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裝配工人在調試上置式邊撐織前傾斜型噴氣織機時,邊撐底座和導向桿不能準確地安裝在前胸梁上,致使裝車質量下降的不足,提供一種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包括定位塊和滑塊,所述的定位塊的下表面的一端設置有定位面,所述定位塊的下表面的另一端與所述滑塊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的滑塊的朝向所述定位面的側面上設置有滑塊臺階,所述滑塊臺階的滑塊凸臺階位于所述滑塊的上端,使用本結構的工具可以方便地找到邊撐底座和導向桿的位置,將邊撐底座和導向桿準確地安裝在前胸梁上。
【專利說明】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氣織機的邊撐定位裝置一邊撐定位規,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上置式邊撐織前傾斜型噴氣織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噴氣織機大多采用上置式邊撐,當曲柄角度為0°時,筘座擺到織機最前心,邊撐底座以及導向桿前端應位于織口前側位置,即伸入異形筘槽內,與筘槽頂面保留
0.5-0.8mm的間隙,與筘槽根部保留4mm左右的間隙。裝配工人調車時,由于邊撐底座和導向桿的位置不好掌握,不能準確地安裝在筘座上,致使裝車質量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裝配工人在調試上置式邊撐織前傾斜型噴氣織機時,邊撐底座和導向桿不能準確地安裝在前胸梁上,致使裝車質量下降的不足,提供一種織機調試工具,使用該工具可以方便地找到邊撐底座和導向桿的位置,將邊撐底座和導向桿準確地安裝在前胸梁上。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包括定位塊和滑塊,所述的定位塊的下表面的一端設置有定位面,所述定位塊的下表面的另一端與所述滑塊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的滑塊的朝向所述定位面的側面上設置有滑塊臺階,所述滑塊臺階的滑塊凸臺階位于所述滑塊的上端;
[0006]所述的邊撐定位規為分體式,在所述的定位塊的頂端和所述的定位塊的下表面間設置有調整墊片,所述的定位塊和所述的滑塊通過連接螺釘連接;
[0007]所述的定位面為斜面,從所述定位塊的與所述滑塊的連接端向所述定位塊的自由端向上傾斜。
[0008]所述的定位塊的與所述滑塊連接的下表面比所述定位面低,形成沉臺階(15)。
[0009]由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由定位塊和滑塊組成,定位塊下表面的一端設置有定位面,滑塊固定設置在定位塊下表面的另一端,在定位塊的面向定位面的一側設置有滑塊凸臺階和滑塊沉臺階,滑塊凸臺階的凸臺部位懸臂伸出,可以用滑塊凸臺階和滑塊沉臺階的厚度差來限定邊撐底座以及導向桿與筘槽根部之間的前后距離,可以用定位塊的定位面來限定邊撐底座以及導向桿與筘槽頂面之間的距離,所以方便了邊撐底座和導向桿的安裝,使得邊撐底座和導向桿的位置準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的左視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邊撐定位規定位原理圖;[0013]圖4為采用本實用新型邊撐定位規設定異型筘與邊撐底座位置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4]圖5為采用本實用新型邊撐定位規設定異型筘與導向桿位置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5]附圖標記說明
[0016]1-邊撐定位規 2-壓條 3-筘座 4-邊撐桿座 5-前胸梁 6_墊片 7_邊撐底座8-導向桿9-鎖緊螺釘10-導向桿座11-異型筘12-定位塊13-滑塊14-定位面15-沉臺階16-滑塊凸臺階17-滑塊沉臺階18-調整墊片19-前端20-上頂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8]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包括定位塊12和滑塊13,定位塊12與滑塊13構成彎折型。滑塊13的與定位塊12的懸臂端同向的一側面上設置有滑塊臺階,由該滑塊臺階的滑塊凸臺階16與定位塊1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定位塊12的下表面的懸出部分形成定位面14。
[0019]為便于調整定位規的總體高度,滑塊和定位塊分體設置,最好,定位塊12的與滑塊13連接部位設置成沉臺階15,在滑塊13與沉臺階15間設置調整墊片18,用來調整定位規的總體高度,用螺釘固定連接滑塊和定位塊。
[0020]優選,定位面14為斜面,其從與滑塊13連接的一端向懸臂端端部傾斜,其傾斜角a為2° -3.5° ,最好為2° 48',滑塊凸臺階16的厚度H3最好為IOmm,滑塊沉臺階17的厚度H4最好為8mm,定位規的總長度H2最好為100mm,滑塊的總體高度Hl最好為55.35-55.65mm,這樣與織機的相應部分的尺寸相適應。
[0021]下面結合附圖3-5,介紹定位規的使用方法。
[0022]1、設定邊撐底座7距離筘槽上、下、前、后的位置:
[0023]如圖4所示,織機停止在0°的位置,在筘座3上安裝邊撐定位規1,用壓條2將邊撐定位規I壓緊。通過邊撐底座7上的腰孔調整邊撐底座7的前后位置,使邊撐底座7的前端19與邊撐定位規I剛剛接觸,從而設定了邊撐底座7的前后位置。在邊撐桿座4與前胸梁5之間,放入相應的墊片6,調整邊撐桿座4的高度,從而調整邊撐底座7的高度,使邊撐底座7的上頂面20與邊撐定位規I的定位面14之間緊密接觸,注意不要留間隙,從而設定了邊撐底座7的高度。通過上述調整,如圖3所示,邊撐底座7的上頂面20距離筘槽頂面距離H6保持在0.5-0.8mm間,邊撐底座7的前端19和筘槽根部的距離H5保持4mm的距離,H5、H6的數值是織機正常工作,工藝要求的距離。
[0024]2、設定導向桿8的前后位置和高度。
[0025]如圖5所示,將織機停止在0°位置,在筘座3上安裝邊撐定位規I,用壓條2將其壓緊。通過鎖緊螺釘9調整導向桿8的上下位置,使導向桿8的前端與邊撐定位規I剛剛接觸,且導向桿8的上平面與邊撐定位規I的定位面14之間沒有間隙。
【權利要求】
1.一種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塊(12)和滑塊(13),所述的定位塊(12)的下表面的一端設置有定位面(14),所述定位塊的下表面的另一端與所述滑塊(13)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的滑塊(13)的朝向所述定位面(14)的側面上設置有滑塊臺階,所述滑塊臺階的滑塊凸臺階(16)位于所述滑塊(13)的上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邊撐定位規為分體式,在所述的定位塊(12)的頂端和所述的定位塊(12)的下表面間設置有調整墊片(18),所述的定位塊和所述的滑塊通過連接螺釘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面(14)為斜面,從所述定位塊(12)的與所述滑塊(13)的連接端向所述定位塊(12)的自由端向上傾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氣織機邊撐定位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塊(12)的與所述滑塊(13)連接的下表面比所述定位面(14)低,形成沉臺階(15)。
【文檔編號】D03J1/22GK203475071SQ201320534412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1日
【發明者】董梅, 常革聯, 李建昌 申請人:咸陽經緯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