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采用mdi對苧麻纖維的改性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領域,尤其涉及苧麻纖維接枝改性。
背景技術:
聚氨酯由于其漆膜機械性能好、堅韌、耐磨、豐滿、光亮,可在低溫固化,因此具有廣泛的用途,尤其是在合成纖維及紡織整理劑領域。同時苧麻纖維與棉相比,苧麻的結晶度、取向度高、結晶度完整性低于棉,因此其纖維強度高,延伸小,吸濕性好,但是彈性差,染色性不好,懸垂性差,作為復合材料時與樹脂等相容性不好,因此需要對苧麻纖維進行改性才能獲得優良的效果。水溶性聚氨酯以水為介質,安全不易燃燒,保留了傳統溶劑型聚氨酯的優良性能, 同時能給予織物優良的柔軟度、豐滿度、耐洗、耐磨、回彈性好、爽滑等性能。但傳統的水溶性聚氨酯都是采用TDI (甲苯二異氰酸酯)和TMP (三羥甲基丙烷)合成得到,但TDI對人體危害非常大,目前國內生產的TDI-TMP型架橋劑的游離TDI含量多在2飛%,且通過傳統的聚氨酯整理液獲得的織物一般不具有抗起毛球性能。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MDI (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對苧麻纖維的改性,使其與聚氨酯等具有更好的相溶性,從而改善其染色性差,彈性不好等缺點。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采用MDI對苧麻纖維的改性方法,它通過以下方法步驟實現a、苧麻纖維脫脂處理將苧麻纖維在2(Γ30% 的醋酸乙酯中抽提后,烘干;b、苧麻纖維堿處理將經脫脂的苧麻纖維浸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然后水洗至PH值為6 8,烘干;C、接枝共聚在醋酸乙酯溶液中,加入步驟b中經處理的苧麻纖維,然后加入重量為苧麻纖維的10 30%的MDI,控制溫度為5(T70°C,反應5 24h 后,水洗并烘干。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步驟c中還要加入催化劑量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錫、 辛酸亞錫、二丁基氧化錫或氯化亞錫。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由于采用MDI對苧麻纖維進行改性,使其更容易與聚氨酯等染整劑作用從而具有更好的染色效果、懸垂性等性能。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在容器中加入20%的醋酸乙酯水溶液,然后將苧麻纖維倒入其中,進行抽提脫脂處理24h后,取出繼續用醋酸乙酯洗滌數次后,在真空烘箱中60°C下烘干;接著將經脫脂的苧麻纖維浸泡在5%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Mh,然后用蒸餾水洗至pH值為7,在真空烘箱中60°C下烘干;在醋酸乙酯溶液中,投入前述經過處理的苧麻纖維,然后按苧麻纖維的20%的重量比投入MDI以及適量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錫,控制溫度為60°C,反應IOh后,水洗并烘干。
通過m、UV、和DSC的分析,MDI與苧麻纖維發生了接枝反應而生成MDI-苧麻的接枝共聚物。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MDI對苧麻纖維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以下方法步驟實現a、苧麻纖維脫脂處理將苧麻纖維在2(Γ30%的醋酸乙酯中抽提后,烘干;b、苧麻纖維堿處理將經脫脂的苧麻纖維浸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然后水洗至PH值為6 8,烘干;C、接枝共聚在醋酸乙酯溶液中,加入步驟b中經處理的苧麻纖維,然后加入重量為苧麻纖維的1(Γ30%的 MDI,控制溫度為5(T70°C,反應5 24h后,水洗并烘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采用MDI對苧麻纖維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還要加入催化劑量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錫、辛酸亞錫、二丁基氧化錫或氯化亞錫。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采用MDI對苧麻纖維的改性方法,它通過以下方法步驟實現a、苧麻纖維脫脂處理將苧麻纖維在20~30%的醋酸乙酯中抽提后,烘干;b、苧麻纖維堿處理將經脫脂的苧麻纖維浸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然后水洗至pH值為6~8,烘干;c、接枝共聚在醋酸乙酯溶液中,加入步驟b中經處理的苧麻纖維,然后加入重量為苧麻纖維的10~30%的MDI,控制溫度為50~70℃,反應5~24h后,水洗并烘干。由于采用MDI對苧麻纖維進行改性,使其更容易與聚氨酯等染整劑作用從而具有更好的染色效果、懸垂性等性能。
文檔編號D06M15/564GK102433752SQ20111024950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9日
發明者張林榮, 錢華 申請人:吳江市北厙盛源紡織品助劑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