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針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
背景技術:
針織橫機是通過織針在針槽內上下運動,從而實現編織功能。在編織過程中,帶有各種三角塊的機頭沿著針床左右橫移,迫使針鍾隨著三角曲線上下運動,當編織結束時,織針需要回復原始位置,為下次編織進行準備,而如何有效令織針歸位,是目前技術人員所面臨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其可以有效令織針回歸 到初始位置。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包括一固定連桿和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有一底面,底面上有一三角塊,所述三角塊的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小于底面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所述三角塊的上緣由第一走針面和第二走針面組成,構成“八”形。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是所述第一走針面和第二走針面均與本體底面形成25度夾角。對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是所述第一走針面垂直方向的投影線與底面的邊緣平行;所述第二走針面垂直方向的內側投影線與底面的邊緣形成36度夾角。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之后,第一走針面和第二走針面弧形連接成三角狀,可以保證織針平緩通過該兩個面以進行順利歸位,另外,第二走針面比第一走針面寬,由于織針通常是通過第二走針面進行歸位,這樣的形狀有利于大量織針順暢歸位。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面角度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面另一角度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I。本具體實施例包括固定連桿5和本體,本體上由底面I和三角塊組成,三角塊的垂直方向投影面積小于底面I的面積,三角塊的上緣包括第一走針面2和第二走針面3,第一走針面2和第二走針面3弧形連接。參見圖2。第一走針面2和第二走針面3均與底面I形成25度夾角。參見圖I和圖3。第一走針面2的垂直方向投影與底面邊緣平行,第二走針面3具有一內側4,內側4的垂直方向的投影與底面邊緣形成36度夾角。上述形狀使得第二走針面的面積更大,能夠同時通過的織針數量更多。·
權利要求1.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包括一固定連桿和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有一底面,底面上有一三角塊,所述三角塊的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小于底面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所述三角塊的上緣由第一走針面和第二走針面組成,構成“A”形。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針面和第二走針面均與本體底面形成25度夾角。
3.如權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其特征在于第一走針面垂直方向的投影線與底面的邊緣平行;所述第二走針面垂直方向的內側投影線與底面的邊緣形成36度夾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針織橫機的清針三角,包括一固定連桿和本體,所述本體上有一底面,底面上有一三角塊,所述三角塊的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小于底面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所述三角塊的上緣由第一走針面和第二走針面組成,構成“∧”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以幫助織針順利歸位。
文檔編號D04B15/36GK202559039SQ201220240160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6日
發明者孫平范 申請人: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