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機傳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精梳機傳動系統,包括:曲軸、階輪、曲軸齒輪、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四齒輪、第五齒輪、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傘形齒輪組、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和鏈輪共軸布置,鏈輪間有鏈連接,傘形齒輪組與第一齒輪相連,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外側設置第二行星輪和第一行星輪,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連接,第四齒輪與第五齒輪共軸布置,曲軸齒輪設置在行星輪一側,曲軸與曲軸齒輪連接,階輪設置在曲軸齒輪上方。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精梳機傳動系統具有棉結清除效率高,成紗質量好,用棉量減少,同時在紡織設備領域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
【專利說明】精梳機傳動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精梳機傳動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精梳機傳動系統羅拉分離長度偏長,棉纖維在一個工作周期內的梳理次數相對較少,梳理度不充分,導致棉結清除效率低,對目前日益發展的高檔精梳純棉紗線的生產和質量有很大的制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精梳機傳動系統,通過對其核心傳動組件(行星輪系)進行改造,改變其原有輪系比,使分離羅拉有效輸出長度縮短,再配套較小的喂卷長度和縮短給棉羅拉給棉長度,使得棉纖維在精梳機運動過程中,一個工作循環內的分離時間提前,結合時間延遲,增加了梳理時間,使纖維梳理更加充分,梳理度和伸直度更好。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精梳機傳動系統,包括:曲軸、階輪、曲軸齒輪、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四齒輪、第五齒輪、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傘形齒輪組、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和鏈輪共軸布置,鏈輪間靠傳動鏈連接,傘形齒輪組與第一齒輪相連,第一齒輪和二外側連接有同軸布置的第二行星輪和第一行星輪,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連接,第四齒輪與第五齒輪共軸布置,曲軸齒輪設置在行星輪組一側,曲軸設置在曲軸齒輪上,階輪設置在曲軸齒輪上方。
[0005]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行星輪有3組。
[0006]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齒數為48和49。
[0007]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行星輪和第二行星輪的齒數為17和16,模數均為3.0。
[0008]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傘形齒輪組的傳動比為3:4。
[0009]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的傳動比為21:53。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精梳機傳動系統通過對其核心傳動組件(行星輪系)進行改造,改變其原有輪系比,使分離羅拉有效輸出長度縮短,再配套較小的喂卷長度和縮短給棉羅拉給棉長度,使得棉纖維在精梳機運動過程中,一個工作循環內的分離時間提前,結合時間延遲,增加了梳理時間,使纖維梳理更加充分,梳理度和伸直度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精梳機傳動系統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曲軸,2、階輪,3、曲軸齒輪,4、第一齒輪,5、第二齒輪,6、第三齒輪,7、第四齒輪,8、第五齒輪,9、齒輪六,10、第一行星輪,11第二行星輪,12、第二鏈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0016]—種精梳機傳動系統,包括:曲軸1、階輪2、曲軸齒輪3、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第三齒輪6、第四齒輪7、第五齒輪8、第一行星輪10、第二行星輪11、傘形齒輪組、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12。
[0017]所述行星輪有3組,具有良好的傳動效果和穩定性。
[0018]所述第一齒輪4和第二齒輪5的齒數為48和49,縮短分尚羅拉有效輸出長度。
[0019]所述第一行星輪10和第二行星輪11的齒數為17和16,模數均為3.0,縮短分離羅拉有效輸出長度。
[0020]所述傘形齒輪組的傳動比為3:4,一個工作循環內的分離時間提前,結合時間延遲,增加了梳理時間,使纖維梳理更加充分,梳理度和伸直度更好。
[0021]所述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12的傳動比為21:53,一個工作循環內的分離時間提前,結合時間延遲,增加了梳理時間,使纖維梳理更加充分,梳理度和伸直度更好。
[0022]本實用新型精梳機傳動系統的有益效果是:
[0023]一、棉條質量提升,通過USTER儀器測試,精梳機棉結清除效率提高10%,短絨清除百分點增加0.5 ;
[0024]二、成紗質量提升,改造前后跟紡成紗質量,棉結減少8%,條干CV%改善0.2個百分
占.[0025]三、由于精梳條質量的提升,改造后的機臺落棉率明顯減少,同類產品可節約用棉
1.5%以上;
[0026]四、改造成本低,安裝方便易行,改造周期短、見效快;
[0027]五、適用范圍廣,有效提升同類產品性能;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精梳機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軸、階輪、曲軸齒輪、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四齒輪、第五齒輪、第一行星輪、第二行星輪、傘形齒輪組、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和鏈輪共軸布置,鏈輪間靠傳動鏈連接,傘形齒輪組與第一齒輪相連,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外側連接有同軸布置的第二行星輪和第一行星輪,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連接,第四齒輪與第五齒輪共軸布置,曲軸齒輪設置在行星輪組一側,曲軸設置在曲軸齒輪上,階輪設置在曲軸齒輪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梳機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輪有3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梳機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齒數為48和4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梳機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輪和第二行星輪的齒數為17和16,模數均為3.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梳機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傘形齒輪組的傳動比為3: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梳機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的傳動比為21:53。
【文檔編號】D01G19/26GK203569261SQ201320605433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明者】郭大雙 申請人: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