破損。
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構件61、63靠近重量比較大的壓縮部31而設置。其結果, 在支撐構件61、63周圍產生力矩。支撐構件61、63周圍的力矩使位于支撐構件61、63與前 壁Ie之間的較輕的部件(過濾部40及熱交換器HEX)浮起。支撐構件61、63周圍的力矩 對架設在熱泵裝置30及/或過濾部40的上方的限制構件62產生壓縮力。作用于限制構 件62的壓縮力,也作用于固定限制構件62與熱泵裝置30及/或過濾部40的螺釘和螺紋 襯套等固定構件。然而,這與拉伸力不同,固定構件不易因壓縮力而破損。普通的洗滌烘干機的筐體的高度尺寸會根據支撐上部空間的部件的支撐構件的 高度尺寸而增加。在本實施方式中,旋轉滾筒3及水槽2在筐體1內傾斜。其結果,與前壁Ie附近 相比,上部空間在后壁Id附近擴大。體積比較大的部件(壓縮部31及/或送風部9)設置 在后壁Id附近的上部空間內。因此,不會導致筐體1的高度尺寸增大,能夠確保用于設置 支撐構件61、63的比較大的空間。使用圖4來說明固定送風部9與熱泵裝置30的結構。洗滌烘干機500具有用于固定送風部9與熱泵裝置30的緊固構件38。通過緊固 構件38固定于熱泵裝置30的送風部9設置在壓縮部31的側方。其結果如上所述,不僅熱 泵裝置30的重量,送風部9的重量也施加于右側壁Ia及/或左側壁lb。據此,可有效地減 輕因旋轉滾筒3的旋轉和其他振動因素所引起的右側壁Ia及/或左側壁Ib的振動。與壓縮部31同樣,送風馬達9a具有比較大的重量。由于重量較大的壓縮部31及 送風部9相近設置,因此支撐構件61、63可同時支撐壓縮部31及送風部9。因此,可提供用 于支撐重量比較大的部件(壓縮部31及送風部9)的比較簡單的結構。用比較簡單的結構 來支撐重量比較大的部件(壓縮部31及送風部9),將大大有助于減少洗滌烘干機500的部 件數、重量及成本。(熱泵裝置的配置)
熱泵裝置30的除濕部34及加熱部32,較為理想的是使用具有高導熱性的銅或鋁 等金屬來形成。熱泵裝置30如上所述設置在水槽2的上方,因此不會受洗滌水的影響。因 此,除濕部34及加熱部32不會因洗滌水中所含的洗滌劑、柔順劑或漂白劑等化學成分引起 金屬腐蝕。熱交換器HEX的除濕部34及加熱部32沿烘干空氣的循環路相對于送風部9呈直 線排列,因此熱交換器HEX中的烘干空氣大致以接近直線狀流動。通常,彎曲的流體流動會 引起偏流及流體的壓力損耗,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除濕部34及加熱部32的直線配置幾乎 不會產生偏流及流體的壓力損耗。其結果,可使烘干空氣有效率地循環。因此,在循環風路 8中使烘干空 氣流動的送風部9的耗電減少。抑制烘干空氣的偏流的結果,通過除濕部34的烘干空氣的局部性的高速流受到 抑制。如上所述,除濕部34使烘干空氣中的水成分結露。如果在除濕部34局部地產生烘 干空氣的高速流,則結露的水成分將隨著烘干空氣再次通過送風部9送出到旋轉滾筒3。其 結果,旋轉滾筒3中的衣物再次吸收水成分。而在本實施方式中,除濕部34及加熱部32的 直線配置如上所述抑制烘干空氣的局部性的高速流。因此,幾乎不會產生結露后的水成分 的循環所引起的烘干效率的降低。通常,當通過熱泵裝置的流體的流量下降時,從流體吸熱的吸熱部的吸熱量降低。 其結果,通過吸熱部的冷媒的汽化會不充分。其后,未充分汽化的冷媒到達壓縮裝置。壓縮 裝置對液狀的冷媒進行壓縮,其結果有可能潛在地發生故障。在本實施方式中,除濕部34及加熱部32的直線配置確保熱交換器HEX中的烘干 空氣的適當流量,因此除濕部34中的冷媒容易實現完全汽化。液狀的冷媒難以流到壓縮部 31,因而壓縮部31不易出現故障。因此,具有熱泵裝置30的洗滌烘干機500的可靠性提高。 可靠性提高的結果,無需使壓縮部31停止,就可連續進行除濕。因此,烘干運轉時間縮短。另外,作為用于熱泵裝置30中的冷媒,適合使用HFCQiydrofluoroearbon,氫氟 碳)系列冷媒、HFO(氫氟烯烴,hydrofluoroolefin)系列冷媒、二氧化碳冷媒等普通的冷 媒。(送風部的配置)使用圖1來說明送風部9的配置。如上所述,送風部9包括送風馬達9a和送風風扇%。送風馬達9a設置在送風風 扇9b的上側。其結果,送風部9的旋轉軸朝向上游向下傾斜(tilted downward toward theupstream side)。其結果,即便在除濕部34結露的水成分飛散到送風部9,附著于送風 風扇9b的水成分也會因重力及來自送風風扇9b的推力而向送風馬達9a的反方向滴下。據 此,附著于送風風扇9b的水成分幾乎不會飛濺到位于送風風扇9b上方的送風馬達9a。(控制基板的配置)利用圖8說明控制基板的配置。洗滌烘干機500包括設置在筐體1內的控制基板50。控制基板50上搭載有用于 控制洗滌烘干機500的電子元件(各種電路)。控制基板50位于收容在筐體1內的洗滌劑 投入部10的上方。與設置在筐體的下部空間的控制基板相比,用于連接本實施方式的控制基板50 和驅動馬達7、送風馬達9a等電氣部件的導線變短。控制基板50設置在筐體1的上部空間(較為理想的是前壁Ie的附近)。因此,作業人員可站在筐體1的前壁Ie的附近直接進行 控制基板50的維修。據此,洗滌烘干機500可實現有效率的維護作業。(代替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過濾部40包含第1過濾器40A及第2過濾器40B,并進行兩個階 段的過濾處理。取而代之,烘干機也可采用利用單個的過濾器部件(flter element)來進 行一個階段的過濾處理的過濾裝置。再者,取而代之,烘干機也可包括使用多于兩個的過濾 器部件來進行多于兩階段的過濾處理的過濾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過濾部40包括大致圓筒形狀的第1過濾器40A。取而代之,烘干 機也可包括平坦的過濾器部件或其他形狀的過濾器部件。在本實施方式中,洗滌烘干機500具有洗滌功能及烘干功能。取而代之,烘干機也 可不具有洗滌功能。例如,如果從上述的洗滌烘干機500除去洗滌功能,則可獲得僅具有烘 干功能的烘干機。僅具有烘干功能的烘干機無需與上述的洗滌烘干機500的水槽2連接的 供水管或排水管等管路。相當于上述水槽2的部件用作為環繞旋轉滾筒3的外槽。其他部 件也可與上述的洗滌烘干機500的各種部件相同。在本實施方式中,洗滌烘干機500為滾筒式的洗滌烘干機。取而代之,烘干機也可 為對吊起的衣物進行烘干的柜式洗滌烘干機。即便是柜式洗滌烘干機,根據上述本實施方 式的原理,仍可提高熱泵裝置的可靠性,縮短烘干時間,實現較少的耗電。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結構的烘干機及洗滌烘干機。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烘干機,包括筐體;外槽,被支撐于所述筐體內 ’旋 轉滾筒,可旋轉地內安裝于所述外槽內,用于收容衣物;熱泵裝置,具備用于烘干所述旋轉 滾筒內的衣物的熱交換器;送風部,送出烘干空氣;循環風路,連接所述外槽和所述熱泵裝 置,并規定來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烘干空氣循環的循環路徑;以及過濾部,被設置在所述循 環風路中,用于防止塵埃成分進入所述熱交換器,其中,所述過濾部及所述熱交換器被設置 于在所述筐體內形成的所述外槽上方的上部空間,所述過濾部、所述熱交換器以及所述送 風部沿所述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根據此結構,過濾部及熱泵裝置的熱交換器均在被支撐于筐體內的外槽的上方的 上部空間接近設置。過濾部、熱交換器及送風部沿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過濾 部對烘干空氣進行整流。經整流后的烘干空氣流入熱交換器。熱交換器對烘干空氣進行除 濕及加熱。送風部送出經除濕及加熱后的烘干空氣。以往的烘干機包括設置在形成于筐體中的外槽下方的下部空間的熱泵裝置和設 置在形成于筐體中的外槽上方的上部空間的過濾部。過濾部、送風部及熱交換器沿烘干空 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而根據本發明的上述結構,由于過濾部、熱交換器及送風部沿烘干空氣的流動方 向依次被設置,與以往的烘干機相比循環風路變短。由于在循環風路流動的烘干空氣的壓 力損耗降低,因此在循環風路內送出烘干空氣的送風部的電力消耗降低。而且,送風部可使 烘干空氣的循環量增大。根據本發明的上述結構,由于過濾部設置在熱交換器的上游,因此,在循環風路內 不用設置直管等整流機構的情況下,烘干空氣被整流。設置在熱交換器的上游的過濾部會 引起烘干空氣的壓力損耗。烘干空氣的壓力損耗使烘干空氣的速度分布平滑(烘干空氣被整流)。被整流后的烘干空氣流入熱交換器,因此,幾乎不發生局部性的熱交換率的不均,可 實現較高的熱交換率。如上所述,較短的循環風路使烘干空氣的壓力損耗降低。而且,在較短的循環風路 中,烘干空氣被整流化,實現較高的熱交換率。因此,根據上述結構的烘干機,可實現較低的 電力消耗及較短的烘干時間。而且,由于過濾部及熱交換器被設置在形成于筐體內的外槽的上方的上部空間, 因此,過濾部及熱交換器從烘干機的上方接觸。因此,作業人員可不用移動烘干機整體,就 可維護過濾部及熱交換器,可實現較高的工作效率。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熱交換器包括利用冷媒從烘干空氣吸熱的吸熱部 和利用冷媒對所述烘干空氣進行加熱的放熱部,所述吸熱部包含所述烘干空氣流入的導入 面,所述過濾部被設置成接近所述導入面。根據此結構,過濾部被設置在烘干空氣流入的吸熱部的導入面的附近。基于過濾 部進行的對烘干空氣的整流化,烘干空氣的速度分布平滑,因此,可抑制通過吸熱部的烘干 空氣局部性地速度增大。其結果,在吸熱部結露的水成分幾乎不飛散。因此不需用于回收 水成分的大型的設備,可提供小型的烘干機。由于熱交換器設置在形成于筐體內的外槽的上方的上部空間,因此,在吸熱部結 露的水成分利用位能被排出,來代替泵等排水設備。因此,可提供小型的烘干機。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過濾部包括可裝卸地設置于所述循環風路的 第1過濾器;和固定于所述循環風路內的第2過濾器,其中,所述第1過濾器設置在所述第 2過濾器的上游。根據此結構,用于捕集及回收烘干空氣中的塵埃成分的過濾部包括可裝卸地設置 于循環風路的第1過濾器。第1過濾器設置在第2過濾器的上游。由第2過濾器捕捉的塵 埃成分的量少于第1過濾器捕捉的塵埃成分的量。對第2過濾器進行清掃或更換等作業頻 度少于對第1過濾器進行的作業頻度,因此,在循環風路固定第2過濾器幾乎不影響對第2 過濾器的維護,而另一方面,可防止維護作業并不熟練的使用者接觸熱交換器。此外,在循 環風路固定第2過濾器,可抑制第2過濾器的不適當的設置,因此,可抑制纖維屑進入熱交 換器。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過濾部包含圓筒形狀的過濾元件,其中,所述 過濾元件形成有讓所述烘干空氣流入的流入部,所述過濾元件被設置在所述循環風路內, 以使在所述吸熱部的下部的所述烘干空氣的流速小于在所述吸熱部的上部的所述烘干空 氣的流速。根據此結構,大致圓筒形狀的過濾器元件使通過吸熱部下部的烘干空氣的流速小 于在吸熱部上部的烘干空氣的流速,因此,在吸熱部結露的水成分幾乎不飛散。由于不需用 于回收水成分的大型的設備,因此可提供小型的烘干機。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熱泵裝置的支撐機構,其中, 所述筐體包含規定所述上部空間的壁部,所述壁部包含沿上下方向立設的側壁,所述支撐 機構連接于所述側壁。根據此結構,筐體包含規定上部空間的壁部。壁部包含沿上下方向立設的側壁。支 撐熱泵裝置的支撐機構與側壁連接,因此,熱泵的重量施加于側壁。因此,可降低側壁的振動。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支撐機構包含設置在所述熱泵裝置的下方的 支撐構件和設置在所述熱泵裝置的上方的限制構件,連接于所述側壁的所述支撐構件支撐 所述熱泵裝置,所述限制構件限制所述熱泵裝置的向上方的移位。根據此結構,設置在熱泵裝置的下方的支撐構件支撐熱泵。由于支撐構件與側壁 連接,因此,熱泵的重量施加于側壁。因此,可降低側壁的振動。設置在熱泵裝置的上方的 限制構件限制熱泵裝置的向上方的移位。因此,可使熱泵裝置的上下移動變小。在上述結構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熱泵裝置包含用于壓縮冷媒的壓縮部,所述支 撐構件在所述壓縮部與所述限制構件之間支撐所述熱泵裝置。根據此結構,壓縮冷媒的壓縮部具有較大的重量,因此,在壓縮部與限制構件之間 支撐熱泵裝置的支撐構件周圍的力矩使熱泵裝置向上方移位。由于設置在熱泵裝置上方的 限制構件限制熱泵裝置的向上方的移位,因此,熱泵裝置在上部空間內穩定。本發明所涉及的洗滌烘干機,筐體;外槽,被支撐于所述筐體內,用于貯存洗滌水; 旋轉滾筒,在所述外槽內旋轉,對衣物進行洗滌及烘干;熱泵裝置,具備用于烘干所述旋轉 滾筒內的衣物的熱交換器;送風部,送出烘干空氣;循環風路,連接所述外槽和所述熱泵裝 置,并規定來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烘干空氣循環的循環路徑;以及過濾部,被設置在所述循 環風路中,用于防止塵埃成分進入所述熱交換器,其中,所述過濾部及所述熱交換器被設置 于在所述筐體內形成的所述外槽上方的上部空間,所述過濾部、所述熱交換器以及所述送 風部沿所述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根據此結構,可使用較短的循環風路,實現較高的熱交換效率。因此,上述結構的 洗滌烘干機可實現較低的電力消耗及較短的烘干時間。產業上的可利用性上述實施方式的原理可適合用于滾筒式、柜式或波輪式(pulsator-type)等各種 烘干機和洗滌烘干機。
18
權利要求
1.一種烘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筐體;外槽,被支撐于所述筐體內;旋轉滾筒,可旋轉地內安裝于所述外槽內,用于收容衣物; 熱泵裝置,具備用于烘干所述旋轉滾筒內的衣物的熱交換器; 送風部,送出烘干空氣;循環風路,連接所述外槽和所述熱泵裝置,并規定來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烘干空氣循 環的循環路徑;以及過濾部,被設置在所述循環風路中,用于防止塵埃成分進入所述熱交換器,其中, 所述過濾部及所述熱交換器被設置于在所述筐體內形成的所述外槽上方的上部空間, 所述過濾部、所述熱交換器以及所述送風部沿所述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包括,利用冷媒從所述烘 干空氣吸熱的吸熱部和利用冷媒對所述烘干空氣進行加熱的放熱部,其中,所述吸熱部包含所述烘干空氣流入的導入面, 所述過濾部被設置成接近所述導入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部包括,可裝卸地設置于所述 循環風路的第1過濾器;和固定于所述循環風路內的第2過濾器,其中,所述第1過濾器設置在所述第2過濾器的上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部包含圓筒形狀的過濾元件, 其中,所述過濾元件形成有讓所述烘干空氣流入的流入部,所述過濾元件被設置在所述循環風路內,以使在所述吸熱部的下部的所述烘干空氣的 流速小于在所述吸熱部的上部的所述烘干空氣的流速。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烘干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熱泵 裝置的支撐機構,其中,所述筐體包含規定所述上部空間的壁部, 所述壁部包含沿上下方向立設的側壁, 所述支撐機構連接于所述側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含設置在所述熱泵裝置的下方的支撐構件和設置在所述熱泵裝置的 上方的限制構件,連接于所述側壁的所述支撐構件支撐所述熱泵裝置, 所述限制構件限制所述熱泵裝置的向上方的移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熱泵裝置包含用于壓縮冷媒的壓縮部,所述支撐構件在所述壓縮部與所述限制構件之間支撐所述熱泵裝置。
8.一種洗滌烘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筐體;外槽,被支撐于所述筐體內,用于貯存洗滌水;旋轉滾筒,在所述外槽內旋轉,對衣物進行洗滌及烘干; 熱泵裝置,具備用于烘干所述旋轉滾筒內的衣物的熱交換器; 送風部,送出烘干空氣;循環風路,連接所述外槽和所述熱泵裝置,并規定來自所述送風部的所述烘干空氣循 環的循環路徑;以及 過濾部,被設置在所述循環風路中,用于防止塵埃成分進入所述熱交換器,其中, 所述過濾部及所述熱交換器被設置于在所述筐體內形成的所述外槽上方的上部空間, 所述過濾部、所述熱交換器以及所述送風部沿所述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烘干機及洗滌烘干機(500),包括筐體(1);被支撐于筐體(1)內的外槽(2);可旋轉地內安裝于外槽(2)內,用于收容作為烘干對象的衣物的旋轉滾筒(3);具備用于烘干旋轉滾筒(3)內的衣物的熱交換器(HEX)的熱泵裝置(30);送出烘干空氣的送風部(9);連接外槽(2)和熱泵裝置(30),并規定來自送風部(9)的烘干空氣循環的循環路徑的循環風路(8);以及被設置在循環風路(8)中,用于防止塵埃成分進入熱交換器(HEX)的過濾部(40),其中,過濾部(40)及熱交換器(HEX)被設置于在筐體(1)內形成的外槽(2)上方的上部空間,過濾部(40)、熱交換器(HEX)及送風部(9)沿烘干空氣的流動方向依次被設置。
文檔編號D06F58/02GK102108623SQ20101062298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8日
發明者中井厚仁, 中本重陽, 倉掛敏之, 寺井謙治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