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紅外線染色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紅外線染色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染色效果好、結構緊湊得紅外線紗線染色設備。
背景技術:
紅外加熱技術是以紅外輻射物質的加熱作用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加熱技術,由于加熱方式的特殊性,被證實為最有效的加熱技術之一,廣泛用于取代傳統的熱風式加熱系統。隨著紅外“匹配吸收”理論以及輻射熱理論的發展,紅外加熱技術在國內外印染行業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節能減排的要求使得紅外加熱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將原有的熱風烘干方法,改變為紅外輻射烘干,在現有生產中能夠使電機周期縮短1/3。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設備具有紅外線烘干功能,這些紅外線設備僅具有烘干紗線或織物的功能,并不能完整的提供紗線或織物染色全面工藝。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與傳統染色設備相結合,未能達到最佳效果,在自身結構和使用性能上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尤其突出的是傳統染色烘干設備結構復雜,主要機械結構是采用橫向順序布置,體積龐大,占地面積多,大大占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設備的使用靈活性不足。此外,現有的紅外線設備數碼管顯示電腦,電腦只能顯示8位阿拉伯數字,且在染色降溫過程中需要不停放水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紅外線染色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染色效果好、結構緊湊得紅外線紗線染色設備。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紅外線染色設備,包括設備箱體和設置在設備箱體中的染料浸潰盒、紅外線加熱燈管、風箱;其特征在于在箱體的外部上方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可編程的智能液晶顯示屏、電源開關、染液補給盒、控制風箱的制冷開關、顯示紗筒轉速的轉速表、微型噴嘴控制開關、染液浸潰盒溫度調節開關;在箱體內,紗線經導入輥進入I號染液浸潰盒浸潰染液,然后紗線依次經過擠壓輥a、紗筒a、設置于兩紗筒中心連線上的紗線轉向輥、紗筒b、導輥,經過2號染液浸潰盒再次浸潰染液,擠壓輥b擠壓,導出輥導出,所述紗線在整個染色設備中保持相互分離并且相互平行;其中紅外線加熱燈管在箱體底部以及箱體出紗口一側各設置復數根,紗線的染液浸潰通過在染液浸潰盒中的一系列加壓注入微型噴嘴實施,所述噴嘴設置在與每根紗線交叉的凹槽中,微型噴嘴的注入超壓力為1.5-5巴,染液浸潰盒中設置有測溫元件以及加熱元件,直接檢測染液溫度準確迅速,控溫精度達到土 1°C,I號染液浸潰盒與2號染液浸潰盒均與箱體外部上方的染液補給盒連接;在箱體背面,上方從左向右設置有電扇、電源進線開關,風箱設置在箱體背面下部,采用全開式箱體門方便檢測和設備維修。優選地,所述紅外線加熱燈管采用涂層紅外線燈管。
優選地,針對紗筒設置驅動電機,由驅動電機帶動兩紗筒轉動。優選地,所述兩紗筒之間的距離采用可調節的形式,使用伸縮活塞桿連接兩紗筒。優選地,所述箱體底部以及箱體出紗口一側設置的紅外線加熱燈管各為3-4根。優選地,所述微型噴嘴注入超壓力為I. 6-3. 9巴。一種使用該紅外線染色設備的染色工藝,其特征在于染色紗線經過導入輥進入I號染液浸潰盒浸潰染液,然后紗線依次經過擠壓輥a、紗筒a、設置于兩紗筒中心連線上的紗線轉向輥、紗筒b、導輥,經過2號染液浸潰盒再次浸潰染液,擠壓輥b擠壓,導出輥導出,所述紗線在整個染色設備中保持相互分離并且相互平行;擠壓輥a擠壓后軋余率為60-80 %,擠壓輥b擠壓后軋余率為75-90 %。優選地擠壓輥a擠壓后軋余率為75 %,擠壓輥b擠壓后軋余率80 %。本發明的設計重點在于通過將染液浸潰盒、軋輥組件、紅外線燈管等元件在紅外線設備中的巧妙排列,一機獨用,操作方便,使得設備大大簡化,不但設備整體體積小,占地面積得到大大減少,而且方便移動和運輸,運營費用降低,節省設備投資和占地面積。同時,浸潰盒的注入式微型噴嘴結構也最大程度的節約染料,起到節約能源、節能環保的作用。
圖I為本發明所述紅外線染色設備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所述紅外線染色設備后視圖。圖3為本發明所述染液浸潰盒截面圖。圖4為本發明所述染液浸潰盒俯視圖。其中附圖標記I 一智能液晶顯示屏;2 —電源開關;3 —染液補給盒;4 一制冷開關;5 —轉速表;6_微型噴嘴控制開關;7 —溫度調節開關;8_導入輥;9-1號染液浸潰盒;10-擠壓輥a ; 11、13-紗筒a、b ; 12-紗線轉向輥;14_導輥;15_2號染液浸潰盒;16_擠壓輥b ;17_導出輥;18_電扇;19_電源進線開關;20_風箱;21_紅外線加熱燈管;22_微型噴嘴;23_紗線;24_測溫元件;25_加熱元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結合附圖將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I
如圖I示出了一種紅外線染色設備,包括設備箱體和設置在設備箱體中的染料浸潰盒、紅外線加熱燈管、風箱;其特征在于在箱體的外部上方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可編程的智能液晶顯示屏I、電源開關2、染液補給盒3、控制風箱的制冷開關4、顯示紗筒轉速的轉速表5、微型噴嘴控制開關6、染液浸潰盒溫度調節開關7 ;在箱體內,紗線經導入輥8進入I號染液浸潰盒9浸潰染液,然后紗線依次經過擠壓輥a、紗筒a、設置于兩紗筒中心連線上的紗線轉向輥12、紗筒b、導輥,經過2號染液浸潰盒15再次浸潰染液,擠壓輥b擠壓,導出輥17導出,所述紗線在整個染色設備中保持相互分離并且相互平行;其中紅外線加熱燈管21在箱體底部以及箱體出紗口一側各設置復數根,紗線的染液浸潰通過在染液浸潰盒中的一系列加壓注入微型噴嘴22實施,所述噴嘴設置在與每根紗線交叉的凹槽中,微型噴嘴的注入超壓力為I. 5-5巴,染液浸潰盒中設置有測溫元件24以及加熱元件25,直接檢測染液溫度準確迅速,控溫精度達到±1°C,1號染液浸潰盒與2號染液浸潰盒均與箱體外部上方的染液補給盒連接;在箱體背面,上方從左向右設置有電扇18、電源進線開關19,風箱20設置在箱體背面下部,采用全開式箱體門方便檢測和設備維修。所述紅外線加熱燈管采用涂層紅外線燈管。針對紗筒設置驅動電機,由驅動電機帶動兩紗筒轉動。所述兩紗筒之間的距離采用可調節的形式,使用伸縮活塞桿連接兩紗筒。所述箱體底部以及箱體出紗口一側設置的紅外線加熱燈管各為3-4根。所述微型噴嘴注入超壓力為I. 6-3. 9巴。
實施例2
一種使用該紅外線染色設備的染色工藝,其特征在于染色紗線經過導入輥進入I號染液浸潰盒浸潰染液,然后紗線依次經過擠壓輥a、紗筒a、設置于兩紗筒中心連線上的紗線轉向輥、紗筒b、導輥,經過2號染液浸潰盒再次浸潰染液,擠壓輥b擠壓,導出輥導出,所述紗線在整個染色設備中保持相互分離并且相互平行;擠壓輥a擠壓后軋余率為60-80%,擠壓輥b擠壓后軋余率為75-90 %。當然,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紅外線染色設備,包括設備箱體和設置在設備箱體中的染料浸潰盒、紅外線加熱燈管、風箱;其特征在于在箱體的外部上方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可編程的智能液晶顯示屏、電源開關、染液補給盒、控制風箱的制冷開關、顯示紗筒轉速的轉速表、微型噴嘴控制開關、染液浸潰盒溫度調節開關;在箱體內,紗線經導入輥進入I號染液浸潰盒浸潰染液,然后紗線依次經過擠壓輥a、紗筒a、設置于兩紗筒中心連線上的紗線轉向輥、紗筒b、導輥,經過2號染液浸潰盒再次浸潰染液,擠壓輥b擠壓,導出輥導出,所述紗線在整個染色設備中保持相互分離并且相互平行;其中紅外線加熱燈管在箱體底部以及箱體出紗口一側各設置復數根,紗線的染液浸潰通過在染液浸潰盒中的一系列加壓注入微型噴嘴實施,所述噴嘴設置在與每根紗線交叉的凹槽中,微型噴嘴的注入超壓力為1.5-5巴,染液浸潰盒中設置有測溫元件以及加熱元件,直接檢測染液溫度準確迅速,控溫精度達到土 1°C,1號染液浸潰盒與2號染液浸潰盒均與箱體外部上方的染液補給盒連接;在箱體背面,上方從左向右設置有電扇、電源進線開關,風箱設置在箱體背面下部,采用全開式箱體門方便檢測和設備維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線加熱燈管采用涂層紅外線燈管。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針對紗筒設置驅動電機,由驅動電機帶動兩紗筒轉動。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紗筒之間的距離采用可調節的形式,使用伸縮活塞桿連接兩紗筒。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底部以及箱體出紗口一側設置的紅外線加熱燈管各為3-4根。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噴嘴注入超壓力為I.6-3. 9 巴。
7.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6所述紅外線染色設備的染色工藝,其特征在于染色紗線經過導入輥進入I號染液浸潰盒浸潰染液,然后紗線依次經過擠壓輥a、紗筒a、設置于兩紗筒中心連線上的紗線轉向輥、紗筒b、導輥,經過2號染液浸潰盒再次浸潰染液,擠壓輥b擠壓,導出輥導出,所述紗線在整個染色設備中保持相互分離并且相互平行;擠壓輥a擠壓后軋余率為60-80 %,擠壓輥b擠壓后軋余率為75-90 %。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染色工藝,其特征在于擠壓輥a擠壓后軋余率為75%,擠壓輥b擠壓后軋余率為80%。
全文摘要
一種紅外線染色設備,包括設備箱體和設置在設備箱體中的染料浸漬盒、紅外線加熱燈管、風箱;其特征在于在箱體的外部上方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可編程的智能液晶顯示屏、電源開關、染液補給盒、控制風箱的制冷開關、顯示紗筒轉速的轉速表、微型噴嘴控制開關、染液浸漬盒溫度調節開關;在箱體內,紗線經導入輥進入1號染液浸漬盒浸漬染液,然后紗線依次經過擠壓輥a、紗筒a、紗線轉向輥、紗筒b、導輥,經過2號染液浸漬盒再次浸漬染液,擠壓輥b擠壓,導出輥導出,所述紗線在整個染色設備中保持相互分離并且相互平行;其中紅外線加熱燈管在箱體底部以及箱體出紗口一側各設置復數根,紗線的染液浸漬通過在染液浸漬盒中的一系列加壓注入微型噴嘴實施,染液浸漬盒中設置有測溫元件以及加熱元件。
文檔編號D06B15/00GK102912573SQ201210453309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明者曹璐 申請人:南通芯迎設計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