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20世紀初,機械式橫機出現在市場上,基本靠手搖完成編織。到了 20世紀80年代,隨著電子技術發展,電腦橫機開始涌現,大大提高了衣片的編織效率。機頭是電腦橫機最核心的部件,電腦橫機依靠機頭三角帶動織針完成各種編織動作。大部分運動三角件是通過電磁鐵控制的,龐大的電磁鐵控制機構安裝于機頭內部,造成機頭內部空間狹小,三角件的控制線路相互交錯,電磁鐵控制信號受到干擾,引起編織錯誤和撞針現象,影響織物的質量。電腦橫機在編織衣片時,機頭可執行以下四個動作接針、集圈、編織和翻針,其中,接針和集圈動作是最常用的編織形式。電腦橫機機頭三角帶動織針完成布片編織,其中,彈簧針針鍾有三個工作位置,即A位、B位、H位。A位可完成編織和翻針動作,B位實現不織動作,H位用于完成集圈和接針動作。下面結合附圖,對現有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三角機構進行詳細說明,現有具有兩個系統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三角機構參見圖5所示,包括三角底板14 ;分固裝于三角底板 14上的具有第一、第二接針斜面5a、5b的起針三角5、翻針三角20、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導針三角8、9、10、11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左導針三角8L、9L、10L、11L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右導針三角8R、9R、10R、11R;分別可垂直地在三角底板14上進出的挺針三角2、翻針三角3 ;可平行于三角底板14滑動的左、右密度三角4L、4R ;固置于三角底板14上的選針腳復位三角12、選針器13 ;分別可垂直地在三角底板14上進出的左、右推針三角21L、21R、 左、右清針三角22L、22R ;固定在三角底板14上的不織壓片23 ;分別探出于三角底板14并且可擺動的集圈壓片24、左、右二段度目三角25L、25R ;可垂直地在三角底板14上進出的左、右接針壓片26L、26R ;固定于三角底板14上的左、右選針腳壓塊19L、19R。上述配置的三角機構所適合的織針組件包括六段選針腳15、織針16、具有上、下片踵17b、17a的挺針片 17以及具有片踵18a的推片18。上述各種三角及相應的部件位置關系已在圖中得到了具體體現,故不再贅述。依據圖8并結合上述說明,如業界皆知之理,電腦針織橫編機的編織原理是通過選針器13作用于六段選針腳15,再由六段選針腳15將推片推至圖5中所示的 A、H、B三種不同位置,從而使織針16進入編織翻針、集圈/接針或不織的編織軌道。具體可以通過申請人在下面敘述得到充分理解,下面的說明是相對單系統而言的。圖6所示為針對圖5的三角機構而言的織針組件的織針16不進行(參與)編織的走針軌跡(圖中的兩條粗實線表示走針軌跡 < 以下同 >)。這時的六段選針腳15不工作, 相應的推片18處于B位置,當針織橫編機的編織機構的機頭行進時,推片18的片踵18a被不織壓片23壓入針床上的針槽,相應的挺針片17的下片踵17a被壓入針槽,針織16不被起針三角5作用,不進行編織。圖7所示為織針16進行編織的走針軌跡圖。這時的左推針三角21L作用于六段選針腳15,將推片18推到A位置,片踵18a未被壓入針槽,相應的織針16沿起針三角5進入編織軌道,完成編織。圖8所示為織針16進行集圈/吊目的走針軌跡圖。這時,第四右導針三角IlR作用于六段選針腳15,將推片18推到H位置,左、右接針壓片26L、26R縮進三角底板14,織針 16沿起針三角5運行到集圈高度,推片18的片踵18a被集圈壓片24壓入針槽,挺針片17 的下片踵17a也被壓入針槽,織針16不再沿挺針三角2上升,完成集圈編織(也稱吊目編織)。圖9所示為織針16進行翻針的軌跡圖。這時的右推針三角21R作用于六段選針腳15,將推片18推到A位置,片踵18a沒有被壓入針槽,挺針三角2縮進三角底板14,翻針三角3伸出三角底板14,挺針片17的上片踵17b沿翻針三角3的翻針軌道運行,織針16完成翻針編織。圖10所示為織針16進行接針的走針軌跡圖。這時的第四右導針三角IlR作用于六段選針腳15,由六段選針腳15將推片18推至H位置,右接針壓片26R伸出(探出)三角底板14,集圈壓片24擺動離開(擺離)H位置,推片18的片踵18a先被右接針壓片26R壓入針槽,相應的織針16未進入編織軌道,接著推片18經過集圈壓片24位置時,由于集圈壓片24已擺離于H位置,因此片踵18a被釋放,相應地,挺針片17的下片踵17a沿起針三角 5上所加工出的第一接針斜面5a上升至接針高度,織針16完成接針編織。上述對圖5至10的描述均是以針織橫編機的編織機構的左右往復運動的機頭向左運行為例的。由上述描述可知,目前的電腦橫機接針壓片和集圈壓片位于H位,集圈壓片位于H 位中段,兩個接針壓片位于兩側,接針壓片和集圈壓片由共同的壓針腳組控制,壓針腳組由以下零部件組成接針壓片、集圈壓片、接針壓片控制桿、運動塊、連桿、壓腳銷、彈簧、壓片、 壓腳導板、壓腳擋片、電磁鐵、電磁鐵固定座、控制桿及壓針腳固定座。除了彈簧和集圈壓片、集圈壓片電磁鐵以及壓針腳固定座以外,其他均屬于接針壓片控制機構。接針壓片控制機構不但質量大,零部件多,而且機構跨距大,占用機頭很大空間。由于壓針腳組控制系統中電磁鐵均屬于磁保持電磁鐵,在配合過程中一定要預留間隙,否則容易反彈,使機器零部件失靈,但間隙也不能過大,太大會影響動作三角的作用而發生故障。因此,接針控制系統配合精度有很大的偏差,經過長期頻繁的切換,接針壓片高度很難保證在同一高度,進而影響織針的出針軌跡。同時,由于電腦橫機機頭部件多,質量較大,造成驅動耗能大、磨損嚴重等問題。降低機頭重量,優化機頭內部的結構可以提高橫機編制的可靠性和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降低電腦橫機成本、減輕機頭重量、提供電腦橫機運行速度的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接針壓片固定于三角母板的H位,集圈壓片位于三角母板的A位,且由集圈壓片壓針腳組控制、從而使集圈壓片探出于三角母板并且能相對于三角母板擺動。作為改進,所述集圈壓片壓針腳組包括電磁鐵、電磁鐵固定座、壓針腳固定座、銷軸和彈簧,其中電磁鐵固定座固定于壓針腳固定座上,電磁鐵垂直穿設于電磁鐵固定座中部缺口內、且能沿著電磁鐵固定座中部缺口上下移動,集圈壓片與電磁鐵連接;彈簧和集圈壓片均套設在銷軸外,并且彈簧的兩端分別緊貼壓針腳固定座與集圈壓片背面,上述套設彈簧和集圈壓片的銷軸插設在壓針腳固定座中部缺口內、從而使集圈壓片能在電磁鐵帶動下繞銷軸轉動,壓針腳固定座則固定在三角母板的背面、同時使集圈壓片探出于三角母板并且能相對于三角母板擺動。再改進,所述接針壓片直接通過兩顆螺絲與定位銷共同固定在三角母板的H位。上述方案中,將接針壓片固定于三角母板后,兩個接針壓片之間的三角母板預留空間,便于彈簧針走針,集圈壓片移至A位,當織物需要接針時,選針被初選后,由下護山推動選針帶動彈簧針進入H位,這是固定的接針壓片工作,將彈簧針下壓,長針下沉,行進到兩個接針壓片之間的空間時,彈簧針不受壓,長針上浮,進入接針三角的工作軌跡,出1/4 針形成接針。當織物需要集圈時,選針被初選后,由下護山推動選針帶動彈簧針進入A位, 彈簧針進入A位初始不受壓,長針被送入中山三角初段軌跡,這時彈簧針也進入集圈壓片的工作范圍,使彈簧針受壓,長針下沉,長針帶動織針出2/4針形成集圈,如圖2所示;當需要翻針或編織時,控制系統先給出信號,使集圈壓片先行避開,再進行相應的翻針或編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接針壓片由電磁鐵控制改為固定后,接針壓片位置更加精準,不但減少了控制系統,降低了成本,而且實現了機頭輕量化,為快速高效的機頭研究奠定了基礎。按市場上常用的單機頭雙系統來算,每個機頭上有八個接針壓片, 對應有把個壓針腳組控制,取消把個壓針腳組后,機頭可減輕重量l_2Kg且機頭內部安裝空間變大,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采用本發明,不僅降低了成本、優化了控制系統,而且為機頭輕量化、提高電腦橫機運行速度提供了支持。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接針壓片與集圈壓片位置關系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集圈壓片動作走針軌跡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接針壓片固定方式結構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集圈壓片壓針腳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現有技術中的電腦橫機的三角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利用圖5結構的織針組件的織針不進行編輯時的走針軌跡示意圖;圖7為利用圖5結構的織針組件的織針進行編輯時的走針軌跡示意圖;圖8為利用圖5結構的織針組件的織針進行集圈時的走針軌跡示意圖;圖9為利用圖5結構的織針組件的織針進行翻針時的走針軌跡示意圖;圖10為利用圖5結構的織針組件的織針進行接針時的走針軌跡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提供的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其中,兩片接針壓片3直接通過螺絲和定位銷5固定于三角母板的H位,集圈壓片2位于三角母板的A位,且由集圈壓片壓針腳組6控制、從而使集圈壓片2探出于三角母板并且能相對于三角母板擺動。本實施例中,所述集圈壓片壓針腳組6包括電磁鐵61、電磁鐵固定座62、壓針腳固定座63、銷軸64和彈簧(圖中未示出),參見圖4所示,其中電磁鐵固定座62呈U型,通過兩側螺絲固定于壓針腳固定座63上,電磁鐵61垂直穿設于電磁鐵固定座中部缺口內、且能沿著電磁鐵固定座中部缺口上下移動,集圈壓片2的背面凸起21與電磁鐵61連接;彈簧和集圈壓片2均套設在銷軸64外,并且彈簧65的兩端分別緊貼壓針腳固定座63與集圈壓片 2背面,上述套設彈簧和集圈壓片2的銷軸62插設在壓針腳固定座63中部缺口內、從而使集圈壓片2能在電磁鐵61帶動下繞銷軸64轉動,壓針腳固定座63則固定在三角母板的背面、同時使集圈壓片探出于三角母板并且能相對于三角母板擺動。編織過程中,接針與翻針動作是同時進行的。接針時,下護山將選針推高,彈簧針針鍾在選針的作用下被推倒H位,針鍾接觸到接針壓片3,此時,蹀山三角1處于工作狀態, 長針第二段按蹀山三角1軌跡運行,而翻針導塊則下降處于非工作狀態,完成接針動作。不織壓片4位于三角母板的B位。編織過程中,布片需要集圈時,下護山將選針推到最高位置,彈簧針針鍾被推到A 位,集圈壓片處于工作位置,此時蝶山三角帶動長針針鍾第二段工作,而翻針導塊則下降處于非工作狀態,完成集圈動作。集圈壓片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原始位置位于A位更高位。當織物需要集圈動作時, 電磁鐵61下壓,推動集圈壓片2繞軸銷64旋轉一定角度,直立于A位,此時彈簧針針鍾被下壓,長針進入集圈的軌跡;當需要編織、翻針時,電磁鐵61不工作,集圈壓片2在彈簧65 力的作用下向上避讓,彈簧針針鍾不下壓,長針進入編織或翻針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接針壓片固定于三角母板的H位, 集圈壓片位于三角母板的A位,且由集圈壓片壓針腳組控制、從而使集圈壓片探出于三角母板并且能相對于三角母板擺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圈壓片壓針腳組包括電磁鐵、電磁鐵固定座、壓針腳固定座、銷軸和彈簧,其中電磁鐵固定座固定于壓針腳固定座上,電磁鐵垂直穿設于電磁鐵固定座中部缺口內、且能沿著電磁鐵固定座中部缺口上下移動,集圈壓片與電磁鐵連接;彈簧和集圈壓片均套設在銷軸外,并且彈簧的兩端分別緊貼壓針腳固定座與集圈壓片背面,上述套設彈簧和集圈壓片的銷軸插設在壓針腳固定座中部缺口內、從而使集圈壓片能在電磁鐵帶動下繞銷軸轉動,壓針腳固定座則固定在三角母板的背面、同時使集圈壓片探出于三角母板并且能相對于三角母板擺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針壓片直接通過兩顆螺絲與定位銷共同固定在三角母板的H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腦橫機接針及集圈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接針壓片固定于三角母板的H位,集圈壓片位于三角母板的A位,且由集圈壓片壓針腳組控制、從而使集圈壓片探出于三角母板并且能相對于三角母板擺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接針壓片由電磁鐵控制改為固定后,接針壓片位置更加精準,不但減少了控制系統,降低了成本,而且實現了機頭輕量化,為快速高效的機頭研究奠定了基礎。
文檔編號D04B15/36GK102505313SQ20111035054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明者宋振綸, 胡方勤, 鄭必長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