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縫紉機配件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
技術背景:縫紉機在對布料進行縫制或繡花時,需要在縫紉機上設置有壓腳,以保證縫紉機機針落針處布料的穩定性。縫紉機送料時,壓腳壓在布料上,縫紉機進料放料時,壓腳被向上抬起,通常通過抬壓腳機構來控制。隨著縫紉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抬壓腳機構也出現了多種結構,如:膝控結構、電控結構等。電控結構是采用電磁鐵驅動,存在著安全性低、噪音大及振動大的缺陷,容易影響工作環境,影響工作效率及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噪音小、振動小、由清潔能源驅動的自動抬壓腳裝置。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包括有壓腳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第二傳動結構,壓腳結構連接第一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之間通過抬壓腳拉桿連接,第二傳動結構連接抬壓腳頂桿,抬壓腳頂桿由氣缸驅動上下運動依次帶動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壓腳結構實現抬壓腳動作,所述的氣缸的動作由控制器控制。上述的抬壓腳頂桿由氣缸驅動的具體結構是:在油盤上相應位置設置有與抬壓腳頂桿同軸線設置的頂塊安裝孔,頂塊的頭部設置在安裝孔之上、桿部設置在頂塊安裝孔內,桿部的下端伸出油盤底平面之外,在油盤的底平面上設置有可繞轉軸轉動或隨轉軸一起轉動的頂板,在頂板的一側設置有氣缸,頂板的一端面板與頂塊的桿部接觸連接、另一端面板與氣缸的活塞桿接觸連接。上述的頂塊安裝孔是在油盤的內底向上設置有凸起,在凸起上設置有通孔。上述的凸起的上平面高于油盤內油的最高面。上述的頂塊的桿部與頂塊安裝孔之間設置有密封圈。上述的油盤的底平面上設置有轉軸安裝座,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轉軸安裝座上,頂板套裝在轉軸安裝座上。上述的第一傳動結構是:包括有抬壓腳前杠桿,在抬壓腳錢杠桿的一側設置有抬壓腳凸輪,抬壓腳前杠桿的一端與抬壓腳拉桿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壓腳結構鉸接,抬壓腳前杠桿、抬壓腳凸輪均鉸接在縫紉機機殼上。上述的第二傳動結構為呈7字形的抬壓腳后拉桿,抬壓腳后拉桿的拐彎處鉸接于縫紉機機殼上,一端與抬壓腳拉桿的另一端連接、另一端與抬壓腳頂桿的一端連接。上述的壓腳結構是:與抬壓腳前杠桿鉸接的壓腳升降板,壓腳升降板與壓腳導架連接,壓腳導架上設置有壓桿,壓桿的下端設置有壓腳。本實用新型相比現 有技術突出的優點是:[0015]1、本實用新型采用氣體這種清潔能源驅動,干凈衛生,噪音小,振動小;2、本實用新型安全性好,結構緊湊,外形美觀,適用于縫紉機上。
:圖1是本實用新型設置在油盒上的結構示意簡圖之一;圖2是本實用新型設置在油盒上的結構示意簡圖之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簡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油盒的示意圖之一;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油盒的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一5: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包括有壓腳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第二傳動結構,壓腳結構連接第一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之間通過抬壓腳拉桿10連接,第二傳動結構連接抬壓腳頂桿20,抬壓腳頂桿20由氣缸30驅動上下運動依次帶動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壓腳結構實現抬壓腳動作,所述的氣缸30的動作由控制器控制。上述的抬壓腳頂桿20由氣缸30驅動的具體結構是:在油盤40上相應位置設置有與抬壓腳頂桿20同軸線設置的頂塊安裝孔401,頂塊50的頭部501設置在安裝孔401之上、桿部502設置在頂塊安裝孔401內,桿部502的下端伸出油盤40底平面之外,在油盤40的底平面上設置有可隨轉軸60 —起轉動的頂板70,頂板70也可以繞轉軸60轉動,在頂板70的一側設置有氣缸30,氣缸30通過安裝座80安裝在油盤40上,頂板70的一端面板701與頂塊50的桿部502接觸連接、另一端面板702與氣缸30的活塞桿301接觸連接。頂塊50的頭部501的上表面為平面。頂塊50的頭部501尺寸大于頂塊安裝孔401的內徑。在每次動作后,頂板70可自動復位以進行下一次動作。上述的頂塊安裝孔401是在油盤40的內底向上設置有凸起402,在凸起402上設置有通孔。上述的凸起402的上平面高于油盤40內油的最高面。這種可以盡量避免漏油。上述的頂塊50的桿部502與頂塊安裝孔401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可防止油盤內的油從頂塊安 裝孔401與頂塊50的桿部502之間漏油。上述的油盤40的底平面上設置有轉軸安裝座90,轉軸安裝座90上設置有轉軸孔901,轉軸60的兩端分別設置在轉軸安裝座90上。轉軸安裝座90沿油盤40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上述的第一傳動結構是:包括有抬壓腳前杠桿100,在抬壓腳前杠桿100的一側設置有抬壓腳凸輪(圖中未示),抬壓腳前杠桿100的一端與抬壓腳拉桿10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壓腳結構鉸接,抬壓腳前杠桿100、抬壓腳凸輪均鉸接在縫紉機機殼上。上述的第二傳動結構為呈7字形的抬壓腳后拉桿110,抬壓腳后拉桿110的拐彎處1101鉸接于縫紉機機殼上,一端與抬壓腳拉桿10的另一端連接、另一端與抬壓腳頂桿20的一端連接。上述的壓腳結構是:與抬壓腳前杠桿100鉸接的壓腳升降板120,壓腳升降板120與壓腳導架130連接,壓腳導架130上設置有壓桿140,壓桿140的下端設置有壓腳15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當控制器控制氣缸30動作,氣缸30的活塞桿301往外作用于頂板70 —端的面板701上,頂板70開始轉動帶動另一端的面板702向上,該端面板702作用于頂塊50的桿部502的底端,頂塊50向上移動,頂塊50的頭部501作用于抬壓腳頂桿20,抬壓腳頂桿20依次帶動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壓腳結構實現抬壓腳動作,當氣缸30的活塞桿301收回時,頂板70復位,頂塊50、抬壓腳頂桿20、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壓腳結構依次復位。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形狀、結構、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壓腳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第二傳動結構,壓腳結構連接第一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之間通過抬壓腳拉桿連接,第二傳動結構連接抬壓腳頂桿,抬壓腳頂桿由氣缸驅動上下運動依次帶動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壓腳結構實現抬壓腳動作,所述的氣缸的動作由控制器控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抬壓腳頂桿由氣缸驅動的具體結構是:在油盤上相應位置設置有與抬壓腳頂桿同軸線設置的頂塊安裝孔,頂塊的頭部設置在安裝孔之上、桿部設置在頂塊安裝孔內,桿部的下端伸出油盤底平面之夕卜,在油盤的底平面上設置有可繞轉軸轉動或隨轉軸一起轉動的頂板,在頂板的一側設置有氣缸,頂板的一端面板與頂塊的桿部接觸連接、另一端面板與氣缸的活塞桿接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塊安裝孔是在油盤的內底向上設置有凸起,在凸起上設置有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的上平面高于油盤內油的最高面。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塊的桿部與頂塊安裝孔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盤的底平面上設置有轉軸安裝座,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轉軸安裝座上,頂板套裝在轉軸安裝座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傳動結構是:包括有抬壓腳前杠桿,在抬壓腳錢杠桿的一側設置有抬壓腳凸輪,抬壓腳前杠桿的一端與抬壓腳拉桿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壓腳結構鉸接,抬壓腳前杠桿、抬壓腳凸輪均鉸接在縫紉機機殼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傳動結構為呈7字形的抬壓腳后拉桿·與抬壓腳頂桿的一端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腳結構是:與抬壓腳前杠桿鉸接的壓腳升降板,壓腳升降板與壓腳導架連接,壓腳導架上設置有壓桿,壓桿的下端設置有壓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縫紉機配件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動抬壓腳裝置,包括有壓腳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第二傳動結構,壓腳結構連接第一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之間通過抬壓腳拉桿連接,第二傳動結構連接抬壓腳頂桿,抬壓腳頂桿由氣缸驅動上下運動依次帶動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及壓腳結構實現抬壓腳動作,所述的氣缸的動作由控制器控制,本實用新型采用氣體這種清潔能源驅動,干凈衛生,噪音小,振動小;安全性好,結構緊湊,外形美觀,適用于縫紉機上。
文檔編號D05B29/02GK203144678SQ20132012851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曹仙德, 潘建國, 蔡敏華 申請人: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