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和采用它的擺落卷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17936閱讀:26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和采用它的擺落卷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通過織品導向件的往復移動,折疊而接納通過針織機的織成部生產的織品,以及采用它的擺落卷取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通過針織機的織成部生產的織品的卷取裝置的一種,包括有擺落卷取裝置。 一般擺落卷取裝置指將通過針織機的織成部針織的織品,通過設置于其正下方的構成卷取部的卷取輥而向下方拉伸、擺落,折疊而接納于設置于卷取裝置的底部的接納部。作為擺落卷取裝置的形式,包括接納部沿與卷取輥的軸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動的接納部移動型;沿該垂直方向,位于接納部上方的織品導向件移動的織品導向件移動型。在后者的織品導向件移動型中,對所生產的織品進行導向的織品導向件接受伺服電動機等的動力的傳遞,在接納部的上方、且卷取輥的下方的空間區域,沿與卷取輥的軸向相垂直的方向,從接納部的端部到端部而往復。通過該動作,織品導向件按照折疊的方式將從卷取輥下來的織品導向而接納于接納部。作為其一個例子,人們知道有下述針織料的折疊接納方法和其所采用的機構,其中,在卷取輥的下方設置擺臂,其保持形成織品導向件的兩個導向輥,沿與卷取輥的軸向相垂直的方向,并且按照前端的導向輥形成上凸的圓周狀的軌跡的方式使該擺臂往復運動,導向輥將織品導向而接納于接納部中(例如,日本特開 2001-279563 號文獻)。在該日本特開2001-279563號文獻的織品導向件移動型的卷取裝置中,由于在形成織品導向件的兩個導向輥之間設置有使通過的織品不產生褶皺的程度的間隙,按照卷取輥和導向輥之間的織品不松弛的方式導向輥進行旋轉,故所接納的織品幾乎不承受卷取輥產生的力以外的其它的壓力和拉力。由此,具有織品可在不受到這樣的外力的影響的狀態, 例如,可在不嚴重地帶有褶皺、折縫等的狀態進行回收的優點。但是,在過去的織品導向件移動型中,已接納時的織品具有下述的問題。圖9(A)、 圖9(B)為表示已有的織品導向件移動型的卷取裝置的動作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在該卷取裝置中,根據圖9 (A)、圖9 (B)的比較得知,設置于圓形針織機的織成部下方的織品導向件6 (導向輥8、8)在保持與卷取輥3、3平行的同時進行移動,由此,織品導向件6和卷取輥 3之間的距離逐漸地變化,于是,在織品導向件6以同一速度移動時,因所移動的織品導向件6的位置,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F產生張緊、松弛。S卩,在織品導向件6以同一速度移動時,如圖9 (A)所示,織品導向件6從卷取輥3、 3構成的卷取部的正下方,沿與織品導向件6的導向輥8、8的軸向相垂直、并且水平的方向, 朝向針織機的織成部的一側而移動的場合,相對從卷取部的織品供送點P輸送的織品量是一定的情況,卷取部3和織品導向件6之間的距離增加,由此,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變短,這樣,織品接地點G晚于導向輥8、8的正下位置(距離Ld),織品F通過已接地的部分而拉伸,無法將織品F折疊到接納部5的端部。反之,在像圖9(B)那樣,織品導向件6從針織機的外周側,沿中心方向移動的場合,卷取部和織品導向件6之間的距離變短,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F變長,由此,以松弛的狀態被接納,這樣,會產生褶皺、折縫。在日本特開2001-279563號文獻中,在通過擺臂而呈上凸的圓周狀使導向輥(織品導向件)擺動時,在織品供送點和織品導向件之間的距離在針織機的外周側,與圖9(A)、 圖9(B)所示的已有的織品導向件移動型的卷取裝置相比較進一步增加,由此,在接納部, 織品進一步產生多余的褶皺、折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和采用它的擺落卷取裝置,其用于解決上述問題,在通過織品導向件的移動將織品折疊而接納的場合,不產生褶皺、折縫,可提聞接納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個方案的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或擺落卷取裝置在針織機的卷取裝置上設置接納部以及設置于上述接納部的上方的織品導向件。該織品導向件在水平方向上往復移動的同時,將通過針織機的織成部生產的織品導向、落下,由此將其折疊而接納于上述接納部。通過上述織品導向件的往復移動,對應于保持于該織品導向件的上方位置的織品供送點和該織品導向件之間的距離(以下稱為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化的情況,調整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按照上述方案,由于通過織品導向件的往復移動,對應于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化的情況,調整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故可使接納于接納部的織品處于幾乎沒有張拉、松弛的狀態,于是,可在不產生褶皺、折縫的情況下,將織品接納于接納部中,另外,可將其折疊而接納到接納部的兩端,使接納量提高。最好是,還設置有卷取部,其保持于上述織品導向件的上方位置,將織品供送給織品導向件,通過卷取部形成上述織品供送點。于是,可通過卷取輥容易地將織品供送給織品導向件。最好是進行下述控制在沿上述織品供送長度逐漸增加的方向,上述織品導向件移動的場合,減慢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在沿上述織品供送長度逐漸減小的方向,上述織品導向件移動的場合,增加上述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于是,在織品供送長度變大時, 減慢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按照幾乎沒有織品的拉伸的方式將織品接納于接納部中,在織品供送長度變小時,提高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按照幾乎沒有織品的松弛的方式將織品送給接納部,由此,可使織品供送點與織品導向件之間的距離,與從織品導向件送給接納部的織品的長度幾乎相同而進行接納。最好是通過傳感器而檢測上述卷取部的旋轉,與該旋轉檢測信號同步而使織品導向件移動。于是,由于從針織機生產的織品的長度等于卷取部的卷取輥的外周的移動量,故可通過與卷取輥的旋轉同步,正確地使織品導向件的移動對應于所生產的織品的長度。最好是相對上述旋轉檢測信號的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對應于織品的性質而補償來進行調整。另外,對應于上述織品的性質而調整的上述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的補償值,例如通過手動方式而輸入。于是,對應于織品的性質而容易補償,可在不產生褶皺、折縫的情況下,將織品折疊而接納到接納部的兩端部。權利要求書和/或說明書和/或附圖中公開的至少兩個方案的任意的組合均包含在本發明內。特別是權利要求書中的各項權利要求的兩個以上的任意的組合也包含在本發明內。


根據參考附圖的下述的優選實施形式的說明,會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但是,實施形式和附圖用于單純地圖示和說明,不應用于確定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的范圍通過權利要求書確定。在附圖中,多個附圖中相同的部件標號表示相同部分。
圖I為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式的擺落卷取裝置的外觀結構立體圖2為圖I的擺落卷取裝置的側視圖3為圖I的部分放大立體圖4為表示本發明的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的方框結構圖5(A)、圖5(B)為表示本發明的控制方法的動作的說明 閱圖6為表示每個脈沖的織品導向件的移動位置的移動距離(速度變化)的控制的圖;
圖7為表示變形例的控制方法的動作的說明圖8為表示變形例的每個脈沖的織品導向件的移動位置的移動距離(速度變化)的控制的圖9(A)、圖9(B)為表示已有的織品導向件移動型的卷取裝置的動作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形式進行說明。另外,顯然,該說明并不限于在下面給出的實施形式和變形例。圖I為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式的擺落卷取裝置的外觀結構立體圖,圖2為圖I的側視圖,圖3為圖I的部分放大立體圖。圖I的擺落卷取裝置I設置于針織機的織成部的下方(參照圖9 (A)、圖9 (B)),一對直立的支承板2、2離開地設置,支承板2、2通過上下的水平部件13、14而連接固定。在支承板2、2上部的內壁2a、2a之間,以可分別旋轉的方式保持有下拉通過針織機的織成部生產的織品的、沿軸向X延伸的例如兩個卷取輥3、3。卷取輥3、3的位置不移動。一般作為單組件的織品用途,采用這樣的兩個卷取輥3、3。在其中的一個卷取輥3上,安裝檢測其旋轉的例如旋轉編碼器這樣的旋轉檢測傳感器4。上述針織機為包括織成部的圓形針織機,該織成部通過電動機的驅動而使例如織針接納于針槽中的針筒旋轉,將線供給織針,對筒狀的織品進行針織。卷取裝置I接納通過該織成部而針織的筒狀的織品。另外,圓形針織機為一個例子,針織機并不完全限于圓形針織機。另外,卷取裝置I包括設置于其底部的接納部5 ;織品導向件6,其設置于上述卷取輥3、3的下方、上述接納部5的上方,在該上方空間區域,沿與軸向X(圖中的前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Y(圖中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通過織成部針織的織品通過卷取輥3、3,借助織品導向件6向下方擺落而導向,折疊而接納于接納部5中。圖I的織品導向件組裝包括相互離開的一對臺座7、7 ;具有導向輥8、8的織品導向件6,其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于該臺座7、7的內壁7a、7a之間,沿軸向X而延伸;一對小齒輪這樣的驅動部件9、9,其分別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于臺座7、7的外壁7b、7b上;一對沿 Y方向延伸的齒條這樣的傳遞部件10、10,其分別安裝于上述一對支承板2、2的內壁2a、2a 上,上述一對小齒輪9、9分別與其卡合;伺服電動機這樣的驅動機11 (圖4),其驅動上述小齒輪9、9。在圖3的部分放大圖中,示出小齒輪9卡合于上述齒條10上的齒條·小齒輪機構。另外,在本例中,驅動·傳遞部件采用齒條·小齒輪機構,但是,并不完全限于此,也可采用相當于它的其它的機構。另外,導向輥8、8的旋轉驅動源在本例中與小齒輪9、9的驅動機11共用,但是也可不共用,而單獨地追加驅動機。另外,導向輥8、8的旋轉速度也可與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同步,還可不與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同步,而單獨地對應于織品導向件6的位置來改變導向輥8的轉數。如圖2所示,相應的小齒輪9通過伺服電動機11 (圖4)的動力而旋轉,在相應的齒條10上移動,由此,織品導向件6在該導向輥8、8和卷取輥3、3平行,并且保持與接納部 5的底面平行的同時,沿與導向輥8的軸向X相垂直的Y方向水平移動。在織品導向件6移動到預定的兩端的位置時,通常,控制部15使小齒輪9逆向旋轉,改變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方向,但是,在發生異常,在預定的位置小齒輪9不逆向旋轉的場合,為了防止小齒輪9與齒條10脫開的情況,通過設置于齒條10的兩端上的傳感器(在圖中未示出),小齒輪9逆向旋轉,朝向相反側的端部改變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方向。織品導向件6反復地在接納部5 的上方空間區域沿水平方向往復運動。通過織成部針織的織品通過卷取輥3、3之間,通過伴隨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而往復的導向輥8、8之間,落下而導向于接納部5,進行折疊而接納。圖4為表示本實施形式的織品導向件6的控制方法的方框結構圖。控制部15控制卷取裝置整體,并且具有啟動機構17和速度調整機構18,根據來自檢測卷取輥3、3中的一個輥3的旋轉的旋轉檢測傳感器4的檢測脈沖信號(旋轉檢測信號),控制伺服電動機 (驅動機)11,調整織品導向件6(導向輥8、8)的每個脈沖的移動距離(移動速度)。圖4的啟動機構17通過來自旋轉檢測傳感器4的檢測脈沖信號或另外的機構,檢測通過卷取輥3、3而下拽的織品F的長度,根據該檢測而啟動伺服電機11,根據控制部15 存儲的織品導向件6的當前位置和其移動速度,使伺服電動機11正旋轉或逆旋轉而驅動, 沿右方向或左方向開始移動織品導向件6。上述速度調整機構18通過織品導向件6的往復移動,對應于構成作為卷取輥3的咬合部的織品供送點P和織品導向件6之間的織品F的距離的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化的情況,調整織品導向件6的每個脈沖的移動距離。S卩,織品供送點P為構成卷取部的卷取輥3、3的旋轉中心的中間地點。織品導向件6的位置也是導向輥8、8的嚙合部、即這些輥8、8的旋轉中心的中間地點。S卩,速度調整機構18對應于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方向以及織品供送長度的變位, 通過伺服電動機11的驅動改變移動速度,即來自卷取輥3的旋轉檢測傳感器4的檢測脈沖信號的每個脈沖的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距離。在織品供送長度逐漸增加的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方向的場合,減小該移動距離(減慢移動速度),在織品供送長度逐漸減小的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方向的場合,增加該移動距離(加快移動速度)。上述控制部15的啟動機構17和速度調整機構18進行根據例如預先存儲于控制部15中的控制程序,通過軟件處理,根據來自檢測卷取輥3的旋轉的旋轉檢測傳感器4的檢測脈沖信號,控制伺服電動機11,自動地調整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的一系列的動作。 另外,也可代替軟件處理,通過硬件電路而構成上述啟動機構17和速度調整機構18。像圖5(A)那樣,伴隨導向輥8、8從原點0,沿左方向而遠離,該原點O為從卷取部 (卷取輥3、3)的織品供送點P(織品F輸送的位置),垂直下降到該導向輥8、8的中間點, 卷取輥3、3和導向輥8、8之間的織品供送長度(由點P、0、0’形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長度)從位于原點位置的場合的LI,逐漸增加到位于移動端的場合的L2(L2> LI)。由此, 伴隨織品供送長度向L2的接近,在像過去那樣,織品導向件6為同一速度的場合,由于從卷取輥3,經由織品導向件6到接納部5的通路變長,僅以該量使到達接納部5的織品F變慢, 這樣,僅僅為從卷取輥3輸送的織品F的長度,是不夠的,而致使拉伸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F。因此,在織品供送長度增加時,使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減慢(減小每個脈沖的移動距離)。由此,可按照從卷取輥3、3輸送的織品F的長度沒有不足的方式充分地送到接納部5中,這樣,可按照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F幾乎沒有拉伸,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距離和送給接納部5的織品F的長度幾乎相同的方式接納。從原點O沿右方向遠離時,也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像圖5 (B)那樣,伴隨導向輥8、8從左端沿右方向而向原點O的接近,織品供送長度(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長度)從L2向LI逐漸變小。由此,伴隨織品供送長度向LI的接近,在織品導向件6為同一速度的場合,致使從卷取輥3、3輸送的織品F富余,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F處于松弛狀態。因此,在織品供送長度變小時,增加織品導向件6 的移動速度(增加每個脈沖的移動距離)。由此,由于從卷取輥3、3輸送的織品F可按照不富余的方式快速地送給接納部5,故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F幾乎沒有松弛,可使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距離和送給接納部5的織品的長度幾乎相同地進行接納。從右端沿左方向接近原點O時,也是相同的。按照本實施形式,通過速度調整機構18,按照相對變化的織品供送長度,使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基本為反比的方式進行動作,由此,按照幾乎沒有織品F的拉伸、松弛的方式將織品F送給接納部5。其結果是,可在不產生褶皺、折縫的情況下將織品F接納于接納部5中,另外,可折疊而接納于接納部5的兩端,提高接納量。圖6為表示每個脈沖對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位置的移動距離(速度變化)的控制的圖。橫軸表示檢測卷取輥3的旋轉的檢測脈沖信號的脈沖數量,縱軸表示從原點O而觀看的左側和右側的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距離。如圖中a所示,從左端沿右方向返回到原點O 時,由于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小,故每個脈沖的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距離,即移動速度被控制為變快,如圖中b所示,從原點O沿右方向離開時,由于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大,故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被控制為變慢。然后,如圖中c所示,從右端沿左方向返回到原點O時, 由于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小,故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被控制為增快,如圖中d所示,從原點O沿左方向離開時,由于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大,故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被控制為變慢。反復進行該一系列的動作,將織品F折疊而接納于接納部5中。此外,在織品F具有例如伸縮性質時,織品F由卷取輥3的拉伸,由此織品F伸長, 然后從卷取輥3輸送,接著,收縮為自然長度,由此,每個脈沖的織品F的生產量少于沒有伸縮性質的織品F,每個脈沖的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距離超過織品F的生產量。其結果是,將接納于接納部5中的織品F拉伸,在端部出現間隙,會產生沒有折疊到接納部5的兩端部的
7情況。在這樣的場合,例如,通過手動方式將織品F的收縮率的補償值輸入到控制程序中, 由此,進行對應于已輸入的數值,減少(減慢)每個脈沖的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距離(移動速度)的調整,可在不產生褶皺、折縫的情況下,將織品F折疊而接納到接納部5的兩端。像這樣,在本發明中,對應于通過織品導向件的往復移動,織品供送點或卷取輥和織品導向件之間的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化的情況,調整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由此,可使接納于接納部中的織品處于沒有拉伸或松弛的狀態,這樣,可在沒有褶皺、折縫的情況下將織品接納于接納部中,另外,折疊而接納到接納部的端部,可提高接納量。圖7表示變形例。在上述實施形式中,卷取部作為單面針織,由普通的兩個輥3、3 形成,但是在本變形例中,如圖7所示,作為雙面針織,由普通的三個輥3、3、3形成。在此場合,原點O為從位于卷取輥3、3、3的右端的輥3的織品供送點P垂直下降于導向輥8、8的中間點的點。由于從原點O觀看的左側的區域大于右側的區域,故如圖8所示,織品導向件 6的左側的移動距離大于右側的移動距離。另外,在這些實施形式中,保持于織品導向件6的上方位置上的織品供送點P采用卷取輥3,但是,也可省略它。在此場合,織品供送點P采用在與織成部和織品導向件6之間的上下中間位置,設置于織品導向件6的Y方向的基本中心位置的桿等的支點。此外,在這些實施形式中,通過軟件處理控制伺服電動機11,自動地調整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但是,也可不采用軟件處理和伺服電動機11,而僅僅通過進行與其基本相同的動作的機構控制,調整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如上所述,參照附圖,對優選的實施形式進行說明,如果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觀看本說明書,會在顯然的范圍內容易想到各種的變更和修正方案。于是,這樣的變更和修正方案解釋為根據所附的權利要求書而確定的本發明的范圍內的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在針織機的卷取裝置上設置接納部以及織品導向件的工序,該織品導向件設置于上述接納部的上方,上述織品導向件一邊沿水平方向往復移動,一邊將通過針織機的織成部生產的織品導向、落下,由此,將其折疊而接納于上述接納部,調整工序,通過上述織品導向件的往復移動,對應于保持于該織品導向件的上方位置的織品供送點和該織品導向件之間的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化的情況,調整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其中,還具有下述工序設置卷取部的工序,該卷取部保持于上述織品導向件的上方位置、將織品供送給織品導向件,通過卷取部形成上述織品供送點。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其中,進行下述控制在沿上述織品供送長度逐漸增加的方向,上述織品導向件移動的場合,減慢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在沿上述織品供送長度逐漸減小的方向,上述織品導向件移動的場合,加快上述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其中,通過傳感器而檢測上述卷取部的旋轉,與該旋轉檢測信號同步使織品導向件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其中,相對上述旋轉檢測信號的上述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對應于織品的性質而補償來進行調整。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其中,相對上述旋轉檢測信號的上述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對應于織品的性質而調整,通過手動方式輸入該移動速度的補償值。
7.—種擺落卷取裝置,為針織機的擺落卷取裝置,其包括接納部;織品導向件,該織品導向件設置于上述接納部的上方,一邊在水平方向往復移動,一邊將通過針織機生產的織品導向、落下,將其折疊而接納于上述接納部;控制部,對應于通過上述織品導向件的往復移動,保持于該織品導向件的上方位置的織品供送點和該織品導向件之間的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化的情況,該控制部進行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的控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擺落卷取裝置,其中,還設置有卷取部,該卷取部保持于上述織品導向件的上方位置,將織品供送給織品導向件,通過卷取部形成上述織品供送點。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擺落卷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進行下述的控制在沿上述織品供送長度逐漸增加的方向,上述織品導向件移動的場合,減慢該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在沿上述織品供送長度逐漸減小的方向,上述織品導向件移動的場合,加快上述織品導向件的移動速度。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擺落卷取裝置,其中,還包括檢測上述卷取部的旋轉的傳感器,與該旋轉檢測信號同步使織品導向件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和采用它的擺落卷取裝置。提供采用下述織品導向件的控制方法的擺落卷取裝置,可不會產生褶皺或折痕,能夠提高吸收量。具有接納部(5);織品導向件(6),其設置于接納部(5)的上方,一邊沿水平方向往復移動,一邊將通過針織機的織成部生產的織品F導向、落下,由此,將其折疊而接納于接納部(5)。通過織品導向件(6)的往復移動,對應于保持于織品導向件(6)的上方位置的織品供送點(P)和該織品導向件(6)之間的織品供送長度逐漸變化的情況,調整織品導向件(6)的移動速度的控制。
文檔編號D04B15/88GK102605541SQ20111025357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6日
發明者下迫田賢, 熊谷將賢, 片岡勉, 西川和宏 申請人:株式會社福原精機制作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