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1680259閱讀:340來源:國知局
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采用緯編單面多針道大圓機織造,所述面料一層為蜂巢結構,另一層為絨面結構,兩層之間相互繞結。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易操作,交織織造形成兩面均為蜂巢結構的毛坯,通過將一面的毛圈進行拉毛,形成一面為蜂巢結構,另一面為絨面結構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而剪毛工藝改善了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抗起球性能,搖粒工藝又增加了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蓬松度。使用本發明制備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制造服飾時,將蜂巢結構面作為服飾的外表面,避免服飾起毛、起球,將絨面結構面作為服飾內表面,既柔軟,又保暖,還可以起到防風的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面料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面料的制備工藝包括機織工藝和針織工藝。機織工藝又稱為“梭織”工藝,是以紗線作經、緯,按各種織物結構形成織物的工藝過程,機織工藝流程主要包括:(I)織前準備。預處理經紗和緯紗,經紗工藝包括:絡筒,整經,漿紗和穿、結經等;緯紗分為有梭緯紗和無梭緯紗,其中有梭緯紗工藝包括絡筒和給濕,無梭緯紗包括絡筒、卷緯和給濕。(2)織造。織造工藝包括將處理好的經緯紗一起織布。(3)織坯整理。織坯整理過程通常包括驗布,(烘、刷布),量、折布,修、織、補,分等、成包及入庫等。但由于織物的品種、紗線原料和織物結構的不同,織前準備、織造和織坯整理也會隨之改變,但制備工藝均比較復雜,因此機織工藝需要有一定紡織基礎的工作人員操作,對從業人員的技能要求較高。
[0003]針織物質地松軟,具有良好的抗皺性與透氣性,并有較大的延伸性和彈性,穿著舒適。針織產品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如服飾、窗簾、各種家電罩等,除此之外,針織產品還可以用于農業、醫療衛生和國防等領域。針織工藝按生產方法分為緯編和經編兩大類。在緯編生產中原料經過絡紗以后便可把筒子紗直接上機生產。每根紗線沿緯向順序地墊放在緯編針織機的各只織針上,以形成緯編織物。在經編生產中原料經過絡紗、整經,紗線平行排列卷繞成經軸,然后上機生產。紗線從經軸上退解下來,各根紗線沿縱向各自墊放在經編針織機的一只或至多兩只織針上,以形成經編織物。制備針織面料的機器主要有圓機、橫機和經編機等。
[0004]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各種面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保暖性好,而且希望有比較好的手感,比較高的蓬松度和舒適度并要求輕盈透氣。
[0005]目前市場上的面料有很多種,按組成織物的組織結構分為蜂巢布和雙面絨布等。蜂巢布由于其面料縱橫交錯,形成類似蜂巢的外觀而得名,其具有較好的吸濕排汗性好,能夠快速風干且不易結球,一般用來制作運動服、運動鞋及汽車坐墊等。但是市場上傳統蜂巢結構的面料只能采用機織工藝生產,且傳統蜂巢布存在面料薄,保暖性能差,如果需要保暖,就只能穿的較厚等缺點,這與目前服飾輕薄的趨勢不相符合。
[0006]絨布是經過拉絨后表面呈現豐潤絨毛狀的棉織物,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光澤度高,柔軟厚實,且保暖性能好,主要用于制作秋冬衣物、兒童衣物等。但傳統雙面絨的面料抗起球性能差,摩擦部位或多次洗滌后表面容易起毛、結球,影響美觀,也降低了面料的使用壽命,并間接造成了資源浪費。

【發明內容】

[0007]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0008]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制備立體拉毛絨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0009]步驟1,選取滌綸絲,并將所述滌綸絲交織織造形成雙面蜂巢結構的毛坯;
[0010]步驟2,對步驟I所述毛坯進行預定型、染色處理;
[0011]步驟3,對步驟2所述經染色處理后的毛坯的一個蜂巢結構的表面進行拉毛處理;
[0012]步驟4,對步驟3所述拉毛后的毛坯進行后處理。
[0013]優選地,所述步驟I中的交織織造采用緯編單面多針道大圓機,機號為14-24G。
[0014]優選地,所述步驟I織造工藝中,線圈長度為:7?/36F:5_30cm,優選為75D/36F:10-20cm,更優選為 75D/36F:13-18cm ;毛坯克重為 150_600g/m2 ;優選為 200-500g/m2 ;更優選為 300-400g/m2。
[0015]優選地,所述滌綸絲至少包含一種全拉伸絲(FDY),所述全拉伸絲的線密度為100D-200D,并優選為140-170D ;所述全拉伸絲的條數為12F-48F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并優選為12F-24F;所述全拉伸絲在所述立體拉毛絨布的面料中的重量含量為50-70%。
[0016]優選地,所述滌綸絲還包含一種低彈絲(DTY);所述低彈絲的線密度為50D-100D,并優選為50D-7? ;所述低彈絲的條數為36F-144F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并優選為36F-72F ;所述低彈絲在所述立體拉毛絨布的面料中的重量含量為10-20%。
[0017]優選地,所述滌綸絲還包含另一種低彈絲(DTY);所述低彈絲的線密度為150D-280D,并優選為150D-200D ;所述低彈絲的條數為96F-144F ;所述低彈絲在所述立體拉毛絨布的面料中的重量含量為20-30%。
[0018]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包括采用ABAC織針排列方式交織織造;第I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添紗集圈工藝;第2、3、4和5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浮線工藝;第6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集圈工藝;第7、8、9和10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浮線工藝;通過以上10路喂紗形成兩面蜂巢結構的毛坯,所述毛坯在所述蜂巢結構的兩個表面均含有絨毛。
[0019]優選地,所述步驟2的預定型工藝條件為:170-190°C,超喂10-30 %,15_30m/min的車速。
[0020]優選地,所述步驟2的染色處理工藝還包括染色前處理工藝,預處理后的毛坯與所述染色前處理工藝的染色溶液的浴比為1:5-1:30,優選為1:8-1:20,更優選為1:10_1:15。
[0021]優選地,所述染色溶液中包括添加劑,所述添加劑為有機硅類消泡劑、除油劑、固色劑、勻染劑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優選為有機硅類消泡劑和除油劑的混合物。
[0022]優選地,所述染色前處理工藝條件為50_200°C,優選為80_150°C,如80°C、90°C和100。。。
[0023]優選地,所述溶液添加劑為:0.ΟΙ-lg/L有機硅類消泡劑,0.l-10g/L除油劑;優選為0.01-0.5g/L有機硅類消泡劑、0.5-5g/L除油劑;更優選為0.3?0.3g/L有機硅類消泡劑,l-3g/L除油劑。
[0024]優選地,所述步驟2的染色工藝包含加入助劑,所述助劑為l_4g/L螯合劑,
0.3-lg/L 冰醋酸,0.1-0.7g/L 醋酸鈉。
[0025]優選地,所述步驟2的染色工藝條件為:加入助劑和染料的溫度為30-150°C,以0.5-100C /min升溫至100-200°C運行10_120min ;優選為加入助劑和染料的溫度為40-120°C,以1_5°C /min升溫至120_160°C運行20_100min ;更優選為加入助劑和染料的溫度為 50-80°C,以 1_3°C /min 升溫至 120_140°C運行 30_60min。
[0026]優選地,步驟3所述拉毛處理前還包含還原清洗工藝,所述還原清洗工藝包括加入0.2-0.8g/L皂洗劑、l_5g/L堿、2-5g/L保險劑和0.2-0.8g/L冰醋酸,50-100 V清洗20_60mino
[0027]優選地,步驟3所述拉毛處理前還包含軋柔軟工藝,所述軋柔軟工藝在還原清洗工藝后,所述軋柔軟工藝條件為:110-150°C,15-25m/min的車速。
[0028]優選地,步驟3所述拉毛工藝條件為:采用20、24或30棍起毛機,優選為24棍起毛機;以10-15m/min的車速拉毛2_5遍。
[0029]優選地,步驟4所述拉毛后處理工藝包括剪毛工藝,剪毛工藝為對所述拉毛后的毛坯的兩面各剪毛1-3遍,如I遍。
[0030]優選地,步驟4所述剪毛工藝后還包括搖粒工藝,所述搖粒工藝條件為:50-150°C下保持10-60min,然后冷卻10_20min ;優選為60-120 V下保持20_50min,然后冷卻
3-15min;更優選為70_100°C下保持20_40min,然后冷卻5-10min。
[0031]優選地,步驟4所述搖粒工藝后還包括開幅定型工藝,所述開幅定型工藝條件為:80-300°C,超喂 10-80%,車速 5-60m/min ;優選為 100-200°C,超喂 15-60%,車速 10_50m/min ;更優選為 120-150°C,超喂 20-45%,車速 20_40m/min。
[0032]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包含兩層,一層為蜂巢結構,另一層為絨面結構,所述蜂巢結構與所述絨面結構依靠相互繞結的纖維接觸。
[0033]優選地,所述蜂巢結構表面設有孔洞,所述孔洞至少一端開口,所述孔洞與所述絨面結構的表面垂直。
[0034]優選地,所述孔洞形狀為圓形、橢圓形、弓形、三角形、四邊形以及多邊形中的一種或幾種。
[0035]優選地,所述四邊形可以為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并優選為菱形。
[0036]優選地,所述蜂巢結構的邊長為0.5_4mm,優選為如2_。
[0037]優選地,所述蜂巢結構的絨毛長度為0.5_4mm,優選為更優選為l_2mm。
[0038]優選地,所述絨面結構的絨毛長度為優選為2_4mm。
[0039]優選地,所述立體拉毛絨布的面料的厚度為2_8mm,優選為3_6mm,更優選為
4-5mm。
[004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易操作,交織織造形成兩面均為蜂巢結構的毛坯,將一面的毛圈進行拉毛,形成一面為蜂巢結構,另一面為絨面結構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而剪毛工藝改善了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抗起球性能,而搖粒工藝又增加了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蓬松度。在使用本發明制備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制造服飾時,將蜂巢結構面作為服飾的外表面,避免服飾起毛、起球,將絨面結構面作為服飾的內表面,既柔軟,又保暖,還可以起到防風的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41]圖1為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一種織針結構示意圖;
[0042]圖2為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橫截面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43]11、蜂巢結構;12、蜂巢結構的孔洞;13、絨面結構;14、添紗。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45]立體柃毛絨布面料的制各
[0046]實施例1
[0047]織造工藝:
[0048]選取150D/96F的FDY滌綸絲、7OT/36F和200D/96F的DTY滌綸絲,采用ABAC織針排列方式交織織造,第I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添紗集圈工藝;第2、3、4、5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浮線工藝;第6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集圈工藝;第7、8、9和10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浮線工藝;經過以上10路喂紗形成兩面蜂巢結構的毛坯。在14G緯編單面多針道大圓機上以75D/36F:15cm的線圈長度織造克重為350g/m2的毛坯。
[0049]處理毛坯工藝:
[0050]首先在180°C、超喂20%的條件下,以20m/min的車速預定型毛坯。然后在80°C下,以1:12的浴比,加入0.04g/L的有機硅類消泡劑和3g/L的除油劑進行染色前處理。在60°C下加入lg/L螯合劑,0.3g/L冰醋酸,0.7g/L醋酸鈉和染料,以1°C /min升溫至120°C染色30min ;然后加入0.2g/L皂洗劑、lg/L堿、5g/L保險劑、0.5g/L冰醋酸,70°C還原清洗40min。并在110°C,車速為15_25m/min條件下軋柔軟,然后采用24棍起毛機,以10m/min的車速拉毛4遍并正反面剪毛I遍,之后進行搖粒工藝:100°C保持20min,冷卻lOmin。最后在120°C、超喂20%條件下以20-35m/min的車速進行開幅定型。
[0051]實施例2
[0052]織造工藝:
[0053]選取150D/96F的FDY滌綸絲、7OT/36F和200D/96F的DTY滌綸絲,采用ABAC織針排列方式交織織造,第I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添紗集圈工藝;第2、3、4、5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浮線工藝;第6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集圈工藝?’第7、8、9和10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浮線工藝;通過以上10路喂紗形成兩面蜂巢結構的毛坯,在18G緯編單面多針道大圓機上以75D/36F =1cm的線圈長度織造克重為390g/m2的毛坯。
[0054]處理毛坯工藝:
[0055]首先在180°C、超喂45%,以35m/min車速的條件下預定型毛坯。然后在100°C下,以1: 10的浴比,加入0.lg/L的有機硅類消泡劑和lg/L的除油劑進行染色前處理。在80°C下加入2.5g/L螯合劑,0.7g/L冰醋酸,0.4g/L醋酸鈉和染料,以3°C /min升溫至140°C染色60min ;然后加入0.8g/L皂洗劑、3g/L堿、2g/L保險劑、0.2g/L冰醋酸,100°C還原清洗20min。并在150°C,25m/min車速下軋柔軟,然后采用24棍起毛機,以15m/min的車速拉毛2遍并正反面剪毛I遍,之后進行搖粒工藝:70°C保持40min,冷卻5min。最后在150°C、超喂45%條件下以35m/min的車速進行開幅定型。
[0056]實施例3
[0057]織造工藝:
[0058]選取150D/96F的FDY滌綸絲、7OT/36F和200D/96F的DTY滌綸絲,采用ABAC織針排列方式交織織造,第I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添紗集圈工藝;第2、3、4、5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浮線工藝;第6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集圈工藝?’第7、8、9和10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浮線工藝;通過以上10路喂紗形成兩面蜂巢結構的毛坯,在20G緯編單面多針道大圓機上以75D/36F:20cm的線圈長度織造克重為370g/m2的毛坯。
[0059]處理毛坯工藝:
[0060]首先在180°C、超喂30%,以25m/min車速的條件下預定型毛坯。然后在90°C下,以1:15的浴比,加入0.07g/L的有機硅類消泡劑和2g/L的除油劑進行染色前處理。在50°C下加入4g/L螯合劑,lg/L冰醋酸,0.lg/L醋酸鈉和染料,以2°C/min升溫至130°C染色45min ;然后加入0.5g/L皂洗劑、5g/L堿、3g/L保險劑、0.8g/L冰醋酸,50°C還原清洗60min。并在130°C,20m/min車速下軋柔軟,然后采用24棍起毛機,以13m/min的車速拉毛5遍并正反面到毛I遍,之后進彳了搖粒工藝:80 C保持30min,冷卻8min。最后在130 C、超喂30%條件下以25m/min的車速進行開幅定型。
[0061]面料保暖性測試
[0062]以熱水袋為實驗對象,檢驗本發明提供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保溫性能。選取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熱 水袋,裝入等量、80°C的熱水分成三組,分別為實驗組、對照組和空白組。實驗組熱水袋表面包裹一層本發明提供的立體拉毛絨布,對照組熱水袋表面包裹一層市售傳統蜂巢布,空白組熱水袋表面不包裹任何面料,均放置在相同的環境下,實時監視各組熱水袋表面溫度變化,Ih后實驗結束,實驗組熱水袋表面溫度平均值為68°C,對照組熱水袋表面溫度平均值為50°C,空白組熱水袋表面溫度平均值為40°C,表明本發明提供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0063]面料抗結球性測試
[0064]以本發明提供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和市售的傳統雙面絨面料為實驗對象,考察本發明提供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抗結球性能。參照標準BS5811: 1986Determinat1n of theresistance to pilling and change of appearance of fabrics。將樣品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為本發明提供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對照組為市售的傳統雙面絨面料,兩組樣品按以下步驟進行同樣的處理:
[0065]1.樣品準備
[0066]1.1平行縱向或橫向剪取一塊125mmX 125mm的試樣,在試樣反面注明編號及縱向,其中實驗組以蜂巢結構的另一面為反面,對照組兩面的耐起球性能均需測試。
[0067]1.2沿橫向將試樣對折成反面朝外、正面朝里。在離試樣長邊12_處沿一直線將試樣縫成圓筒狀。
[0068]1.3將圓筒試樣的兩邊各剪去6mm,再將其翻轉,使其正面朝外,縫口向內。
[0069]1.4通過試樣架,將已準備好的試樣套在聚乙烯筒上,使試樣兩邊到聚乙烯筒邊緣的距離相等且縫口要兩邊均勻分布,以確保試樣縫線部位平整。
[0070]1.5在試樣兩邊粘上不超過1.5圈聚氯乙烯膠帶將其固定在聚乙烯筒上,且聚乙烯筒邊緣應留有6mm的外露距離。
[0071]1.6測試前,試樣在溫度為20±2°C、相對濕度為65±2%的環境下放置4h以上。
[0072]2.測試步驟
[0073]2.1用吸塵器清除起毛起球儀測試箱內的灰塵和布屑。
[0074]2.2在每個測試箱內放入4個顏色接近、組織相同的試樣。
[0075]2.3設定測試轉數為600圈,然后將上次測試記錄清零并開動機器。
[0076]2.4到達所設定的測試轉數時,機器自動停止。去除試樣并沿縫線剪開。
[0077]將取出的試樣在指定的燈箱下,對照實驗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實驗組試樣表面無變化,對照組兩面均出現明顯的起球現象,表明本發明提供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可以很好的解決傳統雙面絨表面容易起球的問題。
[0078]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是作為范例,本發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本發明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步驟1,選取滌綸絲,并將所述滌綸絲交織織造形成雙面蜂巢結構的毛坯; 步驟2,對步驟I所述毛坯進行預定型、染色處理; 步驟3,對步驟2所述染色處理后毛坯的一個表面進行拉毛處理; 步驟4,對步驟3所述拉毛后的毛坯進行后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采用緯編單面多針道大圓機交織織造,機號為14-24G ;所述織造方法的線圈長度為75D/36F:5-30cm,織造的所述毛坯克重為150-600g/m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所述毛坯包括采用ABAC織針排列方式交織織造;第I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添紗集圈工藝;第2、3、4和5路采用AC添紗成圈,B浮線工藝;第6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集圈工藝;第7、8、9和10路采用AB添紗成圈,C添紗浮線工藝;經過以上10路喂紗形成雙面蜂巢結構的毛坯,所述毛坯在所述蜂巢結構的兩個表面均含有絨毛。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染色處理過程包含加入添加劑,所述添加劑為有機硅類消泡劑、除油劑、固色劑、勻染劑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劑為0.ΟΙ-lg/L有機硅類消泡劑和0.l-10g/L除油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拉毛處理采用20、24或30棍起毛機以10-15m/min的車速拉毛2_5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拉毛后處理包括剪毛工藝,所述剪毛工藝為對所述拉毛后的毛坯的兩面各剪毛1-3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剪毛工藝后還包括搖粒工藝,所述搖粒工藝條件為50-150°C下保持10-60min,然后冷卻10_20min。
9.一種由權利要求8所述方法制備的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包含兩層,一層為蜂巢結構,另一層為絨面結構;所述蜂巢結構表面設有孔洞,所述蜂巢結構與所述絨面結構依靠相互繞結的纖維接觸。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立體拉毛絨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結構的形狀為圓形、橢圓形、弓形、三角形、四邊形以及多邊形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孔洞至少一端開口,所述孔洞與所述絨面結構的表面垂直;所述蜂巢結構的絨毛長度為0.5-4mm,所述絨面結構的絨毛長度為l_5mm。
【文檔編號】D04B1/12GK104032464SQ201410241283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馬建榮, 鐘國能, 何立鋒, 張妍萍, 汪治燕 申請人:寧波大千紡織品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