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導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構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將紗線和熱熔絲合捻成股線時所采用的導紗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縫紉和織造呈高速化發展,對紗線的多樣化要求也越來越高,導紗裝置作為紡織機械中的重要構件,得到了深入的發展和研究,紗線的品質很大程度上跟導紗裝置的結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現有的專利文件中,有很多關于導紗裝置的專利文件,如中國專利“導紗裝置(CN2481730Y)”,其應用于一纖維片的被揉成一絲線,并利用一錠子以供絲線作一纏繞動作,纖維片與絲線之間形成有一抱合區域,其包含一輸送機構,是用以輸送纖維片至抱合區域,一系圈環,位于輸送機構下方,是用以維系絲線于系圈環內移動,一鋼領位于錠子外側,用以牽制絲線進行纏繞動作以及一定線裝置,裝沒于輸送機構及鋼領之間,是用以固定絲線的一行進位置,以縮小纖維片與絲線問的抱合區域。但是該裝置對于多種線的復合合搶成股線卻不合適。現在的紗線發展中,一種高速縫紉線“熱粘合縫紉線”正在取代普通縫紉線,“熱粘合縫紉線”是將多股縫紉線中間加入熱熔絲一起合捻成股線,并經高溫處理使熱熔絲熔解而與多股縫紉線粘牢不會分開。在現有的專利文件中有提到“邦迪線加捻成線裝置(20062002923. 1)”,導紗組件包括一具有兩端的固定座、以及一錐形的導紗嘴,該固定座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支撐桿上,另一端設有一上寬下窄的漏斗部,所述的錐形導紗嘴即穿置該漏斗部當中,導紗嘴為朝下漸縮的圓錐形,其錐形周緣等分設有三個延伸于頂底部之間的穿線槽,各穿線槽與錐形外周緣連通,該裝置雖然是將多股紗線中間加入低熔絲一起合捻,但其無法精準的將熱熔絲被包覆于多股縫紉線中間,該裝置具有如下缺
占-
^ \\\ 一、錐形導紗嘴的底端因無法形成氣圈第一止捻點,而只能作為出絲口作用,導致無法精準的將熱熔絲被包覆于多股縫紉線中間,并且會產生股線捻度不均勻的紗線質量問題。二、錐形導絲器的周緣與各線槽為連通,穿線槽里的多股縫紉線較容易從槽里掉出來而無法將中間的熱熔絲包住。三、該裝置結構較為復雜,并且形成止捻點要靠下方一穿孔完成,操作工在穿線過程中非常難操作,較引起股線斷頭現象,造成原料浪費人工成本增加和成品紗線質量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方便穿接絲線,在熱熔絲和多股縫紉線的出絲口能直接形成股線氣圈止捻點,能精準的將熱熔絲被包覆于多股縫紉線中間的一種導紗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無法精準的將熱熔絲被包覆于多股縫紉線中間,出絲口不能直接形成股線氣圈止捻點,集成的結構復雜,操作困難,原料和人工浪費,最終紗線成品質量差的技術難題。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導紗裝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與下固定板之間通過支架相連,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心均開設有一中心孔,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的中心線重合;在上固定板上開設有三個以上的上邊孔,所述的各個上邊孔以上中心孔為中心均布在上固定板上,在下固定板上開設有與上邊孔數量相同的下邊孔,所述的下邊孔以下中心孔為中心均布在下固定板上;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大于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在上、下中心孔和上、下邊孔內設有導紗器。上下固定板中心的上下中心孔是對齊的,在上下中心孔內走的是熱熔絲,而在上下中心孔外圍的上下邊孔內走的是縫紉線,經過上下固定板后的絲線由位于下固定板下方的復捻裝置進行加捻,形成氣圈,止捻點位于下固定板中心孔的下方。所謂的止捻點就是由邊孔和中心孔出來的絲線經過復捻集合在氣圈上方的一點處,止捻點處形成復合股線,熱熔絲位于當中,而三根以上的縫紉線將熱熔絲包裹,形成熱粘合縫紉線。本發明的導紗裝置,在上下固定板上直接設置導紗孔,并且在導紗孔內設置讓紗線更容易通過的導紗器,降低斷線率,上下邊孔與中心孔之間的距離不等,可以讓縫紉線更好的包裹熱熔絲。上下固定板之間沒有留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操作人員方便的在上下固定板之間的中心孔和邊孔內進行導紗,同時紗線 是從上中心孔直接穿接到下中心孔,由上邊孔直接穿接到下邊孔,不會出現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因為在固定板下方的復捻裝置的運轉而使得邊側的縫紉線由穿接槽脫出的問題,使得熱熔絲被很好的包裹在多股縫紉線中間,提高紗線質量。而且本發明的各股紗線都是直接有上下固定板上的各孔直接導入,不需要外加的各種導紗裝置,有效的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在外加導紗裝置中可能產生的紗線混合易亂,分線不方便,而且在分線后紗線容易斷的問題。本發明可以在下固定板的下方直接形成氣圈和止捻點,提高了紗線的捻線均勻度和熱熔絲包裹的緊實度,使得紗線質量更好。上下邊孔和中心孔的設計可以為多種方式。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各個上邊孔與各個下邊孔對應布置,即其中任意一個上邊孔和上中心孔的連線與對應的下邊孔和下中心孔的連線位于同一平面內。上邊孔與下邊孔的連線與上下中心孔的連線相交于下固定板的下中心孔的下方。這樣布置的上下邊孔和上下中心孔,可以方便穿接紗線,同時降低紗線在導紗裝置處的受力,可以讓紗線順利的由下固定板導出然后進行加捻,降低紗線斷線的可能性,提高紗線的使用強力。作為另一種優選,所述的各個上邊孔與各個下邊孔交錯布置,即其中任意一個上邊孔和上中心孔的連線與對應的下邊孔和下中心孔的連線異面布置。作為更優選,兩個異面直線的夾角小于12°。上下固定板錯開一定的角度,使得紗線在經過上下固定板的過程中有一個旋轉扭結包裹的過程,提高周邊的縫紉線對中心的熱熔絲的包裹程度,使得紗線的質量更好。支架的形狀可以是多種樣式的,可以為分別連接在上下固定板上的兩個連接桿,連接桿與外部機架相連,也可以是均布在上下固定板之間的若干個連接桿構成,作為優選,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桿和連接桿,所述的固定桿的一端與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連接,固定桿的另一端與機架部件連接,所述的連接桿為傾斜的連桿,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連接桿用于將相互平行的上下固定板連接在一起,然后通過固定桿固定在外部的機架上,當然固定板也可以是下固定板或者上固定板的一個延伸,也就是將上固定板或者下固定板與固定桿做成一體的,連接桿可以為一條狀板,焊接在上下固定板的邊緣,也可以是由多個支撐筋構成,均布在上下固定板之間,相鄰的支撐筋之間的距離大于操作人員的操作空間,方便操作人員穿引紗線。作為優選,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為圓形,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圍成一圓臺狀空間,連接桿位于圓臺狀空間的側面上的投影為圓臺狀空間的側面的l/l(Tl/6。連接桿的占地非常小,在保證上下固定板的連接強度下,可以讓操作人員很方便的在上下固定板之間進行穿接紗線,提高安裝效率。作為優選,所述的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為5mnTl5mm,所述的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為3mnTl0mm,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大于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3mnT8mm,所述的上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為25mnT45mm。中心孔與邊孔之間的距離保證了中心的熱熔絲不會和周邊的縫紉線相互纏繞,從而降低了斷線率,也提高了最后股線的成品質量。而上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一是保證了方便在下固定板上穿接紗線,二是可以保證紗線在這個過程中在有足夠傾斜度的前提下還能有足夠空間各自恒漲力導線。作為優選,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為圓形,上固定板上開設有3個上邊孔,下固定板上開設有3個下邊孔,所述的導紗器為陶瓷導紗器。圓形的上下固定板方便制造和連接安裝,3個上下邊孔表示由三條縫紉線對中心的熱熔絲進行包裹,設置為3個,方便上下固定板上的邊孔的布置,同時也可以實現對熱熔絲很好的包裹,節省成本和材料。陶瓷導紗器導紗效果好,不容易斷絲。因此,本發明的一種導紗裝置具備下述優點1、直接通過固定板上的中心孔和邊孔進行導紗,結構簡單,方便在下固定板的下中心孔的下方形成止捻點,能精確的將熱熔絲包覆于多股縫紉線中間,同時捻度均勻,紗線質量好;2、在上下固定板之間只是有連接板將上下固定板相連,連接板為一塊板或幾個支撐筋,上下固定板之間有足夠的空間,可以供操作人員穿引紗線;3、熱熔絲直接由上固定板的上中心孔穿接到下固定板的下中心孔,而縫紉線由上固定板的上邊孔直接穿接到下固定板的下邊孔內,不會產生各紗線相互纏繞,容易出現斷頭的現象,提高了成品率和紗線質量。
圖I是本發明的一種導紗裝置的主視圖,導紗器部分局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的一種仰視圖。圖4是圖2的A-A剖視圖。圖5是圖I的另一種仰視圖。圖6是本發明的導紗裝置的一種應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I :
如圖I所示,一種導紗裝置,包括圓形的上固定板3和圓形的下固定板4,上下固定板相互平行,上固定板3的直徑大于下固定板4的直徑,上固定板3與下固定板4之間的距離為33mm。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板通過一連接桿2相互連接,連接桿2的寬度僅為上下固定板圍成的圓臺狀空間的側面積的1/8,上下固定板和連接桿2為一體成型。在下固定板4的外緣固定有一固定桿1,固定桿I的端部與連接桿2在下固定板4上的連接點相交,導紗裝置通過固定桿I連接在機架的支架件21上。如圖2所示,上固定板3上開設有一上中心孔7,以上中心孔7的圓心為中心在上固定板3上均布有三個上邊孔6,上邊孔6與上中心孔7之間的距離為12mm。如圖3所示,在下固定板4的中心開設有一下中心孔9,以下中心孔9的圓心為中心在下固定板4上均布有三個下邊孔8,下邊孔8與下中心孔9的之間的距離為8mm。如圖4所示,在上中心孔7和下中心孔9、上邊孔6和下邊孔8內均安裝有陶瓷導紗器5。上中心孔7與下中心孔9的中心線重合,上邊孔6與對應的下邊孔8的連線與上下中心孔的連線位于下固定板4的下中心孔9的下方,也就是上邊孔6的圓心的向下固定板4上的投影位于對應的下邊孔8與下中心孔9的連接的延長線上。 如圖6所示,將導紗裝置安裝在復合捻線機的機架的支架件21上,在導紗裝置的上方有固定熱熔絲10的紗架12和對原料紗11 (縫紉線)進行初捻的上錠板23。將紗架12上的熱熔絲10穿入漲力器13,往下穿入導紗裝置的上固定板3上的上中心孔7內的導紗器5后,由下固定板4上的下中心孔9的導紗器5輸出,安裝在復合捻線機上錠板23上的有上錠子24,上錠子24上的多根原料紗11經過初捻后,通過上錠子24上方的第一導紗件25和第二導紗14件往下經過漲力平衡桿15,再經過羅拉22傳送往下穿入上固定板3上的上邊孔6內的導紗器5,往下由下固定板4上的下邊孔8的導紗器5輸出,輸出的紗線與下中心孔9內的導紗器輸出的熱熔絲10 —起往下,經過鋼領18卷繞到復捻筒管20上,由于下錠子19的轉動,復捻股線形成氣圈17,在導紗裝置的下固定板4上的下中心孔和下邊孔的下方直接形成止捻點16,完成熱粘合縫紉線的整個實施過程。實施例2
如圖5所示,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上固定板3上的上邊孔6和對應的下固定板4上的下邊孔8交錯布置,也就是將實施例I內的上下固定板相互旋轉一個角度,下固定板4上的其中一個下邊孔8與下中心孔9之間的連線投影到上固定板3上,投影線與上固定板上對應的下邊孔和下中心孔之間的連線之間的夾角e為8°。也就是,經過上邊孔和下邊孔的紗線,在由上邊孔到下邊孔時產生了一個偏移,形成了一個類似螺旋的旋轉包裹。其余與實施例I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與下固定板之間通過支架相連,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心均開設有一中心孔,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的中心線重合;在上固定板上開設有三個以上的上邊孔,所述的各個上邊孔以上中心孔為中心均布在上固定板上,在下固定板上開設有與上邊孔數量相同的下邊孔,所述的下邊孔以下中心孔為中心均布在下固定板上;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大于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在上、下中心孔和上、下邊孔內設有導紗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個上邊孔與各個下邊孔對應布置,即其中任意一個上邊孔和上中心孔的連線與對應的下邊孔和下中心孔的連線位于同一平面內。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個上邊孔與各個下邊孔交錯布置,即其中任意一個上邊孔和上中心孔的連線與對應的下邊孔和下中心孔的連線異面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異面直線的夾角小于12°。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桿和連接桿,所述的固定桿的一端與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連接,固定桿的另一端與機架部件連接,所述的連接桿為傾斜的連桿,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為圓形,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圍成一圓臺狀空間,連接桿位于圓臺狀空間的側面上的投影為圓臺狀空間的側面的l/l(Tl/6。
7.根據權利要求I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為5mnTl5mm,所述的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為3mnTl0mm,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大于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3mnT8mm,所述的上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為25mnT45mm。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為5mnTl5mm,所述的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為3mnTl0mm,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大于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3mnT8mm,所述的上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為25mnT45mm。
9.根據權利要求I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為圓形,上固定板上開設有3個上邊孔,下固定板上開設有3個下邊孔,所述的導紗器為陶瓷導紗器。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導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為圓形,上固定板上開設有3個上邊孔,下固定板上開設有3個下邊孔,所述的導紗器為陶瓷導紗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構件。一種導紗裝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下固定板的中心均開設有一中心孔;在上、下固定板上開設有三個以上的上、下邊孔;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與上邊孔之間的距離大于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與下邊孔之間的距離;在上、下中心孔和上、下邊孔內設有導紗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方便穿接絲線,在熱熔絲和多股縫紉線的出絲口能直接形成股線氣圈止捻點,能精準的將熱熔絲被包覆于多股縫紉線中間的一種導紗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無法精準的將熱熔絲被包覆于多股縫紉線中間,出絲口不能直接形成股線氣圈止捻點,集成的結構復雜,操作困難,原料和人工浪費,最終紗線成品質量差的技術難題。
文檔編號D01H13/04GK102704083SQ20121017286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單水甫 申請人:單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