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緙絲織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特別涉及ー種新型緙絲織物。
背景技術:
緙絲是ー種以蠶絲為原料,采用“通經斷緯”的技法織成的平紋織物,是中國最古老的絲織品,其實物見證于漢代樓蘭遺址。因其精湛的技法和超越一般織物的優越性,歷來被用作“貢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并被譽為“東方藝術的瑰寶”,“織中之圣”。緙絲以生絲作經線,各色熟絲作緯線,并采用多個竹葉形小梭和木梳形撥子按花紋輪廓分塊制織。緙絲并不貫穿整個幅面,當花紋輪廓(緯線)碰到垂直線(經線)的時候,就留有短痕,像尖刀刻鏤一般,這就是通常講的“通經斷緯”,故緙絲又稱“刻絲”。緙絲織物滿幅分布透空的針孔,懸空視之,猶如萬鏤晶珠,古人形容為“承空觀之如雕刻之像”。一般而言,緙絲的主要特點在干1)織物細密精巧,色彩豐富,不受絲綢エ藝用色的限制,能夠緙織各式裝飾圖案,也能緙織人物、風景、花草蟲魚、翎毛走獸、名人書法、寫意花鳥山水等等,圖形明暗清晰,濃淡層次相宜,變化自然融合,具有立體感;2)用途廣泛,可以根據設計的裁制外形及大小尺寸,隨意緙織,小如荷包、書簽,大如巨幅圍屏,壁桂,長如長卷畫軸,外形變化如袍、裙、鞋、帽、桌圍、椅披,坐墊等,集藝術性、裝飾性和實用性為一體;3)圖案正反如一,平整光潔,勝干“雙面繡”,且能經受摸、擦、揉、捏,可以永久保存;4)緙絲“通經斷緯”的特殊技法決定了它的不可逆性.一旦織錯了只能報廢,這也是緙絲珍貴之處。但是,傳統的緙絲織物比較厚實,注重裝飾性而實用性較差,尤其在作為披肩等使用時,感覺厚重,透氣性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且感覺輕薄舒適,透氣性好的新型緙絲織物,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制備前述緙絲織物的方法。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ー種緙絲織物,包括平行設置的復數經線以及連續和/或非連續設置的復數緯線,并且,所述織物表面分布有復數個由該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的局部自然鏤空的圖案。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織物表面交錯分布有復數個由該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的菱形框,所述菱形框內分布有鏤空圖案。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緯線呈規則和/或不規則波浪形分布在織物表面。[0016]作為優選方案之一,在所述菱形框的節點處,所述菱形的邊沿45°角向上延伸。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經線的直徑遠小于緯線的直徑。ー種緙絲織物的制備方法,包括提供平行設置的復數經線形成經面,以及,基于通經斷緯技法,將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表面分布有復數個局部自然鏤空圖案的緙絲織物。作為優選方案之一,該方法中是緯線呈規則和/或不規則波浪形在由復數經驗形成的織物幅面上行進,從而在織物表面形成復數個交錯分布的菱形框,且在所述菱形框內形成鏤空圖案。作為優選方案之一,該方法中是使所述菱形的邊在所述菱形框的節點處沿45°角·向上延伸。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經線的直徑遠小于緯線的直徑。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之一,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利用復數平行設置的經線形成緙絲織物的經面;(2)在經面的至少一端預留設定的經線長度,并自經面的兩側邊緣部起開始利用緯線與經線交織編織所述緙絲織物,且采用雙翻使菱形邊以45°角向上延伸,而在中間部分以全角形式向上延伸,其中,以每6梭打實地,之后以彎形撥子和單翻每3梭打眼,通過重復前述操作,形成交錯的菱形框,且使每個菱形框在節點處再以45°角向上延伸,直至達到經面上的第一設定長度和/或寬度處,停止編織;(3)在第二設定長度和/或寬度處將經面剪斷,并將所獲織物兩端的經線按每8-10根打ー個結,最后將經面上的線結進行修剪,獲得目標產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一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ー步的說明。本實施例所掲示的緙絲織物包括平行設置的復數經線2以及連續和/或非連續設置的復數緯線1,并且,所述織物表面分布有復數個由該復數緯線1與該復數經線2交織形成的局部自然鏤空的圖案。該緙絲織物的制備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復數平行設置的復數經線2以及連續和/或非連續設置的復數緯線1,以及,基于通經斷緯技法,將該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表面分布有復數個局部自然鏤空圖案的緙絲織物。作為優選方案之一,該方法中是緯線呈規則和/或不規則波浪形在由復數經驗形成的織物幅面上行進,從而在織物表面形成復數個交錯分布的菱形框,且在所述菱形框內形成鏤空圖案。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織物表面交錯分布有復數個由該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的菱形框,所述菱形框內分布有鏤空圖案。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緯線呈規則和/或不規則波浪形分布在織物表面。作為優選方案之一,在所述菱形框的節點處,所述菱形的邊沿45°角向上延伸。[0038]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經線的直徑遠小于緯線的直徑。進ー步的講,前述緙絲織物是基于通經斷緯的技法,并使用彎形梭子、單翻和雙翻(單翻翻頭是ー隔ー的筘;雙翻是ニ隔ニ的筘)形成經緯之間距離大小不同的原理,從而最終形成局部自然鏤空的圖案,其中,鏤空部分稱為“眼” 4,每個菱形外框部分稱為“莖” 3。作為其中的一典型應用例,該緙絲織物的制備方法可以為在形成經面后,縱向留出16公分經線長度、橫向寬度設定為65公分。左右兩邊起始以半角開始,大約13公分寬度,一邊織ー邊伴以莖(用雙翻)以45度角向上,中間部分以全角的形式26公分寬度向上走。每6梭打實地,然后3梭打眼(用彎形撥子,且單翻),然后6梭打實地,再3梭打眼。依此類推,形成菱形圖案交錯。每個菱形在節點的地方再以45度角向上走。一直織到幅面大約172公分長度,留16公分經線長度,經面剪斷,兩頭經線每8-10根打ー個結,最后,將經面上的線結進行修剪,形成目標產物。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較佳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實施方式,但凡本領域技術人員因本實用新型所涉及之技術啟示,而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形方式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緙絲織物,包括平行設置的復數經線以及連續和/或非連續設置的復數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織物表面分布有復數個由該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的局部自然鏤空的圖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緙絲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織物表面交錯分布有復數個由該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的菱形框,所述菱形框內分布有鏤空圖案。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緙絲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緯線呈規則和/或不規則波浪形分布在織物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緙絲織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菱形框的節點處,所述菱形的邊沿45°角向上延伸。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緙絲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經線的直徑遠小于緯線的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緙絲織物。該緙絲織物包括平行設置的復數經線以及連續和/或非連續設置的復數緯線,并且,所述織物表面分布有復數個由該復數緯線與該復數經線交織形成的局部自然鏤空的圖案。本實用新型的緙絲織物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且感覺輕薄舒適,透氣性好,同時,其制備方法簡單易行,適于規模化生產。
文檔編號D03D13/00GK202755156SQ20122047219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明者曹美姐, 謝仁根, 謝雪艷 申請人:蘇州工業園區仁和織繡工藝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