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機械領域,涉及一種紡織品織物的燙光、烘干,特別是與紡織品織物表面處理有關的滾筒,尤其與利用導熱介質間接導熱的滾筒有關。
背景技術:
:在紡織物生產加工過程中,由于行業的特殊性,織物的表面處理或烘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隨著行業的發展,織物手感尤其重要,目前染整行業的織物烘干、表面處理的工作方式是:在金屬滾筒內設有電熱管和旋轉碳刷架,通入電能來加熱滾筒,工作時,電機帶動一個或多個滾筒旋轉,織物與滾筒充分接觸達到燙光織物表面或去除織物水份的目的,過程中消耗大量的熱能,電的熱效率是很低的,浪費能源,且電能裝機容量很大,燙光滾筒單根裝機容量一般需要55kw以上,而使用蒸汽和其它熱源在高速旋轉時密封問題將變的很難解決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使用導熱介質間接導熱的滾筒,導熱介質可以使用液態或粉狀介質,其滾筒內部用導熱介質傳遞熱能、導熱空間為開發式的設計,避免了密封問題,同時避免了使用導熱介質在高溫時產生的壓力和氧化問題,大大提高了加熱的工作效率,也達到了環保節能的效果。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包括設置在外滾筒1,外滾筒I內的設有一體密閉結構的空芯熱交換器4,在外滾筒I與空芯熱交換器4之間設有導熱介質3,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包括多個獨立的空腔及熱媒油均衡分配導管保證了空芯熱交換器4左右溫度均衡。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包括:內圓拄體4-1、外圓拄體4-2、隔斷圈4_3、熱媒油入口軸4-4、熱媒油出口軸4-5、熱媒油下均衡分配導管4-6和熱媒油上均衡分配導管4-7 ;熱媒油由入口軸4-4經下均衡分配導管4-6通過由隔斷圈4-3隔出的空腔往上流動到上均衡分配導管4-7,再由熱媒油出口軸4-5流出,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內圓拄體4-1內部為空腔保證外滾筒停止旋轉時導熱介質會流入并儲存其中。所述的滾筒上設有導熱介質補充和空氣出入口 18。所述的滾筒上設有防側漏螺旋槽19,防側漏螺旋槽19有左右螺旋結構保證在外滾筒I旋轉時防止液態介質3從軸側流出。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由于其滾筒內部用導熱介質傳遞熱能、導熱空間為開發式的設計,避免了高速旋轉時的密封問題,同時避免了使用液體導熱介質在高溫時產生的壓力問題,大大提高了加熱的工作效率,熱交換器使用熱媒油加熱,避免了使用大功率電能,達到了環保節能的效果。
:
以下用附圖對本發明詳細說明:圖1為本發明滾筒整機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滾筒整機結構圖1A-A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空芯熱交換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空芯熱交換器圖3的E-E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熱媒油回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詳述:圖1-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導熱介質導熱滾筒,包括外滾筒1,軸承座2,設置在外滾筒與交換器內的導熱介質3,設置在外滾筒內的一體密閉結構的空芯熱交換器4,空芯熱交換器固定架5,溫度傳感器6,碳刷架7,機架8,熱媒油入口 9,熱媒油出口 10,溫控儀11,三通調節閥12,手動閥13,熱媒油入口管14,熱媒油出口管15,皮帶輪16,熱媒油17,導熱介質補充口和空氣出入口 18,防側漏螺旋槽19。所述的外滾筒1,外表面與織物接觸,內面與液態介質3接觸。所述的導熱介質3與空芯熱交換器4接觸。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由內圓拄體4-1、外圓拄體4-2、隔斷圈4_3、熱媒油入口軸4-4、熱媒油出口軸4-5、熱媒油下均衡分配導管4-6和熱媒油上均衡分配導管4-7等組成,熱媒油由入口軸4-4經下均衡分配導管4-6通過由隔斷圈4-3隔出的空腔往上流動到上均衡分配導管4-7,再由熱媒油出口軸4-5流出。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內圓拄體4-1的內圈留出的空間可以減少熱媒油流過交換器的重量,同時停機時液態導熱介質可以留入存儲在其中。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與熱媒油入口 9,熱媒油出口 10連接。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與空芯熱交換器固定架5連接。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固定架5與機架8連接。所述的熱媒油入口 9,熱媒油出口 10與熱媒油入口管14,熱媒油出口管15連接。所述的熱媒油入口管14與三通調節閥12連接。所述的三通調節閥12由溫控儀11控制開閉。所述的溫控儀11與碳刷架7連接。所述的碳刷架7與溫度傳感器6連接。所述的導熱介質補充口和空氣出入口 18可以補充導熱介質和泄放氣體。所述的防側漏螺旋槽19有左右螺旋結構,在外滾筒I旋轉時,防止液態介質3從軸側流出。本發明工作時,將需要織物包裹在外滾筒I中,裝入定量的導熱介質3,電機通過皮帶輪16,外滾筒I旋轉,液態介質3將全部包裹住空芯熱交換器4和外滾筒I的內圓,熱媒油17通過三通調節閥12流入空芯熱交換器4,熱媒油17的熱能通過空芯熱交換器4和液態介質3傳遞到外滾筒I,最后熱能傳遞給織物。本發明由于其滾筒內部用導熱介質傳遞熱能、導熱空間為開發式的設計,避免了高速旋轉時的密封問題,同時避免了使用液體導熱介質在高溫時產生的壓力問題,大大提高了加熱的工作效率,熱交換器使用熱媒油加熱,避免了使用大功率電能,達到了環保節能的效果。1、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外滾筒1,外滾筒I內的設有一體密閉結構的空芯熱交換器4,在外滾筒I與空芯熱交換器4之間設有導熱介質3,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包括多個獨立的空腔及熱媒油均衡分配導管保證了空芯熱交換器4左右溫度均衡。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包括:內圓拄體4-1、外圓拄體4-2、隔斷圈4-3、熱媒油入口軸4-4、熱媒油出口軸4_5、熱媒油下均衡分配導管4-6和熱媒油上均衡分配導管4-7 ;熱媒油由入口軸4-4經下均衡分配導管4-6通過由隔斷圈4-3隔出的空腔往上流動到上均衡分配導管4-7,再由熱媒油出口軸4-5流出,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內圓拄體4-1內部為空腔保證外滾筒停止旋轉時導熱介質會流入并儲存其中。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筒上設有導熱介質補充和空氣出入口 18。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筒上設有防側漏螺旋槽19,防側漏螺旋槽19有左右螺旋結構保證在外滾筒I旋轉時防止液態介質3從軸側流出。
權利要求
1.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外滾筒1,外滾筒I內的設有一體密閉結構的空芯熱交換器4,在外滾筒I與空芯熱交換器4之間設有導熱介質3,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包括多個獨立的空腔及熱媒油均衡分配導管保證了空芯熱交換器4左右溫度均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包括:內圓拄體4-1、外圓拄體4-2、隔斷圈4-3、熱媒油入口軸4-4、熱媒油出口軸4_5、熱媒油下均衡分配導管4-6和熱媒油上均衡分配導管4-7 ;熱媒油由入口軸4-4經下均衡分配導管4-6通過由隔斷圈4-3隔出的空腔往上流動到上均衡分配導管4-7,再由熱媒油出口軸4-5流出,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內圓拄體4-1內部為空腔保證外滾筒停止旋轉時導熱介質會流入并儲存其中。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筒上設有導熱介質補充和空氣出入口 18。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筒上設有防側漏螺旋槽19,防側漏螺旋槽19有左右螺旋結構保證在外滾筒I旋轉時防止液態介質3從軸側流出。
全文摘要
導熱介質間接導熱滾筒,包括設置在外滾筒1,外滾筒1內的設有一體密閉結構的空芯熱交換器4,在外滾筒1與空芯熱交換器4之間設有導熱介質3,所述的空芯熱交換器4包括多個獨立的空腔及熱媒油均衡分配導管保證了空芯熱交換器4左右溫度均衡,本發明由于其滾筒內部用導熱介質傳遞熱能、導熱空間為開發式的設計,避免了高速旋轉時的密封問題,同時避免了使用液體導熱介質在高溫時產生的壓力問題,大大提高了加熱的工作效率,熱交換器使用熱媒油加熱,避免了使用大功率電能,達到了環保節能的效果。
文檔編號D06C15/08GK103206851SQ20121000747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楊新華 申請人:蘇州點擊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