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洗衣機及洗滌方法

文檔序號:1719301閱讀:30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洗衣機及洗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洗衣機,特別涉及一種使用洗滌顆粒參與洗滌的洗衣機及洗滌方法,屬于洗衣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洗衣機的洗滌方法是采用水作為洗滌介質,向洗衣機內加入水和洗滌劑,進行洗滌,洗滌后利用脫水功能將洗衣機內的污水排出,然后重新加入干凈的水,繼續進行洗滌或者漂洗過程,洗滌全部結束后再將水排出。這種方法只是單純地將水排出,再重新注入干凈的洗滌水,水消耗量非常大。同時,洗滌液里面還含有較多的對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而且每次洗滌過程的耗費時間較長,耗電量也較大。針對傳統洗衣機的不足,現有技術中出現了一種采用聚合物材料特殊制作的固體顆粒作為洗滌介質的洗滌方法,通過固體顆粒和衣服之間的摩擦,吸附并吸收衣服上的污垢,從而實現洗滌的功能。該洗滌方法能節水80%以上,另外,該固體顆粒洗滌介質可以回收再利用,使用壽命長,無需更換,安全環保。采用該顆粒洗滌方法的洗衣機,一般都會在洗衣機設置有顆粒的儲存空間,儲存空間普遍采用儲料盒的結構,在外筒上設置進料孔和出料孔,在洗滌前,將顆粒從進料孔中投放至外筒內,在洗滌結束后,在將顆粒完全回收到顆粒的儲存空間內,在顆粒回收時,需要高速旋轉內筒,利用離心力將顆粒甩至儲存空間內,如要對顆粒進行脫水,還需要再次投放顆粒和回收顆粒,洗衣機的結構和洗滌過程都較為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并可使顆粒的分離和儲存更為方便的洗衣機及洗滌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種洗衣機,包括內筒、外筒及作為洗滌介質的固體顆粒,所述內筒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外筒的內側,所述內筒分二層,分別為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所述第二內筒包圍在所述第一內筒的外側,所述第一內筒至所述第二內筒之間的空間構成儲存所述顆粒的儲料空間;在所述第一內筒的筒壁上開有若干個供所述顆粒和洗滌水通過的第一開孔,在所述第二內筒的筒壁上開有若干個僅用于洗滌水通過的第二開孔。進一步,所述第一內筒為由經線和緯線交叉形成所述第一開孔的網狀結構。進一步,在所述第一內筒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提升塊。進一步,在所述第二內筒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提升筋。進一步,所述提升筋的數量為1-10個。進一步,所述提升筋與所述第二內筒的軸線平行并沿所述第二內筒的內壁周向均勻設置。進一步,所述提升筋的軸向長度與所述第二內筒的軸向長度大致相等。
進一步,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不同軸,所述第一內筒的軸線高于所述第二內筒的軸線。進一步,所述第二內筒的筒壁至所述第一內筒的筒壁之間的距離為所有顆粒在所述第二內筒和第一內筒靜止時都儲存在所述儲料空間內。進一步,所述第二內筒的半徑為所述第一內筒的半徑的1.5-2倍。本發明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洗滌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將適量水、洗滌劑和待洗衣物加入至洗衣機的第一內筒內;步驟二:驅動使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轉動,顆粒在所述第二內筒筒壁上的提升筋的作用下不斷被提升再滑落至所述第一內筒內,使所述顆粒在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之間循環,所述顆粒與衣物摩擦進行洗滌; 步驟三:洗滌完成后,驅動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高速轉動,使所述衣物和顆粒脫水,所述顆粒儲存在第二內筒與第一內筒之間的儲料空間內,完成所述顆粒的再生、分離和回收。進一步,在所述衣物和顆粒洗滌脫水的過程后,還包括重新加入干凈水,對所述衣物和顆粒同時進行漂洗的過程,漂洗后再次進行脫水。進一步,在步驟三中,使所述衣物和顆粒脫水后,還包括所述第一內筒低速正反向轉動的過程,以將所述衣服、顆粒充分分離。綜上內容,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洗衣機及洗滌方法,集衣物的洗滌、衣物和顆粒的分離、顆粒的回收和儲存、顆粒的脫水等多功能于一體,本發明直接利用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之間的空間作為顆粒的儲存空間,而且在衣物和顆粒進行脫水的同時,即實現了顆粒的再生、分離和回收,無需再另設用于儲存顆粒的儲料箱等結構,不僅簡化了整個洗衣機的結構,而且也簡化了洗滌程序,也縮短了洗滌的時間。


圖1是本發明在洗滌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顆粒儲存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殼體1,外筒2,顆粒3,排水口 4,衣物5,第一內筒6,第二內筒7,提升塊8,提升筋9。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洗衣機,本實施例以滾筒洗衣機為例作詳細說明,洗衣機包括一殼體1,在殼體I內設置有外筒2、內筒及作為洗滌介質的固體顆粒3。其中,外筒2是固定不轉的,主要用于盛水,在外筒2的上部設置有進水口(圖中未示出),用于洗滌和漂洗過程的進水,在外筒2的下部設置有排水口 4,用于衣物5和顆粒3的排水。內筒設置在外筒2的內側,由驅動裝置(圖中未示出)驅動內筒轉動,內筒用于洗滌,待洗衣物5放置在內筒內。顆粒3優選采用高分子表面多孔的材料,可以提高吸附能力,達到較好的洗滌效果。
其中,內筒分為二層,分別為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第二內筒7包圍在第一內筒6的外側,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可以為一體式結構,也可以是分體結構,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同軸設置,由驅動裝置分別驅動轉動。在第一內筒6的筒壁上開有若干個供顆粒3和洗滌水通過的第一開孔(圖中未示出),第一開孔均勻地分布在第一內筒6的筒壁上。第一開孔的形狀可以為圓形、矩形、多邊形等,本實施例中,優選第一內筒6為由經線和緯線交叉形成第一開孔的網狀結構,且第一開孔的尺寸遠大于顆粒3的直徑,以便顆粒3和洗滌水更容易流進或流出第一內筒6。在第一內筒6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突出的提升塊8,在洗滌過程中,衣服5在提升塊8的作用下,在第一內筒6內不斷地被提升,然后再摔下,循環往復達到洗滌的效果,提升塊8的數量可選擇1-3個,本實施例中,優選采用3個提升塊8,沿第一內筒6的周向均勻分布。在第二內筒7的筒壁上設置有若干個用于脫水的第二開孔(圖中未示出),第二開孔均勻地分布在第二內筒7的筒壁上,在衣物5和顆粒3脫水時,洗滌水依次從第一內筒6筒壁上的第一開孔及第二內筒7筒壁上的第二開孔中流出,流至至外筒2內,再從外筒2下部的排水口 4排出。在洗滌時,洗滌水進入外筒2內后,依次穿過第二內筒7和第一內筒6,進入至第一內筒6內,使水與衣物5充分混合。為避免顆粒3從第二內筒7筒壁上的第二開孔中漏出,第二開孔的直徑均要小于顆粒3的最小直徑,一般洗滌顆粒3的直徑在
之間,所以第二開孔的直徑均要小于2mm,本實施例中,優選第二開孔的直徑優選為1-1.5mm,這樣即可以保證洗滌水順利流入或流出,又可以避免顆粒3漏出。如圖2所示,第一內筒6筒壁至第二內筒7筒壁之間的空間構成儲存顆粒3的儲料空間,由于重力作用,顆粒3`在儲存時,一般都會沉集在儲存空間的下半部,所以,第二內筒7的筒壁至第一內筒6的筒壁之間的距離要足夠大,使得所有顆粒3在第二內筒7和第一內筒6靜止時都能儲存在該儲料空間內,而且使顆粒3在儲存時只儲存在第二內筒7的底部,而不會進入第一內筒6內。根據衣物量和顆粒量的比例關系,經實驗驗證,本實施例優選第二內筒7的半徑為第一內筒6的半徑的1.5-2倍,這樣就可以滿足上述儲存顆粒的要求。為了在洗滌時,將顆粒3投放至第一內筒6內與衣物5混合摩擦,在第二內筒7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提升筋9,提升筋9與第二內筒7的軸線平行設置,而且沿第二內筒7的內壁周向均勻設置。第二內筒7在旋轉時,顆粒3在提升筋9的作用下,不斷地被提升再滑落至第一內筒6內,使顆粒3在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之間循環,使顆粒3與衣物5摩擦進行洗滌。為了保證顆粒3盡可能多地進入第一內筒6內,提升筋9的軸向長度與第二內筒7的軸向長度大致相等,提升筋9的徑向高度略小于第一內筒6的筒壁至第二內筒7的筒壁的距離,當第二內筒7旋轉時,可以避免提升筋9碰到第一內筒6的內壁,提升筋9的數量設置為1-10個,本實施例中優選設置4個提升筋9。這種結構設計,不需要再另外單獨設置顆粒3的儲存盒,也不需要單獨的控制裝置控制用于顆粒3投放和回收,方便顆粒3的投放、回收和存儲,實現顆粒3的100%投放和回收,還實現了顆粒3的自動進料和自動回收。由于用于儲存顆粒3的儲存空間設置于第一內筒6與第二內筒7之間的空間,顆粒3在脫水時,無需在重復顆粒3投放和回收的過程,可直接驅動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高速旋轉,在衣物5進行脫水的同時對顆粒3進行脫水再生,不但簡化了洗滌程序,也縮短了洗滌的時間,提高顆粒3的使用壽命。下面結合圖1和圖2對使用上述洗衣機的洗滌方法進行詳細說明。該洗滌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普通滾筒洗衣機一樣,將待洗衣物5加入至洗衣機的第一內筒6內,同時打開外筒2上方的進水口,洗滌用水和洗滌劑混合后進入外筒2內,水依次穿過第二內筒7上的第二開孔和第一內筒6上的第一開孔后,與待洗衣物5充分混合。步驟二:如圖1所示,洗滌時,驅動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轉動,,顆粒3在提升筋9的作用下,不斷地被提升再滑落至第一內筒6內,使顆粒3在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之間循環,使顆粒3與衣物5摩擦進行洗滌。洗滌過程中,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轉速在40-60轉/min范圍之間。步驟三:洗滌完成后,驅動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以高速運轉,使衣物5和顆粒3脫水,同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使顆粒3與衣物5分離,洗滌水從外筒2底部的排水口 4排出。如圖2所示,衣物5被留在第一內筒6內,顆粒3則被分離至第二內筒7與第一內筒6之間的儲料空間內,并存儲在該儲料空間內,完成顆粒3的再生、分離和回收。在此衣物5與顆粒3的脫水、分離和回收過程中,驅動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的轉速在150-1000轉/min范圍之間。步驟四:漂洗步驟,重新加入適量的干凈水,對衣物5和顆粒3進行漂洗,洗滌過程與步驟二相同。步驟五:衣物5和顆粒3漂洗結束后,再次進行脫水,脫水過程與步驟三相同。步驟六:使衣物5和顆粒3脫水后,還包括驅動第一內筒6以低速正反向轉動,以使衣服5與顆粒3充分分尚。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內筒6和第二內筒7采用不同軸的設置方式,而且第一內筒6的軸線高于第二內筒7的軸線,這樣,就會加大第二內筒7底部的筒壁與第一內筒的筒壁之間的距離,進而有足夠的空間用來儲存顆粒3,而且相對于實施例一,洗衣機的體積也會相對減小,進而降低材料成本。如上所述,結合附圖所給出的方案內容,可以衍生出類似的技術方案。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洗衣機,包括內筒、外筒及作為洗滌介質的固體顆粒,所述內筒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外筒的內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分二層,分別為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所述第二內筒包圍在所述第一內筒的外側,所述第一內筒至所述第二內筒之間的空間構成儲存所述顆粒的儲料空間;在所述第一內筒的筒壁上開有若干個供所述顆粒和洗滌水通過的第一開孔,在所述第二內筒的筒壁上開有若干個僅用于洗滌水通過的第二開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筒為由經線和緯線交叉形成所述第一開孔的網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內筒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提升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內筒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提升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筋的數量為1-10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筋與所述第二內筒的軸線平行并沿所述第二內筒的內壁周向均勻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筋的軸向長度與所述第二內筒的軸向長度大致相等。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不同軸,所述第一內筒的軸線高于所述第二內筒的軸線。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筒的筒壁至所述第一內筒的筒壁之間的距離為所有顆粒在所述第二內筒和第一內筒靜止時都儲存在所述儲料空間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筒的半徑為所述第一內筒的半徑的1.5-2倍。
11.一種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適量水、洗滌劑和待洗衣物加入至洗衣機的第一內筒內; 步驟二:驅動使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轉動,顆粒在所述第二內筒筒壁上的提升筋的作用下不斷被提升再滑落至所述第一內筒內,使所述顆粒在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之間循環,所述顆粒與衣物摩擦進行洗滌; 步驟三:洗滌完成后,驅動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高速轉動,使所述衣物和顆粒脫水,所述顆粒儲存在第二內筒與第一內筒之間的儲料空間內,完成所述顆粒的再生、分離和回收。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衣物和顆粒洗滌脫水的過程后,還包括重新加入干凈水,對所述衣物和顆粒同時進行漂洗的過程,漂洗后再次進行脫水。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中,使所述衣物和顆粒脫水后,還包括所述第一內筒低速正反向轉動的過程,以將所述衣服、顆粒充分分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洗衣機及洗滌方法,包括內筒、外筒及作為洗滌介質的固體顆粒,內筒分二層,分別為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第二內筒包圍在第一內筒的外側,第一內筒至第二內筒之間的空間構成儲存所述顆粒的儲料空間;在第一內筒的筒壁上開有若干個供顆粒和洗滌水通過的第一開孔,在第二內筒的筒壁上開有若干個僅用于洗滌水通過的第二開孔。本發明直接利用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之間的空間作為顆粒的儲存空間,而且在衣物和顆粒進行脫水的同時,即實現了顆粒的再生、分離和回收,無需再另設用于儲存顆粒的儲料箱等結構,不僅簡化了整個洗衣機的結構,而且也簡化了洗滌程序,也縮短了洗滌的時間。
文檔編號D06F35/00GK103103721SQ20111036155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何政保, 勞春峰 申請人:海爾集團技術研發中心, 海爾集團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