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實現整周間歇動作的縫紉機后拖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實現整周間歇動作的縫紉機后 拖機構。
背景技術:
常見的縫紉機后拖機構的結構如下包括支座、穿設于支座上的轉軸,轉軸一端設 置有后拖輪,另一端為傳動組件,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兩個傘齒輪和驅動組件,其中一個傘 齒輪與轉軸聯接,另一個傘齒輪通過豎軸與驅動組件連接。該機構可以實現整周勻速轉動。 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1、轉速不可調節;2、縫制過程后拖輪一直處于轉動狀態,即機針 刺布開始、勾線、到機針拔出縫料,送料都在進行,影響縫制質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實現整周間歇動作的縫紉機后拖機構,以克服現有技術存 在的轉速不可調節和影響縫制質量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實現整周間歇動作的縫 紉機后拖機構,包括拖輪端支座、轉軸和動作端支座,轉軸穿設于拖輪端支座和動作端支座 上,其一端設置有后拖輪,另一端設置有傳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單 轉軸承、第二單轉軸承、軸承套、擺桿和傳動組件,第一單轉軸承和第二單轉軸承分別固定 嵌入動作端支座和軸承套內且互為反向設置,轉軸的動作端穿設于兩個單轉軸承內;所述 擺桿與軸承套的外端面固定聯接,擺桿的動作端與傳動組件聯接,所述傳動組件為凸輪搖 桿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機構可以實現整周間歇動作,使送料時機貼合實際,滿足 縫制要求。2、轉速可調,從而改變針距大小。
圖1是原機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后拖輪,2-拖輪端支座,3-轉軸,4-第一單轉軸承,5-動作端支座,6_軸承套, 7-擺桿,8-第二單轉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描述。[0014]參見圖1,原機構包括拖輪端支座2、轉軸3和動作端支座5,轉軸3 —端設置有后 拖輪1,另一端為傳動組件,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兩個傘齒輪和驅動組件,其中一個傘齒輪 與轉軸聯接,另一個傘齒輪通過豎軸與驅動組件連接。參見圖2和圖3,一種可實現整周間歇動作的縫紉機后拖機構,包括拖輪端支座2、 轉軸3和動作端支座5,轉軸3穿設于拖輪端支座2和動作端支座5上,其一端設置有后拖 輪1,另一端設置有傳動組件。所說的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單轉軸承4、第二單轉軸承8、軸承 套6、擺桿7和傳動組件,第一單轉軸承4和第二單轉軸承8分別固定嵌入動作端支座5和 軸承套6內且互為反向設置,轉軸3的動作端穿設于第一單轉軸承4和第二單轉軸承8內; 所述擺桿7與軸承套6的外端面固定聯接,擺桿7的動作端與傳動組件聯接,所述傳動組件 為凸輪搖桿機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凸輪搖桿機構動作,帶動擺桿7的動作端擺動,擺桿7 的另一端帶動軸承套6內的第一單轉軸承4動作,與支座5內的第二單轉軸承8共同作用 下,使軸3作整周間歇動作,從而實現后拖輪整周間歇動作。
權利要求1. 一種可實現整周間歇動作的縫紉機后拖機構,包括拖輪端支座(2)、轉軸(3)和動作 端支座(5 ),轉軸(3 )穿設于拖輪端支座(2 )和動作端支座(5 )上,其一端設置有后拖輪(1), 另一端設置有傳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單轉軸承(4)、第二單轉軸承 (8)、軸承套(6)、擺桿(7)和傳動組件,第一單轉軸承(4)和第二單轉軸承(8)分別固定嵌 入動作端支座(5)和軸承套(6)內且互為反向設置,轉軸(3)的動作端穿設于兩個單轉軸承 內;所述擺桿(7)與軸承套(6)的外端面固定聯接,擺桿(7)的動作端與傳動組件聯接,所述 傳動組件為凸輪搖桿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實現整周間歇動作的縫紉機后拖機構。常見的縫紉機后拖機構可以實現整周勻速轉動,但其轉速不可調節由于后拖輪一直處于轉動狀態,送料都在進行,所以會影響縫制質量。本實用新型的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單轉軸承、第二單轉軸承、軸承套、擺桿和傳動組件,第一單轉軸承和第二單轉軸承分別固定嵌入動作端支座和軸承套內且互為反向設置,轉軸的動作端穿設于兩個單轉軸承內;擺桿與軸承套的外端面固定聯接,擺桿的動作端與傳動組件聯接,傳動組件為凸輪搖桿機構。本實用新型使送料時機貼合實際,滿足縫制要求;轉速可調,從而改變針距大小。
文檔編號D05B27/14GK201864914SQ20102062469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5日
發明者張齊, 秦曉國, 艾崗 申請人: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