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為目前常見的鋼絲繩生產設備,包括多臺拉絲機1、多臺捻股機2及合繩機3。多臺拉絲機1拉出的鋼絲進入捻股機2后將多根鋼絲捻為一根股繩,多臺股繩機送出的多根股繩進入合繩機3后合成不同規格尺寸的鋼絲繩。在上述生產設備中,由于缺少對于鋼絲及股繩長度的控制往往會出現下列情況若在第η批次時需要生產1000米的鋼絲繩,需要用到1030米的鋼絲,但由于第η-1批次(即上一批次)的生產使得第i臺拉絲機1 只能生產出800米的鋼絲,這就需要在第i臺拉絲機上通過人工焊接的方式新接上鋼絲,如此不僅浪費了人力和工時,更重要的是在第η批次所產出的鋼絲繩中是帶有焊接接頭的, 而且通常情況下會存在多個焊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鋼絲繩的抗拉強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效率且提高產出的鋼絲繩的抗拉強度的生產設備。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包括多臺拉絲機,拉絲機拉出的鋼絲進入捻股機進行捻股,捻股機捻出的股繩輸入合繩機后生產出鋼絲繩,其特征在于在每根鋼絲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一上壓輪及第一下壓輪,鋼絲前進時帶動第一上壓輪及第一下壓輪轉動,在第一上壓輪或第一下壓輪上設有一個鋼絲編碼器,鋼絲編碼器用來記錄鋼絲的長度,在每根股繩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二上壓輪及第二下壓輪,股繩前進時帶動第二上壓輪及第二下壓輪轉動,在第二上壓輪及第二下壓輪設有一個股繩編碼器,股繩編碼器用來記錄股繩的長度,在鋼絲繩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三上壓輪及第三下壓輪,鋼絲繩前進時帶動第三上壓輪及第三下壓輪轉動, 在第三上壓輪或第三下壓輪上設有鋼絲繩編碼器,鋼絲繩編碼器用來記錄鋼絲繩的長度, 鋼絲編碼器、股繩編碼器及鋼絲繩編碼器連接PLC,當鋼絲編碼器記錄的鋼絲長度達到設定值時由PLC控制拉絲機停機,當股繩編碼器記錄的股繩長度達到設定值時由PLC控制捻股機停機,當鋼絲繩編碼器記錄的鋼絲繩長度達到設定值時由PLC控制合繩機停機。進一步,所述第一上壓輪及第一下壓輪由金屬材料制得,所述第二上壓輪、第二下壓輪、第三上壓輪及第三下壓輪由軟質材料制得。所述軟質材料為橡膠。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尺生產設備后,使得每一批次生產鋼絲繩時,拉絲機拉出的鋼絲不會有多余從而影響下一批次的生產,不需要在生產鋼絲繩時,利用人工焊接的方法接續鋼絲,從而不會產生焊接點,不僅大大提高了鋼絲繩的抗拉強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約了工時。
圖1為原鋼絲繩生產設備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包括多臺拉絲機1, 拉絲機1拉出的鋼絲4進入捻股機2進行捻股,捻股機2捻出的股繩5輸入合股機3后產出鋼絲繩6,其特征在于在每根鋼絲4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一上壓輪6-1及第一下壓輪6-2,鋼絲4前進時帶動第一上壓輪6-1及第一下壓輪6-2轉動,在第一上壓輪6-1或第一下壓輪6-2上設有一個鋼絲編碼器,鋼絲編碼器用來記錄鋼絲4的長度,在每根股繩5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二上壓輪7-1及第二下壓輪7-2,股繩5前進時帶動第二上壓輪7-1 及第二下壓輪7-2轉動,在第二上壓輪7-1及第二下壓輪7-2設有一個股繩編碼器,股繩編碼器用來記錄股繩5的長度,在鋼絲繩6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三上壓輪8-1及第三下壓輪8-2,鋼絲繩6前進時帶動第三上壓輪8-1及第三下壓輪8-2轉動,在第三上壓輪8-1 或第三下壓輪8-2上設有鋼絲繩編碼器,鋼絲繩編碼器用來記錄鋼絲繩6的長度,鋼絲編碼器、股繩編碼器及鋼絲繩編碼器連接PLC,當鋼絲編碼器記錄的鋼絲4長度達到設定值時由 PLC將拉絲機1停機,當股繩編碼器記錄的股繩5長度達到設定值時由PLC將捻股機2停機,當鋼絲繩編碼器記錄的鋼絲繩6長度達到設定值時由PLC將合股機3停機。第一上壓輪 6-1及第一下壓輪6-2由金屬材料制得,第二上壓輪7-1、第二下壓輪7-2、第三上壓輪8_1 及第三下壓輪8-2由橡膠制得。若在某一批次需要生產1000米的鋼絲繩,若需要1030米的鋼絲及1020米的股繩,則當鋼絲編碼器記錄的鋼絲4長度達到1030米時,通過PLC控制拉絲機1停機。通過股繩編碼器監測捻股機2捻出的股繩5長度,當達到1020米時,通過PLC將捻股機2停機, 最后通過鋼絲繩編碼器測量產出的鋼絲繩6的長度,當達到1000米時,將合股機3停機,同時將鋼絲繩6截斷。
權利要求1.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包括多臺拉絲機(1),其特征在于在每根鋼絲(4)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一上壓輪(6-1)及第一下壓輪(6-2),鋼絲(4)前進時帶動第一上壓輪(6-1)及第一下壓輪(6-2 )轉動,在第一上壓輪(6-1)或第一下壓輪(6-2 )上設有一個鋼絲編碼器,在每根股繩(5)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二上壓輪(7-1)及第二下壓輪(7-2), 股繩(5)前進時帶動第二上壓輪(7-1)及第二下壓輪(7-2)轉動,在第二上壓輪(7-1)及第二下壓輪(7-2)設有一個股繩編碼器,在鋼絲繩(6)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三上壓輪 (8-1)及第三下壓輪(8-2),鋼絲繩(6)前進時帶動第三上壓輪(8-1)及第三下壓輪(8-2) 轉動,在第三上壓輪(8-1)或第三下壓輪(8-2)上設有鋼絲繩編碼器,鋼絲編碼器、股繩編碼器及鋼絲繩編碼器連接PLC。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壓輪 (6-1)及第一下壓輪(6-2)由金屬材料制得,所述第二上壓輪(7-1)、第二下壓輪(7-2)、第三上壓輪(8-1)及第三下壓輪(8-2)由軟質材料制得。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材料為橡膠。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絲繩的定尺生產設備,包括多臺拉絲機,拉絲機拉出的鋼絲進入捻股機進行捻股,捻股機捻出的股繩輸入合繩機后產出鋼絲繩,其特征在于在每根鋼絲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一上壓輪及第一下壓輪,在第一上壓輪或第一下壓輪上設有一個鋼絲編碼器,在每根股繩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二上壓輪及第二下壓輪,在第二上壓輪及第二下壓輪設有一個股繩編碼器,在鋼絲繩的上方及下方分別設有第三上壓輪及第三下壓輪,在第三上壓輪或第三下壓輪上設有鋼絲繩編碼器,鋼絲編碼器、股繩編碼器及鋼絲繩編碼器連接PLC。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尺生產設備后,不僅大大提高了鋼絲繩的抗拉強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約了工時。
文檔編號D07B7/02GK202000181SQ20102061557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9日
發明者馮新, 孫國祥, 黃輝 申請人:江蘇巨力鋼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